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堂教学设计首页专业班级: 装饰系 2017 届 年 月 日课 程 毛概 课程类型 理论 学 时 4课 题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内容 使学生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理论,并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主要经验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上世纪中叶,在我国进行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必要的,也是成功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与特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方式及其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重大意义。能力目标:(关于改造与改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多媒体教
2、学 基 本 内 容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了胜利,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义社会,并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中国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它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但属于社会主义体系。(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1952 年至 1956 年,土改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
3、民民主专政;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并存的经济制度;文化上,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2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保证;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兴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及其对中国建设的支援,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的国际因素。(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而提出来
4、的一条正确路线,它反映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其内容1953 年 12 月,在毛泽东亲自修改审定的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形成了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准确的表达:“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
5、:“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总路线的主体,是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是总路线的两翼,是要解决生产关系问题,解决所有制的问题,以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个方面互相关联,互相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3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必然性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因为:一是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二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6、这是由当时国内主要矛盾决定的。三是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总之,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三)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1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总的来说是比较成功的。农业合作化成功的主要经验有:第一,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及时地领导农民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第二,根据我国农业的特点和农民的习惯,采取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等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和形式,逐步地引导农民摆脱私有制的束缚,在当时既能避免农村生产力的
7、破坏,又使农民愿意接受,从而顺利地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第三,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贯彻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的阶级路线,指导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用“和平赎买”的方式,逐步地把以剥削工人剩余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所有制。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经验是:第一:严格区别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发生限制与改造的政策,实行和平赎买,从而使我国和平地实现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二,创造了国家资
8、本主义的多种形式,坚持了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的形式,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进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注意把对企业的改造与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逐步把他们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1)经过社会主义改造之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3)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2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后,中国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华人民共和
9、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它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使全国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的生活,为中国今后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础。重点提示(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1)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具有过渡性质的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从 1949 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1956 年社会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这个人民共和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2)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伟
10、大意义到 1956 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中国已经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深刻、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
11、大复兴的历史征程3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有人认为,50 年代搞改革取消了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70 年代搞改革建立了非公有制经济,改造搞早了,改革是对改造的否定,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应该正确认识改造和改革的关系。(1)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标志着新型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中国形成,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2)中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遗留了一些问题。这些问
12、题在后来的一个相当长时间内,不但没有得到及时的修正和克服,相反在一些方面又有发展,使社会主义生产力没有得以充分发展,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革,就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及其以后出现的偏差和失误的纠正,并在些基础上的继续前进。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革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统一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它们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复习思考题1、 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2、 中国为什么在 20 世纪 50 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3、 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4、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5、你怎么看 50 年代的改造与 70 年代的改革?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