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业银行消费金融的互联网变革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自 2015 年至 2016 年 6 月份,国内金融机构全口径消费贷款(含住房按揭贷款,下同)余额已从 15.7 万亿元增加至 21.7 万亿元,增幅高达 38.21%;全口径消费贷款占境内全部贷款的比重,从 18.81%提高到 21.45%。在经济 L 型走势未发生转折性变化之前,预计以住房按揭贷款为主体的全口径消费贷款将成为商业银行的支柱性业务。商业银行要适应这种趋势,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城乡两个市场同时发力,尤其是抢占县域及农村这一蓝海市场,加快推广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其根本在于业务的互联网变革。一、消费金融市场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巨大
2、消费融资在国外已经形成成熟的运作模式。具体而言,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信用卡业务、消费金融公司三分天下的趋势,对满足居民日常消费需求和提升消费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消费金融的重要性也日趋凸显。2006 年至 2015 年,国内全口径消费贷款余额由 2.4 万亿元增长至 19 万亿元。其中,短期消费贷款余额由 0.2 万亿元增长至 4.1 万亿元, 10 年增长近 20 倍,远远超过同期信贷总量和中长期消费贷款的增速。在具体细分领域,住房装修、汽车消费、助学贷款等大额消费贷款的市场容量将进一步扩大。而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小额信用消费贷款的市场空间也将大幅增长。县域及农村市场消费金融前景广阔。随着新型
3、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需求升级。同时,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普及率的提高,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保险公司等参与市场竞争,客户潜在信贷需求将逐步转化为现实需求,贷款渗透率将大幅提高。在此背景下,传统信贷模式下消费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凸显。在微观上,根据个体消费者的金融决策理论,个人针对自身的消费需求,通过金融市场作出最佳金融安排,以实现效用最大化,主要面临的是储蓄、借款和投资三个方面的选择。融资借贷是家庭金融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宏观上,研究表明,消费信贷增长与消费支出增长之间呈正相关。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投资和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呈现边际递减。出于推动经济增长的考虑,发展消费信贷业务势在必行
4、。同时,由于国内个人信用体系尚处于不断完善阶段,受制于信息不对称因素的影响,传统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虽然已经尝试开展互联网消费信贷业务,但主流业务仍依赖于抵质押担保方式,业务品种相对单一,国内金融机构对消费信贷的配给整体不足。二、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互联网变革的特点客户群体扩大化。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线上客户的快速增加,交易额飞速增长,网络消费者逐步成为交易链条上的融资对象;互联网的交互性、透明性,催生了个人直接融资模式;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等平台在收集海量客户交易信息后,均可将部分参与者纳入融资对象;社交网络在形式上也可将传统民间借贷网络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扩大了消费融资的客户范围,大量在
5、传统金融模式下无法获得消费融资服务的长尾客户,开始进入金融机构的视野。客户体验更优化。当前,金融服务具有互联化、数字化、虚拟化等特征,消费融资客户将愈加趋向年轻化和知识化。同时,客户不再是金融产品的被动接受者,在众多可供选择的金融机构中,能够提供个性化融资服务的机构才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客户信息共享化。客户信息的共享涵盖银行外部与内部两个层面。政府从公共服务角度出发,提高社会信息化程度,建立更加完善的个人征信系统,提高个人信息透明度;商业银行整合客户信息,分析客户交易与融资行为特点,快速推送适合的融资产品,为客户提供更佳的服务。此外,网络交易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积累了海量客户交易信息,以客户
6、信息为基础开展融资服务。营销渠道多元化。银行可打造自有互联网渠道,也可与第三方渠道互联互通,跨界开展业务。自有互联网渠道利用搜索引擎、社交网络、门户网站,可让客户直接面对银行。平板电脑、移动手机、智能电视等终端可使客户随时随地提交产品申请;银行通过改造 ATM、提供营业网点自助输入设备等举措,进一步便利客户办理业务。同时,银行可与电商、保险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开展跨界合作,实现共赢。信贷流程数字化。客户自助化、作业网络化、单据电子化、入口多元化渐成趋势,数字认证技术、生物识别技术和视频技术得到大量应用,完善了网上申请、自动查询查证、自动审核审批、自助放款等流程,通过对客户申请信息与第三方获取信
7、息实施交叉验证,开发嵌入评级打分卡和授信审批规则的智能决策引擎,实现业务调查和审查审批环节的自动处理,最终实现全流程的数字化作业。信贷决策智能化。商业银行依据审查、审批等规则建立数据模型,并内嵌到计算机系统中,计算机系统依据规则对交易作出决策,必要时进行人工干预。由于流程标准化、模型化、自动化,审贷效率大幅提高, “1 分钟贷款” 或将成为行业标杆。同时,信贷决策智能化可以消除内部的能力风险、操作风险与道德风险等问题。定价策略个性化。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同业竞争更加激烈,客户议价能力提升。金融机构必须综合考虑客户资质、产品风险、资金成本等因素,实施灵活的差异化定价策略。在银行介入互联网金
8、融的初期,由于缺乏客户交易数据,对于征信记录不完善的客户采取高定价策略,可能会造成客户的逆向选择。保险产品的引入,也会造成客户融资成本上升。在中后期,银行应积累足够的客户信用及交易数据,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构建合理的贷款定价模型。组织机构扁平化。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全面应用,将改变大小银行之间、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原有的竞争格局。银行传统的网点、人员等优势将被弱化,创新和效率将成为制胜的关键。现行商业银行总行、分行、支行、网点分层经营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强化创新和提升效率的障碍,扁平化组织架构渐成趋势。三、商业银行未来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建议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推动银行消费融资业务持续健康
9、发展的总体思路可归纳为:以客户体验为中心,以城乡两个市场为核心,以智能化系统为支撑,以多元化渠道为基础,以专业化队伍为保障,促成网络生态与消费融资深度融合。深刻洞察未来趋势。未来一个时期,消费融资面临的重大机遇是“经济结构转型互联网金融” 。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下,消费占比大幅提高,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消费融资有望蓬勃发展;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客户潜在需求被激发,银行营销成本降低,二者叠加,将形成消费融资的“戴维斯双击” 。当前,互联网金融与消费融资携手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国内同业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商业银行应做好顶层设计,切实加大对互联网金融和消费融资的资源倾斜和政策支持。尽快推出“拳头”产
10、品。商业银行应研发“纯互联网基因”产品,完成网上自助申请、系统自动调查、自动征信、智能定价、自动审批、网上自助签约、自动放款、自动催收等功能,实现全流程线上服务。改造部分传统产品,对难以实现纯线上运作的产品,重点实现其网上自助申请、网上自助签约、自动放款等功能。大力加强科技支撑。建设智能化客户管理系统,加强内部数据的管控和治理,解决“竖井式”部门系统导致的信息孤岛问题,构建面向全过程、覆盖全渠道的个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构建身份唯一、信息全面和多维度展现的客户全景信息视图。创新完善互联网信贷系统模块,开发智能营销推送、远程专家咨询、远程视频调查、自助签约、智能定价、自动审批、自动放款、自动评级、
11、智能贷后服务等系统模块,并在各项产品中尽快应用。不断完善营销渠道。加强网上营销平台建设,完善纯线上产品的发布应用,引导客户向线上渠道迁移,提高平台使用效率。拓展第三方线上合作渠道,加强与汽车消费公司以及高端教育、出国留学、高端旅游等专业机构的合作,根据对方交易特点,以纯线上模式或O2O 模式拓展新型消费贷款业务。重视远程渠道建设,建立消费信贷营销外呼团队,利用电话、短信、邮件、即时通讯等手段实施营销外呼,打造互联网专家咨询团队,为客户提供 724 小时无缝衔接服务。注重县域及农村市场。传统县域及农村消费市场主要依赖传统经济,消费借贷主要以民间渠道为主。商业银行参与县域及农村消费市场主要面临两个挑战:消费需求不足和经营成本过高。对此,商业银行应重视县域市场及农村市场渠道建设。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3G、 4G 网络覆盖日益成熟,广大农村地区有望直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农村金融机构应充分利用在县域的网点优势,结合移动互联网,以 O2O 方式加强对广大农村地区的消费金融服务。适时完善组织架构。促进消费信贷与信用卡业务合力发展,双方营销渠道实现互联互通、交叉营销,后台数据实现实时共享,将消费信贷与信用卡专项分期业务进行集中管理。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实现客户与业务分层经营,提高消费金融业务的收益和灵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