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心中理想的语文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与实践常州市新北区小河中心小学 周纪新语文是什么?我曾经这样千百次的问过自己。曾经以为,语文就是教学生读好课本中的一篇篇文章;曾经以为,语文就是围绕课文读读、议议、写写、练练;曾经以为,语文就是训练学生会听、会说、会读、会写;曾经以为,语文就是培养学生爱语文的感情、用语文的习惯;曾经以为,语文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掌握语言、积淀语感。课堂是什么?我曾经这样千百次的问过自己。曾经以为,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曾经以为,是教师展示自己的舞台;曾经以为,是传递知识的场所;曾经以为,是发展智力的场所;曾经以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教师每天都在课堂上生活,学
2、生的时光也大都在课堂上度过。新课改呼唤“新课堂”。我们要通过构建语文“新课堂” ,不断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品味。一、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 。 “旧课堂”是以知识传授作为主要教学目标的“知识课堂” 。传授知识本身无错,但由此而使课堂成为知识的“海洋” ,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知识之中,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人发展所需的活力,使人成了知识的奴隶,违背了教学的真谛。新课堂要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 。其基本的内涵是:学生个体和群体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师个体及教学技能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内容是充满生命力的,流程也是充满生命力的。二、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学生发展的“游乐场” 。 “旧课堂”致力
3、于知识的机械训练,刻意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使课堂充满了浓厚的学究气息。 “新课堂”是形象2生动的、具体可感的。学生可听、可说、可乐、可想、可做、可议、可争三、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师生之间对话的“聊天室” 。 “旧课堂”或以教师为中心,一切围绕教师转;或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兴趣出发,从而导致课堂教学师生双双被动。 “新课堂”要求从“教师中心论” 、 “学生中心论”走向“师生对话论” 。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平等的,师生之间的对话是互动的,师生之间的对话是有意义提升的,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多类型的,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全方位的,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充满情趣的。这种对话不是说教式的,也不是认知式的,而是富于情感
4、和趣味式的。 “教育无痕” 、 “教学无痕” ,对话应该是坦诚自然的。教师在对话时起指导作用。教师是编导、向导,是平等中的首席。四、理想的语文课堂是教材创生和开发的“加工厂” 。 “旧课堂”具有明显的“教材决定论”倾向,教材既决定教师的讲解,也决定学生的学习,教师和学生成了教材的属附品。这种情形有人这样形容:书上详细的详细讲,书上简单的简单讲,书上设有的千万不能讲。这种“本本主义”扼杀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新课堂”积极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新理念,对教材要进行二次“加工” 。教材“加工”的基本思路是: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和开发教材。五、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学生自主实践和活
5、动的“操作车间” 。在“旧课堂”上普遍存在“教师讲学生听” 、 “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现象,阻碍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发展。“新课堂”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理解,在活动中提升。活动的主要方式:以表演为重点的活动,如编课本剧、语文游艺宫、会话表演等。以搜集为重点的阅读实践活动。如阅读报刊搜集资料、阅读名篇摘录佳句、阅读心得交流、背古诗文比赛、读书报告等等。以调查为重点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调查、设计广告词等。以创作为重点的书面表达类活动。如故事接龙、诗歌创作、写广播稿、写观察日记等。以讨论为重点的口语交际类活动。如短新闻发布会、热门话题讨论会、专题辩论会、即兴对话表演、生活见闻交流等。
6、 “新课堂”追求的是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要教学方式,要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活动和组织活动,自己去评价活动的效果。六、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交通站” 。 “旧课堂”过份关注知识本身,把知识质量的提高作为语文教学的唯一衡量尺度。知识固然是重要的,但追求纯粹的知识是不可取的。知识与人文的统一,才能使知识具有强大的力量。 “新课堂”注重课堂教学中人文知识的传授、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人文素养的熏陶,注重弘扬知识的人文性,注重揭示课文知识背后更为深厚的人文意蕴。 “新课堂”的意义绝3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7、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七、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多样文化熏陶的“殿堂” 。 “旧课堂”思想性太强,政治性太浓,把课堂变相地演化为思想教育场所,政治教育的熔炉。从更为宽泛的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文化,师生之间的交往也是一种文化。新课堂“文化观”的基本内涵是:关注当代社会生活文化、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了解外国多元文化、尊重各民族的多样文化。八、理想的语文课堂是教学资源的“交易所” 。 “旧课堂”的教学资源来源于课文,课堂教学资源贫乏。 “新课堂”把课堂当着一个丰富与开放的教育场所可以让学生实地观察,把现实世界引入课堂;让学生到网络
8、中去查找资料,把虚拟世界引入课堂;让学生或说或写或画自己心中的感悟,把心里世界引入课堂。现实的、虚拟的、心理的世界,教师、学生、教材反映出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九、理想的语文课堂是现实生活、未来生活的“镜子” 。 “旧课堂”恪守的“三中心”是: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 “旧课堂”是以语言、文字、数字、图表、公式、定理、法则等符号搭建起来的知识场景,同生活世界有很大距离。语文“新课堂”应着力于 3 个基本点:(1)发扬语文教学的生活意义。社会即课堂,生活即课堂,要加强语文教学全过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增强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弘扬语文教学的现实作用。语文教学固然
9、要传授人类积累的文化知识,但应与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这样的知识才是活的。 (3)张扬语文教学的未来价值。语文教学要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终身发展的“将来”服务。十、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学生作品的“展览室” 。 “旧课堂”是一种“你讲我听” 、 “秩序井然”的课堂。语文“新课堂”教学是一种展示式教学。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推销自己。当然,语文课堂像展台,但毕竟不是展览室;学生像推销员,但毕竟不是生意人;作业像作品,但只是习作。展示的目的是为了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促进信息的增值。理想的课堂需要实践作为桥梁,需要在实践中生成智慧,需要在实践中寻找解决的策略。实践才能彰显理想的魅力,我认为在实践中要体现以下几
10、点:一、体现目中有人4人只有一次生命,生命的重要性在于它的不可重复性。体现目中有人的语文课,意味着老师的眼里有学生。体现目中有人的语文课,同时还意味着老师的眼里有自己。孰不知老师和学生都是生命成长的共同体。在“新课程”的这面镜子里,教师和学生一样可以“影镜自我” ,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成长自我。走向目中有人的语文课,教学氛围:“民主、平等,和谐、融洽,鱼水亲和” ;教学场景:“身心解放,思维开放,个性奔放” 。二、体现心中有本语文教学着力点应放在“本”上。这里的“本“一是指语文的本体,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训练,是听说读写,是“识、写、读、背、做、说、习”七字经。二是指文本。当代著名
11、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她 40 多年从教的主要精力就是放在钻研教材上的。我想:唯有吃透教材,才能设计出好的教路、学路;唯有吃透教材,课堂上才能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唯有吃透教材,教师才能应对学生各种疑难问题;唯有吃透教材,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 “潇洒走一回” 。就目前的现状来说: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不能代替教师个人踏踏实实的钻研。教师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能以学生的积极讨论替代学生的个人思考,也不能离开文本作过多的拓展。我上特殊的葬礼这一课,确定了以下教学思路:一、悬念揭题二、初读课文,说感受三、赛读、说话请快速浏览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说话四、再读深究1、读
12、了课文,在你的头脑里出现了怎样的两幅画面?(原来的瀑布:雄伟壮观 几年后的瀑布:奄奄一息)2、想像练说。(1)原来的瀑布:面对这雄伟壮观的瀑布,你能赞美一番吗?(2)几年后的瀑布:假如瀑布会说话,此时此刻,它会对人们说些什么?五、拓展思考在生活中,你还了解或经历过哪些环境“悲剧”?5六、延伸升华想一想,在这个特殊的葬礼上,塞特凯达斯总统会说些什么?请你为他设计一下葬礼演说词。当教学进入“想像说话”环节,我就没有急于让学生一口气往下说,而是立即话锋一转:“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是用哪些词句来赞美的?”然后,再让学生起来赞美,结果他们的发言非常精彩 。有的说“塞特凯达斯瀑布,我爱你!你滔滔不绝
13、、一泻千里的雄姿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有的说“你从悬崖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让全世界游客感叹: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观 ,我一定要把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诗句送给你。 ”有的说“我在你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面前惊叹,我在你咆哮如雷的巨大声响面前陶醉。是你,让我感到大自然的神奇;是你,让我感到大自然的伟大。 ”三、体现教中有情谁都知道,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触摸,感情只能用感情去领悟,感情只能用感情去交融。文章不是无情物,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语文脱离了感情,语文就是麻木的、冰冷的、僵死的,语文就失去了生命的底蕴。这样的语文,根本不可能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世界,根本不可能
14、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体现“教中有情”的语文课一是要充分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从课程广度看,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从课程深度看,或赏心悦目,或回味无穷,或动人心魄,或刻骨铭心;从课程效度看,可提升道德境界,可培养审美情趣,可启迪人生智慧,可丰富文化底蕴。语文课本是情的载体,一篇篇课文无不依附着情,浓缩着情,洋溢着情。既有浓烈的亲情,又有火热的友情;既有澎湃的豪情,又有温润的柔情要发挥语文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感受语文材料、感悟语文底蕴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其次,要发挥语文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用教师自
15、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只有当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情四射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此外,教师要具有较为深厚的语言功底,善于以情激情。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 ”教师的激情,就是内心对文本的感动,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体验,外显于他的言行举止,用语言、用表情,用眼神传递给学生,展示一个内心6丰富的自我,伴随学生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四、体现课中有智有人说:我们的教育可以说什么都有有知识、有课程、有作业、有考试,但惟独没有智慧。我认为:体现“课中有智”的语文课要求教师关注课堂的动态
16、生成。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里。 ”同样, “一个教师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个课堂” 。课堂情景是极为复杂的,从不同的角度透视课堂,展现给我们的实际上是不同的场景。从社会学角度看,课堂呈现的是人际交往,包括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的画面;从文化学的角度看,课堂呈现的是以教师为代表的成人文化与以学生为代表的儿童文化相互沟通、整合交融的画面;从心理学角度看,课堂呈现的又是教师与学生心理不断冲突、调适的画面。因此,课堂总是处于一种流变的状态之中,师生的心理在变化,知识经验的积累在变化,课堂的物理空间也在变化。所有这一切是教师备课难以面面俱到的,这一切时刻挑战着教师的机智,
17、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情形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自己对课堂上各种信息的综合把握,灵活准确地判断,采取恰当的措施。因此,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智慧的课堂需要智慧的教师,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无疑是一种近乎灾难的障碍。智慧的教师不仅需要具有广博和专精的知识,更需要具有机敏、幽默、豁达、洞察的智慧。教师的魅力在于用一个智慧的生命去照亮许多的智慧生命,用一个智慧的心灵去唤醒许多智慧的心灵。我呼唤有智慧的教育,我渴望我们的语文教学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语文课应该绽放出教师自己的生命个性,应该体现教师的创造精神和能力,应该充溢着教师高超的学
18、养和机智;也应该具有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投入,也应该展示每一个学生生命光彩,也应该诱发每一个学生潜在的创造因子。春联一课的教学,我一改以往的读春联、说春联、对春联的方式,而是让学生把黑板当作门,贴春联。学生争先空后,满满的一黑板春联既增添了节日的气氛,又帮助学生体会贴春联的种种学问。文中有一幅春联这样写道: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我问:“谁喜欢这幅春联?”全班只有两个学生举手。这时我并不着急,而是面带微笑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老师朗读这幅春联。在抑扬顿挫的语调里,学生一边聆听,一边遐想。我又问:“听了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有的说:“我看到小草发芽了,绿绿的。 ”有的说:“我看到杏
19、花开了,红红的。 ”还有的说:“我好像闻到杏花的芬芳,蜜蜂在辛勤地采蜜。 ”此时我适时出示了一幅动画:碧7绿的芳草地,飘逸的杏花雨,蓝天白云,小鸟依依。抒情的音乐,动情的朗诵,使得学生个个屏住呼吸,睁大双眼。当我再次问起谁愿意来读读这副春联时,全班学生竟“唰”地站起美美地朗读起来。上述案例中,我抓住浓缩的文学作品与丰富的生活实际的连接点,恰到好处地用提示点拨,用语言传情,用画面铺垫,用音乐渲染,使学生的思维如水墨画般慢慢散开,层层出彩。五、体现走向生活大教育观认为:“ 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我们倡导
20、:“ 课程应植根于现实” , “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 ” , “课堂小社会,社会大课堂”。我认为:“语文即生活。 ”课本即生活的记录,教学即生活的阐释,阅读即生活的体验,作文即生活的再现。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体现“走向生活 ”可以主要表现为两大形式:一是以课堂为起点实现语文中的生活化:如凭借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进行思想感悟、模拟生活进行语文实践等。二是以课外为续点实现生活中的语文化。如日常生活“语文化”在看报、看电视、听广播、谈产品说明等活动中学用语文。校园生活“语文化”在办文学社、出黑板报、演讲比赛、读书节等活动中学用语文。社会生活“语文化 ”在社会调查、参与访问、社会服务等活动
21、中学用语文。语文是什么?或许,有一千个语文教师就会有一千种关于语文是什么的答案;或许,昨天的语文有着昨天的答案、今天的语文又有今天的答案、明天的语文也将会有明天的答案。这是一个不太可能有最终答案的问题,但却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面对、必须思考、并且必须最终做出自己回答的问题。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才是理想的?不管你是否意识到,每个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都在有意无意地做着属于他自己的诠释和演绎。理想的语文课堂需要理念、胆量和学识,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实践!参考文献:1、汪潮试论语文“新课堂”的构建 小学语文教学2004 年第 12 期 18 页2、 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2001 年 9 月3、 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4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