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保温模型.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825957 上传时间:2019-08-0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屋面保温模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屋面保温模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屋面保温模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屋面保温模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屋面保温模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摘要:在我国北方地区,夏热冬冷,夏季屋顶温度高达摄氏 75 度,冬季最低会降至摄氏零下 40 度,在采暖期和制冷期都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保温隔热成为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因此,针对城市居民楼很多都是简单的多层材料平屋顶,保温层的材料和厚度直接影响节能效益的现状,我们假设室内基本温度在采暖设备或制冷设备的工作下会稳定在摄氏 18-24 度之间,这样就可以只考虑屋面传热造成的能量损耗问题,不用考虑其他围护结构的情况。第一步,建立屋面传热模型。首先对材料的导热系数进行讨论,模型中主要考虑温度和含水率变化对导热系数的影响;接下来对单层材料传热情况进行分析,由于材料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而保温层内温度

2、变化又较大,在保温层内我们通过求积分的方式计算其传热量;进而讨论多层材料传热情况,多层材料间热传导,考虑其稳定传导过程,假设其接触面平整紧密,依据各层间热流量(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传热量)是相等的建立模型;最后在多层材料传热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屋面传热模型。第二步,建立保温效果最佳厚度模型。通过分析屋面传热模型,考虑屋面传热量随外界温度和保温层厚度变化的情况,发现随着保温层厚度的增加,屋面传热量的变化率逐渐减小;当厚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屋面传热量变化趋近于极小值,即此时的厚度不需要再增加。因此利用求导求极值的方法,求解最佳厚度;再通过比较不同材料最佳厚度下节能率的情况,选择材料。第三步,建立经济效益

3、最佳厚度模型。增加保温层厚度会使保温效果增强,但随着厚度的增加,保温材料的资金投入以及增加厚度造成的施工难度加大,施工技术投入增加,也是不得不考虑的。第二步中,主要从传热量随厚度变化规律出发,没有考虑经济因素;在经济效益最佳厚度模型中,我们合理的考虑的经济效益的因素。从保温材料生命周期考虑其综合费用出发,既考虑初次投资费用的多少,同时考虑生命周期内损耗能量价值;通过求屋面生命周期总费用的极限值,得出经济效益最优条件下,屋面保温层的最佳厚度。对于不同的材料优劣的比较,在计算出其最佳厚度的基础上,比较其最少生命周期费用;进一步比较的其节能效率的高低;进一步从节能投资收益的角度出发,比较其相应最佳厚

4、度时的投资节能比。模型结论:材料最佳厚度经济效益最优厚度求解(m)保温效果最优厚度模型求解(m)珍珠岩 0.20 0.25聚氨酯 0.09 0.1聚苯乙烯 0.145 0.15硅酸盐材料 0.15 0.18关键词: 屋面热传导 导热系数 保温材料 经济效益最优 节能一、 问题重述目前,在我国,城市居民楼很多都是简单的平屋顶,一般由外层、保温层和结构层组成。在北方地区,夏季屋顶表面的最高温度达到摄氏 75 度,而冬季最低温度会降至摄氏零下 40 度。屋面是室内外热量传递的重要途径,而屋面中保温层的材料选择与厚度直接影响着热量的传递情况。为了保持室内有较好的舒适温度和生活环境,人们一般使用采暖或者

5、制冷设备,耗费了大量的能源,其中大部分都与外界交换消耗掉了。在能源紧张的今天,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减少能源的浪费,减少建筑耗能,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选择优良的屋面保温材料和适宜的厚度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二、 基本假设与符号标记 基本假设 室内基本情况假设1. 人们为了维持室内的适宜温度,会采用相应的采暖或制冷等耗能手段。2. 室内保持在适宜温度内,夏季为摄氏 25 度左右,冬季为摄氏 18 度左右。 屋顶基本情况假设1. 一年中,屋顶外表面的温度最高为摄氏 75 度,最低为摄氏零下 40 度,并且随着外界温度变化而改变。2. 屋顶组成结构的各层之间结合平整紧密。3. 屋顶保温材料含水率不因

6、施工条件而不同,根据材料不同可取为相应经验值。 符号说明符号 说明 单位Q传热量 /Js或 Wq热流量 2m导热系数 ()kw材料的含水率 %t材料的温度 在温度 t时的导热系数 (/)0t在温度 0时的导热系数 k 初始温度 含水率为 时的导热系数 (/)Wm0干材料的导热系数 k1K材料含水时的修正系数 /材料的含水率 %t温度差 0常温下的导热系数 (/)WmkS屋面的受热面积 2mQ0不加保温层时能量损失 Jop加最佳厚度保温层后能量损失a保温层单位体积造价 元h保温层厚度 mB1由于保温材料而增加的施工技术投资 元2屋面其他结构层投资费用 元q取暖期内平均温度下的热流量 J制冷期内平

7、均温度下的热流量1D采暖期天数 天2制冷期天数 天nqn 层结构下取暖期内平均温度下的热流量 Jn 层结构下制冷期内平均温度下的热流量1n 层结构下采暖期天数 天2nDn 层结构下制冷期天数 天Q第 年内采暖期内热量损耗 J第 年内制冷期内热量损耗N使用年限 年P单位能量对应的能源价格 元三、 模型建立和分析I. 屋面传热模型 所需概念:传热量:单位时间内,经过一定面积 S 传递的热量。热流量: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传递的热量。 模型简介:根据热力学原理,在傅立叶定律的基础上,建立热传导模型;传热量的大小受温度差,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和厚度的影响;保温层厚度增加,保温效果也增强。由于屋面由多层材料

8、组成,首先针对单层材料建立热传导模型,再在单层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多层材料屋面模型,实现对屋面结构热传导量的计算。 模型建立导热的基本定律傅立叶定律: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通过的热量与温度梯度成正比。热流量:QdtqSh(1)其中;Q传热量,单位为 /Js或 Wq热流量,单位为 2m导热系数,负号表示热流方向与温度梯度方向相反1. 导热系数讨论: 所需概念:导热系数: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 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 1,在 1 小时内,通过 1 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用表示,是衡量材料导热能力的主要指标,表示材料导热能力的大小。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大,导热能力越强,保温效果越差。 影响导热

9、系数的因素:材料的导热系数不仅与构成材料的物质种类密切相关,而且还与它的微观结构、温度、压力及含水率有关。 基本分析: 材料的固有属性(物质种类、微观机构)比较稳定; 材料的导热能力受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温度、压力和含水率的变化; 在屋面结构中,压力也是稳定的;因此,屋面模型中重点分析温度与含水率的变化对导热系数的影响,如下:导热系数:(,)ft (2) 其中:材料的含水率t材料的温度1) 温度对导热系数的影响:材料的导热系数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增大。这是由于温度增高时,分子热运动加剧,孔隙的辐射热也增强,促成材料导热系数增大,保温效果随之变差。对于一般建筑材料,可近似地认为温度和导热系数呈线性函数关

10、系:00()ttKt (3)其中: t在温度时的导热系数,单位为 (/)Wmk0在温度时的导热系数,一般取常温摄氏 20 度下的导热系数K系数,对于一般材料, 0.14K0t初始温度,一般取常温摄氏 20以珍珠岩保温层材料为例,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图 1 温度对导热系数的影响2) 含水率对导热系数的影响材料的导热系数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由于水分的渗入,使材料传热过程中附加了水蒸气的扩散热量和液态水所传导的热量,从而导热系数增大,保温效果随之变差。对于一般建筑材料,可近似地认为温度和导热系数呈线性函数关系: 01wK (4)其中: 含水率为时的导热系数,单位0干材料的导热系数,单

11、位1K材料含水时的修正系数,取近似值=0.005材料的含水率,取标准值为 4.0%综合(3)式和(4)式,当温度为 t 时,含水率为 时,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01(,)()tfwtKt (5)2. 单层材料热传导模型如下为单层材料热传导模型图示:图 2 单层材料热传导模型如图,对于稳定的单层材料,四围侧壁的导热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设受热面积为 S,厚度为 h,取一薄层 dh。由于 很薄,温度的变化 dt很小,该薄层内温度变化可忽略,对应薄层内的导热系数 也不变。将(5)式代入(1)式,可得:001()t dtqKth(6)将上式分离变量并做积分:21021 01()httqdtKdt(7)

12、化简可得: 220 1121()|tttqh(8)单层材料传递的总热量: 0 21121()()QtSKtKtqh(9)其中:h屋顶厚度,单位为 mt温度差,单位为导热系数0t常温下的导热系数S屋面的受热面积3. 多层材料热传导模型如下为在单层材料热传导模型的基础上,得出的多层材料热传导模型图示:图 3 多层材料热传导模型如图,以三层材料为例:各层的厚度分别为 1h, 2和 ,层与层之间接触良好(基本假设) ,稳定传热过程中,相接触的两表面温度相同,各表面温度分别为 4t, 3, 2t, 1,4321tt,在稳定导热时,通过各层的导热速率相等,也就是热流量相等,即:321qq (10)由(8)

13、式可得:01 21121()()tKtKth02 211323t ttq03 2114343()()tKtKtqh(11)其中: 01t, 02t, 03t分别是三层材料在常温下各自的导热系数;将(11)的三式相加整理可得: 010203 2123410441123()()()()()tttKttKtqh(12)对 n 层面导热速率方程可表示为:01020 212311012()().()()().ntt t nnnttttqh(13)令 012021341(,),.,.nttt ntgtt(14)式(13)可化简为: 211011(,)()nnlgtKttKtqh(15)n层面传热总量: 2

14、11011(,)()nnlgttttQqSh(16)4. 屋面传热模型屋面结构如下图所示:图 4 屋顶层次结构图应用多层材料导热模型,即取 7n时,由式(16)得屋面传热量:07 218111088127()()()().ntttKtKtQSh(17)II. 保温效果最优厚度模型 模型简介:在以上屋面传热模型中,随着保温层厚度的增加,传热量会减小;但当保温层厚度到达一定值以后,继续增加保温层的厚度,传热量的变化很小(如下图) ,在不考虑经济因素下,选取此时的厚度为最优;即通过求导法,计算保温层最佳厚度。对于不同材料的比较选择,先计算其最优厚度,再比较其相应最佳厚度下节能的效率。在式(17)中,

15、对保温层厚度 3h求导:07 218111088123247()()()().ntnttKtKth(18)传热量随厚度变化情况如下:图 5 保温层的厚度对传热量的影响画错了一般情况下,保温层的导热系数越小,保温能力越强,达到最优厚度时的厚度也越小。节能效率: Qr0op(19)其中:Q0不加保温层时能量损失op加最佳厚度保温层后能量损失III. 经济效益最优厚度模型 模型简介:随着屋面保温层厚度的增加,建筑物的损失能耗会随之下降,因而可以节约能源的使用,但同时会增加整个屋面的投资费用,不仅保温材料费用会有增加,整个屋面的施工费用也会迅速上升。从屋面整个生命周期(使用年限内)费用的角度出发既考虑初次投资费用的多少,同时考虑生命周期内损耗能量价值;通过求屋面生命周期总费用的极限值,求解屋面保温层的最佳厚度。对于不同的材料优劣的比较,在计算出其最佳厚度的基础上,比较其最少生命周期费用;进一步比较的其节能效率的高低;进一步从节能投资收益的角度出发,比较其相应最佳厚度时的投资节能比。费用随保温层厚度变化情况如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