1、写作手法及作用一: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二: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三: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四: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五: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具体) 。 六: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七: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
2、幽默。 八: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九: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 乙 (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 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 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 只
3、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如: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 “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 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
4、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 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如: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 “是缩小夸张) (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5、。 (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如: 满招损,谦受益。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 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作用: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
6、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如: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 从此可以不必 “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作用: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
7、出来。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 (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 语文常识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
8、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 、 分析问题(本论) 、 解决问题(结论) 。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 连贯、 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 诗歌、 戏剧、 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表
9、引用 表讽刺或否定 表特定称谓 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表注释 表插说 表声音中断、延续 表话题转换 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分类别、 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总分 现象本质 原因 结果慨括具体 部分整体 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成分残缺 搭配不当 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前后矛盾 语序不当 误用 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
10、用法:表内容省略 表语言断续 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表心情矛盾 表思维跳跃 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 、照应(呼应) 、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 在阅读题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考题,请欣赏某一个句子并说出它的作用,此时好些学生找不到切入点.其实很简单,句子的作用要考虑两方面的作用: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 、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突出主题(深化中心)这就要看所给你的
11、句子是出现在文章的什么位置,如果出现在开头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1,开篇点题2,总领下文或统领下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照应开头或照应题目4,点明中心,升华中心5,另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2、:、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例文:(2003哈尔滨) 阅读 担子 ,回答 15 题。(45 分)担 子一场雨下来,灰尘被冲得无影无踪,弯陡的山道间尽是些裸露的石子。雨后山间的空气格外清新,偶尔几声鸟叫,让人好不惬意。弯陡的羊肠道上,两双脚在丈量:草鞋在前,皮鞋在后。草鞋被磨得薄薄的,后足有些破损;皮鞋却是黑的,不时发出缕缕光亮。在这条道上,这两双脚曾有过无数次同行。先是草鞋送布鞋,后是草鞋送球鞋,再后来便是草鞋送皮鞋。能长年累月穿上发光的皮鞋,这意味着皮鞋人已把这条道的源头变成了他遥远的故
13、乡。皮鞋人间或回来一次,这也是一二年才有的事。六十多度的斜山道上,草鞋迈得和皮鞋一样艰难。两只提包和两条蛇皮袋所构成的“吱嘎”担子,将背如蜗牛的草鞋人压得腰弯气喘。“爸-我来挑吧 !”后面的皮鞋人喘着粗气说道。“我顶得住。 ”草鞋人汗流满面地说。一张蜗牛背,驮着一副“吱嗄”作响的担子往上爬。“啪-” 担子变成四个包,顺道滚到皮鞋边。草鞋人跌进山间杂草中。“爸!怎么了? 怎么了 ?”皮鞋人飞奔过来,草鞋人却很快立在山道上,只是鞋上染了一道血。但草鞋人似乎很乐观,话中带笑。“爸,我来挑吧!”皮鞋人抢着担子,说。“刚才是草鞋挂了树根跌的,没事,我还能走一程。 ”草鞋人执意不让。“伟伟听话么? ”草鞋
14、人已是第三次这么问了。话刚出口,草鞋人便意识到自己在傻问。然而没办法,草鞋人知道:只有这样,才不觉得压力下的艰辛。“很听话,他常常念着您呢!”皮鞋人觉得前面的答话可能都不中老父之意。因此这次增加了后半句。在“吱嘎吱嘎”的重压声中,草鞋人问了许多城里的事,并在做人做官问题上千嘱万咐,皮鞋人回答得满头大汗。“爸,我来挑吧,你已挑了一个多钟头了。 ”皮鞋人双手抢担,请求说。“下了这道坡,再走三里路,就是马家溪的枫亭口,到那你再挑吧!”草鞋人移动着带血的草鞋,撂出一串话。到了枫亭口,草鞋人果然将担子交在皮鞋人肩上去了,自己在后面拼命擦汗,然后作悠闲状。皮鞋草鞋在马家溪街道上移动着。马家溪居民们给了草鞋
15、人很高的评价:养了个好儿,城里能作官,乡里能挑担,是个孝子。草鞋人很快慰,从皮鞋人衣袋里掏出翻盖烟不停地丢给众人。走过不到一华里的马家溪路段,又是一段漫长的山间无人道。草鞋人从皮鞋人肩上夺过担子,驼腰前进。望着前面草鞋人负担的背景,皮鞋人在后面流泪。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明的语言概括。(10 分)2怎样理解“先是草鞋送布鞋,后是草鞋送球鞋,再后来便是草鞋送皮鞋”这句话?(10 分)3具体说说文中“皮鞋人”对“草鞋人”的关心是通过哪些动作表现出来的?(10 分)4文章开头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5 分)5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10 分)答题指导:第四题,文章开头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首先带着问题找到原句“一场雨下来,灰尘被冲得无影无踪,弯陡的山道间尽是些裸露的石子。雨后山间的空气格外清新,偶尔几声鸟叫,让人好不惬意” 。然后把答案分解四步:1,这里用了景物描写。2,生动形象。3,写出了乡间早晨美丽的景色,为后文写父亲挑担子的艰难作铺垫。4,渲染愉快、和谐的气氛。总体连缀成句:这里用了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乡间早晨美丽的景色,为后文写父亲挑担子的艰难作铺垫,从而渲染愉快、和谐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