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1褒贬色彩的不同a.有的在古代是褒义,现在是贬义的:复辟、爪牙爪牙:古代指武臣,也比喻辅助君王的人。那时带有赞美的意味。如:诗经小雅祈父“祈父,予王之爪牙”。“王之爪牙”就是王的武臣,这是一个很崇高的称呼。汉书李广传“将军者,国之爪牙”。国语勾践灭吴“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这里的“爪牙”是勇猛的得力帮手的意思。直到唐代,“爪牙”仍是褒义词,但当时,已开始引申为亲信、党羽、供人驱使的人。后来,它排斥前义,尽一步发展为贬义词。现代汉语词典注释为“爪和牙是猛禽、猛兽的武器,比喻坏人的帮凶。”,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2、,b.也有的在古代是贬义,现在变为褒义的。如“锻炼”,在古代除了冶炼的意义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的意思。如:汉书路温舒传“则锻炼而周纳之。”后汉书韦彪传“锻炼之吏,持心近薄。”注:“锻炼,犹成熟也,言深文之吏,入人之罪,犹工冶铸陶锻炼,使之成孰也。”在现代汉语中,“锻炼”完全是褒义,如“劳动锻炼”、“思想锻炼”、“锻炼身体”等。,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c.还有一些词,在古代是中性词,无所谓褒贬,并不含贬义。而现在却是贬义词。如“犯”,左传桓公五年“若先犯之,必奔。”我郑国的军队若先向陈国发起攻击,陈国的军队必先溃败逃走。讲自己的进攻用“犯”,是不符合现代人的讲话习惯的,这说明这个词在感
3、情色彩上古今是不同的。再如:谤:新华字典注释为“恶意的攻击别人”,这显然是带有贬义色彩的词,用来构成的“诽谤”“毁谤”等词也是贬义的。通常给别人提意见是不能用这个字眼的。然而,在古代,它不带贬义。例如:左传襄公十四年“士传言,庶人谤。”杜预注:“庶人不兴政,闻君过则诽谤”史记夏本纪:“女无面谀,退而谤予。”,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这两例中的“谤”都是批评议论的意思。与今天的“毁谤”、“诽谤”大不一样,而且这种批评议论多属下级臣民对上级,并且往往不是面对面,而是背后进行地批评或议论。战国策齐策中“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在这里,齐威王把“谤讥”、“面刺”和“上书谏”分别为三种情况
4、。也证明“谤讥”是背后议论。所以说“闻于寡人之耳”的“谤讥”还能够受“下赏”,这也证明该词不是贬义。,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2词义轻重的不同a.从词义的轻重情况看,有些词,古义轻,今义重。如诛:最初只是责备的意思。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于予与何诛?”今成语有“口诛笔伐”。后来发展为“杀戮”的意思,意义加重了。,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b.与此相反的情况是:古义重,今义轻。如:感激:古义是“愤激”的意思。异苑卷五“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韩愈张中丞传后序“皆感激为云泣下”。“感激”而至于死,而至于“泣下”,这个词的意义是很重的。而今义则是“感谢”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