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3928214 上传时间:2019-08-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南民族大学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南民族大学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南民族大学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南民族大学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南民族大学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南民族大学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中药学(专业代码:100800)药学院2015 年 6 月 12 日中南民族大学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中药学 专业代码:100800 授医学硕士学位)一、学科概况中药学专业于 2011 年获得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2012 年开始招生。现有硕士生导师 11 人,约 90%的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 5 人,副教授 4人,讲师 2 人。导师中有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 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2 人,国家“百千万工程”第一层次入选者 1 人,湖北省政府津贴获得者 1 人。本学位点所在的药学院现有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族药学三级实验室、湖北省民族药物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2013 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民族药学重点学科。中药学硕士学位点下设中药资源与中药分析、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学三个研究方向。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已形成包括中药民族药资源、鉴定、化学、药理、炮制与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理论相结合的研究体系。在中药和民族药的资源、质量控制新技术新方法及质量标准、活性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制剂工艺及新制剂开发,中药民族药炮制作用及炮制机理研究,以及民族医药理论整理等方面取得一系列较有影响的成果和显著的研究特色,在中药学尤其是民族药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近 5 年来中药学专业的导师共承

3、担国家及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 70 余项,发表论文 200 余篇,其中被 SCI 收录 90 余篇,出版专著 10 余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多项。有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其中以主要完成人(排名第一)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 1项。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中药及民族药事业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和发展潜质的高层次中药学专业人才。毕业生能够从事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能胜任或承担政府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相关管理和专业技术工作。具体要求:(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思想品质及职

4、业道德。 (2)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掌握中药学、民族药学领域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及现代实验研究技术方法;了解中药现代化以及国内外中药发展的最新动态。 (3)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及从事中药学和民族药学科学研究和创新应用的综合素质。 (4)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使用技能及较好的英语读、写、听、说能力。(5)具有健康的体魄与良好的心理素质。三、培养方向1中药资源与中药分析:培养从事中药民族药资源鉴定、质量控制研究方面的技术人才,能够对传统药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相关研究,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与技术,制定科学可控的质量标准,建立中药指纹图谱,用现代分析技术诠释传统中药理论,能够运用药用植

5、物亲缘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发掘新的药用植物资源。2、中药药理学:主要是运用现代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药民族药的活性成分与作用机理,对中医药的科学内涵进行证明并用现代术语进行阐述,带动中医药学术水平的提高,推动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3、中药制剂学:主要是在中医药基本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中药传统剂型丸、散、膏、丹进行改革,充分发挥与提高中药的疗效,使中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健康事业,加速中药制剂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四、学习年限及时间本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标准学习年限为 3 年,最长不超过 5 年。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本专业研究生课程由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及

6、任选课组成。课程学习最低要求为 33 学分,必须在规定的年限内修满学分,否则以结业或肄业处理。具体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 同等学力和跨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入校后必须补修与研究生专业相关的 4 门本科主干课程,参与本科生修课和统一考试,成绩记入档案。补修课程为非学位课程,不记学分。六、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综合评价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合格的学位论文应体现出研究生掌握了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研或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独立查阅文献资料,写出开题报告,向导师组和同专业研究生进行开题报告,经导师和导师组认可后,开展论文研究工作,在研

7、究方向和科研手段方面要有一定的创新性。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以第一作者,署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在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本科院校学报等省级以上公开刊物上发表至少 1 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方可提交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学位。学位论文的书写格式必须按学校的统一要求进行。为了完成合格的学位论文,具体措施如下:1、学术活动:(1)加强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坚持研究生定期(至少每月一次)向导师汇报和师生定期(至少每月一次)集体研讨学术例会制度。(2)安排研究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 10 次以上。 (3)安排研究生在一定范围内(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和导师组)作学术报告 12 次。2、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以第

8、一作者,署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在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本科院校学报及省级以上公开刊物上至少发表 1 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3、学位论文开题: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文献和信息调研,于第三学期的9 月底之前确定论文题目和研究内容,向导师组和同专业研究生进行开题报告,经导师和导师组认可后,立即开展论文研究工作。4、学位论文实行中期检查制度。第五学期 9 月中旬,由本学科专业组织专家小组对研究生论文研究的工作态度、论文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全面考察,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5、第六学期 4 月上旬抽取一定比例的论文提交校外专家进行匿名评审,不符合要求者按学校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处理;其他学生于 5 月 10

9、 日之前完成论文的撰写、修改、打印等各项准备工作,5 月中下旬组织专家评议,6 月上旬进行论文答辩。七、中期考核研究生入学近两年时,要进行中期考核,全面考察其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论文的开题报告、研究进展等。考核合格者进入下一步研究阶段,考核不合格者,按学校的有关规定终止其学业。具体工作详见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八、实践要求根据中药学专业的特点,研究生应参加医药卫生方面的社会调查、承担校内外的科研、技术咨询等实践活动。教学实践主要是指导本科生实验和毕业论文。教学实践工作应相当于助教一个月的工作量。九、其他1、研究生要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课程学习。

10、任课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采用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及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着重引导阅读、启发思维和训练写作,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因材施教,鼓励跨学科、跨研究方向选修课程,鼓励选修人文管理类课程。主要课程学习一般在第一学年完成。2、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应根据研究生的特点制定培养计划,并注意发挥导师指导小组的力量。导师组的组成要注意学科交叉,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3、课程考核: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考核以考试方式进行,选修课程考核以考试或考查方式进行。所有课程考核一律以百分制记分,75 分为合格,可取得相应学分。同等学力研究生所有补修课程必须考试合格。其他未尽

11、事参照研究生院规定执行。本培养方案从 2015 级开始执行。中南民族大学 中药学 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表(学术型)考核方式课 程类 别课 程编 号课 程名 称 学 时 学分开课学期 考试 考查开 课教 师 备 注硕士生第一外国语 80 5 1-2 外语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课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2 马克思主义学院必修8 学分中药学及民族药学专论 48 3 1 万定荣, 洪宗国等学科基础课 高等中药化学 48 3 1 廖矛川必修6 学分中药资源与品质专论 32 2 2 万定荣现代中药分析学 32 2 1 杨天鸣中药药

12、理学进展 32 2 2 黄先菊现 代 中 药 制 剂 技 术 32 2 2 葛月宾必修课专业核心课中药炮制学 32 2 2 邓旭坤必修10 学分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及实验 48 3 1 赵丹等分子药理学进展 32 2 1 邓旭坤现代波谱解析 32 2 1 李 竣药物代谢动力学 32 2 2 王少兵专业选修课分子生物学(双语) 32 2 1 陈国勋黄先菊任选 3 门6 学分跨学科课程 2选修课任选课公共选修课 2任选1 门2 学分学位要求课程实践课 1 参加学术活动 10 次、发表论文 1 篇,教学实习 5 次,社会实践活动 1 次以上。生药学仪器分析药用植物学非学位要求课程补修课天然药物化学同等学力、跨学科专业学生补修 4门课程,不计学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