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绚丽的心理之花如何结出的硕果湖南 尹青松人的心理世界包罗万象,心理活动瞬息万变,但心象无形,心音无声,因而我们在进行心理描写时常常为无处下笔而尴尬,为难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心理活动而苦恼。怎样才能将心理的浓云酿成描写的暴雨?如何能使心理的繁花结出描写的锦绣?下面的例文将启发你破译心理变化的奥妙,帮助你摆脱心理描写无处下笔的苦恼。例文一母亲(高中第三册)母亲不慌不忙地走到凳子跟前,小心地慢慢地做下去,好像怕弄破自己里面的什么东西似的。强烈的灾祸的预感使她想起这个人曾经在她面前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在城外的旷地里,是在雷宾脱狱以后,第二次是在法院里。那人个在雷宾逃走后向母亲问路而被她骗过的那个乡警站在
2、一起。他们认识她,她被他们盯住了,这是很明白的。“完蛋了吗?”母亲问自己道。但是接着就颤抖地回答:“大约还不妨吧”可是,她立刻又鼓着勇气严厉地说:“完蛋了!”她向周围望了一遍,什么也看不见,各种想法在她脑子里像火花似的一个个爆发,然后又熄灭了。“丢掉箱子逃吗?”但是另外一个火花格外明亮地闪了一下。“丢掉儿子的演说稿?让它落在这种家伙的手里”她把箱子拿到身边。“那么带了箱子逃吗?赶快跑!”这些想法都不是她原来有的, 好像是有人从外面硬给她塞进去的。这些想法好像烧痛了她,剧烈地刺激她的头脑,好像一根根燃烧着的绳子抽搭着她的心。这些想法使母亲痛苦,并且侮辱了她,逼着她离开自己,离开巴威尔,离开已经和
3、她的心联系在一起的那一切。母亲觉得,有一种敌对的力量执拗地紧抓住她,紧压着她的肩膀和胸部,玷辱她,使她掐在死一般的恐怖里。她太阳穴的血管剧烈跳起来,头发根觉得发热。这时候,她心理鼓起一股好像震动了全身的猛劲,吹灭了这一切狡猾而微弱的小火星,像命令一般地对自己说:“可耻啊!”她立刻觉得振作起来,她把主意完全打定之后,又添上一句:“不要给儿子丢脸!没有人害怕。 ”她的眼光接触到一道没有精神的胆法的视线。后来脑子里闪过了雷宾的脸。几秒钟的动摇好像使她更坚定了,心也跳得比较平稳起来。评述本文节选自高尔基的名作母亲 ,是成功的心理描写的典范之作。这一部分非常细腻传神地描写了初次参加革命活动的母亲到车站接
4、取装满传单的箱子被敌人发现后内心激烈复杂的思想斗争。文中,母亲的心理活动可谓毫发毕现,惟妙惟肖,母亲心理变化的轨迹清晰而自然:忧惧 动摇自责、自励(转变机)坚定,读后使人仿佛亲历其事。这主要归功于大作家对母亲心理的准确把握个变化多姿的描写手段,作家有是运用心理独白直接剖晰人物心理,如“完蛋了吗” , “丢掉箱子逃吗?” “可耻啊” ;有时从旁叙述人物心理感觉(触觉、味觉、幻觉等) ,如“针一样刺痛” , “干燥的苦味” “一根根燃烧的绳子抽大着她的心“;有时用心理动作来反映人物心理,如“她提着箱子的手抖动了一下,手里的东西突然觉得沉重起来” ;有时独具匠心地通过类似的不同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的变
5、化,如从“火花”到“火星” ,从“针一样的目光”到“到没有精神的胆法的视线” 。形象地反映了母亲从“动摇”到“坚定”的心理转变。例文二走出那片迷茫“红雨衣”推着被扎破了后胎的自行车,匆匆离开。雨,更大了,脚下的路也更滑了。她费力地推着车,路灯也蒙蒙脓脓的,周围的一切,在她眼里是一片模糊,在她心中一片迷茫。她眼前不断地闪现那位老人摇头的情景,她想不想,可那情景一次比一次清晰,这令她感到不安。她不敢朝后望,她觉得老人的目光一直在盯着自己。耳边一个声音响起;“这难道就是你吗?这难道就是你吗?”她羞愧,她难受,她感到窒息眼前又闪现那位老人摇头的情景,这使她要哭出声来,她在暗自喊着:“我在干什么呀,我原
6、来不是这的呀!”雨,更大了,但她不觉得。也是这样的天,她扶着老奶奶过马路,她给五保户送牛奶。那时,她胸前还飘着红领巾一时间,她感到自己失落了很多,她想起了一句话:“我们在一天天长大,同时也在一天天失落掺重。 ”“不,我得把它捡回来。 ”她这样说。从家里拿来铲子和扫帚,她奔向了侯车亭。雨仍在下。她先把碎玻璃扫在一起,然后一铲一铲地把它铲到垃圾箱。那些黑东西已被雨水冲散,她把污水扫进了下水道。她是那么认真仔细,终于泊油马路有明净如镜了。雨停了,路净了,空气好清新啊!她走出了那片迷茫。评述这篇文章是 1992 年全国高考作文中的一类卷,它记叙了“红雨衣”清扫污水罐的经过,巧妙地完成了题目的要求。该文
7、之所以能够在数以万计的文章中夺魁,脱颖而出,其成功之处是细腻真切的心理描写。清除污水罐事件本身平淡无奇,并不能扣人心弦,于是作者另辟蹊跷,将笔端重点瞄准人物的心理行为,淋漓尽致地展现任务的内心世界,这样便避实就虚,尽可大显身手了。文章的心理描写是比较成功的。首先,人物心理活动的轨迹清晰,心理转变的契机自然。第一段,作者根据材料,合理地设想了“红雨衣”因受害而发泄怒气后的“迷茫”心态,巧妙地点了题。二、三两段突出描写了人物的心理行为,文章层层深入地展现了变化的轨迹:闪现老人摇头的情景不安羞愧对个人行为的自我否定找回失落的自我。写的变化真实感人,毫无生硬感和斧凿痕。到第四段,作者很好地完成了“她怎
8、样回来”的心理流程的描写。到第六段,再加上简洁的环境描写与心理变化描写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公德由失落到回归的主旨,做到水道渠成。如此巧妙地构思,把外界事物与内心活动联 起来,表现“她”走出迷茫的 “心战”过程,是乃别具匠心。其次,心理描写的手段是灵活多变的,文章主要运用心理独白单刀之入剖析人物的心理感受(主要是幻想)描写人物的心理感受,凸现心理转变的契机。如 “闪现老人摇头的情景” ,想起“扶老奶奶过马路”的往事,“感到窒息”般的难过,更可取的是心理描写与环境描写的水乳交融,文章开篇“愈来愈大的雨” 、“越来越滑的路” 、 “朦朦脓脓的路灯”与“红雨衣”发泄怒愤后的“迷茫”心态和谐一致;文章结尾
9、,“雨停” 、 “路净” 、 “清新的空气”则象征“她”走出迷茫,由心灵的失落到早回自我。“望闻问切” ,全方位破译心理奥秘。心理活动隐秘抽象,如何破译?中医诊断理论“四诊法”启示我们:凡人患病于内,必泄“秘”于外,大夫对病人望其形色,闻其音味,问其症状,切其体脉,全面搜取与疾病相关的信息,然后确诊患病情况。心理活动与病理同理,它虽然是一种内部思维活动,但“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即使是极为细微底心理变化也会在人的言行举止神态表情等多个方面露出蛛丝马迹,因此要准确把握人物心理状态,就应当调动各种器官, “察言观色” 、 “闻味触体” 、 “将心比心”,从视角、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甚至幻觉全方位感受
10、任务心理状态。通过这些外在的具体的感性手段破译心理奥秘。我国古人就是这样描绘心理变化的。他们描绘心理活动的方法从成语中可窥一斑。以“怒”为例,怒目圆睁、怒发冲冠、横眉冷对等是从视觉的角度描写怒形于色,即怒的心理表情;攘臂膛目、暴跳如雷、拍案而起、切齿 心是从视觉的角度去描写怒不可 的心理动作;而咆哮如雷则是从听觉的角度状怒的声音;至于怒气冲天、怒火中烧又是从幻觉的角度细腻描写怒的感受;而恼羞成怒、气急败坏则清晰地展示了怒的变化过程。其次是要灵活运用各种描写手段,多角度展现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心理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心理描写手段的多样性。单刀直入式的心理独白为人么乐于常用,这种方法直剖人物内心,直陈
11、人物心声,虽然真实感人,但是喋喋不休的独白显得呆板单调,让读者昏昏欲睡。简洁精练的心理独白如果与旁叙侧叙的心理感觉(触觉、味觉、幻觉) 、心理表情、心理动作结合起来,就会使心理描写显得既真实感人又生动传神,显得血肉丰满富有立体感了。特别是内心世界与特定外部环境的有机结合,更是拓展了心理描写的领域,增强了具象感和真实性。上列两文,在心理描写手段的多阳性灵活性方面都是十分典型的,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尤其是高尔基的母亲(节选) ,全方位的立体描写使母亲的激烈复杂的心理活动毫发毕现,惟秒惟肖,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不得不钦佩大家深厚的艺术功力、精湛的艺术技巧。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正常的心理活动不是一团
12、杂乱无章的意念,而是井然有序的理性思维过程,因此,心理描写必须清晰展现心态变化的轨迹,尤其要凸现心理转变的契机,这样才显得真实、自然,这也是两篇例文给我们提供的第二个重要启示。练习设计按要求完成下文:有两个人结伴横过沙漠,水喝完了,其中一个中暑不能行动,剩下的那个健康而饥 的人对同伴说;“好吧,我去找水和事物,你在这儿等着。 ”他有把手枪塞到同伴手里说:“枪里有五颗子弹,记住,三小时之后,每小时对空鸣枪一次,枪会指引我找到正确的方向与你会合/”续写部分8 小时以后,去找水的同伴提着满壶清水,领着一队驼商循声而至,可是找到的却是一具尸体。他的同伴以被一颗子弹穿透了,身边散落着五颗弹壳。要求:找水的同伴走后,躺在沙漠里的人都想了些什么?他是怎么死去的?根据材料,合理想象,写出这个人的心理活动。(本文发表于中学语文1999 年第 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