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3920073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DOC 页数:111 大小:50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吴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吴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吴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吴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吴 忠 市 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第 十 三 个 五 年 规 划 纲 要(修 订 本 )吴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 年)规划纲要,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吴忠市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吴忠市委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本规划纲要是今后五年吴忠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有效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第一章 科学谋划“十三五” 加快实现全面小康“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

2、胜阶段,是改革开放、扶贫脱贫的攻坚期,是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机遇期,是厚植优势、缩小差距的关键期,必须动员和凝聚全市智慧力量,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确保与全国全区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第一节 “十二五”发展回顾“十二五”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繁重艰巨的发展 任 务 , 在 自 治 区 党 委 、 政 府 的 正 确 领 导 下 , 吴 忠 市 委 、 政 府 团结 带 领 全 市 各 族 人 民 狠 抓 上 争 资 金 和 招 商 引 资 , 接 力 “两 场 赛 跑 ”,- 2 -打 赢 “四 仗 一 战 ”, 迎 难 而 上 , 全 力 做 好 稳 增 长 、 促 改 革

3、、 调 结 构 、惠 民 生 等 各 项 工 作 , 较 好 地 完 成 了 “十 二 五 ”规 划 确 定 的 主 要 目 标 和任 务 , 保 持 了 经 济 平 稳 较 快 发 展 和 社 会 和 谐 稳 定 的 良 好 势 头 , 为与 全 国 全 区 同 步 进 入 全 面 小 康 社 会 奠 定 了 坚 实 基 础 。1、建设小康,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小康社会稳步推进。2015 年,预计全市全面小康总体实现程度约 78%, “十二五”期间共提高 7.8 个百分点,与全区水平逐步缩小。经济规模快速壮大。 “十二五”时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0.5%,比全区平均增速高 0.6 个百

4、分点。2015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405.6 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756 元,均是 2010 年的 1.8 倍;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2 亿元,是 2010 年的 2 倍,年均增长 1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686.4 亿元,是 2010 年的 3.2 倍,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427 亿元,年均增长 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95.3 亿元,是 2010 年的 1.8 倍,年均增长 12.9%。图 1-1 2010-2015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示意图- 3 -图 1-2 20102015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态势图2、优势引领,产业结构渐

5、趋优化“十二五”时期,始终把做强产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突破口,加大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力度,促进产业转型、效益提升。三次产业比由 2010 年的 17.1:51:31.9 调整为 13.5:56:30.5。全市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3 家,自治区工程技术中心 2 个,技术创新中心 19 个,各类研发平台 30 余个。获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 1 项。青铜峡市、盐池县进入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市)行列。特色农业成就凸显。2015 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11.85 亿元,年均增长 6.0%;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57.9 亿元,比“ 十一五 ”末增长 43.3%,居全区第二位;粮食播种面积 300万亩

6、,总产量 95 万吨,实现“十二连增”;奶产业、滩羊、肉牛、设施农业、酿酒葡萄、有机枸杞等特色产业规模逐步凸显,占农业总产值达 90%以上。新型工业提质增效。 2015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52.2 亿元,较 2010 年翻一番。轻重工业- 4 -比由“十一五” 末的 22:78 调整到 2015 年的 29:71,轻工业比重提升了 7 个百分 点 , 高 于 全 区 同 期 14.6 个 百 分 点 。 “五 优 一 新 ”产业 占 工 业 比 重 达 到 70%以 上 。 第 三 产 业 蓬 勃 发 展 。 第 三 产 业 增 加值 突 破 百 亿 元 大 关 , 比 “十 一 五

7、 ”末 增 长 78.1%, 年 均 增 长 9.6%。市 区 “十 大 市 场 ”和 7 个 县 级 专 业 市 场 投 入 运 营 。 农 超 对 接 “直 采 直供 ”模 式 在 全 国 推 广 , 电 子 商 务 快 速 起 步 。 旅 游 产 业 健 康 发 展 ,率 先 在 全 区 建 成 地 市 级 旅 游 集 散 中 心 、 国 家 A 级 景 区 增 至 9 处 。2015 年 接 待 游 客 、 旅 游 收 入 分 别 较 2010 年 增 长 3 倍 和 2.8 倍 。金 融 业 发 展 持 续 向 好 , 占 第 三 产 业 比 重 提 升 到 16.5%。 营 利 性

8、 服务 业 、 非 营 利 性 服 务 业 稳 步 运 行 。3、夯实基础,统筹城乡全面发展城乡面貌极大改善。大力推进城乡建设,五年累计实施城乡建设项目 1057 个,建成区面积由 2010 年的 58 平方公里扩展到 125 平方公里,银吴同城、利青一体进程加快,全市城镇化率达到 55%。盐同红大县城功能不断完善,金积、叶盛、下马关、王团、惠安堡、太阳山等一批中心集镇旧貌换新颜,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累计建设美丽村庄92 个。成功创建“国家智慧城市”、 “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 “全国建筑节能示范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 9304 公里,公路密度达到

9、46 公里 /百平方公里,比“十一五”末提高了 16 公里/百平方公里。银西高铁、吴忠至中卫城际铁路开工建设,太中银铁路盐池段和盐池火车站建成投运,铁路路网更加完善。黄河航运项目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刘家沟水库、花马池水库、清水河同心段治理等水利工程全面建成。城乡供- 5 -热、供排水、供气、污水及垃圾处理、电网、通讯等市政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4、绿色低碳,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深入推进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完成国家三北防护林四期、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等重点生态项目,成为全区唯一“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深入开展城市休闲森林公园建设和主干道路大整治绿化活动,市区城市

10、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 40%、41% 和 20 平方米,在全区名列前茅,荣获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吴忠市、青铜峡市和盐池县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县城)称号。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关闭淘汰了一批污染企业和落后产能,提前两年完成“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始终位居全区第一。5、改革开放,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重 点 领 域 改 革 成 效 显 著 。 坚 定 不 移 深 化 改 革 开 放 , 在 重 点领 域 和 关 键 环 节 大 胆 创 新 突 破 。 制 定 了 100 多 项 改 革 方 案 、 制度 和 办 法

11、, 完 成 了 300 多 项 改 革 任 务 , 农 村 产 权 、 行 政 审 批 、司 法 体 制 等 改 革 走 在 全 区 前 列 , 列 入 全 国 中 小 城 市 综 合 改 革 试点 城 市 。 组 建 了 全 区 首 家 不 动 产 登 记 局 , 建 立 51890 服 务 平 台 ,在 全 区 率 先 公 布 政 府 部 门 “两 个 清 单 ”、 推 行 “三 证 合 一 ”、 “一 照 一码 ”行 政 审 批 制 度 改 革 , 商 事 制 度 改 革 “一 照 通 ”走 在 全 国 前 列 ,五 年 新 增 市 场 主 体 3.3 万 户 , 总 量 达 8.6 万

12、 户 , 跃 居 全 区 第 二 。创 新 投 融 资 体 制 , 建 立 资 本 交 易 中 心 , 搭 建 融 资 平 台 , 拓 宽 融- 6 -资 渠 道 。 率 先 在 全 区 建 立 保 障 和 促 进 科 学 发 展 土 地 管 理 新 机 制 ,农 村 土 地 承 包 经 营 权 确 权 率 达 到 86.7%。 教 育 、 文 化 、 医 疗 卫生 、 社 会 治 理 等 改 革 创 新 稳 步 推 进 。 对 外 开 放 取 得 新 成 效 。 加强 与 “一 带 一 路 ”沿 线 国 家 和 地 区 在 贸 易 、 金 融 、 文 化 旅 游 等 领 域深 度 合 作 ,

13、 高 标 准 举 办 了 三 届 “黄 河 金 岸 ”国 际 马 拉 松 赛 。 与 国 内外 20 多 个 城 市 缔 结 友 好 关 系 , 引 进 外 资 实 现 零 突 破 , 丝 绸 之 路经 济 带 “黄 金 节 点 ”影 响 力 不 断 提 升 。6、民生优先,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市财政每年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支出占公共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 80%以上。扶贫就业成果显著。五年累计投入各类扶贫开发资金 61.2 亿元,搬迁安置生态移民 1.57万户 6.8 万人,减少贫困人口 14.3 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 10.3个百分

14、点,金融扶贫“盐池模式”在全国推广。制定落实各项创业就业优惠政策,五年全市累计培育小企业 2630 个,创造新岗位 3 万个,全市创业主体总量位居全区第二,成功创建为国家首批创业型城市,工作经验被国家人社部推广。以创业带动就业,城镇新增就业 6 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96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全市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保险全面建立并实现制度上的全覆盖。建立统筹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参保率分别达到 90%和 98%以上。积极探索并形成机制,妥善解决了近 10 万名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缓解“ 因病致贫”。推进

15、以总额控制为中心的医疗保险付- 7 -费方式改革,完善以四级社保网络和社会保障卡为主要载体的信息化建设,拓展服务空间和范围。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全面实施校安工程、学校标准化建设、薄弱学校改造、农村幼儿园建设等工程,累计新建、改扩建中小学 186 所,幼儿园 47 所。学校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区前列,率先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利通区、青铜峡市、盐池县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实施县、乡(镇)医院改扩建,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工作不断加强。青铜峡市、盐池县被授予国家卫生城市(县城)称号。文化惠民内容丰富,开展一系列地域特色的文化演出活动、非遗文

16、化项目展演和“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市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市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优秀文化馆,农家书屋覆盖所有行政村。慈善事业蓬勃发展,我市被评为全国七星级慈善城市。民主法治进程加快。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协商机制日益健全,法治政府指标体系基本建立,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升,基层民主深入推进。我市成为宁夏首个国家级“法治城市创建先进单位”,青铜峡市、盐池县被命名为“全国法治县区创建先进单位”。 “六五” 普法顺利通过验收。民族团结和谐进步。认真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585”模式得到国家民委充分肯定。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

17、动示范市”,是“十二五” 国家首批验收的三个州(市盟)之一,五个县(市、区)均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 “民族团结一家亲”成为靓丽名片。- 8 -表 1-1 “十二五”规划指标完成情况规划目标 实现情况类别 指 标 2010 年2015 年 年均增长(%) 2015 年 年均增长(%)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217 420 13以上 405.6 10.52.人均 GDP(2010年价格、元) 15110 28900 11 29756 10.33.地方 财 政一般公共 预 算收入( 亿 元) 15.6 37 20 32 15.54.全社会固定 资产 投 资 (亿 元) 216 (2500

18、) 30 (2427) 265.社会消 费 品零售 总额 (亿 元) 52 129 20 95.3 12.96.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1.3 2.5 15 1.2 -27.公路通车里程(公里) (5760) (6500) (9304) 经济发展8.五年累计引进资金(亿元) (500) (1500) (2336) 9.三次产业结构比例 17:51:32 8:57:35 13.5:56:30.5 10.服务业就业比重(%) 31 40 40 1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 GDP比重(%) 3.9 8.2 8.2 1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40% 40% 结构调整13.城镇化水平

19、(%) 44 50 45.87 14.单 位 GDP 综 合 能 耗 降 低 (%) 按自治区下达标准执行 6.4 15.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按自治区下达标准执行 16.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 按自治区下达标准执行 17.二氧化硫排放减少 按自治区下达标准执行 18.氨氮排放减少 按自治区下达标准执行 19.氮氧化物排放减少 按自治区下达标准执行 20.工 业 固 体 废 弃 物 综 合 利 用 率 (%) 70 80 93 资源环境21.城 市 生 活 垃 圾 无 害 化 处 理 率 (%) 80 95 95 - 9 -22.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80 87 87 23.农

20、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 0.43 0.49 0.49 24.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 (-10) (-10)25.耕地保有量(万亩) 457.91 455 455 26.草原植被覆盖率(%) 65 80 80 27.森林覆盖率(%) 12 15 15 28.教育投资占 GDP 比重(%) 4 4 4 29.平均受教育年限( 15岁 以上) 8.4 9.5 12.4 30.高中阶段入学率(%) 86 95 95 31.大学升学率(%) 68 75 75 32.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 GDP的比重 1.05 1.2 0.9 科技教育33.科技进步贡献率(%) 50 50 5034.城 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

21、收入(元) 13848 24500 12 21553 9.33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5041 8900 12 9150 12.736.全市总人口(万人) 139 145 140.4 37.人口自然增长率() 10.6 10.0 10 38.调查失业率(%) 5.5 4 39.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万人) 6 7 6 40.五年 转 移 农业劳动 力(万人次) 75 100 96 41.城 镇职 工养老保 险 参保率( %) 80 95 95 42.统 筹城 乡 居民养老保 险 覆盖率( %) 90 90 43.城 镇职 工医 疗 保 险 参保率( %) 93 99 99 人民生活44.统

22、筹城 乡 居民医 疗 保 险 覆盖率( %) 78.2 98 98 备注:1、地区生产总值为现价和城 乡居民收入绝对数按 2010 年价格计算,增 长速度为可比价,带()的为五年累计数。2、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烟 尘、工 业固体废物 5 种。- 10 -“十二五” 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最高、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快速跟进国家和自治区发展步伐、由相对滞后走向追赶超越的五年。实践证明,我市作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是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只有加快发展,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才能缩小差距,改变落后;只有解放思

23、想,把吴忠放在全球全国全区大局中去认识和谋划,才能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只有坚持改革开放,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才能激发活力,增强动力;只有胸怀百姓,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生活得更有尊严,才能赢得拥护,赢得支持;只有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创造性发挥出来、力量凝聚起来,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劲,才能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这五年的发展成绩,既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十二五”成绩突出,问题不容忽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与全区定位和发展要求还有差距,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实力不强,企业生产困难加大,房地产市场低迷,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开放型经济薄弱,内陆开放体制机制尚未形成;特色产业规模小,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山川城乡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不高,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难度大,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创新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