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按照不同岗位,正确佩戴防毒口罩(面具)、防护手套、防护服等岗位所需的劳动保护用品。 2作业人员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工艺纪律,维护好防毒设备,坚守岗位,服从管理。3有毒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3.1 进入岗位后要认真对岗位配置的通风设施进行检查,确认通风设施正常运转时,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3.2 如通风设施出现故障时,致使岗位操作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过正常范围,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及时安排对通风设施进行维修处理故障,确保操作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浓度正常后,方可进行岗位操作。3.3 生产现场严禁吸烟、饮水、就餐。吸烟、饮水、就餐必须在无污染源的值班
2、室进行、并认真对面部及手部进行清洗后方可吸烟、饮水、就餐。 3.4 下班前将工作服等生产现场所使用的各类劳保用品进行更换后离开工作岗位,预防将污染源带离工作岗位后传播给其它人员。 3.5 离开岗位后,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对身体及衣服上粘附的污染物进行彻底清理,并及时清洗身体接触有毒有害气体的各个部位,避免污染物进入体内。 3.6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下班洗澡等措施有效预防职业病。4.粉尘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4.1 生产现场除尘设施必须运行良好,保持通风良好。4.2 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 4.3 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
3、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4.4 坚持湿式作业,减少粉尘危害。4.5 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清洁文明生产。 5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5.1 作业中,应加强降噪设施的性能检查,出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5.2 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超过卫生标准时,应采用隔声、消声措施,缩短每个工作班的接触噪声时间。5.3 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其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仍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时,在采取个体防护的同时,建立隔声室,室内必须有足够的吸声衬面,以减少混响声。5.4 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 6.电离辐射岗位职业卫
4、生操作规程6.1 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6.2 电离辐射作业职工必须具有正常、异常和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安全的履行其职责的健康条件。 6.3 电离辐射作业职工进入放射作业场所时,必须穿戴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在开放型放射作业场所工作时,还必须佩戴防放射性气体或气溶胶的防护面具,6.4 在电离辐射作业场所入口处,应设置更衣室、淋浴室和表面污染监测仪器及警示标志。6.5 电离辐射作业,必须符合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规定的以下基本原则。 6.5.1 实践的正当化:产生电离辐射照射的任何实践要经过论证,或确认该项实践是值得进行的,其所致的电离
5、辐射危害同社会和个人从中获得的利益相比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拟议中的实践不能带来超过代价(包括健康损害代价和防护费用的代价)的净利益,就不应当引进该项实践。6.5.2 放射防护最优化:应当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以放射防护最优化为原则,以期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净利益,从而使一切必要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6.5.2 个人剂量的限制:个人所受照射的剂量当量不应超过规定的限值。6.6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工作应采用低毒性核素、低放射活度辐射源和高防护性能的新技术、新设备。 6.7 使用外辐射射源时,应根据需要设置永久性或临时性屏蔽或确保人与辐射源之间有适当距离等可靠防护措施。 6.
6、8 在处理一个废弃、闲置或无主的放射源时,应尽可能利用长柄操作工具,远离放射源。有条件时,利用遥控设备处理放射源。除非有必要,无执勤任务的人员应远离放射源和不进入放射性污染区。 6.9 在处理单个放射源时,应有效利用屏蔽物削弱射线作用于人体的强度。或利用具有良好屏蔽性能的物体(如铅砖、铁板、混凝土版)来减少人体的受照剂量。也可利用建(构)筑物和大型车船体对贯穿辐射的屏蔽性能。在房屋内,里间的屏蔽性能优于外间,墙角处优于屋正中,更优于门后。6.10 为防止放射性微尘的吸入,首先应避免扬尘使近地面空气再度污染,如人员步行、车辆行驶或土工作业时,均应注意尽量减少扬尘。确实难以避免时则可采取加大车距、改变通过路线等方法避开多尘的地点,适当浇湿地面也可减少扬尘。对于放射性微尘,通常利用口罩就可以有较满意的效果,其阻留放射性微尘的效果可达 80%90%,但是应正确佩带口罩,防止侧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