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质量意识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国际性.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3929676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化质量意识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国际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强化质量意识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国际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强化质量意识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国际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强化质量意识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国际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强化质量意识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国际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强化质量意识 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国际性2009 年本科教学十大进展2009 年本科教学工作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强化质量为主题,进一步围绕“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通识教育,改进专业教育,着力营造综合性的育人氛围,积极推进研究型教学、实践型教学,狠抓课堂教学质量,继续推动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开办国际小学期,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学期制度大变革 首创国际小学期6 月 29 日,中国人民大学 2009 年暑期学校(国际小学期)开学典礼在逸夫会堂第一报告厅隆重举行。校领导纪宝成、袁卫、马俊杰、陈

2、一兵、杨慧林、薛浣白出席典礼,典礼由杨慧林副校长主持。在 2008 年 7 月北戴河院长工作会议上,纪宝成校长提出要用开办国际小学期这样一个“四两拨千斤”的办法提升学校国际性。之后,经过对暑期学校大量的调研和论证,经校长办公会讨论,决定我校于每年七月份开办暑期学校,相应地,各学期的教学也由原来 20 周缩减为 19 周。2009 年暑期学校为期 4 周,开设中国研究系列、学科通识和学科前沿系列及语言培训系列等三大类暑期学校核心课程 57门。由 111 位来自国内外一流大学教师授课,其中,48 位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斯坦福大学等220 多所国外一流大学。我校 2000

3、多名学生和 199 名来自 26 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参加了暑期学校核心课程的学习。暑期学校期间,除课程学习,暑期学校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交流、游览等学生活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各学院暑期组织各类论坛、实习实践、实训、语言培训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全校共有 5000 多人次参加。暑期学校是在学校领导的直接领导和关心下,举全校之力而成功开办的,是学校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针对人民大学的实际情况,为推进“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进程而采取的一项战略举措。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制度的重大创新,暑期学校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推动了我校教学改革的深化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提升学校国际性搭

4、建了平台,使我校站在一个更高的国际化起点上,为我校十年腾飞创造了一个新的开端。各级领导进课堂 全校关注“听课月”10 月 10 日校长办公会决定,自即日起在全校开展为期一个多月的各级领导“听课月”活动,要求学校领导、学院各级领导、教研室主任和机关部处负责人深入课堂一线听课,每人至少听课两次,以本科课堂为主。此项决定在全校引起广泛关注。10 月 21 日上午,纪宝成校长来到公共教学一楼 1104 教室,旁听了哲学院李海洋副教授主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在“听课月”期间,纪校长先后四次深入本科和研究生课堂,全面了解教学一线情况,和师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给予3师生极大的鼓舞。校党委书记程天权也多

5、次亲临学生课堂,了解教学一线情况,勉励同学们好好学习。其余校领导也纷纷走进本科和研究生课堂听课,与师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沟通和交流。据统计,本次“听课月”期间,学校领导先后听取本科课程共18 门次。在学校领导的带动下,教务处等有关部门和各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本单位党政领导、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深入课堂听课,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使用的教材,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据统计, “听课月”期间,全校 22 个学院各级领导共 215 人,听取了本科课程 357 门次,教务处领导和相关负责人听取本科课程 17 门次,覆盖了不同职称的授课教师课堂,课程类型包括全校共同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全校选修

6、课。在到课堂听课的同时,教务处和各学院还举行了多场学生座谈会、教学观摩、老教师教学经验介绍等活动,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请优秀教师进行教学示范,请老教师传授教学经验,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发现先进典型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总结经验,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通过为期一个多月的“听课月”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广大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加强了管理人员与教师、学生的沟通,进一步营造了“教师乐教,学生爱学,教学相长”的育人氛围,了解和发现了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进一步改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4人才培养满意度 且听学生吐心声 2009 年,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本科人才

7、培养质量成为全校师生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为更加全面客观了解情况,倾听广大学生的心声,2009 年 4 月,教务处组织各学院,针对全校本科生进行了人才培养满意度问卷调查,试图从学生角度评估我校人才培养现状。基于对人才培养的广义理解,我们将人才培养区分为 9 个方面:基本学习条件、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课外学习、国际交流、就业服务和校园氛围。从两个维度进行调查:一是了解学生对人才培养各方面重要性的评价,二是了解学生对人才培养各方面满意度的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基本情况、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评价、毕业后的计划等内容,设计了统一的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合计发放问卷10619 份,回收

8、问卷 7886 份,其中有效问卷 7425 份,回收率为69.92%。调查问卷由教务处通过本科教学秘书发放到各学院,由各学院组织全体同学自主填答、独立完成,然后由各学院集中上报。教务处组织人员回收问卷并进行了核查,然后委托专业机构录入数据。在对数据进行清理后,教务处撰写了分析报告,并在北戴河院长工作会议上作了汇报。整体上看,学生对我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是比较好的。广大学生最满意的几个方面包括:与教学过程方面相关的是“教师教学态度端正”和“教师专业水平良好” ;与校园氛围方面相关的是“师德师风高尚” 、 “课外活动活跃”和“同学团结友爱” ;与课程设置方面相关的是“专业必修课课程”和“学科基

9、础课课程” ;与专业建设方面相关的是“同类专业排名位置”5;与教学效果方面相关的是“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掌握专业基本理论” 。通过此次全样本、多指标的调查,一方面,使学校各级领导倾听了学生的心声,更加全面了解我校教学和人才培养现状,另一方面,也为今后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改进提供了依据和指导,完善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培养模式再探索 工商法学开新班为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趋势,探索我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校领导的关注支持下,经过相关部门充分酝酿和反复论证,商学院和法学院联合创办了“工商管理法学”实验班,旨在发挥各自的学科特色进行强强合作,优势互补,以培养既通晓工商管理知识又具有良好法律素养

10、的新型复合人才。这是我校继“经济学数学”、“金融学数学”、“外语专业与国际政治、工商管理、法学”等联合培养模式之后的又一新举措。实验班从 2009 年 9 月份开班,11 月 4 日,举行了隆重的开班仪式。目前,实验班的学生共 30 名,分别从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和法学院法学专业的大学一年级新生中选拔各 15 名。实验班的学生仍保持各自所在院系的学籍身份,由两院教务科分头实施管理。实验班的教学方案已正式纳入我校 2009 级本科教学方案,总学分为 198,其中必修课程 140 学分(含全校共同课程 55 学分,学科基础课程 48 学分,专业必修课程 37 学分),选修课程 42 学分,科学研究和

11、实践教学 16 学分。毕业审核通过后,6除了各自授予主修学位外,同时授予实验班法学院学生工商管理专业学位证书,授予实验班商学院学生法学专业学位证书。教学方案更完善 通专结合育英才为加强和改进通识教育,做好本科教学方案修订工作,2009 年 3 月 18 日、23 日,教务处先后两次组织召开了本科教学院长座谈会,广泛征求学院意见和建议。5 月 11 日,教务处组织召开了人才培养工作座谈会,会上,纪宝成校长发表了重要讲话,从人才培养的高度强调本科教学的重要性,并希望各学院认真做好 2009 级教学方案修订工作。在观察和分析 2007、2008 级教学方案执行效果、反复征求各学院(系)主管领导意见、

12、深入有关学院开展调研、比照国内外著名大学制定教学方案的基本做法和学习国家有关政策、联系我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教务处形成了 2009 级本科教学方案修订意见,由学院参照执行。8 月,2009 级本科教学方案修订完毕。9 月,2009 级教学方案进入实施阶段。从目前来看,新方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往教学方案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促进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有机结合,扩大了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同时,新方案注重开展研究型教学,强调专业教育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增设了通识教育大讲堂课程和原典选读课程,注重培育学生人文素养,提倡学生读原著、读原典;加强实践型教学,倡导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由此,努力践行“道术结合、

13、文理交融、中西会通、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营造“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重自主”的育人氛围,致力于实现“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人才培养目标。7实践教学受重视 知行合一谱新篇为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在我校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探索建立符合我校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与体系,教务处广泛开展本科实践教学调研工作,并于2008年底完成本科实践教学工作调研报告。该报告在对我校实践教学情况作出基本判断的基础上,就进一步改进管理,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具体建议。2009年6月2 日,我校召开首次本科实践教学工作会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杨志坚副司长、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郭广生副主任到会并致辞,纪宝成校长

14、作重要讲话,马俊杰副书记、杨慧林副校长分别作主题报告。此次会议梳理了本科实践教学开展情况、各种经验,分析了实践教学在经费保障、基地建设、组织协调、制度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对于落实和推动创新型、研究型人才培养,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多类型、整合性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教材建设见成效 提前启动“十二五”2009 年,我校 14 种教材被确认为教育部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1 个项目获批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其中有 3 个重大支持项目,8 个重点支持项目和 10 个一般支持项目; 21 位教授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第一批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

15、教材编写工作。2009 年 7 月,根据北戴河院长工作会议上纪宝成校长的讲8话精神,围绕“十年腾飞”的工作目标,教务处组织各学院在认真总结“十一五”教材建设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学科专业的发展,着手制定了“十二五”教材建设发展规划及其选题。经过初审,学院共上报教材建设规划选题 525 种,共计17267.9 万字。本次申报的教材选题以本科层次为主,在 525 个选题中,本科层次有 474 种(含本科和研究生通用教材) ,研究生层次有 51 种;新编教材 356 种,占总数的 67.81%,修订教材155 种,占总数的 29.52%,翻译教材 14 种,占总数的 2.67%。学校根据学院教材建设

16、总结和规划报告以及近年来全校本科课程教材选用情况,形成了中国人民大学“十二五”教材建设发展规划报告 。该规划的启动将使我校的教材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将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优质教材,同时也为教育部国家级“十二五”教材规划的申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质量工程”再推进 学生受益最关键2009 年,在建设管理 2007、2008 年入选项目的基础上,我校积极申报“质量工程”各类项目。经评审,我校有 119 个项目入选 2009 年质量工程,其中有 73 个项目入选教育部 “质量工程” ,包括国家级精品课程 6 门,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 3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3 个,大学

17、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60 个;有 46 个项目入选北京市“质量工程” ,包括北京市精品课程 6 门,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4 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 1 个,北京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 个,北京市高等教学名师 4 名,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930 个。“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质量工程中学生直接受益的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师生的一致欢迎和好评。2007 2009 年期间,在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的支持下,我校共设立各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347 项,投入经费总额 476 万,共有 1500 余名本科生参加。2009 年 5 月,我校隆重

18、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2007 年项目结项表彰会,北京奥运志愿者组织研究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非政府组织等 20 个项目受到表彰。目前,我校共有教育部“质量工程”入选项目 195 个(含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140 个) ,北京市 “质量工程”入选项目 147 个(含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60 个) 。教育部和北京市“质量工程” ,推动了我校专业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基地建设,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动力,推动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教育教学结硕果 多项获得国家奖2009 年 9 月,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公布,我校有 8 项教学

19、成果分别入选一等奖、二等奖,其中 1项为合作成果,获奖数量位居高校前列,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位居第一。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从 2008 年 11 月开始。在纪宝成校长和学校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根据北京市教委文件精神,我们认真组织开展了四年一次的教10学成果评奖工作。学校各级领导非常重视此项工作,袁卫常务副校长先后主持召开了两次专题会议,就教学成果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出了重要指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经30位专家分组审议,并报学校领导小组批准,最后确定了11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 1项,一等奖54项,二等奖 57项。按照北京市教委规定,教务处将校级一等奖以上成果推

20、荐参评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2009年3月,第六届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结果揭晓,我校21项成果获奖,其中特等奖1 项,一等奖 9项,二等奖11 项。由纪宝成校长主持的 “新时期国学教育的探索与创新” ,荣获第六届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我校此次获奖的国家级成果涉及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学等重点学科以及国学、管理学等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展现了我校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成果,进一步增强了学科竞争力,推进了我校一流学科建设的历史进程。四载苦读获学位 零玖学子踏征程一年一度的本科毕业审核和学位授予工作,量大面广,关系到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教务处和各学院一如既往,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视旧如新,常抓不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经学院和教务处审核,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七届第八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2009 年我校有 2721 人获学士学位,踏上人生新旅程。2009 年 6 月 23 日,中国人民大学 2009 年学士学位授予仪式在世纪馆隆重举行。校长、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纪宝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