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教案.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900851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DOC 页数:173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护理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3页
儿科护理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3页
儿科护理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3页
儿科护理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3页
儿科护理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一章 绪论【教学目的】1、知会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儿科护理 学的发展与展望。 2、掌握儿科护理特点、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的概念和特点。3、熟悉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儿科护士的角色和素质要求。【教学内容】1、儿科护理学的概念、任务和范围。2、小儿护理的特征。3、小儿年龄的分期。4、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趋势。5、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教学重点难点】1、儿科护理特点 2、小儿年龄分期、各年龄期特点及各期护理重点。【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提问、多媒体互动式型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问题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儿科护理学呢?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儿童保健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

2、福,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和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五官端正、身材匀称,特别是在实行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孩子的今天,更盼望有一个健康的儿童。如果一个家庭生了一个畸形儿,家里人背包袱,也影响我们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作为医务人员,我们的责任就是生一个,活一个,活一个, 壮一个,这样才能使千百万儿童健康成长. 这就要求我们学习好儿科护理学。另一方面,儿科护理学是临床专业课,是护理专业的学生必修课程之一,与内科、外科、妇产科护理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也是护士执业考试的必考科目。从小的方面来说,学好儿科护理学对你们自身也是非常有好处的,你们也会为人父母,那么当你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你们就知道怎

3、样科学抚育孩子,孩子出现了情况,怎样处理。什么是儿科护理学呢?从这门课程我们可以学到哪些知识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在本次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什么是儿科护理学,其任务范畴,儿科护理特点、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的概念和特点。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儿科护士的角色和素质要求。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展示目的要求1、了解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儿科护理 学的发展与展望。 2、掌握儿科护理特点、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的概念和特点。3、熟悉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儿科护士的角色和素质要求。学习新课(提问:在你们的印象中儿科护理是不是就是护理生病的孩子)一: 定义: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保健、疾病防治及护理,以

4、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学科。(解释生长发育(体重、身高)、保健(合理喂养、卫生习惯、加强安全、运动、爱护眼睛等)、疾病防治(预发感冒、传染病等)及护理),服务对象是从胎儿时期直至青春期。2二:儿科护理学的任务是从体格、智能、行为、和社会等各方面来研究和保护儿童,充分利用先进的医学、护理学及相关学科(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对儿童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以增强儿童体质,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疾病治愈率,保障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高人类整体健康素质。宗旨: 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健康近期任务: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实施系 统的整体护理,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 远期任务:全面提高儿童整体素质(身

5、体素质,能力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等)三: 儿科护理学研究的范围凡涉及儿童时期健康和卫生的问题都属于儿科护理学的范围,包括儿童生长发育,正常儿童身心方面的保健,儿童疾病的防治与护理。年龄范围:精卵细胞结合-青春期结束(约 1820岁)我国卫生部规定的临床服务对象:出生至满 14 周岁内容范围:1. 正常小儿身心方面的保健和健康促进2. 患病小儿的护理与疾病预防3. 与儿童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广泛联系四:儿科护理的特点:儿童是一个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机体,由于小儿的年龄跨度大,在解剖、生理、病理、免疫、预后、预防等方面与成人不同,各年龄阶段的小儿之间也存在差异。所以我们要掌握

6、小儿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1.解剖特点:随着体格生长发育的进展,小儿外观不断变化,如体重、身长、头围、胸围等的生长,身体各部分比例的改变等;小儿各器官的发育亦遵循一定的规律 ,如骨骼的发育、牙齿的萌出等.因此护理人员应遵循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规律,正确对待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特殊现象,以正确鉴别正常与病态现象.护理人员应将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渗透在护理工作中,如新生儿和小婴儿头部比例相对较大,颈部肌肉和颈椎发育相对滞后,抱婴儿时应注意保护头部,平卧时在其肩下垫软枕抬高 2-3 厘米,使颈部稍后伸至中枕位,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新生儿胃呈水平位.奶后易溢乳,因此奶后应将小儿竖立并轻拍背部直到打嗝后再放

7、下,最好取右侧卧位.小儿髋关节附近的韧带相对松弛,臼窝较浅,易发生脱臼及损伤,护理动作应轻,避免过度牵拉.小儿骨骼比较柔软并富有弹性,不易折断,但长期受压易变形。2.生理特点:(1)小儿年龄越小,生长越快,所需营养物质和液体总量相对比成人高(婴儿热量需要 110kcal/kg,成人 60kcal/kg,水需要量婴儿 150ml/kg,成人 40-15ml/kg)(2) 不同年龄小儿的生理、生化正常值各不相同,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清和其他体液的生化检验值等随年龄的变化而改变。(举例心率 呼吸 血压 红细胞,小儿与成人不同点)(3)婴儿代谢旺盛,消化功能及肾功能差,故比成人容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

8、(腹泻时易发生脱水,低钾血症,)3(4)我们只有熟悉这些生理变化特点才能正确的对待临床出现的问题,并做出正确的判断,给予正确的诊疗护理.3.病理及临床表现方面 小儿病理变化、疾病种类及临床表现与年龄有关,同一致病因素,小儿与成人不同,甚至不同年龄小儿的病理反应和疾病过程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如幼儿稍受疾病的刺激,即可出现异常血象,甚至肝、脾肿大.婴幼儿患肺炎多是支气管肺炎,而青少年和成人多见于大叶性肺炎.维生素 D 缺乏时婴儿易患佝偻病,而成人则表现为骨软化症.(临床表现方面举例:新生儿肺炎与年长儿肺炎临床表现不同点)4.预后方面:小儿患病时起病急,变化快,病情转归有正反两方面倾向.从正面而言,如

9、诊疗及时、有效、护理恰当,疾病恢复快.由于小儿修复和再生功能旺盛,后遗症一般较少.从反面而言,小儿病情危重可能在未见明显临床症状时既发生猝死,因此,小儿患病时应严密监护、随时发现病情的微小变化,做好随时积极抢救的准备.(举例:8 岁小女孩)5.免疫与预防方面(1)小儿出生后 6 个月内.因从母体获得特异性抗体 IgG,暂时形成被动免疫,很少感染麻疹等传染病.但 3-5 个月后逐渐下降,而自行合成 IgG 的能力一般要到6-7 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2) IgM不能通过胎盘,故小儿易患革兰阴性细菌感染. SIgA缺乏,易患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3)小儿皮肤粘膜娇嫰,淋巴系统发育不成熟,体液免疫和

10、细胞免疫不如成人健全,因此护理中应注意消毒隔离以预防感染.(4)开展计划免疫和加强传染病管理降低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6.心理行为发育方面身心未成熟,依赖性强(1)身心发育和生理功能一样也要经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2)小儿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也是受教育最佳的时期;但小儿往往缺乏适应及满足需要的能力,依赖性强,多不能合作,尤其在患病时更需要特别的保护和照顾。(3)小儿心理发展过程要受家庭、环境和教育的深刻影响。因此护理中应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与小儿父母、幼教工作者、教师等共同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小儿身心健康成长,提高人口素质.五.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护理方面: 三分医疗,七分护理如果护

11、理不当会给患儿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作为一个儿科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心理素质,全心全意为病儿服务。在护理中应该以:1、以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2、实施身心整体护理。3、减少创伤和疼痛。4、遵守法律和伦理道德规范。六.小儿护理特点 1评估难度大 健康史资料收集较困难。 体检不配合。 标本采集及其他辅助检查多数不会配合。2. 观察任务重 小儿不能及时、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痛苦,病情变化快,处理不及时易恶化甚至危及生命。故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43.护理项目多 小儿自理能力较差,护理过程中有大量的生活护理和教养内容,同时,要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发生意外事故。4.操作要求高 小儿认知水平有限

12、,护理操作时多数不能配合,操作难度大,对护士的操作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七.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不同年龄时期的小儿在解剖、生理、病理、心理和社会行为等方面各具特点,为做好小儿保健工作,人为地划分为 7 个时期。1.胎儿期:从受精卵的结合开始至小儿出生为止。约 40 周.临床上将胎儿期分外 3 个阶段:妊娠早期:此期约 12 周,此期是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时期,如受感染,放射线,化学物质,或遗传等不利因素影响,胚胎发育受阻,可导致流产或各种先天畸形,甚至胎儿夭折.妊娠中期:自 13 周-28 周(共 16 周)此期胎儿迅速成长,功能逐渐成熟,至多 8 周时,肺泡发育基本完善,已具备气体交换功能,

13、出生者存活希望较大.妊娠后期:自 29 周-40 周.此期胎儿以肌肉发育和脂肪积累为主 ,体重增加快,出生后大能存活.主要特点:生长发育迅速,完全依赖母体,孕母状况对胎儿发育影响极大。保健要点:加强孕期和胎儿保健2.新生儿期 从脐带结扎至生后满 28 天。围生期:胎龄 28 周至生后 7 天。(我国)此期包括胎儿晚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早期.国际上常以新生儿期和围生期死亡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卫生保健水平的标准.主要特点:胎儿离开母体开始独立生存,生理调节及适应能力差,免疫力低,易患窒息、感染等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约占婴儿死亡率的 1/3-1/2,尤以新生儿早期为高。婴儿死亡率:是指每 1000

14、名活产婴儿中在一岁以内的死亡人数。国际上通常以其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卫生水平的指标。1949 年前我国婴儿死亡率在200,1959 年 70,1995 年 50.2,2000 年 32.2,2007 年 15.3保健要点:加强保暖、合理喂养、预防感染。3.婴儿期:从出生至满 1 周岁。主要特点:生长发育迅速,对能量和营养尤其是蛋白质的需要量相对较大 ,但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完善,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被动免疫渐消失,主动免疫不足,易感染;运动功能和感知发育快,条件反射渐形成。保健要点:提倡母乳喂养及科学喂养;完成基础免疫程序;预防感染;加强锻炼;培养良好习惯及早期智能开发。4.幼儿期:从 1 周岁

15、后至满 3 周岁之前。主要特点:体格发育减慢;活动范围渐广,智能发育快,言语发育快;对危险的识别能力不足,易发生意外伤害;饮食已从乳类逐步过渡到普食。保健要点:加强安全护理;促进言语和智能发育;合理喂养;加强预防接种;早期教育,培养习惯和人格。做好安全监护,避免意外.5学龄前期:从 3 周岁后至 67岁入小学前。主要特点: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力发育趋完善,好问,个性开始形成;共济运动发育较好,模仿力强;开始出现免疫性疾病。保健要点:促进智力发育,满足求知欲;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习惯和个性;预防免疫性疾病及意外伤害。6学龄期:从入小学起至青春期前。( 67 岁至 1214 岁)。5主要特点:体格发

16、育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发育已接近成人,智力发育逐步成熟,是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时期。保健要点:保证足够营养和睡眠;保护视力和牙齿;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防止心理和行为问题。7.青春期: 从第二性征出现至生殖功能基本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女孩1112 岁至 1718 岁、 男孩 1314 岁至 1820 岁。是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时期。主要特点:体格发育明显加速,生殖系统发育日趋成熟;生理上成熟而心理上不成熟,情绪、情感及日常行为等易出现问题。保健要点:保证营养,加强体格锻炼,加强生理、心理卫生和性知识及法律教育,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八: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一) 儿科护士

17、的角色:1.专业照护者:儿科护士最重要的角色是在帮助儿童促进、保持和恢复健康的过程中,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直接的专业照护,如营养的摄取、感染的预防、药物的给予、心理的支持、健康的指导等以满足儿童身、心两方面的需要。2.护理计划者: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护士必须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收集儿童生理、心理、社会状况等方面资料,全面评估儿童的健康状况以及儿童家庭在面临疾病和伤害时所产生的反应,找出健康问题,并根据儿童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系统全面、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减轻儿童的痛苦,帮助儿童适应医院、社区、家庭的生活。3.健康教育者:在护理儿童的过程中,护士应依据各年龄阶段

18、儿童智力发展的水平,向他们解释疾病治疗和护理过程,帮助他们建立自我保健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纠正其不良行为。同时护士还应向儿童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帮助家长了解诊断和治疗过程。4.健康协调者:护士需联系并协调与有关人员及机构的相互关系,维持一个有效的沟通网,以使诊断、治疗、救助与有关的儿童保健工作得以互相协调、配合,保证儿童获得最适宜的整体性医护照顾。如护士需与医生联络,讨论有关治疗和护理方案,护士需与营养师联系,讨论有关膳食的安排,护士还需与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让家庭共同参与儿童护理过程,以保证护理计划的贯彻执行。5.健康咨询者:护士通过倾听患儿及其家长的倾诉、关心儿童及其家

19、长在医院环境中的感受、触摸和陪伴小儿、解答他们的问题、提供有关治疗的信息、给予健康指导。6.儿童及家庭代言人:护士是儿童及其家庭权益的维护者,在儿童不会表达或表达不清自己的要求和意愿时,护士有责任解释并维护儿童及其家庭的权益不受侵犯或损害。7.护理研究者:护士应积极进行护理研究工作,通过研究来验证、扩展护理理论和知识,发展护理新技术,指导、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促进专业发展。(二) 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 1. 思想道德素质6热爱护理事业,有责任感和同情心,奉献精神。有诚实的品格、较高的慎独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以理解、友善、平等的心态为小儿及其家庭提供帮助。具有正视现实、面向未来的目光,追

20、求崇高的理想,忠于职守,救死扶伤,廉洁奉公,实行人道主义。2. 科学文化素质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知识。掌握一门外语及现代科学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3.专业素质具有比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操作技术精湛,动作轻柔、敏捷。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树立整体护理观念,能用护理程序解决患儿的健康问题。具有开展护理教育和护理科研的能力,勇于创新进取。4. 身体、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心理,有宽容豁达的胸怀,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具有较强适应能力,良好的忍耐力及自我控制力,灵活敏捷。具有强烈的进取心,不断汲取知识,丰富和完善自己。具有与小儿及

21、其家长成为好朋友的能力,同仁间团结协作。九: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自学)十:小结:1、儿科护理学的概念,任务及范围2、儿科护理特点包括解剖生理特点、心理社会特点、儿科临床特点三方面,(其中,重点掌握小儿的免疫特点、临床常见疾病特点、诊治特点)3、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4、小儿年龄分期及相关概念,特别是围生期、新生儿期、婴儿期的概念,婴幼儿期的特点。5、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思考题1、小儿年龄划分为几个时期?如何划分?2、新生儿期、围生期、婴儿期的概念3、小儿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是哪两个时期?4、小儿解剖生理特点包括哪些?下次课预习要点 1、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 2、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 3、

22、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 4、小儿生长发育中的特殊问题及干预教学小结7第二章 生长发育与健康评估【教学目的】1、掌握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其正常值和计算公式、前后囟闭合时间和牙齿的发育。2、熟悉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脊柱发育、运动发育和语言的发育。3、了解生长发育的概念、神经心理发育及其评价,生长发育的特殊问题及干预措施。【教学内容】1、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2、体格发育及评价。3、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4、青春期发育及健康问题(自学)【教学重点难点】1、生长发育规律 2、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及正常值,体重和身高的计算 3、小儿运动发育的规律【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提问、多媒体互动式型教学

23、【教学过程】一、生长发育的概念:(生长和发育有区别吗?)生长:指小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可用测量的方法表示其量的变化。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与功能上的成熟。表示质的变化。二、 生长发育的规律 (一)连续性和阶段性 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但不同年龄的生长发育速度不同,呈现阶段性,如生后第一年增长很快,为第一个生长高峰;至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二)顺序性 小儿一般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至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如出生后运动发育的规律是:先抬头、后抬胸、再会坐、立、行(自上到下);先抬肩和伸臂,再控制双手的活动(由近及远);手拿物品

24、先会用拳掌握持,以后发展到能用手指端摘取(从粗到细);先会画直线,进而能画圆、画人(由简单到复杂);先学会观看和感觉事物,认识事物,再发展到记忆、思维、分析、判断(由低级到高级)。(三)不平衡性 各系统的发育快慢不同。神经系统发育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发育先慢后快;淋巴系统则先快而后回缩;年幼时皮下脂肪发育较发达;肌肉组织到学龄期才发育加速,心、肝、肾等系统的增长,基本与体格增长保持平衡。8(四)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 生长发育虽按一定规律发展,但在一定范围内由于遗传、性别、环境、教养等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着相当大的个体差异,体格上的差异一般随年龄增长而越来越显著,到青春期差异更明显。三、 影响生长发育

25、的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影小儿生长发育的两个最基本因素。遗传决定了机体生长发育的潜力,这个潜力又受到环境因素的作用和调节,两方面相互作用,决定了每个小儿的生长发育水平。1.遗传因素 小儿的生长发育受父母双方遗传因素的影响。不同种族、家族、性别间的差异影响着人的皮肤颜色、面型特征、身材高矮、性成熟的早晚及对疾病的易感性等,也影响性格、气质和能力,体重受遗传影响较小。2.环境因素(1)孕母情况:胎儿在宫内发育受孕母生活环境、营养、情绪、疾病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妊娠早期病毒感染可导致胎儿先天畸形;妊娠期严重营养不良可引起早产和胎儿体格及脑的发育迟缓。孕母接受某些药物、放射线辐射、环境毒物污染和精神创

26、伤等,可使胎儿出生后生长发育受阻.(2)营养充足和合理是小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是保证小儿健康成长极为重要的因素,年龄越小受营养因素的影响越大。长期营养不足会导致体格发育的迟滞,包括体重下降、身高不增,以及器官功能低下,影响智力、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3)生活环境:小儿的生活环境不仅包括物理环境,还包括家庭的经济、社会、文化状况等。良好的居住环境、卫生条件能促进小儿生长发育。反之,将有不良影响。(4)疾病和药物:疾病对小儿生长发育影响很大,急性感染常使体重减轻,慢性疾病还影响其身高和体重的增长;内分泌疾病常引起骨骼生长和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使小儿生长迟缓。药物也可

27、影响生长发育,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使身高增长、速度减慢,尤其是在生长的关键期对成长易造成永久性的影响。(5)性别:一般女孩平均身高、体重较同龄男孩小。女孩的语言、运动发育略早于男孩。因此,男孩、女孩的生长发育应分别评价。四.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一)体重为各器官、组织和体液的总重量,是小儿体格生长的代表,是营养情况的重要指标。临床给药、输液、热量的给予常依据体重计算。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 3kg。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数天内,由于摄入不足、胎粪及水分的排出,体重可暂时性下降 3% 9%,多在生后 3 4 天达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 7 10 日恢复到出生时水平。出生后第 1个月增加1

28、1.5kg,3 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 2倍(6kg),1 周岁时增至出生时的 3倍(9kg);2 岁时增至出生时体重的 4倍(12kg)。2 岁以后到 12岁前体重稳步增长,平均每年增长 2kg,推算公式如下:16 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kg)712 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212 岁:体重(kg)年龄28(kg)9体重正常范围:均值加减 2 个标准差的范围, 均值上下波动 10%。评价时以小儿自身体重增长的变化为依据,不可以“公式”计算来评价,也不宜以人群均数当作“标准”看待 临床判断:体重过重:超过均值 2个标准差超过均值 15%见于肥胖症。

29、体重过轻:较均值低 2个标准差以上低于均值 15%见于营养不良。 测量方法:卧位测量 坐位测量 立位测量 母抱测量测量注意事项:应在晨起空腹时将尿排出后进行,每次测量应在同一磅秤,每次测量应在同一时间进行。(二)身长(高)身高是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是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身高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3 岁以下婴幼儿采用仰卧位测量,称为身长;3 岁以后用立位测量,称为身高。 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婴儿期和青春期是两个增长高峰。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 50cm;1 周岁时达到 75cm;2 周岁时达到85cm。212 岁可按下列公式推算:身长(cm)年龄(岁)770(cm)由于头部、脊柱

30、、下肢 3部分发育速度不一致,临床上需要分别测量上、下部量以检查其比例关系,判断疾病更有意义。上部量:从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下部量:从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新生儿上部量与下部量比例为 60%:40%,中点在脐上,2 岁时中点在脐以下,6 岁时中点移至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之间,12岁时上下部量相等,中点在耻骨联合上缘。身高受遗传、内分泌、营养、运动和疾病等因素影响,短期的疾病与营养波动不会影响身高增长。身材异常:低于均值 30%以上,见于:甲状腺功能减低,生长激素缺乏, 长期营养不良, 严重佝偻病等 测量方法:3 岁以下测卧位身长,脱去其鞋、帽、袜,穿单衣仰卧于量床底板中线上。扶正头,头顶轻触头板,小

31、儿面朝上。测量者位于右侧,使小儿双膝伸直,移动足板触及足跟,读数并记录,精确到 0.1cm。3岁以上测身高,取立正姿势,双眼平视正前方;胸部稍挺起,腹部微向后收,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脚跟靠拢,脚尖分开约 60。脚跟、臀尖和两肩胛间三点同时接触立柱。测量者将底板轻轻移下,与颅顶点接触,读数并记录,精确到 0.1cm。注意事项:立位测量时足跟、臀部、两肩胛、枕后结节同时紧贴测量杆 头放正,即眼眶下缘与耳孔上缘在同一水平线上头顶板必须与测量杆垂直 (三)坐高坐高指从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代表头颅与脊柱的发育。出生时坐高为身高的 67%,2 岁时 60%,6个月时 64%,以后下肢增长比躯干快

32、,1 岁时 62%,6岁时为 55%,14岁时 53%.此百分数显示了上、下部比例的改变,比坐高绝对值更有意义。10测量方法:婴幼儿仰卧位测量顶臀长即为坐高, 3岁以上的小儿坐在坐高计凳上,骶部紧靠量板,挺身坐直测量.(四)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其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头围测量在 2岁以下最有价值。头围过小提示脑发育不良;过大提示可能为脑积水。 出生时平均为 3334cm,1 岁时 46cm,2 岁时 48cm,5 岁时 50cm,15 岁时5458cm(接近成人)。测量方法:测量者立于前右方,用软尺从头右侧眉弓上缘,经枕骨粗隆从左侧居弓上缘绕回零点,软尺应紧贴皮肤,左右

33、对称。软尺刻度应精确到0.1cm。(五)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为胸围。胸围反映胸廓、胸背肌肉、皮下脂肪及肺的发育程度。出生时平均为 32cm,比头围小 12cm。1 岁时胸围与头围大致相等,约 46cm,1 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至青春期前其差数(cm)约等于小儿年龄数减 1。(六)腹围平脐(小婴儿以剑突与脐之间的中点)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为腹围。2 岁前腹围与胸围大约相等,2 岁后腹围较胸围小。患腹部疾病如有腹水时需测量腹围。(七)上臂围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称上臂围,代表上臂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水平以评估小儿营养状况。生后第一年内尤其前半年上臂围增

34、长迅速。15 岁间增长缓慢。可通过测量上臂围以普查小于5岁小儿的营养状况。评估标准为:上臂围13.5cm 为营养良好;12.513.5cm 为营养中等;12.5cm 为营养不良。(八)皮下脂肪皮下脂肪占全身脂肪的 50%以上,测量皮下脂肪不仅可反映全身脂肪量的多少,还可判断肥胖与营养不良的程度。测量方法:用拇指与食指捏起测量部位的皮肤及皮下脂肪,捏时两指间的距离为 3cm将钳板置捏起的皮褶两边至底部并钳住,测量其厚度。常用的测量部位:上臂三头肌、部位、背部腹部。(九)囟门多块颅骨交界处形成的间隙, 前囟:两额骨与两顶骨交界处形成的菱形间隙。出生时约 1.52cm,6 个月左右逐渐骨化而变小,约在 11.5岁时闭合。后囟:两顶骨与枕骨交界处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出生时部分婴儿已闭合或很小,一般于 68周闭合。 颅骨缝约 3-4月闭合. 前囟过小或早闭见于小头畸形;前囟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前囟饱满常提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瘤、脑出血等疾病,而前囟凹陷则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十)牙齿人的一生有乳牙 20颗、恒牙 32颗两副牙齿。生后 410 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约于 2岁2 岁半乳牙出齐。2 岁内乳牙数目为月龄减 46。7-8 岁左右萌出第 1颗恒牙,12 岁萌出第 2颗恒磨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资料库 > 生活指南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