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DBJ/T 45-XXX-2017 备案号 JXXXXX-XXX城市综合管廊建筑信息模型(BIM)建模与交付标准Guangxi Urban comprehensive corridor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BIM) modeling and delivery standards (征求意见稿)2017-XX-XX 发布 2017-XX-XX 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前 言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下达 2016 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修)订第一批项目计划的通知(桂建标20167
2、号)的要求,为达成住建部印发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建质函2015159 号)提出的,到 2020 年末,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集成应用 BIM 的项目比率达到 90%的发展目标,为确保广西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信息模型的建立与交付行为有一个具有可操作性、兼容性强的统一标准,解决城市综合管廊行业的工程建模与交付过程中难以协调统一的问题,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经过多次讨论,反复修改,先后形成了本规范“初稿” 、“征求意见稿” 、“ 送审稿”,经审查,报批定稿。 广西城市综合管廊建筑信息模型(BIM)建模与交付标准共分七章和一个附录:主要内容有
3、 1、总则:介绍本规则的目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条件;2. 术语:介绍本标准规则下术语名词的解释;3. 一般规定:介绍建模需求和依据;4. 建模管理:本条阐明了各专业模型应用管理内容以及成果形式并且规定了建模标准建模的内容和相关深度要求;5.建模流程:本条明确建模的具体流程以及模型的校审方法;6.交付标准:主要明确 BIM 模型的交付成果和交付物;7. 构件资源库入库标准,主要规定资源库入库范围和族库内容要求。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和条文内容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为了提高标准质量,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中国建筑
4、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地址: 邮政编码: E-mail: ),供以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广西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本标准参编单位: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戈祥林、黄贵、张皆科、陆仕颖、董文成、黄宏强、陆杨、姬生沛、汪勐、龚煌森、丁振兴、曾宏强、黄禹阳、曾冠铭、丘光宏、黄才醒、郑玉洁、秦康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 目 次1 总 则 .12 术 语 .23 一般规定 .44 模型管理 .54.1 模型管理 .54.2 建模标准 .65 建模流程 .65.1 文件命名规则 .65.2 建模资料准备 .75.3 建模规
5、则 .75.4 模型的建立 .85.5 模型的校审 .86 交付标准 .126.1 一般规定 .126.2 交付物 .137 构件资源库入库标准 .157.1 资源库入库范围 .157.2 族库内容要求 .16附录 A .17附表 A.0.1 LOD 的定义分析表 .17附表 A.0.2 阶段等级划分表 .19附表 A.0.3 精细度解析表 .20附表 A.0.4 场地模型深度等级 .21附表 A.0.5 建筑模型深度等级 .22附表 A.0.6 结构模型深度等级 .23附表 A.0.7 内部钢及支架结构模型深度等级 .24附表 A.0.8 给排水系统模型深度等级 .25附表 A.0.9 暖通
6、风系统模型深度等级 .26附表 A.0.10 电气工程模型深度等级 .28本标准用词说明 .29条 文 说 明 .31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12 Terms.23 General regulations.44 Model management.54.1 Model management .54.2 Modeling standards .65 Modeling process.65.1 File naming rules .65.2 Modeling data preparation .75.3 Modeling rules .75.4 Establishm
7、ent of mode .85.5 Model of school audit .86 Delivery standards.126.1 Deliverables .126.2 Delivery material .137 Component repository storage criteria.157.1 Resource library storage area .157.2 Library content requirements .16Appendix A.17AppendixA.0.1 LOD definition analysis .17AppendixA.0.2 Stage a
8、nd level division .19AppendixA.0.3 Fine resolution .20AppendixA.0.4 The depth class of flied model .21AppendixA.0.5 The depth class of building model .22AppendixA.0.6 The depth class of struture model .23AppendixA.0.7 The depth class of interior steel and support struture model .24AppendixA.0.8 The
9、depth class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 model .25AppendixA.0.9 The depth class of Warm ventilation system model .26AppendixA.0.10 The depth class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model .28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29List of Quoted Standards.30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3111 总 则1.0
10、.1 为贯彻落实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支撑工程建设信息化实施,在满足可操作性与兼容性的基础上,统一并细化综合管廊建筑信息模型建立、交付、应用和管理等各项要求,推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在综合管廊施工建设的应用延伸,促进综合管廊综合效益的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制订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综合管廊建设工程施工阶段(包括施工方案、图纸深化、技术交底阶段)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立、应用和管理。1.0.3 建筑工程信息模型的建立和交付,除了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 术 语2.0.1 综合管廊(utility tunnel)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以上城市公用管线的构筑物及其附属设
11、施。2.0.2 设施(facility)保障综合管廊安全运营的各类土建工程及子工程。2.0.3 设备(equipment)保障综合管廊安全运营的各类部件。2.0.4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 BIM)基于信息集成和管理技术构建的三维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2.0.5 BIM 应用(BIM application)利用综合管廊信息模型进行数据分析、价值挖掘的过程。2.0.6 综合管廊信息模型(utility tunnel information model)以综合管廊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为基础,建立综合管廊数字
12、化模型,以数字化的信息技术记录和承载综合管廊所具备的真实信息,包括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2.0.7 几何信息(Geometric Information)综合管廊信息模型内部和外部空间结构的几何表示。2.0.8 非几何信息(non-geometric information)除非几何信息之外的所有信息集合。2.0.9 BIM 构件(BIM Component)构成 BIM 模型的基本对象或组件。2.0.10 BIM 构件库(BIM Component Library)在 BIM 实施过程中开发、积累并经过加工处理,形成可重复利用的构件的集合。2.0.11 模型精细度(Level of Deta
13、ils)LOD 表示模型包含的信息的全面性、细致程度及准确性的指标,包括几何信息精度和非几何信息精度。2.0.12 协同平台(Collaboration Platform)3在 BIM 实施过程中,项目不同参与方或各专业之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具备工作成果的归档、共享、发布、交付和审核功能。2.0.13 交付物 Deliverables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的可供交付的设计成果,包括但不限于各专业信息模型(原始模型或经产权保护处理后的模型)、基于信息模型形成的各类视图、分析表格、说明文档、辅助多媒体等。43 一般规定3.0.1 综合管廊信息模型所包
14、含的信息应包含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3.0.2 施工阶段的综合管廊信息模型应以设计阶段的施工图或设计阶段模型为基础进行创建、深化。3.0.3 综合管廊施工阶段 BIM 实施应用点涵盖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图纸会审、施工图深化设计与设计变更、施工组织与方案优化、施工进度管理、质量安全管理、设备与材料管理、成本控制、竣工验收等。项目可根据实际工程需要选择单项或多项综合应用。3.0.4 综合管廊信息模型在施工应用过程中,应与项目的施工进度一致,过程中的模型(含信息)及 BIM 应用应同步校正、更新,确保模型处于适用状态。3.0.5 建筑信息模型的信息输入者应保证输入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3.0.6 综合
15、管廊项目宜进行 BIM 应用策划并纳入项目工作计划中。3.0.7 综合管廊信息模型数据格式宜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共享模型元素应能被唯一识别,可满足各阶段、各专业和各相关方之间共享、交换和应用。3.0.8 综合管廊信息模型软件应根据 BIM 应用目标和范围选定,应具备有模型输入输出和浏览、信息处理、各相关专业协同处理、应用成果输出的功能。54 模型管理4.1 模型管理4.1.1 建筑结构模型建立及设计协调:建筑结构模型应用点应包括规划方案模拟,建筑结构专业碰撞检查,临时结构与永久结构碰撞,与管廊沿线道路、构筑物、周边管线的关系协调,管廊标高及坡度分析;成果形式为管廊建筑结构方案模型、管廊横断面设
16、计模型、关键节点横断面设计图、模型成果截图、碰撞报告等。4.1.2 机电设备模型建立及设计协调:机电设备模型应用点应包括机电各专业管线碰撞,净高分析,管线排布,重力管道坡度分析,设备功能覆盖范围模拟,重要设备运输路径模拟,系统综合优化,综合支吊架(如有)优化;成果形式为机电设备模型,管线排布横断面设计模型,细部节点设计模型,机电碰撞报告,设备使用范围模拟报告,机电设备明细(参数)表,运输路径模拟报告、模拟视频,净高分析报告。4.1.3 装修模型建立与设计协调:装修模型应用点应包括装修方案效果预览,装修方案比选,碰撞检测复核,局部装修难点虚拟建造;成果形式为装修方案截图、漫游视频,虚拟建造视频,
17、装修节点图纸。4.1.4 多系统综合与协调:多系统综合模型应用点应包括多系统综合施工难点分析,多系统虚拟建造,多系统的联合运行模拟,各系统间碰撞报告,交互作业分析;多系统成果形式为多系统综合模型及施工难点报告,多系统综合虚拟建造视频。4.1.5 设备安装与装修三维动态工程筹划,成果形式为设备安装与装修三维动态工程筹划视频(3D);4.1.6 工程算量配合:通过各个专业施工图、管线搬迁图、工程量开项清单建立工程算量模型,利用各个专业的算量模型,出具各专业 BIM 角度工程量,利用施工作业模型实现动态成本的监控与管理,并实现目标成本与结算工作前置。施工单位根据优化的动态模型实时获取成本信息,动态合
18、理地配置施工过程中所需的资源;成果形式为算量模型、差异工程量对比表,各专业工程量清单;64.1.7 竣工模型建立与归档:通过各专业竣工模型与现场实际情况的对比,提前策划竣工验收线路,制作漫游视频,检验模型成果的真实性,辅助工程进行竣工验收;成果形式为各专业竣工模型,竣工模型比对报告;4.1.8 运维模型建立与移交:通过将各个专业模型建立并添加设备运维需求信息,融合为运维模型,为运营维护提供数据载体,配合运行维护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应用进行使用;主要成果形式为运维模型。4.2 建模标准4.2.1 LOD 的定义分析详见附表 A.0.14.2.2 阶段等级划分详见附表 A.0.24.2.3 精细
19、度解析详见附表 A.0.34.2.4 场地模型深度等级详见附表 A.0.44.2.5 建筑模型深度等级详见附表 A.0.54.2.6 结构模型深度等级详见附表 A.0.64.2.7 内部钢及支架结构模型深度等级详见附表 A.0.74.2.8 给排水系统模型深度等级详见附表 A.0.84.2.9 暖通风系统模型深度等级详见附表 A.0.94.2.10 电气工程模型深度等级详见附表 A.0.105 建模流程5.1 文件命名规则5.1.1 综合管廊信息模型文件命名规则应符合下列要求:1 命名格式:项目简称-区域-专业(-)(系统)-版本号或日期2 字段 1:项目简称:用于识别工程项目名称或所在地点。采用固话区号+项目简称形式表示。注:若业主有其他要求则按照业主要求编制3 字段 2:区域:工程划分不同区域时创建的代码。4 字段 3:专业:用于细分模型类型。若无其他规定,默认编写参照下表专业代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