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盐城市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 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 有效性策略 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盐城市大丰区大桥小学 王金如 一、 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选择了小班化教育。随着施教区生源的减少,教育资源出现较大宽裕。出生率的下降,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提高文化质量,对优质教育产生了强烈的需求,小班化教育正是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和生源数量逐渐变少之间的一个最佳结合点。 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是为了充分利用小班班级容量小、师生交往空间大的优势,使全体学生得到较充 分的发展,从而体现小班化教育特点所采取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多种教学行为的综合方案,其作
2、用是从小班的特点出发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活动的方法和步骤。 基于此背景,我们提出“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的课题,试图通过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提升。 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十分注重人的 个性、重视理性和感性的统一,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它与新课改“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相统一。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潜力,只要给以适当的外部条件,就能
3、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实践价值 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有专家深刻指出:“高技术本质上是数学技术。”“数学是核心技术。”“数学:关键技术的关键。”面对数学的急剧变化,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 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实社会,我们只有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才能使数学教育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也才能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做出积极的反映。 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阐述了数学
4、教育应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在课程内容方面“仅规定了学生在相应学段应该达到的基本水平,教材编者及各地区、学校,特别是教师 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愿望及其发展的可能性,实施因材施教。”这标志着数学教育正发生着“从知识本位到学生发展本位,从封闭性到开放性,从强求统一到注重差异”的重大变革。 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对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进行进一步地理性解读之下,纵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或明或暗地隐藏着一些误区。如:强调形式、忽视内容;强调过程、忽视结果;强调理念的体现、忽视
5、成效的检验等。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我们进一步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步伐,甚至在一定的程度上成为一种反动力。为此教师自身都迫切希望改变如今的课堂 教学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二、 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 研究综述 国外对小班化教学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初期,近二十年来更是发展迅猛,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将小班化教学列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展开了一项名为班级规模与教学的研究,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小班化教学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我国对小班化教学研究的历史很短,最早是上海于 1996 年开始小班化教学的,并在理论上进行可行性研究取得初步成果,北京市从1992 年开始进行了小班化教育实验,南京、大连、
6、台州等城市紧跟其后。目前,我国小班化教学一般控制在二十人到三十 五人之间,研究的方向主要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对国外的小班教学理论进行研究,然后运用到国内学校的教学研究中;小班化教学与素质教育,小班化教学与个性教育,小班化教学与人文主义活动教学理论及主体性教育思想等的总结。 三、 课题的界定 小班化课堂教学指目前我区二十五到三十五人规模的班级,以提高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为目标指向的教学。是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充分照顾其个性特长为目的,通过对教育内容、方法、组织形式、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教与学互动交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等改革而形成的一 种优质化的班级教
7、育教学活动形式。 数学指 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包括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微积分等 ,本课题的研究仅指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 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和促进了学生进步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 策略 指根据 教学形为,而制定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 四、 课题研究的思路、目标和内容 (一) 研究目标 1、调查和分析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 2、探索和总结出提高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以指导教学行为。 3、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
8、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小班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优化小班化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努力实践“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基本理念,在 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通过实践研究,进行理性思考,取得理性认识,形成小学小班化数学教学的典型的有效教学案例。 (二) 研究内容 通过对“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课堂教学的视角:关注课堂教学设计、关注课堂教学
9、调控、关注课堂教学成效、关注持续发展;以“数学”的本源为追求,以“有效数学课堂”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目标,探寻一条有效的促进学生 数学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小班化有效教学的策略体系。 五、 课题研究方法 根据本课题性质及学校实情,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小班化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体系。 1、案例研究法 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对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相关案例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提升教师的理性认识。 2、文献研究法 从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专著和网络媒体中查阅收集与小班化有效教学策略相关的资料,博采众长,结合
10、实际,选择性地创新运用,加速实验组老师的理念更新。 3、实 验研究法 按照课题计划展开实验过程,对教师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调查、观察、问卷等方法手段搜集学生的发展情况,积累资料,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研究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的学习方式。 4、经验总结法 在开展实验的一系列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加以提升和提炼,形成小班化有效教学策略的经验总结或论文。 六、 课题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 2014 年 5 月至 2014 年 6 月) 组建、培训、落实课题研究人员;前期调查,撰写课题申报书。 2、实施阶段( 2014
11、 年 6 月至 2015 年 10 月) 召开开题会,明确实验任务要求;开展小班化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3、总结验收和结题阶段( 2015 年 10 月至 2018 年 7 月) 检验、落实、完善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的策略;全面收集、调查、分析数据,撰写研究报告。 完成阶段课题成果总结及实验报告任务;课题成果鉴定。 七、 本课题研究取得的 主要成果 (一)小班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认识 1、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 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
12、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情境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原有知识、技能和年龄、心理发展的特点,创设他们感兴趣的,能激发他们求知欲的情景。 案例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导入情景创设:小狗和小兔要进行一次跑步比赛,他们绕上图中两个不同的场地同时出发,最后两人几乎同时冲过了终点线。小猪裁判也说不出谁最先冲过了终点,就判定两人并列第一名。可是小狗和小兔都认为虽然同时到达终点,但自己跑的路程要远些,自己才是第一名,于是他们就争吵了起来。这可让小猪裁判为难了。同学们,你能帮帮小猪裁判吗? 案例 2
13、圆的周长导入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 生 1:听过。 生 2:都不知道听过多少次了,还讲这个故事。(悄悄地) 师:动物王国又要举行一次 龟兔赛跑,这一次比赛是在一个圆形的场地跑进行的(引出圆的周长)。(虽然教师讲的有声有色,学生却没有多大的兴趣,整堂课效果不佳。) 案例解读 合理、适度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 1 三年级的教材,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小动物赛跑的情景,富有童趣,比较符合这一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所以学生的兴趣很高,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小狗和小兔吵架的原因正是本节课要探索的问题。案例 2 中“童话情境”却为何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
14、求知欲呢?儿童不是最愿意到童话中寻找自己的幻想吗?我认为其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这 位老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没有认识到:处于不同学段、不同心理阶段的小学生,对情境的兴趣指向存在差异性。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喜欢童话之类的情境,而高段的学生更喜欢直观性,探究性的情境。 研究认识 小学生由于认知发展、心理年龄特点等原因,的确需要生动、有趣的情境。但“生动、有趣”并不是有效情境的标准。关键是这些情境是否符合他们的“胃口”,能否激发学习的欲望,有效促进学生“快乐、有效”的学习。只有基于学生实际、有助于学生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的情境才是有效的情境。 情境创设要以生活体验为出发点。 学习数学的目 的之一就是让
15、学生能够解决生活当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生活实际中选取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实例或模拟情境,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 案例 3教完“圆、角、分的认识”之后,创设了一个去超市购物的模拟情境,让学生扮演售货员、顾客,进行小物品的买卖。 案例解读 在教学中,该教师创设了一个购物的模拟情境,让学生体验实际生活。通过该活动,能使学生更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研究认识 学生由于经历有限,缺少 某些生活的经验,给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就要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及时进行补充,以亲历生活体验为出发点,
16、以回归生活应用为着陆点,这样的数学情境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发展。 2、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我们去探索 。 问题要少而精 一次随机课堂调查中,一位教师在课堂某一时间段短短 5 分钟时间里,居然随口问了 38 个问题,学生也相应地作了 38 次回答!这样的问题有何价值?答案不用多讲。 案例 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
17、计算公式时,两位教师设计的问题如下: 提问一: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三角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三角形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求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 2? 提问二: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原三角形的底、高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原三角形面积的几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三角形面积又怎样计算?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 2? 案例解读 相同的内容,不同的提问,所能收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相比之下,前者所包含的思考容量较大,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突出了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个重点,达到了教师问得精,学生想得深的效果。而后者的问题显得过于直白,不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 题进行分析推理,自主的去探索,逻辑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 研究认识 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抓住教学内容的特点、数学知识的关键(重点、难点)与本质,运用归纳和综合方法,尽可能设计容量大的问题,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与效度,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 问题难度要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