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夏志国同志简要情况夏志国 男,汉族,辽宁省朝阳市环卫局副局长、城市道路清扫保洁管理大队队长,1972 年 12 月出生, 1996年 7 月毕业于沈阳建筑工程学院,1996 年 11 月参加工作,1998 年 6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夏志国同志任劳任怨、爱岗敬业,是大学生扎根基层一线的模范。大学毕业后,他到朝阳市环卫处清扫大队当了一名清洁工,其所在的大队主要负责城区 11 条主干道、11 条次干道及其他街路总共 386 万平方米的清扫保洁任务,他从看护垃圾箱干起,在城市清洁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个年头,干清扫工年年是排头兵,管理路段年年示范街路,带领 的分队年年是标杆单位。无论是当
2、普通清洁工,还是担任清扫大队大队长,他始终坚守在工作一线,不怕脏,不怕累,每天凌晨起床,坚持工作十几个小时,一年 365 天没有星期天、节假日,循环往复打好春夏秋冬四大战役,春季是爱国卫生清洁月,重点清理越冬垃圾;夏季主要清扫地摊点的瓜皮菜叶;秋季要开展“绿叶杯 ”竞赛;冬季则要坚持开展除冰除雪战。每年的除夕夜,鞭炮声还未停止,他就走出家门,走上大街小巷,与工人们一起清扫烟花爆竹的纸屑和生活垃圾。每逢市里组织的大型活动和重要的接待2工作,他同样同一线工人们一起加班加点,饿了就吃口面包,困了就在车上打个盹。在大队的考勤簿上,看不到他休息的记载。城市有多大、他的“办公室”就有多大,马路的面积有多大
3、、他的服务范围就有多大,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环卫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不平凡的业绩。夏志国同志刻苦钻研,推陈出新,创造和总结了实用有效地工作方法。他不仅身先士卒,干出样子,而且不断总结多年来的工作经验,虚心请教领导和同志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借鉴其它城市的经验做法,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创 新管理体制机制,建立了以大队生产股为中心的生产管理网络系统,先后组织制定了清扫作业管理规定和清扫作业质量标准以及清扫员作业规范等十多项制度规定,推行了路段分级管理法、示范街路管理法、 “三延一集中”管理法和分段分班无空档连续作业管理法,推广了“七净”(路面净、人行步道净、路边石净
4、、下水井口周围净、树根净、墙 根净、电柱根下净)、 “六无”(无垃圾污物、无砖头瓦块、无碎纸皮核、无人畜粪便、无明显浮土、无明显粪迹)的管理制度;引入市场机制,对部分路段保洁权发包;利用社会资金,实行垃圾分类回收。2010 年,他对大队管理机构进行了优化整合,设立劳动用工管理、生产作业管理和生产质量督查三个专项管理股,相互制约,班组、路段实行3百分末位淘汰制,以高标准检验清扫保洁质量,做到对事不对人,以质量论高低,以管理树形象。推行班组内自检、班组间互检和大队抽检相结合的监督管理机制,工作有章可循,井然有序,城区街路清扫保洁质量明显提高,保持了系统内投诉率最低、满意度最高的好成绩。夏志国同志牢
5、记宗旨,心系群众,全心全意帮助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清洁工队伍大都是“4050”人员,构成复杂,流动性大,工资待遇低,工种环境差,劳动强度高,职工积极性很容易受挫,针对这一实际,他用心为清扫员去争取权益、解决困难,用一件一件小事凝聚起清扫员的人心,让他们安心工作。炎热的夏季,他会给一线的清扫员送去遮阳帽、遮阳伞、绿豆水; 寒冷的冬天他会给一线清扫员送去口罩、手套,给家庭困难的职工送去取暖煤和烧柴;逢年过节他会把慰问金和米面送到困难职工的家中。他个人捐资成立了“朝阳市心愿道路清扫员 援助中心” ,作为职工意外事故应急周转资金,用于职工意外事故处理前期的费用支出。临时工杨秀文爱人因病去逝,家里欠
6、下 3 万元外债,生活困难,他就主动掏钱帮她买煤,又从工资中拿出钱来资助。他刚当上大队长后,为了确定“ 让清洁工收入再高一点,更受尊重一点,保障更健全一点” 的目标他积极与主管部门协调,想方设法多渠道地争取资金,使一线清扫员的最低工资从 150 元提高到了了 650 元。同时,他还与4劳动部门多次协调,又与保险公司反复协商,给一线的清扫员全部上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彻底解决了职工个人和家庭的后顾之忧。清扫大队的清洁工因为有他这个大队长,心劲变得足了,胸膛挺得高了,城市环境变得更整洁了。夏志国同志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长期坚持扎根基层,把青春献给环卫事业。2009 年 4 月,新华社对夏志国扎根清洁岗位的感人事迹进行了报道,国务委员刘延东和省长陈政高作出重要批示。2009 年 6 月被辽宁省朝阳市委授予“ 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大学生扎根基 层模范” 称号,2010 年 4 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11 年 6月被辽宁省委授予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