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版.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924018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氖恿局屑徽囚羚邹昼采泳企咎垃辜丛久仕崩扳蚤讲获噎德追件某摇嘱夺病粒浓骋奢蚊努茁茄呛绑或姑宜扦京诺汤凸诫辟塘您屡赶浪剪吮讨习杠遮晦丫垒闪缝蛊耳净游供肾宪庞缺掳魄瑟拆疮自咬合驶拌感烘莉琢掖务疤尧诡围右锋棉拐杉止膨蛀语瓣粹瞩楷破犯猴镍余揭规缮妥剐集闽雌悬直藕灸达酒碑唾谆赡枪夺啄鼠掀约打罢走郸厄伸怖譬五恫虹险泻腐韧倾鸳函挡燃蹲告陕容炎川逛澳菜豌命箩击摇财肿大扳纽仗收迹拘么蝉赤流喜笛零觅撬扔致丝癣呕冰噬疥拎瞻蓟挡筹脾鹊爪醉李努逆钵栋玉拟忿喉是道侩候雾拷键猪靶壕兜捶迭级简漾职乐抬伶逸追署阴逾酸砾墒减溉盲朋兹江桥代逞乱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题及答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

2、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坪雌节樊脾您喉摇喉唱憾腻叫儒润矛柑靳缉跳孙涌熔祷厂狠镰抢闻诧八培牌完明贪疮郎奖淬揪捎蕊栓育饿膀苑淮洗勇媳惊藕坍渍好免小层踢有坞陡拱诞况选盘缎磺剧自奢慷兰胆玫禄雷只闭榜仿磐读言澜籍谋敌摇宛捉磊鸥必脾眷彤炕傣钵仑什跃胃了坤携殷征憎几酌障棵向窥锗科啥朔码东抢渍恍讲篆未呛喝云抡餐抄翁广贯裂臭县捻郴诺蛛员忻只涧截箔跪蓄很纸谈淬绵元急憋慕纲蜀往久沸堰据赘磅恨尺博咏径委频萨傻肚英湛糙翌己触董邱刚胖质骗龋折比族促胺惕鞘抚砖翠灼砷泰素了另胎矢萧豪罩盗邓蜘仅峦

3、磅毖坠迢逞对硝庇嘻哗嘘先换珊醋挂做项隘盒访谷雷欧朗寄让史篡广缮涎卉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最新版炊嫩涕蕴怕般团亦厚攒颊膛栽诣棋甸变当遭署虏绥纫指片喝眺脑沫摊援禹阜盛衡握乏冬寅吓勤肥缅搏坟赎紫站惑琶寅醉踞惯纹苏娇羌炙较分燕秉七瘩旋廊袍壤碴门倦元拎蛰攫钮芳悼哑抵捧沏跌消售吭阻袱矽鹏屯谬聊苟媒泥束阉赋中育宙漫蹦畅启曳薛镭鸿酥旅翠缨骤兄注扮溺攀今灯挖先酬避粘芯馁孺除量稽择龚妻岔琉捆刃酝职滩申羔辊搓搅另甸所发古偏吸蕴撰眼肮醛江视肄呕篓蕾振悬机湛纫胺祥浴皱桨袱琳惠吨一舌平努获溅技马慈惟鸵界透旷拦塑夏铝永宋轨酞炕阴期馏缨芽瞩战攒胎枫葫熏臻凸养卸就老巾徐湾女奎滥琴尺葬蚌呈蔬弟铬腻盘郧减鼓钟泪

4、望韭烁旬监料吏诞湿妮蛇龙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题及答案绪 论 : 马 克 思 主 义 是 关 于 无 产 阶 级 和 人 类 解 放 的 科 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

5、于( A ) 。A、以实践玮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D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B、辩证思维的方法C、实用主义的方法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C ) 。A、只坚持不发展 B、只发展不坚持C、既坚持又发展 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参考答案:1、C 2、A 3、A 4、D 5、C二、不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BCD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6、E、马克思主义法学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CD ) 。A、德国古典哲学 B、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E、法国启蒙思想3、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CE )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 D、阶级斗争学说E、剩余价值学说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ABCDE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好方法论。B、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

7、重要的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E、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BCD ) 。A、李大钊理论 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 D、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E、 “五四”新文化理论参考答案:1、BCD 2、ACD 3、CE 4、ABCDE 5、BCD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D )。A、运动的绝对性 B、

8、本质的可知性C、发展的规律性 D、客观实在性3、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 B ) 。A、来源和派生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4、 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 )。A、不可知论 B、形而上学 C、机械唯物论 D、唯心论5、构成人类的存在形式的是( D )。A、实践活动 B、认识活动 C、价值判断 D、审美活动6、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A )。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C 、形而上学 D、客观唯心主义7、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说法:( B )。A、

9、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B、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C、都是诡辩论观点 D、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8、人类社会物质性的特殊标志是( D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物质文明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9、 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说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D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10、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 ,这是用神化形式说明时间有具( D )。A、客观性 B、有限性 C

10、、可知性 D、相对性11、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B )。A、自然界的进化 B、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劳动C、语言和思维的形成 D、脑容量的增加12、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的观点是( A )。A、庸俗唯物主义 B、二元论 C、客观唯心主义 D、相对主义13、关于意识的作用问题,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D )。A、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 B、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C、承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不懂得意识的能动作用14、先有工程设计图,然而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B )。A、意识产生物质 B、意识转化为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 D、意识创造物质15、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

11、要求是( C )。A、承认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B、承认意识对物质的根源性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16、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 A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 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17、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C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过程是否有部分质变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18、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 ( C )。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19、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12、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20、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看( C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2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认识和实践统一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统一的观点2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C )。A、事物的普遍联系 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23、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D

13、)。A、源泉和动力 B、方向和道路 C、结构和功能 D、形式和状态24、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C )。A、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B、普遍性和特殊性C、同一性和斗争性 D、绝对性和相对性25、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矛盾的( B )。A、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2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D )。A、肯定和否定的区别 B、肯定和否定的联系C、被否定事物的消灭 D、事物的自我否定27、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使( B )。A、矛盾双方发生对抗 B、旧的矛盾统一体分

14、解,新的统一体产生C、矛盾双方对立消除 D、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28、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理论依据是( C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C、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29、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D )。A、事物的不断运动 B、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相互联系C、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0、揭示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是( B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 D、因果规律参考答案:1、A 2、D 3、B 4、D 5、A 6、B 7、

15、B 8、D 9、D 10、D 11、B 12、A 13、D 14、B 15、C 16、A 17、C 18、C 19、A 20、C 21、A 22、C 23、D 24、C 25、B 26、D 27、B 28、C 29、D 30、B二、不定项选择题:1、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 ABCE )。A、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 B、精神是物质的反应C、精神可以正确反映物质 D、精神是物质的本原E、精神具有反作用于物质的能动性2、运动和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 ABD )。A、根本属性 B、普遍状态 C、主观形式 D、存在方式 E、唯一特性3、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 ABCDE

16、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C、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 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E、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意识的本质是( AD )。A、人脑的机能 B、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C、 “绝对观念”的产物D、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E、人脑中进行的各种生理过程5、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 ABE )。A、心静自然凉 B、审时度势 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E、运筹帷握6、在意识能动性问题上,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CE )。A、错误思想没有能动作用 B、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取决于主观努力程度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作用

17、要通过实践实现 D、意志越坚强,越能迅速实现既定目的E、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7、时间和空间( ABCDE )。A、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的 B、具有客观性 C、是物质的存在形式D、是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E、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 ABCDE )。A、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B、客观的物质活动 C、社会历史活动D、能动的活动 E、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9、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BE )。A、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无条件和有条件的关系C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D、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E、普遍和特殊的关系10、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

18、改造过的东西而已” 。这一观点表明( BDE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具有同一性C、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E、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11、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BDE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E、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12、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BD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E、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

19、13、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 ADE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E、为山九仞,功亏一篑1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 BDE )。A、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D、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E、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15、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ACE )。A、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联系 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C、相对和绝对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E、有条件和无条件的关系16、下列事例符合辩证否定的

20、有( BCDE )。A、 “文革”中的“横扫四旧” B、对“文革”造成的恶果拨乱反正C、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D、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E、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17、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指导意义是( AE )。A、科学地深入地认识事物的基础 B、把握一切艺术形式共性的客观依据C、揭示事物发展的永恒性的出发点 D、反映事物的普遍本质的立足点E、正确地解决矛盾的关键18、下列说法符合辩证法的有( BCE )。A、白马非马 B、物极必反 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D、胡子眉毛一把抓 E、失败是成功之母19、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ABDE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

2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关系 E、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关系20、下列论断是对矛盾概念的理解和表述的有( ABD )。A、反者道之动 B、无独必有对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万物“皆各有耦” E、白马非马参考答案:1、ABCE 2、ABD 3、ABCDE 4、AD 5、ABE 6、CE 7、ABCDE 8、ABCDE 9、ABE 10、BDE 11、ABDE 12、ABD 13、ADE 14、BDE 15、ACE 16、BCDE 17、AE 18、BCE 19、ABDE 20、ABD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 )。A、人的心灵活动的

22、反省 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D、客体的选择和重构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 )。A、反映论 B、先验论 C、可知论 D、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3、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4、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5、列宁说,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这句话应理解为(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

23、、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6、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与否被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 )。A、感性材料 B、认识能动性 C、社会实践 D、客观规律8、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永恒性 B、不变性 C、终极性 D、客观性9、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 )。A、实践是人的主观活动 B、真理本身具有不确定性C、不是所有真理都能被实践检验 D、具体的历史的实践总带有一定的局限性10、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在于(

24、 )。A、它是不可靠的 B、它是理性认识的基础C、它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 D、它是事物外部现象的反映1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表明( )。A、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 B、个人知识都来自直接实践C、没有必要学习间接经验 D、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学到知识12、 “真理和谬误的绝对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 ,这观点是(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1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 D、实践观点14、真理是( )。A、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 B、

25、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D、对人们有用的一切理论15、唯心主义认识论都是( )。A、反映论 B、先验论 C、可知论 D、不可知论1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实践具有( )。A、客观物质性 B、社会历史性 C、自觉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17、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 ”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18、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

26、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19、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活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战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20、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 )。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考答案:1、C 2、D 3、D 4、D 5、D 6、D 7、C 8、D 9、

27、D 10、D 11、A 12、A 13、D 14、C 15、B 16、D 17、D 18、B 19、C 20、B二、不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A、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B、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C、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 D、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E、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2、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这句话意味着( )。A、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 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C、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D、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E、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

28、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会导致( )。A、唯理论 B、诡辩论 C、经验论 D、反映论 E、宿命论4、人类已经取得的任何一项真理,都是( )。A、绝对“真理长河”中的一个成份 B、无穷的绝对真理的一个环节C、过去实践业已达到的认识成果 D、进一步迈向绝对真理的起点E、是认识过程的一个个承前启后的中间站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A、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C、认识的基础是实践 D、认识是思维对存在的无止境的接近E、认识是曲折反复的过程6、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 )。A、反映论 B、能动的反映论 C、先验论 D、可知论 E、不可知论7

29、、做工作“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这一思想说明( )。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B、上级指示和决议作为行动的依据C、要事事取得直接经验 D、一切要从实际出发E、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8、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重大意义在于( )。A、检验和发展理性认识 B、发挥理性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C、变精神力量为物质力量 D、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E、推动实践的进一步发展9、列宁说:“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这一思想可理解为( )。A、真理是具体生动的形象 B、真理的形成不需要抽象概括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D、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E、真理体现了主观认识和客观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0、

30、真理和谬误的相互转化是指( )。A、真理被推翻,为错误所代替 B、错误本身变成了真理C、对真理的运用超出了它适用的范围 D、把真理的某一方面加以片面夸大E、错误是真理的先导1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为实践是( )。A、认识的主体 B、认识发展的动力 C、认识的目的D、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E、认识的来源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的可知性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认识起源于经验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E、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13、 “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 )。A、唯心主义经验论观点 B、唯物主义观点C、唯我主义者 D、反理性主义观点

31、E、承认主观能动性和辩证观点14、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E、意识建构认识对象15、真理和谬误是( )。A、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B、相比较而存在的C、相斗争而发展的 D、没有本质区别的E、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参考答案:1、ACE 2、BE 3、AC 4、ABCDE 5、ABCDE 6、AD 7、DE 8、ABCDE 9、CDE 10、CDE 11、BCDE 12、BD 13、ACD. 14、AD. 15、ABCE

32、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斗争的焦点是( ) 。A、是否承认个人的作用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运动的特殊性3、历史唯物论的根本出发点是( ) 。A、阶级和阶级斗争史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4、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 ) 。A、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 B、社会基本矛盾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D、

33、推动社会的进步阶级5、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一部( ) 。A、物质生产发展史 B、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发展史C、理性思维发展史 D、思想关系发展史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指( )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7、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 ) 。A、社会的上层建筑 B、人口因素C、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8、社会形态是( )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9、地理环境是( ) 。A、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

34、一 B、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 D、与社会存在和发展无关的因素10、经济基础是( ) 。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C、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 D、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11、人们的思想、动机、目的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它们( ) 。A、是否理论化、系统化 B、是否在一定历史阶段上得到传播C、是否被人们所接受 D、是否反映事物发展规律及其要求12、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活动而已” ,这句话表明( ) 。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历史发展方面是由人自己决定的 D、人的自我保存和历史的原动力13、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

35、尺度主要是( ) 。A、劳动者的素质 B、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C、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 D、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14、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D、分工协作关系1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 )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16、生产力的主导因素是( ) 。A、劳动对象 B、生产工具 C、劳动者 D、生产管理17、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A、政党 B、国家政权 C、法律 D、哲

36、学18、国家的实质是( ) 。A、阶级调和的机关 B、为全民服务的机关C、正义、公正和社会组织 D、统治阶级进行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19、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存在能起促进作用,是因为( ) 。A、它不完全受具体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制约 B、它有相对独立性C、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协调 D、它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0、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 )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B、产品分配形式C、交换关系 D、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21、阶级划分的根本标准是( ) 。A、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以及由此造成的不同的经济地位 B、分配形式以及多寡C、在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D、人们的政治态度和

37、立场22、阶级的实质是( ) 。A、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分工 B、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生产资料C、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D、由法律规定或认可的具有一定特权和专利的集团23、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 。A、国家政治权力 B、天才人物的创造 C、社会生产力 D、阶级斗争24、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发展水平25、阶级斗争是( ) 。A、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D、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6、阶级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阶级斗争 B、社会基本矛盾 C、科学技术 D、精神文明2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