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9/30,1,中医妇科学(补产后4) 马淑然医学博士,硕士导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基础医学院,2018/9/30,2,产后病病案举例,戴某,女,32岁,工人。1994年12月14日初诊。 主诉:产后大便秘涩难下10日。 病史:患者于10日顺产一女婴,产时出血较多,产后大便艰涩不下,或下亦不爽,每需灌肠或服果导片大便方能排出。自觉头晕目眩,心悸失眠,奶水不足,腹部微胀,恶露量少,色淡,无臭气。 检查:体温37,脉搏70次分。面色萎黄,唇甲色淡,舌淡红少苔,脉细。 问题:1。本例病人应诊断为何病? 2。其病因病机如何? 3。使用三黄片或三承气汤治疗可以吗?应如何正确治疗?,2018/9/
2、30,3,答案,诊断:产后大便难(血虚证)治法:养血润燥。方药:四物汤加味。当归12g,川芎6g,熟地黄15g,白芍12g,肉苁蓉15g,柏子仁12g,生何首乌15g,火麻仁log。3剂,水煎服,每日l剂。12月7日二跃服上方后,解大便一次,干燥艰涩,后已排出顺畅,其他诸症有所减轻,守上方续服3剂而愈。 按:本例患者乃产后血虚,营阴不足,肠道失濡而大便不解,血虚则心神失养,故头晕、心悸、失眠。治疗时以四物汤养血润燥,肉苁蓉、何首乌、柏子仁、火麻仁既可人肾养阴,又可润燥清肠,俾阴血充足,肠道濡润,水涨船行,诸症悉愈。产后本虚,虽大便艰,切不可滥用攻下,恐生变故。 (中医妇科学教学病案精选),20
3、18/9/30,4,产后便秘,概念:产后饮食如故,大便艰涩,或数日不解,或排便时干燥疼痛,难于解出者,称为“产后大便难”,又称“产后大便不通”、 “产后大便秘涩”、 “产后大便秘结”等。 本病属于西医学之产后便秘。,2018/9/30,5,病因病机 本病发生的机理,主要是产后血虚津亏,肠道失润;或气虚失运,大便传导无力;或气血亏虚兼阳明腑实所致。,2018/9/30,6,产后大便难病因病机示意图,血虚津亏,分娩失血,营血骤虚产时产后汗出过多,津液亏损,大肠失滑,阴虚火燥,素体阴虚,产时失血出汗伤阴,阴虚火盛,内灼津液,气虚失运,素体虚弱,中气不足因产失血,耗伤元气,阳明腑实,升降无力,大肠传导
4、无力,因产耗伤正气饮食不节,食热内结,肠道阻塞,产后大便难,2018/9/30,7,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临床表现新产后,大便困难,数日不解,饮食如常,且无腹痛、呕吐等伴见症。 2检查 (1)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 (2)肛门检查:无异常发现。 (3)辅助检查:腹软无压痛,或可触及肠型。 (二)鉴别诊断 1注意与其他病变引起的便秘相鉴别,如痔疮、肛裂、直肠赘生物病变等。此类病证大多孕前即有症状,在孕后或产后加重,肛检或直肠纤维镜检有阳性体征发现。 2肠梗阻 有腹痛、呕吐、饮食难人,听诊腹部闻及肠鸣音高调或金属音,见肠型。,2018/9/30,8,辨证论治,本病辨证当以大便的干燥程度,腹部
5、是否胀满等情况为主,结合兼症、舌脉,综合分析,据证审因。一般而言,产后大便数日不解、干燥、艰涩难下,腹无胀痛,面色萎黄,多属血虚津亏;大便不坚,努责难解,伴气短、无力,属气虚失运;大便艰涩,硬结,腹部胀满,伴烦热咽干、颧红溺黄,多属阴虚火燥;若产后伤食,大便燥结不下,脘腹胀满疼痛,口中秽臭,多为阳明腑实。 治疗以益气养血,滋阴润肠为主。根据气血偏虚的程度,阴虚内热或阳明腑实的轻重,随证变通。产后便秘以虚证居多,不宜妄投苦寒峻下之品,徒伤中气。,2018/9/30,9,血少津亏,(一)辨证 1妇科证候特点 产后大便干燥,数日不解,或解时艰涩难下,但腹无胀痛,饮食如常。 2全身症状 面色萎黄,皮肤
6、不润,舌淡苔白,脉虚涩。 3证候分析 由于产后失血伤津,液少津亏,肠道失于濡润,以致便难。证非外感里实,故饮食如常,腹无胀痛。血虚不荣于外,则面色萎黄,皮肤不润。舌淡,脉细涩,为血少津亏之征。 (二)治疗 1治法 养血滋阴,润肠通便。 2方药 可用四物汤加肉苁蓉、柏子仁、生何首乌、火麻仁,或滋肠五仁丸(女科百问)加当归或养正通幽汤 滋肠五仁丸 桃仁 杏仁 柏子仁 松子仁 郁李仁 陈皮 方中桃仁、杏仁、柏子仁、郁李仁皆富于脂液,能润肠通便;当归养血滋液;陈皮行气促腑气畅通,大便自行。,2018/9/30,10,(3)养正通幽汤 川芎 当归 桃仁 炙甘草 陈皮 麻子仁 肉苁蓉 本方实为生化汤去炮姜
7、加味,取其祛瘀生新之功,则血旺气顺。麻子仁、肉苁蓉温润胃肠;陈皮理气醒胃,合而养血润肠通便。 若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加生地黄、玄参、麦冬生津润燥;汗出气短,疲乏无力,加黄芪、党参补气固卫。,2018/9/30,11,血虚火燥,(一)辨证 1妇科证候特点 产后数日大便不解,解时艰涩,大便坚结,腹部胀痛。 2全身症状 脘中痞满,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3证候分析 由于产后失血伤津,阴虚火盛,阴液复灼,肠道干涩,以致产后数日大便不解,解时艰涩,大便坚结。虚火伤津,故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为阴虚火盛之征。 (二)治疗 1治法 滋阴清热,润肠通便。 2方药 可用两地汤合麻
8、子仁丸(经效产宝),或当归麦冬汤 (李聪甫医案)。 (1)两地汤合麻子仁丸 麦冬 玄参 生地黄 地骨皮 白芍 阿胶 火麻仁(研)、枳壳(炒)、人参、大黄为末,炼蜜为丸,临证可改汤剂用。 本方以火麻仁、麦冬、阿胶、白芍滋液养血润燥;玄参、生地黄、地骨皮养阴清热;枳壳、大黄泻热通便;人参益气扶正。 (2)当归麦冬汤 当归身 川芎 茯苓 肉苁蓉 火麻仁 核桃仁 地骨皮 广陈皮 炙甘草 白蜜糖麦冬 高丽参 五味子 若汗出心悸加太子参、浮小麦以养心敛汗;咽干口燥加天花粉、玉竹、瓜蒌仁以生津润燥。,2018/9/30,12,气虚失运,(一)辨证 1妇科证候特点 大便数日不解,临厕努责乏力,便出并不干硬。
9、2全身症状 汗出短气,头晕目眩,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缓。 3证候分析 素体虚弱,产时用力耗气,其气益虚,气虚大肠传送无力,则大便数日不解,努责难出。脾虚失运,津液未伤,则大便不坚。气虚中阳不振,则神疲乏力。气虚卫外不固,腠理不密,则气短汗出。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乃气虚之象。 (二)治疗 1治法 益气养血,润肠导便。 2方药 可用圣愈汤加杏仁、郁李仁,或润燥汤(万氏妇人科), 或黄芪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或王渭川经验方(王渭川妇科治疗经验)。,2018/9/30,13,(1)润燥汤 人参 甘草 当归身 生地黄 枳壳 火麻仁 桃仁泥 槟榔(磨汁) 先将上六味煎,后入桃泥末,入槟榔汁
10、服。 方中人参、甘草益气;当归身养血;生地黄、火麻仁、桃仁滋液润肠;枳壳、槟榔行气通腑。全方补气养血,润肠通便。 (2)黄芪汤 黄芪 陈皮 火麻仁 白蜜 方中黄芪补气;陈皮利气;辅以火麻仁、白蜜润燥,共奏益气导便之功。(3)王渭川经验方 潞党参60g,鸡血藤18g,生黄芪60g,炒升麻24g,当归身10g,制香附10g,广木香10g,槟榔10g,九香虫10g,土鳖虫9g,益母草24g,鹿角胶24g。,2018/9/30,14,阳明腑实,(一)辨证 1.妇科证候特点 大便干结,数日不解,脘腹胀满疼痛。 2.全身症状 身有微热,矢气臭秽,口臭或口唇生疮,舌红,苔黄厚或黄燥,脉弦数。 3.证候分析
11、因产本已正气耗损,复因饮食失节,伤于肠胃,气机受阻,积滞化热,糟粕壅塞肠道,以致大便干结,数日不解,脘腹胀满疼痛。腑气不通,胃热上熏,则矢气臭秽,口臭或口唇生疮。舌红,苔黄厚或黄燥,脉弦数,乃里有实热之象。 (二)治疗 l.治法 通腑泄热,兼以养血。 2方药 可用玉烛散(玉机微义)加莱菔子、山楂,或当归承气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2018/9/30,15,(1)玉烛散 大黄 芒硝 甘草 生地黄 当归 川芎 白芍 方中以四物汤养血调血,调胃承气汤缓下热结;莱菔子、山楂消导下气,合用以通腑泄热,兼以养血。用于产后血虚,并有阳明腑实证者。 (2)当归承气汤。 当归 生大黄 甘草 芒硝 生姜 大枣
12、 方中当归养血通便;大黄、芒硝釜底抽薪,急下存阴。 若心烦口臭,口舌生疮者加竹叶、栀子、牡丹皮清热泻火;胃脘胀闷不适加枳壳、佛手、鸡内金以行气消胀。,2018/9/30,16,其他治疗,(一)外治法治疗1.开塞露:每次12个。2肥皂水灌肠3猪胆汁导法 取猪胆1枚,倾汁人碗内,加好醋3060g,搅匀,灌人肛门内。4按摩法:用双手各一指以适当的压力按迎香穴5一lo分钟,或按摩法将手指向四周移动扩大面积,可使肠蠕动加快。(中医妇科临床手册) (二)单方验方 1.番泻叶3g泡水,空腹服。 2生何首乌30g,煎服。 3生大黄log,泡水,代茶饮,便通止饮。 4蜂蜜饮,清晨空腹时服蜂蜜一大匙,然后再饮温开
13、水一大杯,症轻者有效。 5黑芝麻、胡桃、松子仁等分,研碎,加白糖或蜂蜜适量拌和服用。,2018/9/30,17,预防护理,(一)预防 1正确处理3个产程,积极预防产后出血及汗出过多伤津。 2鼓励产妇产后尽早起床活动(产后24小时后),做保健操,促进胃肠蠕动。 3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4给患者以安慰和鼓励,解除思想顾虑和急躁情绪。 (二)护理 饮食有节,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多吃水果、蔬菜等高纤维食品,尤以菠菜为佳,忌食辛辣及煎炸油腻之品。 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经治疗均可痊愈。若失治,燥结日甚,出现腹胀、发热。邪热又复灼烁阴津;腹胀则有碍受纳、运化,以致影响产后复原或变生痔疮等。,2018/9/30,18,小结,产后大便难为产后常见病之一,以饮食如常,排便艰难、干涩为特点。主要是产后营血骤虚,津液亏耗,肠道失濡;或阴虚火盛,内灼津液,津少液亏,肠道失濡;或元气不足,输送无力;或饮食不节,阳明腑实。治疗以养血益气,润肠通便为主。根据气血阴津的偏虚程度,及是否兼有虚热,而随证运用。本病多虚,用药不可妄投峻泻通下之品,以免重伤津液、中气。必要时可用灌肠等方法通便,以治其标。对便秘而兼腹胀、身热者,应注意热结阳明,当按法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