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讲二十四节气养生篇 -秋冬养生法中医养生特点 -天人相应、顺应自然中医养生原则:四时制宜二十四节气由来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 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 太初历 ,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 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 “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 360度,共经历 24个节气,每各月有两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 6日、 21日,下半年在 8日、 23日,前后不
2、差 1 2天。24节气六月半重阳节 立秋 :秋季的开始 ; 处暑 :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夏天的结束 ; 白露 :天气转凉 ,露凝而白 ; 秋分 :昼夜平分 ; 寒露 :露水以寒 ,将要结冰 ; 霜降 :天气渐冷 ,开始有霜。 黄帝内经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解: 秋季的 7、 8和 9月,是万物成熟收获的时令,自然景象因 竺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此时天气劲急,地气清明。为适应这一时令,人应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为宜,
3、以保持神志的安定宁静,缓和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伤害。收敛自己的心绪,控制自己的感情,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志外驰,以保持肺气的平和匀整,这便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若违逆了秋气收敛,便会伤及肺脏,到冬天使阳气当藏而不能藏,便会发生阳虚腹泻之症。 古有 “一夏无病三分虚 ”之说什么意思 ? 专家解释,这个 “虚 ”包含了脾虚、胃虚、气虚。经历了一个炎热的夏季,暑邪耗气,人的体力、精力损耗过大,在秋季需要及时调理和补养。 立秋预示着秋天的到来,是由酷热走向凉爽的季节。 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为了适应外界的 “阳消阴长 ”变化,体内的阴阳双方,也需随之由 “长 ”到 “收 ”的改变。人与自然相应 ,顺时应收敛阳气 ,使精气内聚 ,濡养五脏 。 秋季养生 ,饮食起居、精神情志、体育锻炼都离不开 “养收 ”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