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安徽工程大学第二次党代会党委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分解表序号 工作任务 工作内容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 协作单位(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明确立德树人主体责任1.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广大学生真正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刘 宁王绍武 办公室 宣传部2.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 、部门协调、学院主抓、全员协同”的责任体系,着力强化二级学院在立德树人上的关键作用。刘 宁苏国红 宣传部3.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与责任,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责任。王绍武 教工部 宣传部工 会(二)
2、坚持立德树人根本标准,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4.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深入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 苏国红 宣传部 马 院5.发挥“思政 课程” 主渠道作用,推进“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探索“专业思政 ”实现途径,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苏国红叶常林教务处宣传部 马 院一坚持价值引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6.巩固课堂新态建设成果,推进宿舍新态和第二课堂新态建设,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素质教育有机统一。 苏国红叶常林 学生处教务处后勤集团团 委马 院2序号 工作任务 工作内容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 协作单位(三)完善立德树人协同机制,形成立德树人
3、强大合力7.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聚焦“六个下功夫” ,做实做细做活立德树人工作。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完善“ 三全育人”长效机制。苏国红 宣传部 教务处8.以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省级“三全育人” 试点学校、省级“三全育人”试点学院建 设为抓手,培育典型、示范 带动,推进“十大育人”平台建设。刘 宁苏国红马 院宣传部一坚持价值引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9.深化“三做 ”育人理念,进一步做强育人工作品牌,提升立德树人工作实效性。 苏国红 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团 委(一)坚持以本科教育为根本,提高人才培养能力10.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抓住全
4、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持续巩固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的基础地位,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围绕“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制定学校振兴本科教育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强化本科教育的思路与举措,不断完善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长效机制和制度保障。王绍武叶常林 教务处宣传部办公室人事处二坚持质量为上,加快构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11.持续严格本科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强化教师教学主体责任。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改进考核评价方式、严格过程考评,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叶常林 教务处 学生处3序号 工作任务 工作内容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 协作单位(二)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5、12.健全学校统筹、学院管理、专业负责人负责的专业建设体制。持续扩大专业认证参与面,推进“学生中心、 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融入 专业 建设各方面。根据国家专业建设质量标准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进一流专业建设。通过专业认证数量达到 10-15 个,新增教育部卓越 计划专业 2-3 个。开展多层次、常态化的专业评估,完善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健全专业建设激励机制。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加强示范专业、示范课程、特色实验室、 产业学院建设,提升新工科建设内涵,探索以推动创新和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新模式,建设和改造 15 个新工科专业。建立新工科教育中心,与芜湖市共建人工智能学院。叶常林 教
6、务处(三)坚持以育人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二坚持质量为上,加快构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 1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卓越计划和拔尖人才培养升级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彰显专业特色。对接国家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 划” ,加 强精品课程建设,培育国家级精品课程。制定一流课程建设及信息化改革实施计划,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深度融合。围绕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加强教学研一体化实验中心建设。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及整改为契机,推进教学管理规范化、教学环节标准化建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1-2 项,国家级精品课程 3-5 门。叶常林 教务处 科技处现教中心4
7、序号 工作任务 工作内容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 协作单位(四)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化创新创业教育14.推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为学生创设内涵更加丰富、选择更加自由的学习发展机会。叶常林 教务处学生处团 委体育学院15.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全方位深层次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大创新学院、创业学院建设与整合力度,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持续扩大创新人才实验班覆盖面和影响力。苏国红叶常林教务处学生处16.依托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意产业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重点研究基地和学校科技成果,搭建学生科学实践和创新创业平台,推动高质量师生共创。王绍武叶常林教务处
8、科技处 学生处17.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持续完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争创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苏国红 学生处 教务处二坚持质量为上,加快构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18.着力提升“一专业一 赛事,一学院一品牌” 学科竞赛影响力,加大国家级竞赛成果奖励力度。 叶常林 教务处 团 委(一)凝练彰显学科特色,创新学科建设体制机制三坚持学科为重,加快形成一流学科建设体系19.牢固树立学科建设龙头地位,完善学校统筹谋划、学院管理、学科带头人负责的学科建设体制,强化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成效明显,1 个学科进入全国学科评估前 30%,2 个学科 进入全国学科评估前 40%
9、。王绍武 研究生部5序号 工作任务 工作内容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 协作单位20.围绕新工科建设,凝练特色领域、建设特色学科,推进特色优势学科群及交叉学科建设。推进学科建设标准化。完善分类指导、分层建设、分类发展体系, 强化学科评价结果的运用。开展新一轮重点学科遴选与建设,设立特区学科。王绍武 研究生部 教务处科技处(二)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强化博士立项(支撑)学科建设21.强化学科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聚焦特色与优势,对标博士点立项条件,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加快推进重点、特色、优势学科建设,确保 2 个左右学科率先达到博士学位授予点标准。强化学位点与学科联动建设,健全动态调整机制,推进学位点建
10、设向调整结构、优化资源和提高质量转变。王绍武 研究生部人事处财务处国资处22.以学位授权点评估为契机,推进学位点内涵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力争现有 7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升格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王绍武 研究生部(三)深化培养管理改革,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水平三坚持学科为重,加快形成一流学科建设体系23.完善研究生导师遴选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健全优秀年轻导师培养机制。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建立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模型,指标分配向重点学科、特色学科、特色领域及研究经费充裕的导师倾斜。王绍武 研究生部 人事处6序号 工作任务 工作内容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 协作单位24.继续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建成校
11、、院、导师三级质量监控体系,强化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和实践基地建设,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在校生规模达到 1500 人。王绍武 研究生部三坚持学科为重,加快形成一流学科建设体系 25.积极推进研究生国际交流联合培养项目和海外研修项目,提高研究生培养国际化水平。 王绍武研究生部国际处(一)推进科技创新成果产出,加快提升科技创新效度26.继续加大力度,努力提高国家基金项目获批数量。获批国家级项目年均 25 项以上,国家和省级科研奖励和高水平论文大幅增加,产业技术创新特色明显,年均科研到账经费 5000万元以上。王绍武 科技处四坚持创新为要,加快培
12、育一流科技创新体系27.建设 2-3 个综合性科研平台,汇聚高水平 团队,提升承接高层次项目、产出高质量成果的能力,促进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现高层次科研项目获批数量逐年提升,力争高质量科技成果、高层次科技平台取得新突破。王绍武 科技处 人事处7序号 工作任务 工作内容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 协作单位(二)深化科研管理制度创新,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28.继续推进“全创改” 工作,建立新型科技创新评价机制,健全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科研激励政策和考评机制。以高水平项目、成果、奖励作为资源配置的关键要素,推动科技成果从“低 层次叠加 ”向“高水平突破”转变 ,着
13、力在 创新政产学研衔接机制、创新平台建设机制、科研激励与评价机制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理顺科研管理运行机制,完善二级管理体系。王绍武 科技处 人事处(三)构建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加快提升成果转化水平四坚持创新为要,加快培育一流科技创新体系 29.紧密围绕地方支柱产业,拓宽成果转化渠道,提高政产学研合作效益。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政产学研合作层次、拓展政产学研合作空间,力争横向科研到账经费大幅增加。发挥学校产业技术创新优势和特色,做大做强做优产业技术研究院,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能力。王绍武 科技处(一)建立高端人才集聚机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五坚持人才
14、为基,加快打造一流人才队伍体系30.加大引进人才投入,拓宽引进人才渠道,创新引进人才方式,引进博士学位教师 200 人以上。实施“中江学者 ”高端人才培养计划,鼓励现有优秀年轻人才脱颖而出。加强现有青年教师培养,鼓励外出进修和攻读学位,在职取得博士学位教师 60 人以上。新增三类以上人才 5 人以上、省内一流团队2-3 个。 王绍武 人事处8序号 工作任务 工作内容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 协作单位31.以学科建设为牵引,着力加强人才团队建设。推进校地、校企共享高层次人才,加大聘任产业教授力度,新增产业教授 20 人以上。兼职教师数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 20%。王绍武 人事处 研究生部(二)不断优化
15、人才成长环境,搭建人才成长阶梯32.完善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办法,加大力度实施青年教师“四化”工程、 “中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创新团队培养计划”。依托产学研平台,强化教师工程能力培养。完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王绍武 人事处科技处教务处研究生部33.创新举措,稳定高层次人才,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将人才发展与学科发展相结合,发挥高端人才支撑作用。 王绍武 人事处 研究生部34.关心教职工身心健康,重视并解决青年教职工在事业起步阶段面临的实际问题。 王绍武 人事处 工 会(三)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发人才队伍活力五坚持人才为基,加快打造一流人才队伍体系35.完善绩效工资制度
16、,提高二级单位绩效分配自主权,健全与岗位聘任、职责履行、绩效贡献相配套的薪酬分配体系。创新岗位聘任制度,制定教师岗位基本职责,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加强分类考核,推行分类、分 级聘任常态化。改革职称资格评审条件和办法,突出评价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建立高水平贡献“绿色通道 ”。深化分 类考核管理,完善考核激励制度,健全以岗定责制度,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主动性、创造性。王绍武 人事处9序号 工作任务 工作内容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 协作单位(一)拓展国际合作,着力提升开放办学水平36.加快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宽广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新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5 个以上,海外合作院
17、校拓展至 30 所左右。王绍武 国际处37.推动与国外高校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联互授,增加学生出国研修、交流等项目数量。拓展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开拓留学生招生渠道。王绍武 国际处教务处学生处研究生部38.鼓励支持教师海外访学研修、学术交流,具有 10 个月以上海外研修经历教师总量超过 20%。 王绍武 人事处 国际处(二)深化校地合作,着力融合地方产业发展39.围绕创新型省份、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长江经济带建设,推进与芜湖市新一轮战略合作,构建常态化对接交流机制。刘 宁王绍武 办公室教务处科技处研究生部40.注重与地方合作共享国内外优质办学资源,强化国际工程师学院内涵建设和品
18、牌建设,提升国际化水平和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王绍武叶常林教务处国际处科技处建设办六坚持开放为策,加快完善一流合作办学体系41.打造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意产业研究院、宣城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品牌特色。新建若干合作平台、实践基地,扩大合作成果。王绍武 科技处10序号 工作任务 工作内容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 协作单位(三)深化校企合作,着力厚植特色发展优势六坚持开放为策,加快完善一流合作办学体系42.深化与安徽叉车、大富科技、埃夫特智能装备、中电鑫龙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通过共建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方式,巩固校企合作成果。扩大与其他企业合作,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立校企人才共享机制,联合
19、开展科技攻关,联合申报项目和奖励,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搭建平台,实现教学与科研融合、人才培养与产业融合。王绍武叶常林 科技处办公室教务处研究生部(一)持 续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升依法依规办学治校水平43.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刘 宁王绍武 办公室44.推进教授治学,有效发挥学术委员会和教授委员会等学术组织作用。 王绍武 科技处 教务处45.强化学校章程在治理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坚持依法治校,完善制度体系。强化组织力、执行力建设,建立健全学校工作法务审查和督查督办机制。苏国红 办公室发规处(二)科学精准配置 办学资源,增强二级单位自主发展能力七坚持改革为先,加快构筑一流大学治理体系46.深化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学院办学主体地位。推进校内机构改革,优化部门管理职责配置,强化指导、协调、服务功能。王绍武 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