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篇学术文章,不论其他组成部分如何变化,题目最先出现在读者面前。文章标题的好坏往往决定着读者是否会从泛读转向精读,乃至引用。很多作者不太了解拟标题的重要性,给文章简单起个差不多的标题就发表了。当然这样做,也不是不可以。这篇文章,期刊编辑会熟读,熟悉作者的人也会阅读,但是文章一旦发表,便进入公共视野,遭遇大量不熟悉作者、不知道作者及其真实水平的一般读者。而一般读者所能接触到的文章信息,除了作者之外,主要是标题、摘要和关键词。在陌生的学术市场中,只有好的标题,才能为文章带来有效的学术竞争力,也才更有利于学术文章的交流与传播,因此,好的文章需要一个与它般配的学术标题。一、标题如戏眼所有作品都需要一个
2、传神的标题,不仅学术作品如此,艺术作品也是如此。比如四郎探母 ,它又名北天门 ,很显然, “四郎探母”这个标题远比“北天门”这个标题更加传神,它不仅把剧中的核心人物关系交代了,而且还向观众传递了该剧的中心思想。这个“探”字就更妙了它既不是“看”母,也不是“见”母,而是“探”母这“探”字,既铺陈了两军对垒、四郎欲见母亲而不得的紧张感,又呈现了四郎为与母亲团聚而冲破重重阻碍的动态感,还暗合了四郎与母亲刚刚相见又马上别离的短暂感。这个标题精妙绝伦,起得既科学,又艺术,令人拍案。戏有戏眼,文有文眼。文章标题,恰如戏眼。文章标题要像双眼一般,能够传神,向读者传递文章内部的深层信息。眼睛是心灵的门户,标题
3、如正文的橱窗。标题应该能够向读者反映出内文的信息、论点及创新,反映文章的主要内涵、品味,就像商店的橱窗可以吸引过往的路人驻足,吸引读者走进房间、流连把玩。所以,标题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吸引性!让标题更加吸引人,并不意味着鼓励作者做一个“标题党” ,而是要让文题相符。学术读者,不同于大众读者,他们更渴望在阅读中被学理打动,而不是单纯被一个概念、标题所感染,他们更期待那些文题相符的高质量作品。因此,一方面,最好不要让读者产生“标题党”的怀疑,避免“头小帽子大” ,如果标题过高过大,而行文却干瘪枯燥,尽管可以增加一时的下载率、阅读率,但是决不会增加有效的引用率,反而会让作者的口碑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标
4、题也不要过于含蓄,不要试图卒章显志,因为学术阅读主要是为了增加知识,而不是为了娱乐,因而学术读者更愿意作者开门见山,以便双方可以尽快就学术论点交流探讨,所以,尽量不要试图吊学术读者的胃口,反过来说,学术读者本来就少,作者应该珍惜标题这个传播机会,否则,如果文章标题不能准确有效地传递出内文的学术信息,那么,这篇文章便很有可能明珠暗投,淹没在日益庞杂的学术海洋之中。因此,要为文章起一个恰如其分的标题!就像给你的孩子带上一顶合适的帽子!二、画龙如何点睛标题得当,必有画龙点睛之妙!那么画龙如何点睛?要想文章标题要得当,建议少用“浅议” 、 “刍议”这样的标题。这些字词实际上不是有效的传播语词,它们并没
5、有负载传播内容,反而影响了标题的传播性价比。这些标题来自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章标题,尤其是报纸标题,民国时期是白话文的开创期,遇到新的时代议题,也产生了新的学术表达方式,所以,出现了很多开创性的大师,但是他们在草创时期的文章也有很多毛病,比如拟标题。这些学术文章往往面向大众,不自觉地带有启蒙色彩,而文章议题又是新时代的,往往“前无古人” ,所以,纵然浅议一下无妨,但是时至今日,每个议题几乎都已经有较多文献积累,或者至少西方学术界也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文献积累,已经不适合浅议、刍议了。而且,使用浅议作为标题,除了自谦之外,同时也暗示了作者没有做好相关议题的文献回顾,浅议类的文章在学术分工明确、学术产品
6、暴增的今天,实际上已经没有太大价值了。只有深议长议的文章,才有学理的深度,才能够为人类认识世界增加一定的知识,值得进一步传播与传承。学术论文写作要有读者意识。学术论文的读者群以专业人士为主,或者至少也是愿意学习专业知识的学术爱好者。这些读者,并不追求华而不实的辞藻和概念,他们更希望通过文章,与作者完成一次愉快而有收获的学术探讨。所以,读经典的学术著作,仿佛听遥隔千古的大师,坐在对面,娓娓道来。为了要沟通顺当,让过往的读者愿意坐到对面,标题必须至少传递出两个信息:文章的研究对象和核心论点。首先,标题要表明这篇文章是研究哪个专业领域的,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样,你的文章才便于那些要写文献回顾、与你
7、进行学理探讨的索引者定位到你;其次,标题需要展示文章的核心观点,或者是核心概念,让那些泛读的专业人士能够尽快获知文章的核心旨趣,以便说服他们进一步精读。文章标题一方面要简练,而另一方面也要准确。一定要恰如其分地概括你的全文,既要来源于全文,又能够代表全文,所以,要高度凝练,尽量避免那些含混的、容易引发歧义的语词。为了要确保标题的准确性,有时标题也不妨拟得长一些,为此,有时往往需要同时使用主标题和副标题。古代论文写作,可以取类似师说 、 过秦论 、六国论这样的标题,但是,今天的学术生产与传统时代已经大为不同,一则学术生产已经按照学科高度分化,二则学术作品的数量已经成倍递增。如果再取这样的标题,便
8、缺乏足够的精准度,一方面,这样的标题很难精准概括文章的论点与论题,另一方面,这样的标题也为读者识别文章增加了难度。相对来说,主副标题的写法,能够提供更多的学术信息和文章标识度,也更加有利于学术文章的传播。当然,这不是说,写学术论文就必须使用双标题,如果单标题就足够传递必要的学术信息,那更好。主副标题各有侧重。一般来说,主标题往往要承担传递核心论点或核心概念的功能,而副标题则承担限定研究范围、学科范围,廓清研究对象,标识文章性质等功能。例如:文军:从生存理性到社会理性选择(传递核心论点,石头注):当代中国农民外出就业动因(廓清研究对象,石头注)的社会学分析(限定学科范围,石头注) , 社会学研究
9、2001 年第 6 期。又如,田凯:组织外形化(传递核心论点,石头注):非协调约束下的组织运作一个研究中国慈善组织与政府关系(廓清研究对象,石头注)的理论框架(标识理论性的文章性质,石头注) , 社会学研究2004 年第 4 期。再如,熊春文:文字上移(传递核心概念,石头注):20 世纪 90 年代末以来中国乡村教育(廓清研究对象,石头注)的新趋向 , 社会学研究2009 年第 5 期。以上三例,标题言简意赅,直指文章核心,包含了必要的关键词,即使不看原文,读者也能够通过标题洞悉文章要旨。其中,主标题都是文章的核心观点、中心结论,也都是文章的创新点,而副标题则明确概括了他们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
10、、学科范围等。这样的标题能够明确传递出学术论文的深度信息、研究菁华,自然更有助于文章传播。实际上,不仅学术论文如此,学术专著的标题也是如此。这里再举一个学术专著的例子。王宁:从苦行者社会到消费社会(全书中心结论,石头注)中国城市消费制度、劳动激励与主体结构转型(全书的关键词、核心概念,石头注)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年。我们再来看一下这本书的章节安排:第一章 理论视角、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第二章 苦行者社会的制度安排第三章 苦行者社会中的主体结构第四章 迈向消费者社会的制度转型第五章 主体结构转型与消费者文化的兴起第六章 消费者社会中的双轨化现象第七章 结语与讨论这本专著洋洋洒洒
11、 50 多万字,却丝毫没有拖泥带水,全书布局紧凑,张弛有度,紧密地团结在标题的领导之下。尽管篇幅很长,材料很厚,但是研究结论却异常清晰:中国社会转型不仅是经济转型,也是消费转型,改革前的苦行者社会已经转型为今天的消费者社会了。三、提炼标题也是文章助产士拟标题也是一个提炼文章的过程,通过提炼标题,可以去芜存菁,把那些更希望传递给读者的学术观点、学术信息,以短小精悍的方式展现出来。好的文章或专著可以浓缩为一句话,而这句话往往与标题高度相关。有时,不妨找几个学术同仁头脑风暴一番,看看他们是不是认可你的文题。你会发现,如果文题相符,那么,你会更容易说服同行;而如果文题不符,你会更容易听到反对意见。文题不符很有可能意味着你的文章提炼不够、标题与内文都需要进一步深化、提炼与概括。这个过程可能很慢,但是欲速则不达,提炼标题与锤炼文章,都需要耐心的细细打磨,只有这样,才能提炼出高纯度的学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