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报告”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这意味着未来五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以稳健经营为目标,找准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改进服务方式,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益,促进金融业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更为强大的动力源泉。大厂农商行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金融新常态,着力开展资金支持农业供给侧机构性改革。一、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情况考虑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以战略规划为引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管理变革为支撑,以组织重塑为保障,激发我行的创新能力
2、和经营活力,实现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再平衡。(一)改革信贷管理模式将个人贷款营销主体由分部改为支行,打破存贷分管考核模式,实行存贷管理一体化。将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自身发展转型有机结合,优化发展战略、管理机制和业务模式,增强金融服务能力。为提高审批效率,缩短审批链条,促进授信审批工作良性发展,我行创新推出了授信审批官制度,即根据行长授权书权限,将授信审批工作分为一人审批、审批小组审批、审批委员会审批的三级审批模式。(二)信贷产品”微创新“以”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和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各支行深入各村进行前期调研,为后期开展工作做了充足的准备。为有效开展”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推进美丽
3、乡村建设,以省联社宝系列产品为载体,推出了”易农贷“、 ”安农贷“、 ”富农贷“、 ”新一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周转使用、余额控制“的原则,为农民致富提供帮助,为农村发展贡献力量。(三)加大服务创新力度通过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增强自身竞争实力。201X 年,经过我行与土地局沟通协商,对辖内国有土地的价值由本行自行评估,以此降低客户融资成本,从实质上支持特色种养殖、蔬菜水果采摘、农牧产品加工等行业,有效满足生产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带动了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四)加强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我行充分发挥点多面广、联结城乡的优势,通过召开银企
4、座谈会,入园区、入市场等拉网式营销方式,挖掘了不少潜在优质客户。201X 年,我行共召开两次银企座谈会,并组织客户经理对夏垫工业园区、陈府农业园区和潮白河工业园区的企业进行了走访,进一步推动了我行信贷投放的稳步增长。(五)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当地人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信息采集平台合作力度,为个人创业者和小微企业搭建集”信息咨询、创业辅导、市场开拓“为一体的创业综合平台。同时,我行积极助力省联社个人征信系统上线工作,构建完整的信用体系建设,达到真正的信息共享。在支付体系建设中,我行完成了二代支付系统顺利切换上线,涉及柜面、网银、EPOS、支票影像等多个渠道业务。(六)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为适应个
5、人金融业务的高速发展,我行大力积极推进消费者金融服务创新,加快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新技术和新服务渠道的运用。开通大厂农村商业银行”微信公众号“,微信号为:*,在线为客户提供更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二、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拓展有效营销措施我行将采取措施加大贷款营销力度。一是加强我行信贷业务的宣传力度,在农村基层占据有利地位;二是加大对园区企业贷款的营销力度,积极同县乡两级政府和南北两个工业园区接触,对有贷款需求、符合贷款政策的农户、企业制定逐户走访计划,责任到人,开展清单式营销。(二)全面推进”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建设 201X 年,我行选取了夏垫镇苇子庄村为试点开展”双基“工作,今年,要从坚定
6、市场定位、建设普惠金融、调整信贷结构的要求出发,全面推进”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一是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全面推广村级金融支农服务站的建设,扩大对农户资信调查、信用等级评定和综合授信的范围,实现辖内行政村全覆盖。二是结合信用评级工作,加大对农户、特色种养殖业、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建设以及乡村旅游等的支持力度,借助省联社”宝“系列信贷产品,扩大”双基“共建的品牌效应。(三)针对性的创新信贷产品一方面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与陈府农业园区合作,对园区内企业及种植农户进行逐户走访,大力支持特色种植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另一方面,结合县域特色,重点支持农牧产品加工行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加工小户、以工贸
7、小区辐射上下游客户,全面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三、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担保方式匮乏目前信贷业务的担保方式以保证、抵押、质押为主,担保方式匮乏,有贷款需求的企业大多不能提供有效的抵押物,而金融机构无形中增加了贷款的风险。建议相关部门积极创新担保方式,灵活运用排污权、收费权、特许经营权、购买服务协议预期收益、林权、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等进行抵质押贷款。探索利用工程供水、供热、发电、污水垃圾处理等预期收益质押贷款,允许利用相关收益作为还款来源。(二)协调联动不力银行业金融机构未能得到相关部门的有效信息,无法保证信息共享的时效性。相关部门要加强指导,推动当地银行业协会牵头,探索建立
8、大额授信联合管理机制,强化银行间在项目规划、项目评审评级、授信额度核定、还款安排、贷款管理及风险化解等方面的合作协调,建立资源共享、运作顺畅、服务高效的同业合作机制,有效防范过度授信、多头授信及集团客户风险。(三)金融服务市场不全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整体产业布局来看,必将催生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带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信息技术、高端制造业、航空航天、生物工程、新能源、环保节能、现代服务业等发展方兴未艾,对金融信贷、财务顾问、资产管理等服务需求迫切。金融业要认真贯彻执行有保有压、有扶有控的原则,选准信贷投放项目,将新增信贷更多地投放到这些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增长引擎
9、,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市场广阔。四、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建议(一)创新农业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推进省级信贷担保机构向市县延伸,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尽快建立担保机构,实现实质性运营,研究制定差异化担保费用、风险代偿补助政策和考核办法。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试点。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开发满足新型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产品。(二)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和农资、消费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格局。
10、注重”农信村村通“提升质量。设备升级,提高业务办理速度,降低设备故障率;规范”农信村村通“服务点,提高服务点可信度;开展”农信村村通“营销活动,提高设备使用率,真正做好助农金融服务。大力组织农产品的信息化、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生产,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努力使本地农产品更多地销出去。(三)注重发展普惠金融,推动发展成果共享普惠金融有两个特征,一是客户覆盖面更广,服务对象从低收入群体扩展到城市白领、小微企业、弱势产业以及欠发达地区。二是产品和功能更加多样,除了存款类产品,还包括诸如信贷、支付、结算、租赁、保险、养老金等综合化金融服务。发展普惠金融,充分体现了共享发展的理念。推进普惠金融发展,需政府
11、和金融机构的双轮驱动。从国家层面,应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制定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坚定服务小微企业、三农领域、贫困地区发展的战略定力,增加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有效供给,着力解决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 ”融资贵“问题。从金融机构层面,需要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使普惠金融的供需两端更加匹配;通过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工具,降低普惠金融的服务成本;通过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控制普惠金融的业务风险。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报告今年以来,按照中央和省上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思路和部署要求,我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
12、、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持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这个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调结构、降成本、补短板、提质量、促融合、可持续“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一、主要做法(一)立足调结构,着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立足金昌实际和产业基础,精准从市场供需、资源匹配、区域协调三方面入手,按照”突出发展高原夏菜和草食畜牧业两大战略性主导产业,扶持发展现代制种、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培育发展花卉、香草、苗木等新兴农业“的思路,及时调整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使农业产业结构逐步由传统低效向优质高效转变。在种植业方面,坚决压缩
13、玉米、啤酒大麦等市场萎缩、价格低迷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围绕创建”永昌高原蔬菜“品牌,大力实施”百村万棚质量提升计划“,逐步扩大销路好、效益高、质量优、潜力大的高原夏菜、玉米制种、香草花卉种植面积,高原夏菜种植面积达到 20.4 万亩,增加 5.5 万亩;玉米制种面积 10.47 万亩,较上年增加 4.2 万亩;香草花卉种植面积 3.45 万亩,特色优势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 96%。在草食畜牧业方面,深入实施”舍饲养殖能力提升计划“,大力推进永昌养羊强县和金川区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和牧草标准化生产,全市标准化养殖小区(场)达到203 个,其中部省级标准化畜禽养殖场 14
14、 个,畜禽总饲养量达到261.8 万头(只) ,羊饲养量达到 150.5 万只,牛 5.0 万头,优质牧草种植面积 20 万亩,永昌县被确定为全省优质苜蓿生产基地。(二)立足降成本,着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坚持把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作为提高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内容,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提高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一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全部完成,水权转化机制进一步规范,金川区全国农村改革实验区试点工作任务稳步推进,为进一步发展规模经营奠定了基础。二是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方式。金川区宁远镇探索出”3331“
15、产业分工(30%的农户经营设施种植业、30%的农户经营设施养殖业、30%的农户进城务工从事二三产业、10%的农户种植高标准节水农田)模式,促进了土地集约经营,农业高效发展;双湾镇实行”以井定田、互换并地“与土地确权融合推进,有效破解了土地细碎化问题;永昌县探索出以土地经营权和资金入股、年底发放保底租金和盈利分红的农民股份合作社方式运作,实现了专业合作社的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市流转土地 57.7 万亩,流转率达 58.42%;培育农民合作社 1181 家、家庭农场 224 家,经营方式逐步由家庭分散经营向规模集约经营转变。三是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培育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 51
16、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20 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1 家,申报省级龙头企业精深加工贴息项目 6 个,新建蔬菜保鲜库 15 个(25.3 万立方米) 。四是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农作物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实施农业机械化提升工程,加强农机装备建设,大力培育农机合作社等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三)立足补短板,着力破除强基提质瓶颈。针对我市农业基础设施老化、耕地质量下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足、劳动力素质呈结构性下降趋势等短板问题,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推进项目建设,牢筑农业发展基础,提升发展要素水平。在补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方面,实施农村基础
17、设施建设项目 42 项,争取项目资金 3.79 亿元,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土地复垦整理等项目建设,组织实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高效节水示范灌溉、末级渠系建设等农田水利工程,全面推进永昌县、金川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清河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园等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提档升级,进一步完善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示园区科技装备及技术支撑能力,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 0.52,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 80%以上。在补农业科技短板方面,着力实施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能力建设,深入开展试验示范和技术服务,大力推广畜禽改良、品种繁育、立体栽培等农业
18、实用技术,全市建立农业科技示范点 125 个,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120 个,开展新技术试验 58 项次,示范面积 10 万亩;完成测土配方施肥 87 万亩,应用配方肥面积 32 万亩;举办各类培训班243 场(次) ,培训农民 2.87 万人(次) 。在补农民脱贫短板方面,坚持”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融合推进,投入财政专项资金 1.15 亿元,行业扶贫投入 4.2 亿元,撬动社会投入近 13 亿元,实施产业发展、道路硬化、渠道建设、安全饮水、危旧房改造、公共设施配套等项目 580 多项,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15%以上,贫困人口由 28800 人减少到 1300 人,贫困发生率由
19、12%降低到 0.8%。贫困人口减少 2.75 万人。(四)立足提质量,着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围绕创建永昌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金昌市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加快质量追溯信息平台建设,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强化农业投入品管理,实施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林果和蔬菜标准园、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增强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市场供给能力,先后修订完善农产品地方标准和规程 53 项,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识产品认证 66 个,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 30 万亩,省级无公害产地认定 4
20、8 万亩,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5 个、省级示范园 7 个,注册国家农产品商标 36 个,获得甘肃名牌认证农产品 20 个,获得ISO9001 质量体系认证龙头企业 23 家。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着力推进质量追溯信息平台建设,全面推进网格化监管模式,形成了市、县区、乡镇、村四级监管网络。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切实加强源头治理和全程执法监管,立案查处农业违法案件 6 起,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年均达到 99%以上。(五)立足促融合,着力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林电子商务等现代农业经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大力发展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