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玻璃的定义与通性一、玻璃的定义目前,玻璃这一名词包括了玻璃态、玻璃材料和玻璃制品。玻璃态 是指物质的一种结构;玻璃材料 指用作结构材料、功能材料或新材料的玻璃,如建筑玻璃等; 玻璃制品 指玻璃器皿、玻璃瓶罐等。玻璃的定义应该包括玻璃态、玻璃材料与玻璃制品的内涵和特征。 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玻璃的定义也在不断地修改和补充,有 狭义和广义 的玻璃定义类型。(一)狭义的定义玻璃:采用无机矿物为原料,经熔融、冷却、固化,具有无规则结构的非晶态固体。(二)广义的定义玻璃是呈现 玻璃转变现象 的非晶态固体。玻璃转变现象 是指当物质由固体加热或由熔体冷却时,在相当于晶态物质熔点绝对温度的 2/3 1/2温度
2、附近出现热膨胀、比热等性能的突变,这一温度称为 玻璃转变温度 。二、玻璃的通性一种具有无规则结构的非晶态固体,其原子不像晶体那样在空间作长程有序的排列,而近似于液体那样具有短程有序。玻璃像固体保持一定的外形,而不像液体态一样能在本身的重力作用下流动。玻璃态物质具有以下五个特性:(一)各向同性近程有序、远程无序,不像晶体那样按定向排列,玻璃态物质的质点排列总的说是无规则的,是统计均匀的,因此,它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任何方向都是相同的。例如硬度、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折射率、导电率等。而非等轴结晶态物质在不同方向上的性质是不同的,表现为各向异性。必须指出,当结构中存在内应力时,玻璃均匀性就遭受破坏,玻
3、璃就显示出各向异性,例如产生双折射现象。此外,由于玻璃表面与内部结构上的差异,其表面与内部的性质也不相同。(二)介稳性玻璃态物质一般是由熔融体过冷却而得到。在冷却过程中粘度急剧增大,质点来不及作有规则排列而形成晶体,没有释出结晶潜热 (凝固热 ),因此,玻璃态物质比相应的结晶态物质含有较大的能量。它不是处于能量最低的稳定状态,而属于亚稳状态。 按 热力学观点 ,玻璃态是 不稳定 的,它有自发释放能量向晶体转化的趋势;但由于玻璃常温粘度很大, 动力学上是稳定的 ,实际上玻璃又不会自发地转化成晶体。仅在具备一定条件时,克服析晶活化能,即物质由玻璃态转化为晶态的势垒,才能使玻璃析晶。(三)熔融态转变
4、为玻璃态是渐变的、可逆的,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完成,无固定熔点。玻璃态物质由固体转变为液体是在一定温度区域 (软化温度范围 )内进行的,它与结晶态物质不同,没有确定的熔点。在此范围内,玻璃液由粘性体经粘塑性体、粘弹性体逐渐转变成为弹性体。这种性质的渐变过程正是玻璃具有良好加工性能的基础。(四)物理、化学性质随成分变化的连续性玻璃的成分 (在一定范围内 )可以连续变化,与之相应,玻璃性质随成分发生连续和逐渐的变化。 图为 R20 SiO2系统玻璃弹性模量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玻璃的弹性模量随着 Na2O或K2O的增加而下降;随着Li2O的增加而上升,而且这种变化是连续的和渐变的。(五)由熔融态向玻璃态转化时物理、化学性质随温度变化的连续性与可逆性玻璃态物质从熔融状态冷却 (或相反加热 )过程中,其物理化学性质产生逐渐和连续的变化;而且是可逆的。下图是物质从熔融状态冷却,在冷却过程中内能与体积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