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動機與需求,第一節 動機一、動機的意義 動機是指個體產生一種內在激動的狀態,它會促使引發個體朝向某一目標前進之行為。如下圖動機與行為及目標的關係:,需要,行動,目標,第四章 動機與需求,二、動機產生的因素(一)源於內在需求或趨力,個體將產生內在 的緊張狀態。(二)內、外在刺激。三、動機的分類(一)原始性動機(二)衍生性動機,第四章 動機與需求,四、動機理論(一)心理分析論 1、本能論:解釋人類行為的動機 (1)求生本能:性 (2)死亡本能:攻擊,第四章 動機與需求,2、意識層次論:說明人類意識種類 (1)意識 (2)前意識 (3)潛意識心理分析論以潛意識動機來解釋人的行為其主要內容也離
2、不開性與攻擊兩種本能性動機。,第四章 動機與需求,潛意識動機所支配的行為大多是偽裝或變形的。潛意識動機所引起的行為主要有以下三種型式: (1)夢 (2)口角溜言與潛意識動作 (3)神經性症狀,第四章 動機與需求,(二)社會學習論人類動機源自於學習,並經由學習歷程而使動機隨個體成長愈趨複雜。此種根據刺激反應關係為基礎的動機理論稱為動機社會學習理論又稱動機行為論。,第四章 動機與需求,動機之社會學習理論內涵:(1)人類動機是學習來的,其學習歷程: 需求 驅力 行為模式。(2)成人的動機係由幼稚期基本需求分化演 變而來。人類幼稚期基本需要有五種, 即營養需要、廢物排泄需要、性需要、 被人照顧需要,以
3、及應付挫折的需要。,第四章 動機與需求,(3)由上述五種需要而產生相對的五種動 機,即饑餓動機、排泄動機、性動機 、依賴動機、攻擊動機。與此五種動 機所延申出來的動機,即吃、大小便 、性、依賴、攻擊等行為。(4)以上五類動機及其所引起的五種行為, 皆隨個體成長、環境要求、社會期望、,第四章 動機與需求,文化傳統等漸趨分化且複雜。(三)動機認知論個體行為是依事先的計劃向預定的目標進行,此種動機是個體自己所瞭解的。認知心理學派對動機的解釋,包括個人本身的認知能力在內;這個認知能力使個體能預見或期望行為之最終目的。,第四章 動機與需求,個體內在動機包括好奇心、個人對世界事物的意像、個人的計劃與抱負等
4、;以下僅說明下述幾種常被探討的主題:(1)抱負水準:指個人從事某種實際工作之 前,估計自己所能達到的成就目標。(2)預期價值:人類行為具有目標與方向, 主要是因為行為背後有動機。故又稱,第四章 動機與需求,目標尋求行為。日常生活當中,有許多事件需要決斷,而適切的決斷要靠個人對事件有所了解,並預期達到目標的可能性,最後方才作決定。這類複雜行為的動機屬認知性;因此在詮釋長期目標行為的動機理論即稱為預期價值論。,第四章 動機與需求,(3)需求層次論或稱動機階層論基本觀念:A、較低層次的需求,個別差異小;較高 層次的需求,個別差異大。B、需求階層中,必需較低層次需求獲得滿 足後,才進一步尋求較高層次需求之滿 足。,第四章 動機與需求,(4)成就動機係指個人對自己認為重要或有價值的工作,不但願意去做,且力求達到完美地步的內在心理歷程。成就動機可分成:A、求成動機(力求成功)B、避免失敗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