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政 治 政 治 第 七 课 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第 二 节 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7.2.1 家庭消费的内容 一、 单选题 1居民为了满足自身需要所进行的消费活动,从根本上说,是受什么制约的 A 个人收入水平 B个人消费观念 C 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D家庭人口数量 2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其根本原因是 A我国消费品的价格水平不断下降 B我国的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C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家庭收入不断增加 D我国经济实现了软着陆 3随着人们对方便食品、速冻食品、绿色食品和精炼油、专用面粉等食物新品的需求, 1997年食品工业产值超过 5000 亿元,居国内各工业部门之
2、首。这说明 A生产越发展,消费品越丰富 B食物新品越丰富,人们的消费结构越科学 C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D消费决定着生产 4马克思说:“吃喝是消费形式之一,人吃喝就生产自己的身体。”这句话说明 政 治 A吃喝产生了人 B吃喝是消费形式,消费形式就是吃喝 C吃喝生产出了人的体力和智力 D吃喝受国家经济发展水 平制约 5“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恩格斯的这句话深刻揭示了 A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吃、喝、住、容是人类的第一需要 C物质消费比精神消费更为重要 D家庭消费主要是指吃、喝、住、穿、用、行的消费 6有位社会学家说过:“一般说来,当
3、人均收入超过 500 元时,这个地方就会出现拆旧房盖新屋的高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地方的农民把草房改建成瓦房,又从瓦房搬进了楼房。这一现象证明 A改变消费结构就能提高消费水平 B收入水平提高将导致消费水平的提高 C家庭消费是个人消费行为,与社会无关 D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生产是消费的目的 7现今,一些家庭为了使孩子们更好地成长,有的交几万元的赞助费到重点校学习;有的花钱为孩子买了电脑;有的带孩子到科技馆参观;有的交钱让孩子到各种培训班中学习;有的为孩子买书、杂志和报刊;有的为孩子买了各种学习用具。这些消费都属于 A精神文化消费 B物质资料消费 C生存资料消费 D发展资料消费 8 1985
4、 年,我国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 397 6 元,年人均消费水平 347 元;到了 1996 年,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 1926 l 元,年人均消费水平 1572 08 元。这说明 政 治 A农村家庭消费水平,从根本上说,是受收入水平制约的 B农村家庭收入水平的高低对家庭消费有直接的影响 C提高农村家庭消费水平的唯一途径,就是增加收入 D农村家庭消费水平,只取决于家庭收入水平 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由 57.5%和 67.7%下降到39.2%和 49.1%,总体低 于 50%。据此回答 9 11 题: 9上述材料表明 A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下降 B.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趋
5、向合理化 C.城乡居民树立了正确的的消费观 D.城乡居民的消费以享受性消费为主 10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从根本上受到 A家庭收入水平的制约 B. 家庭人口数量的制约 C 社会物价水平的制约 D. .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11.按照消费的内容 ,城乡居民的家庭消费可以区分为 A物质生活消费、生存发展消费和劳务消费 B. 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C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劳务消费 D. 物质生活消费、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和劳务消费 2001 年 4 月份略有上涨和鲜菜价格在 5 月份出现大幅回落,受此影响, 5 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 4 月份下降 0.5%,其中城市下降
6、0.6%,农村下降 0.3%。据此回答 12 14题: 12 5 月份鲜菜价格回落,是因为 A鲜菜价格受供求关系关系影响 B.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政 治 C.劳动生产率有了迅速提高 D.鲜菜价格是由供求 关系决定的 13.由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家庭消费水平受 A.收入水平的影响 B.物价水平的影响 C.人口数量的影响 D.国家政策的影响 14.据调查 ,有这样两个家庭:第一个家庭消费月总收入为 2000 元,全家 5 口人,人均月可消费额 400 元。第二个家庭月收入也是 2000 元,全家 7 口人,人均月可消费额为 285元。两个家庭收入一样,后者人口是前者人口的 1.4 倍。而前者人均
7、消费是后者的 1.4倍。这说明 在收入总量和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家庭消费水平与供养人口正比 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对提高家庭消费水平有非常重大的作用 人口数量是影响家庭消费水平高低的因素之一 家庭消费从根本上说,是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 A B. C. D. 二、不定项 1 消费是人的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任何社会的任何个人都要吃、穿、住、行、用,都要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都要从满足物质需要, 发展到满足精神、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要。因为 A 消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B 消费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一个条件 C 消费是个人的行为,但更重要的是社会行为 D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 2 影
8、响家庭消费的因素有 A 人口数量 B 收入水平 C 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D 物价水平 政 治 3 在一定时期内,居民家庭消费水平 A 与收入水平成正比例关系 B 与物价成反比例关系 C 与家庭人口数量成正比例关系 D 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例关系 4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比较多地光顾食品商店、日用品商店; 80 年代人们把兴趣逐渐转向书店、音像制品、家用电器、图书馆、职业培训班等; 90 年代人们比较多地逛商场、书画展、美容院等。进入 21 世纪后人们谈论更多的是上大学、考研究生。学外语、学计算机等,这表明 A当今社会多数人已具备进行享受性消费的条件 B发展资料的消费包括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
9、劳务消费 C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的消费将被发展资料的消费所代替 D家庭消费从低层次开始 逐渐向较高层次发展 5 北京郊区一农民,自己开办了一个养猪厂,他为了养好猪,订了很多份报纸 、 杂志,还买了不少有关的书,使自己 走上科技养猪之路,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过上了小康生活。这说明 A精神文化生活消费是人类特有的消费现象 B精神文化消费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C精神文化消费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D健康的精神消费可以达到发展自己的目的 三 、 读图分析 7表 1990 年至 2001 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增长情况 年 份 城镇居民家庭 农村居民家庭 人均消费性支出 恩格尔系数 人均
10、消费性支出 恩格尔系数 1990 年 1279 元 54 2% 585 元 58 8% 2001 年 5309 元 37 9% 1741 元 47 7% 政 治 注:恩格尔系数即购买食物的人均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按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分,恩格尔系数在 59%以上为绝对贫困, 50%59%为勉强度日, 40%50%为小康水平, 30%40%为富裕, 30%以下为最富裕。 表 2: 2001 年我国城乡人口数量及其占全国人口的比重 数量(万人) 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比重( %) 城镇人口 45594 36 09 乡村人口 80739 63 91 注:与 1990 年相比,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
11、升了 9 86 个百分点。 () 表和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 结合表和表说明提高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水平的意义及途径。 四、简答题 1家庭消费与影响家庭消费诸因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提高家庭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2影响家庭收入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怎样的关系? 五、辨析题 1消费强劲,生产发展;消费疲软,生产萎糜。 2物质消费水平提高了,精神消费水平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政 治 参参 考考 答答 案案 一、单选 题 1 B 2 D 3 C 4 C 5 C 6 C 7 A 8 B 9 10 11 12 13 14 二、不定项 1 ABD 2 ABCD 3 ABD 4 BD 5 BCD 三
12、、 读表分析 7( 1)表 1 反映: 1990 年至 2001 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逐年增加,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生活基本上还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与城镇居民家庭相比差距很大,目前的小康还只是不全面的发展很 不平衡的小康。 表 2 反映: 2001 年我国城乡人口中,乡村人口占绝大多数,我国城镇化水平仍然偏低。 ( 2)意义:提高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有利于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内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途径:( 1)提高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经济建
13、设为中心,不断解放为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2)提高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是加快推进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3)要在努力控制农村人口增长的同时,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 移,不断提高我国的城镇化水平。 四、简答题 1答:家庭消费,从根本上说,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此外,以下各种因素和家庭消费的关系是:( 1)收入水平的高低对家庭消费有直接影响,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水平与家庭消费水平成正比。( 2)在家庭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是影响家庭消费的重要因素,两者成反比关系。( 3)在收入总量和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家庭消费水平和供养
14、的人口数量成反比。提高家庭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是增加收入。 2 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二者成正比。 政 治 收 入水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二者成正比。 物价水平,在居民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二者成反比。 人口数量,在收入总量和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二者成反比。 五、辨析题 1 答: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对生产既具有促进作用,又具有阻碍作用。具体说:消费调节生产,消红是生产的动力,消费再生产劳动力,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所以,消费强劲,生产就发展;消费疲软,生产则萎糜。 2答:( 1)物质消费是用以保持人的生理健康,精神消费是用以增进人的精神健康。家庭消费是从低级开始逐步向较高层次递进发展的。 只有满足生存需要,人们才能从事精神文化活动。物质消费水平的提高,为精神消费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条件。 ( 2)物质消费水平提高了,精神消费不是自然而然就提高了。人们只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才能做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满足物质消费的同时注意精神消费,使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协调发展。 ( 3)题目中看到了物质消费水平的提高为精神消费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条件,这是正确的;但认为物质消费水平提高了,精神消费水平自然而然就提高了,这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