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李长安新乡医学院第三临床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概述定义:脑膜炎球菌引起 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典型表现: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败血症休克 和 脑实质损害病原学脑膜炎球菌奈瑟氏菌属 G 双球菌专性需氧菌 培养用含血琼脂培养基分 13群: A、 B、 C最常见(据荚膜多糖)致病力: 内毒素抵抗力很弱,体外易自溶,采集标本后需立即送检脑 膜炎双球菌 G属别形状 生化反 应奈瑟肾 形 或 卵 圆 形 成双排列具多糖 荚 膜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产 酸不 产 气分型血清群:A、 B、 C、 D、 X、 Y、 Z、 29E、 W135、 H、 I、
2、K、 L分布1 病人和 带 菌者的鼻咽部,病人血液、 CSF、皮肤瘀点中( CSF和瘀点中的 细 菌常在中性粒 细 胞中, 仅 少数在 细 胞外)2 病区被 污 染的空气中活力专 性需氧菌,仅 在含血清或腹水培养基 5 10 CO2环 境下生 长内毒素 致病的重要物质灭活1 30 或 502 干燥、一般消毒 剂3 常用抗生素极敏感4体外极易自溶流行病学1896年首次在武昌发现,之后在各省市均有流行。周期性流行,约 10年一次大流行( 1957, 1967,1977),多为 A群引起。1985年普遍接种 A群多糖疫苗后,发病率明显减低。2004年底,安徽出现 C群流行,死亡率高达 10。1. 传染源: 带菌者 和 患者 主要传染源带菌者以 B, C群为主,引起流行的主要为 A群无论哪一群带菌率超过 20,有发生流行的可能。带菌者:慢性长期带菌 (少数)短期间歇带菌(多数)2. 传播途径: 呼吸道(直接)间接传播少,但岁以下 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3.易感性: 人 普遍易感岁以下尤其是 m- y儿童发病率最高;近年向高年龄移动;60%-70%隐性感染, 30%呼吸道感染和出血点型典型流脑仅占 1%。感染后产生持久免疫力;各群间有交叉免疫,但不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