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与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流行病学 子宫颈癌与 HPV感染 癌前病变( CIN)与子宫颈癌的发生与病理 子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子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 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子宫颈癌占第一位( 9 9 8 10万)。 发病高峰年龄 3050岁。死亡高峰年龄 7075岁。 中国地区分布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子宫颈癌流行病学 子宫颈癌在全世界占妇女常见恶性肿瘤第二位, 1999年全球新发病例 37.12万例 , 2000年全球新发病例 46.8万, 80% 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年轻患者发病有增高的趋势。( Parkin DM, Bray FI,
2、Devesa SS. Eur J Cancer.2001,37:suppl 8:S4-66)。 腺癌发病率也增高,且在 20 34岁年龄组患者中显著增长。宫颈癌的流行病学 我国每年新增病例 13.15万人,占世界总发病人数 1/3,每年约 5万人死于宫颈癌。 我国 40岁患者 80年代占 6.0% 。 90年代升为 21.3 。 ( 万磊等, 中国肿瘤临床 2004, 31( 10): 547 549) 存在种族、民族间的差异:维吾尔族的宫颈癌死亡率最高;其次是蒙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较低。 农业人口多于非农业人口,多来自经济落后的偏僻农村或缺水的山区。宫颈癌的流行病学 在我国中西部的部分
3、地区,宫颈癌的发病与死亡率几十年来始终居高不下。 甘肃武都、山西阳城等县,宫颈癌死亡率高达36 10万,超过全国宫颈癌死亡率的 10倍,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8 10万)。 在性生活紊乱的妇女和城市流动妇女人口中患宫颈癌的危险性较高。全世界 2000年宫颈癌新发病例数(N=466,000)拉丁美洲 *:77,000Parkin,2000亚洲 *: 235,000非洲 *: 69,00018%50%15%17%发达国家和地区: 85,000*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宫颈癌高发地区分布图 (根据 1973-75, 1990-92中国死因调查)1990-921973-75Distribution of H
4、igh Mortality of Cervical Cancer by County Mortality Survey, China 宫颈癌危险因素研究的历史 1800s: 与性行为相关 1960s-80s: 感染因子 (HSV-2) 1980s-90s: 发现 HPV与宫颈癌有关 1990s-: 被确认为宫颈癌的主要病因- 99.7%的宫颈癌都可检测到高危 HPV DNA- 持续 HPV+/HPV-的相对危险比 (OR)高达 250- 归因危险百分比 (ARP)超过 95%- HPV-者几乎不会发生宫颈癌 (99%NPV)宫颈癌的病因的研究危险因素 第一类 行为危险因素:性生活过早、多个性伴侣、多孕多产、社会经济地位低下、营养不良及性混乱等; 第二类 生物学因素:细菌、病毒和衣原体等各种微生物的感染。 遗传因素:目前仅有少量研究表明宫颈癌可能存在着家族聚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