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北京市“ 十三五” 期间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纲要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切实落实新时期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十三五” 时期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对首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服务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特制定本纲要。一、“十二五”期间我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实施概况“十二五” 期 间,在市委市政府的 领导下,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坚持为政府教育决策服务、为提高首都教育现代化水平服务、为提升教育质量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的指导思想,通过组织“ 十二五” 教育科学研究 规划的 实施,
2、以年度课题指南引领教育科研发展方向,团结广大教育工作者,紧紧围绕首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开展研究,在基础理论创新和面向教育实践的应用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提高我市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促进2首都教育优质发展、公平发展,完善首都教育体系,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首都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二五” 期 间,共有近 6000 名课题负责 人参与了北京市教育规划课题的申报;共有 902 项课题通过专家评审,公平竞争,择优立项;共有近 1.1 万名北京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和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实际参与了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与以往相比,“十二五” 期 间我市教育
3、 规划课题研究成果中公开 发表论文的数量,获奖成果的数量均有所增加。同时,产生了大量有实践影响力的研究报告、论文、著作、课件、教具、数据库等多种形式的研究成果。跨领域、跨学科、跨系统的协同研究也日益增多,成为我市教育科研事业发展的新趋势。 通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我市教育科研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科研队伍日益壮大、科研质量明显提升,规划课题成果的价值日益彰显。共有 122 项依托北京市教育规划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荣获国家级或省部级优秀成果奖励。其中有关“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等课题成果为北京市探索教育现代化路径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有关“北京市创 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推动与行动研究”“北
4、京市中小学课程教材管理的改革与实施研究” 等 课题 成果为推 动北京教育实践发 展提供了重要的科研支撑。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型校长和教师,造就了一批以校本研究为主要途径的学习型特色学校,大量有价值的3科研成果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和推广,促进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持续发展与繁荣。面对“十三五 ”首都教育改革与 发展的新形 势和新要求,与国际教育研究先进水平相比,我市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在观念、投入、体制、队伍、成果、推广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有影响的、得到广泛认可的实验研究依然缺乏;体现区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的研究依然不足;反映首都教育改革发展特点的前瞻性成果相对较少;
5、具有国际格局和全球视野的研究相对匮乏;研究成果精品力作还不多,对教育决策和实践的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聚焦 “四个中心”城市 战略定位,突出首都特色,更好的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决策、学科发展和教育实践的智力支撑和方向引领作用,全面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改革和繁荣教育科研工作,使首都教育科研系统努力成为探索教育规律、创新教育理论的“ 思想库 ”,成为提出政策建 议、服务教育决策的“智囊团” ,成 为开发教育策略、服 务教育实 践的“ 设计师”,成为引导教育舆论
6、、更新教育观念的“宣传队” ,开 创教育科学研究新局面。三、主要目标4围绕“十三五 ”时期我市教育事 业发展目 标和重点任务,全面开展决策咨询研究、实践应用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健全完善教育科研管理体制机制,促进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发展,努力取得一批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创新性成果,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决策、教育教学实践、学术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到 2020 年形成与首都教育现代化水平相适应的教育科研工作新格局。四、基本原则(一)坚持正确科研导向。要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过程中发挥教育科研事业创新理论、服务决策、指导实践、引导舆论的重要功能。突出教育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研
7、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服务区域及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宣传先进理念,回应群众关切,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二)服务教育综合改革。要增强大局意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服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事业科学发展。在坚持立德树人;改革教育管理模式,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改革资源配置方式,促进教育公平;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教育质量;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建立具有首都特色的评价体系;改革各级各类教育关键环节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重点扶持事关教育科学发展的创新项目和服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应用项目。 5(三)指导教育创新实践
8、。求真务实,坚持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围绕教育教学实践的热点难点,聚焦“ 十三五” 首都教育改革发展重点,鼓励开展教育决策咨询研究与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鼓励开展教育教学实验研究。(四)完善科研管理机制。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突出分类申报、分类评价、分类指导的理念,建立基础理论研究、决策咨询研究、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分类方式。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科研队伍。加强专家指导和科研培训,提高教育研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大力提高科研成果质量。五、领域与方向“十三五” 期 间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要更加贴近教育政策、学科发展和教育实践的需求。研究领域和方向要着力把握学科发展前沿和实践改革前沿
9、,突出针对性、前瞻性、时代性、包容性和导向性。研究选题要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重视基础研究,突出实验应用研究,鼓励跨学科综合研究,注重区域协同研究。(一)教育宏观战略与政策研究开展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务研究;深化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战略、机制、模式和政策研究;深入开展各级各类教育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重点与对策研究;支持围绕京津冀重大教育协同发展项目开展研究;开展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监测评价体系及协同发展治理机制研究;加强非首都核心功能疏6解与人口结构、素质变化预测研究;加强教育公共服务供给与教育布局结构调整问题研究。结合国家及北京现实与长远发展需求,提高教
10、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强教育与“中国制造 2025”“一带一路”“互联网+”等国家战略的有效对接,开展前瞻性的教育宏观战略与理论政策研究;关注首都教育改革与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实时监测区域教育发展动态,开展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开展教育政策跟踪评价、政策调适和风险防范研究;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开展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的决策咨询研究。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在推进“一带一路” 建设的新形势下,以内涵更为丰富的大开放观促进和加强首都教育系统与社会其他系统之间、教育内部各个系统之间以及区域间等三个层面的教育开放研究。开展各级各类教育的规模、结构、
11、质量、效益以及办学体制和融通机制研究;开展各级各类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整合研究;开展国家“ 互联网+”战略下的教育服务供给模式研究。(二)教育基本理论与国际比较研究针对国家和北京市教育发展的重大实践问题,开展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加强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研究;关注教育学学科发展研究。重视对教育基本史料的文献研究,加强地方教育史的研究;加强对教育人物、历史名校和教育遗产的研究。7立足首都特色和发展实际,注重围绕首都教育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国际教育比较研究;重视对全球教育改革发展先进经验的研究和借鉴;加强对首都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鼓励国际间和区域间教育科研项目的
12、合作研究。(三)教育治理体系研究加强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加强对教育治理的概念内涵、价值目标、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开展有关政府、学校和社会“管、办、评” 权责框架下有效的法律政策和保障体系研究;促进教育治理体系的制度创新,加强协调有效的教育组织体系研究;完善教育统筹机制,加强教育资源的整合统筹研究;加强政府宏观治理体系的优化研究。开展学校组织变革及学校内部治理的优化研究;聚焦学校发展特色,开展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制度研究;开展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实施路径、管理机制及保障体系研究;重视对学校发展特色和教育教学实践规律的总结和研究。开展社会力量参与
13、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机制与渠道研究;开展社会力量与专业组织有效的第三方教育评价体系研究;关注新技术对于教育组织和运作模式的影响研究;加强对依托互联网而孕育的教育市场管治方式研究。 8完善教育决策的智力支持系统,加强对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建设的研究。(四)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研究加强各级各类教育课程及教材改革研究;开展教学资源体系建设研究;加强基础教育地方教材精品化建设研究;建立体现学校特色、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重点关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学校课程建设、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等研究;加强高中自主课程建设实验研究;提高高校国际化课程比例和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14、;开展基于通用学习设计理念的特殊教育融通课程研究;关注国际化和信息化条件下在线开放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鼓励开展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的创新教学和科研活动;围绕促进科学系统减负和教育质量提升,开展适应学生身心特征和课程要求的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研究;为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的优化创新研究;加强北京高等教育教学状态数据库建设,开展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开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支持开展学科教学的实验研究。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
15、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开展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加强各级各类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监测评估机9制研究;深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强多元教育评价体系研究;加强教育督导和社会评价制度体系研究。(五)学生发展研究加强各级各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研究;服务于提高教育发展质量,重视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体化支持和服务机制研究;加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研究;围绕实施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加强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研究,统筹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综合研究;推进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探索推进大中小学教育衔接、普教职教融通的机制研究;加强产教融合、
16、校企合作等协同育人模式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加强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等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机制和学分累计转换认定制度的完善与研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和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开展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研究;加强对学生主体学习方法、形式和途径的研究;坚持立德树人,引导素质教育落实,加强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监测评估机制研究;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实验校或实验基地建设,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研究。(六)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研究重视各级各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体系研究。优化教师资源结构,开展各级各类教育的教师配置标准及动态调整机制研究;适应人口政策调整和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扩大的需求,加强学前10教育人才
17、队伍规模、结构和质量提升研究;加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开展义务教育教师人才队伍的均衡配置研究;加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加强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建设研究;加强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推进师德建设研究;开展教师专业标准研究和教师评价机制研究;深化教育人才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开展有关教师选聘、补充、培养、考核、晋升等制度建设研究;开展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体系的构建研究;开展教育人才队伍在境内外、区域间交流与研修机制的创新研究;加强教育人才队伍薪酬和保障服务机制研究;重视对校长、优秀教师和班主任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的总结研究;加强对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七)教育资源配置与效益研究加强对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和教育公共财政体制的深度研究;加强对各级各类教育生均定额标准体系和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深化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研究;加强社会捐赠教育和学校筹款的激励机制研究;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培养成本合理分担机制研究。重视教育资源配置研究;加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重点经费保障机制和配套政策研究;加强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研究;开展政府购买教育资源服务的方式和途径研究;开展各级各类教育奖学金助学金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