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什么是民间文学?如何理解民间文学之“民间” 。“民间文学”概念: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它运用口语的形式传述故事,展示生活,塑造形象,抒发情感。它是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他们认识社会、寄托理想、表达情感意愿的重要方式和渠道。第二问没找到明确的答案,综合各种东西自我感觉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回答:“民间”包含二义:一是生活于底层社会空间的“民众” ,二是“民众的生活领域及精神世界” 。民间不是由文人建构的虚拟空间,而是以个永远存在的社会实体。 (1)民间文学的创作者是“人民大众” 。 (2)在内容上是更直接地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理想和愿望。民间文学是人民大
2、众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产物。 (3)民间文学的艺术形式的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如: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等。它的艺术风格简朴明朗、刚健清新,表现手法多为情节章句的重迭、复沓,语句的夸张,固有体例和套话的运用,贴近生活的赋、比、兴等。 (4)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如各种传说等。2、试分析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的关系。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多种说法,较为稳妥的说法是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并存论。(1)民间文学的题材和思想内容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九歌受民间祭歌影响;天问 山海经受神话传说影响。 受乐府民歌影响: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蒿里行 、 七哀诗 、 饮马长城窟行汉末政治动乱、战祸的残酷、人世的凄凉
3、。 、运用神话传说作为题材:李白东海有勇妇民众不屈的反抗精神 、杜甫“三吏” 、 “三别”受民歌影响深刻的人民性,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 (2)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历代作家在体裁、形制格式、修辞手段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向民间文学学习。 、古代许多文学的体裁(特别是韵文)大都来源于民间文学。 韵文原始歌谣;散文的小说、笔记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戏剧原始歌舞;诗歌、词、曲来自民间,与当时流行的世俗音乐相抵持,于民间广为流传。笔记小说笑林记录民间笑话;魏晋六朝志怪小说记录、加工当时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方面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在形制格式、修辞手段、艺术风格,民间文学为文人文
4、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借鉴经验。 汉唐诗人广取民歌的艺术手法“文质半取,风骚两挟” 运用民歌固有的形式唐刘禹锡竹枝词土家族民歌 运用民歌比兴手法诗经 楚辞 李白静夜思首句有南朝子夜歌秋歌影响痕迹 古诗文中的“典故”从民间文学中来“愚公移山” “精卫填海” 总之,民间文学是作家文学的源泉。作家的智慧灵感蕴藏于民众生活和民间创作中,民众把创造的语言和优美的诗思赋予作家。口头文学体裁为作家提供了多样的创作形式,民间文学的内容为作家文学提供丰富的题材。 (民间口头文学与作家书面文学始终保持着多方位的双向交流关系“交融互渗 ”。 )以上是老师的总结,但是偶认为还应该加上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如下:从历
5、史上看,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影响表现在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 (一) 、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积极影响(1) 历代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辑录和保存上有很大的功绩历代文人作家用文字把民间文学作品记录和保存下来,一方面保持了作品的基本风貌,为后人进行研究提供了可靠资料,一方面通过文字手段,使许多作品可以在更大范围广泛流传,便于各民族学习、借鉴和交流。古代的神话、传说、寓言和故事也保留在一些典籍中。在史书和类书中也保存了大量的民间文学资料。如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太平御览 、 太平广记)、 永乐大典等所保存的民间文学资料数不胜数。(2) 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进行加工、改造和提高民间文学作品被文
6、人作家辑录保存下来,同时又哺育了后代文人作家,他们丰富和提高了民间创作,对民间文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二) 、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消极影响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损害和歪曲上。综观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诸方面的特点,我们大体上可以概括出以下三点带有规律性的认识:(1) 、每个民族文学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本民族社会发展和口头文学是否丰富多样,以及邻近民族、国家文化的影响。(2) 、民间文学是源,作家文学是流。人民是作家的母亲,人民口头创作哺育了作家。文学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历史上一切天才作家的艺术生命永不枯竭的原因,主要在于他们饱吸了民间文学的营
7、养,保持了和人民的血肉关系。如果割断这一命脉,作家的艺术生命就会枯竭。(3) 、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并掌握了文化的主动权。也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完全消除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对立状态,使两种文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优点,互相促进、提高,达到新的艺术高度。3、民间文学和通俗文学的主要区别。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作者不同,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集体创作,通俗文学史个人的创作;二是创作流传形式不同,民间文学是口头创作和流传的,通俗文学则是书面创作和流传的;三是内容与思想倾向不同,民间文学史一个民族集体的创作,反映了整个民族或某一个群体的思想与情趣,通俗
8、文学的个人创作,它反映的内容出自个人的生活感受,创作的动机多与商业因素相关,其思想和艺术水平也良莠不齐。4、何谓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此题不知所云!答案是百度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含戏曲、音乐、舞蹈、杂技、曲艺等) ;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
9、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指集中开展民众传统文化活动的地点,或定期展现特定事件的时间) 。5、民间文学口头性有哪些优越性A、口头性使民间文学达到最佳的表演效果,口头表达可以有表情动作更加富于表现力;B、口头性具有最大的自由度C、通过方言表现出来D、便于民间文学的记忆和流传(时空传播)E、还造就了民间文学重复叙事的特点,只是区别于书面叙事最显著的标志。(以上为老师课堂笔记,一下为资料整理。 )首先,这种口头交流都是通过方言进行的,因此,口头性突出表现为民间文学以地方方言为载体的特征。任何人都成长于某一方言区,其思维、表达、交流等必然受到方言的影响,也最习惯于使用自己的方言。在现
10、实生活中民间文学都是用方言演说的,方言是造就民间文学地域性特色的根本因素之一。任何民间文学作品只有用其流传地的方言进行演说才能达到最佳的表演效果;而用普通话或其他地方方言演说必然减弱其原有的艺术魅力。其次,口头交流使民间文学流传很广、很久口头语言造就了民间文学,也传播了民间文学。没有口头语言就不可能产生各个古老民族伟大的史诗,伟大的神话和口头传统,各民族悠久的历史便会黯然失色。第三,口口相传造就和宽容了民间文学的重复叙事,使得重负叙事成为口头叙事区别于书面叙事最显著的外部标志之一。第四,民间文学的口头性有是建立在其生活属性基础上的。民间文学是民众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和传播的,创作和传播民间文
11、学本身就是民众不可缺少的生活样式,它和民众其他的生活样式共同构成了民间生活的有机整体。6、为什么说口头文学具有永恒性A、口头语言是最灵便的交流工具,既便于传又便于记,民众用口头语言反映生活异常及时、方便和生动。B、民间文学是相对自由的文学表达方式。C、从更本质的层面上讲,民间文学的存在保证了文学和文化形态的多样性,体现了多种叙事方式并存的良好态势。(以上是老师笔记,以上是资料整理)首先,口头语言是最灵便的交流工具,既便于传又便于记,民众用口头语言反映生活异常及时、方便和生动。口头语言是全方位的交流方式,是具体场景的交流方式,而文字则是单向性的和脱离情景的。口头语言表达的优越性使得广大民众在掌握
12、了文字之后,仍会进行口头演说,只要口头语言存在,民间文学就不会消亡。其次,民间文学史相对自由的文学,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内容,不能进入当下社会的主流话语中,也不能“白纸黑字”地公开诉诸于文字或各种大众传媒。这类作品只能口耳交流,并在口耳相传中不断得到修改和完善。第三,从更本质层面而言,民间文学的存在保证了文学和文化形态的多样性,体现了多种叙事方式并存的良好态势。而且民间文学特有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更能够将意识形态展示的丰富多彩。7、民间文学变异性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劳动人民的作品是口传心授的作品,这里的心授正是依靠记忆保存和传播的含义。内在因素靠记忆保存民间文学作品。 许多民间口头文学作品
13、在传播中很难完全保持原貌。比如民间故事一类的作品,大多只保存了主要内容、梗概,传述语言和细节经常变化;甚至两个以上不同作品情节合而为一,成了另一个新作品,比如牛郎织女故事与“两兄弟”故事中狗耕田合而为一 (2)另一内在因素民间创作者从来没有著作权观念。口头传播者往往就是再创作者,有权进行合情合理的改动、加工。多数都是不自觉的,非故意改动。(3)外在因素民间口头文学作品流传的环境不同。流传地域不同,自然环境、季节气候、风俗习惯、方言土语各有差异;不同演述者各自口才、风格不同,同一母题作品,不同地区流传,会有不同异文。如:数九歌 ,因不同地区气候寒暖、农事迟早不同而有所变异。(4)重要客观原因(应
14、该也是“外在因素”)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革。 流传中,内容、情节逐渐丰富主题变化折射到口头创作中,根据社会背景和民众心理,产生有积极意义的变化。如:孟姜女传说,杞梁妻拒绝齐侯郊吊的故事西汉,增加杞梁妻“善哭”内容东汉, “哭倒城墙 ”后魏,哭倒梁山或莒城北齐,杞梁服役,修长城被杀,孟姜女寻夫哭倒长城唐代,完整地形成反徭役,抗暴政的传说。 8、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有哪些外在形式和内在属性?(这道题有点纠结人,没找到感觉合适的答案,只把笔记列出来仅供参考。 )民间文学的集体性,表现为由劳动人民集体创作,在集体中流传,为集体所有(笔)外在特征: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反映集体的愿望,集中体现智慧融
15、汇集体的艺术才能,为集体所共享的特殊文字。民众既是创造者、修改者,又是传播者、演唱者和听众。民间文学的演述完全属于集体过程中。(整)外在形态:(1) 、集体情景中的集体创作。 (2) 、有个别人编出作品的雏形后,在由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渐完善。 (3) 、个人创作,集体流传。民间艺人继承前人口头艺术,加以发展,形成一部完整的口头文学新作品。例如民间说书艺人的武松等。内在属性:(1) 、民间文学的所有演说活动都不可能超越当地的文化传统。共同体成员在口耳相传中分享这一话语共同体所创作的集体经验、集体智慧、集体想象。 (2) 、叙述的集体性还表现在叙述的内容方面。每个叙述者都声称是由于听到过这个故事,
16、因而才具有了讲述它的能力。每个听众都能够以这种方式获得讲述他们的权威。 (3) 、整体的民间文学是民族集体意识的沉淀,它体现了集体审美意识的深刻内涵,能使我们对民众的文化心理结构有更深层地认识和理解。9、民间文学变异性与传承性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好吧,我承认这个题目没找到感觉合适的答案,就把难题留个各位大神们吧!不过在我上传的民间文学教学重点内容介绍(一) 中有老师的一篇小文章是关于这个的希望有点用吧!10、如何理解民间文学的历史记忆功能民间文学是群体口述的历史,具有历史记忆的功能。 。记忆方式:一方面通过平时讲述或演说的民间传说故事和歌谣等潜移默化地注入民族成员的心底,成为普遍根植于民间文
17、学的民族意识。11、如何看待民间文学的教化功能在传统社会,民间教育多是通过民间文学形式实施的,最重要的是道德教化与社会知识的启蒙。道德教化功能主要体现在:劳动是民间文学永恒歌颂的主题(以劳动为荣,为立身之本。 ) ;以团结、友爱、互助为歌颂的主题(对社会成员进行友爱精神的道德教育) ;对士绅阶级道德价值观的否定与反叛。 (“等级制度” “重男轻女思想” “婚姻观” ) 。知识传递功能主要体现在劳动民众世代相续,在生产实践中,积累吩咐的生产生活知识。劳动经验、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力,通过口头文学形式传输给子弟,作为科学认识和哲学思想指导人们生产生活实践。 (实践性、指导性) 【俗语、谚语、歌谣等】
18、【以上是老师笔记中的内容,一下是资料整理】民间文学在民俗生活中,发挥着生活教科书的功能。它既是民众生活的伴侣,也是民众的良师益友。从广泛意义上说,民间文学从诞生那一天其,就是人们认识现实和改造现实的手段,人的一生都沐浴在民间文学的海洋里,它帮助我们认识什么事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培养了健康、正直的伦理观念,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其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知识的直接传授。民间文学是民众智慧的结晶,劳动大众在世代相传、代代相沿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包括历史、文化、生活、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知识。这些虽不一定有科学命题的严密性,但却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指导性。它是
19、民众口传的科普教材。这种教育,首先是对本民族历史的认识。民众的许多主要历史知识,都是从口头民间文学中获得。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多没有文字,也就没有用本民族的文字来写的历史。所以对本民族的历史,大多靠耳听口传来保存,往往表述为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来灌输历史知识。大型史诗,往往以宏大的篇幅反映一些重大的民族古代生活和历史风貌,如格萨尔王传 、 玛纳斯其历史知识的教育功能是显而易见的。其次,民间文学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各种文化知识的汇集。其中,在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中,包含许多生活经验和生产知识。如地理知识建筑知识等,这些知识在民间文学的各种体裁中均有蕴含,如神话、史诗、传说故事等无不
20、包括这些有关内容。最后,民间文学作品,还深刻地反映了劳动大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理想,是民众进行自我道德教育最常用的教材。民间创作作为一种精神产品,从来都受到劳动大众道德意识的制与影响。如今民间许多道德规范内容都是靠民间文学传承的,而这些道德规范是符合一定社会发展规律和进步原则的。尽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有些道德规范明显地表现出落后的一面,但在它产生的那一特定时代,却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文学的一切作品,都是围绕人们思想、生活、品格、智能等展开的。在劳动人民看来,在如何做人上,首要的问题是思想品格问题,思想品格的好坏,是她们评价人和事的首要标准。例如:欢传扬是一首说理长诗,它集中壮族传统的道德风尚,阐
21、明做人的道理,表现了壮族人民的道德观。它是壮族教育后代的“教科书” 。12、为什么说民间文学是民间生活的一部分综合性题目,偶认为可以从民间文学的“民间” ,特性尤其是集体性等方面入手。一下为百度来的答案,划线为感觉可以答题的。民间文学:广大劳动人民的语言艺术人民的口头创作。它包括神话、民间传说(见中国民间传说) 、民间故事(见中国民间故事) 、歌谣、民间叙事诗、说唱文学(如平话) 、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文学作品。 民间文学的特征 口头性。用口头语言创作和传播是民间文学的一个主要特征。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广大劳动人民不能使用文字,他们只能用口头语言去构思、表现和传播。现在,大多数人已经认识
22、文字,但不少的场合,他们仍然要用口头语言歌咏或讲述广大人民熟悉的、千百年来民间传承的文学形式,如故事、歌谣等。 集体性。民间文学作品,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所谓集体创作,既包括作品内容的思想、感情和想象,形式和艺术表现以及作品的所有权等诸方面,更包括整个创作和流传的过程。有些作品,在不断传唱或讲述的过程中,受到无数唱述者的加工、琢磨。所以,民间文学作品一般无法署名。有一些民间文学作品,经群众中具有优秀才能和丰富经验的歌唱者、说故事人的加工,具有一定的个性,但其个性是能够与广大群众口头创作的集体性融和在一起的。 变异性。由于口头语言的不稳定性,民间文学作品在流传和讲唱的过程中,常常因时间、地域、民族
23、的不同,以及传播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听众的情绪变化等因素,而有所变异。这种特征是上文所述的口头性、集体性所产生和自然的果实。 传承性 。民间文学同风俗习惯一样,一般都靠行动、语言传播和继承。这种群众集体传承的文化具有不可低估的生命力。德国 16 世纪的民间故事约翰浮士德博士的一生不仅在当时深为人们所喜爱),后来也一直在民间流传,成为后世作家(如歌德)创作取材的源泉。 直接的人民性。在衡量文学的价值时,往往提出“人民性”的概念。在这个意义上,人民的口头创作有它的巨大优越性。民间文学的作者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它的见证人。具有优越的人民性的民间文学,内容相当广阔,它蕴藏和放射着人民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
24、、乐观主义、人道主义和献身精神等崇高思想和美德。民间文学不仅表现了人民的痛苦和希望,也表现了他们的典范人格和崇高品质。 优越的艺术性。民间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一种用语言以及兼用表演的艺术。它必然在某些方面具有艺术的特点。散文故事、叙事诗等大都有人物、情节,长诗、短谣以及部分谚语、谜语,大都有一定的句式和韵律,小戏有故事情节与对唱形式等。但仅仅这些还不能完全证明它的艺术性。许多民间文学作品还有独自的和优越的艺术特点。中国近年陆续发现的兄弟民族史诗,其艺术成就使世人惊异。至于那些多得数不清的情歌和抒情歌谣,在表现欢乐和痛苦的情思上 ,往往超越作家的同类作品 。而那些短小的故事 、谚语、歇后语,真
25、正使思想、经验、智慧凝缩得像 5 个指头捏紧的拳头 。从风格上说,朴素、简练 ,是一般民间文学的特点。总之,民间文学的艺术特色和优点是多方面的,有的还是不可企及的。 民间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 民间文学是广大人民长期社会生活的产物。它凭他们社会生活的需要产生和流传,它反映了他们各方面的生活和有关的思想、感情,它直接或间接地为他们的生活服务给以知识 、教诲 、鼓舞和希望,其中有些本身就是生活的构成部分。与一般专业作家文学相比,在这一点上,民间文学有其独特性。由于它的作者人数众多和生活在底层,他们能够更广泛、深切和精确地反映社会生活。它的社会功用,也和书面文学颇有不同的地方。许多民间谚语就是劳动
26、人民生活和劳作的教科书。不少劳动歌,是他们在各种劳作中调整呼吸、动作和鼓舞情绪的不可缺少的东西。许多世代相传的古老神话和传说,不但传述了一定的历史知识,还培养着国家民族团结的感情。许多保卫乡土、保卫祖国的英雄传说,永远给予广大人民以鼓舞力量。 民间文学与作家书面文学 民间文学与专业作家的书面文学在内容与形式方面有很大歧异。但这两种文学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影响。从来源说,它们的共同根源是原始文学。在没有阶级的社会里,文学的一些种类神话、歌谣、传说大抵已经产生,这是氏族和部落大众共有的文学。阶级社会形成后,替上层阶级服务的文艺专职人员以及史官、诗人和宗教执行者产生了,文学日益书面化。与原始文学的传统距
27、离远了 。但是 ,广大的下层人民因为被剥夺了文字的使用权,基本上仍沿用着原始文学的传统,并随着社会生活的前进加以变化。这两种本来同一发源的文学的性质和面貌,在长期的阶级社会里呈现出极大的不同,形成对抗或对立的状态。 另一方面,这两种文学又互相影响。不但有不少民间文学作品被记录下来成为书面文学;而且,不少书面文学的诗歌、故事、传奇、小说等体裁,往往也是由民间文学发展而成的。至于书面文学取材民间文学或用它作“词藻”的,就更多了。同时作家的书面文学,在思想、想象和语词等方面也多少对民间文学起过一定的影响。到了现代,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的生活、思想等的剧变,两种文学互相影响的地方就更加增多
28、。 各民族民间文学的交流、影响 民间文学是多民族的民间文学,各民族的民间文学存在着相互交流、影响的明显现象。不同民族在文化上互相影响和互相促进。在中国,汉族的民间文学,与各民族民间文学交错着、联接着。特别是那些民族间接触较早或居住交错、比邻的民族所产生影响或承受影响的痕迹更为显著。 各民族之间民间文学的接受影响,大都是以自己民族的生活和文化为基础,对它进行选择、取舍、改造、加工。他们尽力使它民族化。这是民族间文化交流影响的自然法则。 民间文学的世界关系 民间文学的某些体裁,如民间故事,在国境以外,甚至在地理上相隔较远的地区,民族的民间故事 、传说和谚语等 ,不仅有许多构思 、表现手法相似,有的
29、故事连基本的人物、情节都相同或相似。像灰姑娘型故事、天鹅处女型故事等“世界大扩布 “的民间叙事作品,就属这一类。此外,像故事或叙事诗里,某些构思或部分情节相似的,可能是直接或间接受别的民族影响的结果。如中国与邻国印度、朝鲜、日本等,就有长久的文化上的交往。因此,中国的民间文学与那些国家的同种类作品的关系相当密切。从民间文学的互相交流、影响现象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学及文化的交流是源远流长的。 民间文学的研究 民间文学是国家、民族中广大物质财富生产者所创造和拥有的精神财富。它不但有自己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也有它独特的表演过程和传播方式。对民间文学进行研究的学科称为民间文艺学。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各类民
30、间文学作品进行的探索和阐明,或对它的历史进行清理和论述。近年来,学术界把民间文学作为民族文学的重要部分给予科学的探索和确当的叙述,给予民间文学以应有的地位。 民间文学的搜集、研究与文化史以及文化学的关系,同样是密切的。文化史和文化学的探究、叙述应该以世界的或民族的整个文化为对象。要叙述一个国家的文化史或文化学,决不能抛掉民间文学这种重要的精神文化产物,否则,不仅概括不周全,还可能影响到对整个文化现象评价和叙述的准确性。13、神话是什么?神话的类型。神话:是一种主要产生于原始社会的、以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和想像、幻想的形式,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化、人格化的反映产物,是体现着人类原
31、始思维的神奇“故事” 。 定义:(狭义)钟敬文:神话是一种古老的故事载体,主要产生于原始社会和阶级社会初期,它是当时人们在原始思维基础上不自觉地把自然和社会生活加以形象化而形成的一种幻想神奇的故事。 (广义)袁珂:神话不仅指远古的神灵故事,它包括后世出现的具有神话因素的历史与历史化了的神话,具有民间传说依凭的仙话,比较有意义的怪异,源于佛经的神话人物与神话故事等。神话的四种类型。 (1) “释原”神话。 (天地和万物的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民族族源神话,原始农业、畜牧业起源神话) (2)图腾神话。 (3)洪水与人类再繁衍神话。4.英雄神话。14、为什么说神话是原始思维的产物?(万物有灵论)神
32、话产生于野蛮时期的低级阶段。在理解自然万物的运作逻辑方面,原始人类以自身为参照,以为有一个能够超越自身并且操控着自然界一切的更大的灵魂神的存在,将自然物神化,这就是学者们所谓原始初民的“自然崇拜”也叫“万物有灵论” ,这就是初民的世界观,也是神话创作的哲学基础。原始人在“万物有灵论”的指引下,展开了他们可以理解的神话思维,开始了我们不得不视为另类的语言和思想的旅程,以一种我们只能猜想的逻辑形式建构出令我们永远想象的神话。在原始人心目中,实际的事件和想象的建构是混为一体的,想象传来的神话被当作已有的事实。而现代人却在自以为是地将两者分得一清二楚。英国文化人类学大师泰勒就明确指出:“日常经验的事实
33、变为神话的最初和主要的原因,是对万物有灵的信仰。 ”这种思维或称“原始思维” ,或称“野性的思维” ,神话即是在这一特殊思维制约下对自然、社会的反映。原始初民是按照自己能够感知的具体形象去理解自然界的,具体地说,原始初民以为自然界的一切都和人一样有意志、思想,还有人的形象,于是原始初民就用人格化的方式去同化自然力。所以神话中的神的形象,其实就是人类按照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模子塑造出来的。诸如中国神话中的神,几乎没有一个真正的人形:人类始祖女娲伏羲,是人首蛇身;水神共工这样的大神,是九首蛇身这类“人身异形”的神,正是原始初民用人格化的方式同化自然力的结果。而且,也说明了这是原始社会最早的神。在太初
34、原人看来,人与动物可以互相通婚,可以互相变形,可以互相演化。15、中国神话具有哪些民族特征具体而言中国神话的民族特征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历史化了的古史传说系统 神话的历史化,促使神话向着另一个方向发展导致上古神话的“众神”转变为“众帝” ,构建为可以与神话体系媲美的古史传说系统。 (在中国神话的演进过程中,偏离了神话原先的轨道,古代帝王取代了神的位置, “三皇五帝”构成了中国式的“帝系” ,取代了本应得到发展的上古神话中的“神系” 。这种历史化的古代神话,被重新组合为“古史传说系统”形成了有中华特色的,以历史意识为主导线索的神话传说系列。这一系列,与欧洲式的“体系神话”大相径庭。 )2
35、、农耕民族色彩浓郁 农业生产在中国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神自然也得到最高的礼遇。在上古神话中,许多神的史迹都和农业生产有关。3、不同神话体系的融合和多样化 神话的产生流传及神的系统 ,开始都是以氏族、部族为基本单位的,随着氏族、部族之间的征战、联合或融合统一,他们各自的神也在相互征战、联合或融合统一,并都进入了中国上古神话体系之中,形成了中国古代神话多样化的特点。其一,中国古代神话不成系统,主要指神的谱系不完备。中国古代的神话是几个神话体系的融合,未能建构一个主神统帅众神的完整谱系。其二,中国上古神话是多个部族神话体系的融合,在内容上自然呈现五光十色的特点,往往同类型的神话有着不同的说法
36、。4、种类齐全 景观中国古代神话没有被很好地保留下来,但仅从由文字保留下来的中国上古神话文本来看,内容仍是十分广泛的。世界各民族主要的神话类型,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大多都有,如开天辟地的神话、人类起源的神话、英雄勇士(包括制造某种工具、武器、开创某一技术,征服自然和反抗天帝)的神话、食物变换的神话、死亡灵魂的神话、风俗神话、部族战争的神话、神怪神话等。中国古代神话提供了大量的神的形象,留下神迹的神就有近百个。如女娲、伏羲、盘古、黄帝、蚩尤等。每个神都有详略不同的神迹流传下来,这在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中也是很可观的。5、 “怪异神人”众多 中国各民族的神话都塑造了“怪异神人”的形象,尤以西南地区的创世史
37、诗中多有描述。 “怪异神人”的神话繁多,根据其内容,应该说其中不少是原始神话产生的。这些“怪异神人”神话的具体情况没流传下来,现在古籍上所简要记载的,只不过是一些名目或其基本特征而已。这些神话,在世界其他民族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但远远没有中国的丰富多彩。6、多为自然神、氏族神和英雄勇士 古希腊和古罗马等民族神话中的神,一般都有明确的职务及所辖的范围,他们多为抽象的概念神。中国古代神话中除有极少的几个概念神外绝大多数都是自然神。这些神的形象比较鲜明,并在神话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6、为什么说史诗是古代民族的“百科全书” 。史诗是古代民人类特殊知识的总会,这是史诗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显著特征,具
38、体来说:首先,史诗是叙述一个民族历史的诗,或记述早期人类对宇宙万物的理解和认识,从中可以看出早期人类的思维特点,这的历史并非等同于真实的历史。其次,史诗是集一个民族所有文学艺术形式之大成的叙事样式。再次,史诗作为一种主要的民俗样式一开始就与宗教信仰、民俗生活融为一体。(以上为老师笔记,以下是资料整理。 )史诗是集歌唱和叙事于一身的最宏大的文学,也是至今仍在口头演唱的最古老的文学。人类最本原的问题,民族中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民族文化知识祖祖辈辈最不能忘却的记忆等,都包含在史诗演唱的歌词里面。史诗是人类文化体系中耀眼的两个字。史诗是古代人类的特殊的知识的总汇,这是史诗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显著特点。史
39、诗有外层结构和内层结构,外部结构是史诗赖以生存的环境,包括一个民族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和社会形态,以及语言和各种民间文化传统。这是史诗透漏出来的外层的知识信息。内层结构指史诗文本本身的结构。史诗文本的容量巨大,从人类起源到创世,从早期生活到农耕生产,从迁徙到民族形成等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历史”尽在其中。史诗作为一个民族的“根谱” ,一直被封为经典。史诗在叙述事件的同时,包容了一个民族的生活信息和文化信息,汇聚着大量的氏族社会生活的真实图景,从中我们可以找到古代历史、地理、军事、医学等的珍贵资料。所以史诗把人类早期所有的经验化为叙述话语,把最丰富的生活世界化为一个个符号。史诗是历史,是珍贵的文化遗
40、产,也是古代民众早期生活的百科全书。史诗博大的内容要求其形式也是百科全书式的,内容和形式互相张阔着其自身的容量。在体式上,结合散文体作品的叙事传统和韵文体作品的抒情与格律,构成宏大的综合性叙事形式。这种形式是建立在已有神话、传说等散文体文学体裁,已有祭词、祝词、赞词、歌谣、谚语等韵文体裁基础上 。它是神话、编年史、列王传、圣徒传、神谱和家族谱系、箴言律法、哀歌等表现形式 的汇编体现着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写作方式,是世界上可能有的最自由、最多样的写作形式的组合。一部史诗是属于一个或数个民族的,世世代代的族民不断追加史诗的内容和形式,使之愈来愈像百科全书。这种百科全书式叙述模式又坚固着民族为单位的文化
41、共同体。 “处在这个文化共同体的人们的生活,与这部百科全书之间是一种互文性关系。 ”17、为什么说史诗是神圣的与崇高的。在史诗内容上,史诗阐述的是世界本源的问题,是一个民族形成的历史,一个民族争斗的颂歌,凝聚了祖祖辈辈对祖先的追忆和敬仰。 在表演形式上,史诗多在重大活动或以实际点上演唱,演唱本身具有神圣性。是十二的演唱也是一个神圣的宗教仪式过程。(以上是老师笔记,一下是资料整理。 )史诗 的神圣与崇高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史诗阐述 的是世界本原的问题,是一个民族形成的历史,一个民族英雄的颂歌,凝聚了祖祖辈辈对祖先的追恋和敬仰;一个民族精神的,物质的,历史的,现在的所以的一切的一切,在史诗中
42、都得到歌唱。史诗歌唱,是一个民族的宗教仪式和祖先的训诫。此外,史诗有些内容和神灵有关,本文大多是宗庙乐歌个歌词,本身就是一些民族崇拜的对象。演唱史诗是一个神圣的过程,不能出现差错。另一方面史诗多在重大活动或隆重仪式祭典的场合演唱,演唱本身具有庄严性。首先演唱个首交友巫师的身份。史诗演唱实际是一个神圣的仪式过程 。史诗演唱前,往往要举行庄严的仪式。从时空上来说,史诗的神圣与崇高主要来自于史诗与我们的遥远距离。首先史诗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定在“过去完成时” ,与叙述者及其听众的时间没有联系的过去时。其次,这个绝对过去时仅仅通过民族传统才与咏颂的时间相连。最后,传统尤其吧史诗世界及其英雄化的人物与今日集
43、体和个人的经验领域隔离开来。史诗时代是一去不复返的时代,其塑造的英雄及叙述的事件之伟大,似乎是我们的时代无法超越的。18、中国史诗有哪些特征。 【自我感觉答案有问题。 “中国史诗!” 】史诗的性质有几个特点:必须是口传的,必须与宗教信仰分不开,不必是和该民族的典礼有联系的,史诗对战争实践往往有极详细而生动的内容。史诗是古代民族的百科全书,史诗是一种不自觉创作活动的结果,史诗是神圣的与崇高的。(资料整理)从史诗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内容和形式方面看,史诗具有与其他艺术样式几步相同的特点,第一,史诗是人类战胜自然,肯定自我的激情的诗化。第二,史诗是一个民族童年时代的产物。第三,史诗是艺术反战的不
44、发达阶段的产物。第四,史诗具有实在的历史性。19、结合本章内容谈谈对保护民族史诗意义的理解。 (本题自我发挥)20、名词解释:格萨尔 玛纳斯 江格尔(笔) 格萨尔 (格萨尔王传 )与世界五大英雄史诗相比,她是一部活态的英雄史诗,同时又是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共 120 多部,100 多万诗行,2000 多万字。其长度比五大史诗的总和还要长。概括史诗的全部内容:“上方天界遣使下凡” “中间世上各种纷争”“下面地狱完成因果”(整) 格萨尔又称格萨尔王传 ,共 120 多部,100 多万诗行,2000 多万字约产生于藏族氏族社会解体、奴隶制初步形成的时期,即公元前 3、4 世纪至公元 6 世纪,它被
45、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 ”。 格萨尔的整体结构十分清晰,以岭国国王格萨尔为中心人物,颂扬了他率领岭国民众与各种邪恶势力及入侵者进行斗争的英雄业绩,再现了藏族由分裂到统一、由战乱到安定的历史过程。史诗的核心内容讲述“董”氏族的衍变过程,既纵向追溯了祖先“董”氏族岭部落的渊源和传承,又横向铺叙了格萨尔一生的丰功伟绩,每个故事在这个坐标中都有适当的位置。这是一部体现了“历史透视意识”的编年史,一部反映了“民族记忆”的“部落记事” 。 格萨尔所体现的信仰思想相当复杂,其产生于苯教文化的氛围之中,对苯教的宇宙观、图腾崇拜、祖先崇拜 i、万物有灵观念、多神崇拜以及巫术活动都有比较充分的反映;又受到佛教自觉的
46、、有意识的、直接的影响。 格萨尔有分章本和分部本两种版本。分章本的内容包括了格萨尔大王一生中所有的事迹,分章叙述。分部本实在分章本的基础上,对分章本的每个章节加以扩充、发展,形成各自独立的部。分部本由中心人物联串起来,形成一部完整的宏伟史诗。 格萨尔的传播方式主要是民间艺人口头传唱。(笔) 江格尔内容主要有三大类作品,即结义故事、婚姻故事和征战故事,以征战故事最为著名。(整) 江格尔是在蒙古族民间史诗演唱艺人的记忆和口头存活的活态史诗,最初流传于阿尔泰地区,以后传播到各个蒙古族聚居区。而且还流传到俄罗斯伏尔加河下游的卡尔梅克人与蒙古国的维拉特人和喀尔喀人的喜爱,是一部跨国界的史诗。它在 19
47、世纪才有文字记录。目前通行的江格尔13 章本,大约是在明代以后用新疆托忒文记录的。史诗是以江格尔、洪古尔等英雄人物链接的数十个故事组成,每一部分可以独立成篇,由江格尔奇单独演唱。 江格尔以江格尔可汗为首的宝木巴汗国先后同周围大大小小汗国之间进行的许多次的战争。由于战争对象的不同,史诗没有一以贯之的故事情节,而是由许许多多相对独立的小故事所组成,这些小故事构成一百多部长诗及其异文。每个小故事都可以单独演唱,情节结构具有独立性,各部长诗的情节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处于一种并列的状态“并列复合体” 。 江格尔描写了宝木巴国与周围形形色色汗国之间频繁的军事冲突和各种形式的斗争,实际上是 15 世纪以来蒙古
48、族封建割据时期西蒙古卫拉特地区的社会斗争的反映。史诗在写定之前或写定之后都在民众中口耳相传。(笔) 玛纳斯广义指整部史诗,狭义指史诗的第一部,整部史诗以第二部主人公之名命名,共 8 部,20 余万行, 玛纳斯 、 赛麦台依 、 凯耐尼杰 、 赛依特等。(整) 玛纳斯有广义和狭义两层含义:广义指各部史诗的总和;狭义仅指史诗的第一部玛纳斯 。第一部玛纳斯的内容最古朴,结构最完整,试述上最精湛,篇幅最长,有 7300 多行,也是最核心的一部,流传也最广。史诗将近千年内发生的事件压缩在一个时间轴线上加以叙述。柯尔克孜民族反抗卡勒玛克人侵略与奴役的斗争是构成各种异文的基本情节,其如一条主线贯穿于史诗始终,成为史诗情节发展的主要动机。 玛纳斯各部以一位玛纳斯家族的英雄命名,每部描写一位英雄的事迹,各部分之间又相互衔接、互相照应,形成一部完整的史诗。 玛纳斯整部史诗均采用韵文形式,玛纳斯奇在演唱时基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