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工业工程大规模定制下的客户关系管理研究1选题的背景与意义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所面临的社会、经济与制造环境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客户需求多样化,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比例增大。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大规模生产模式转向为大规模定制模式。大规模定制是在相似性、重用性和整体性的基本原理指导下,集企业、客户、供应商和环境于一体,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的各种资源,在标准化技术、现代设计方法学、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等支持下,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大规模生产的低成本、高质量和高效率提供定制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而客户关系管理在维系客户关系,提供给客户及时、个性化的服务
2、,以正确的价格,在正确的时间,通过正确的途径,提供给客户正确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有效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愿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CRM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应运而生。CRM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管理软件和技术体系的结合体,适应了新经济发展的要求从不断涌现的电子商务新概念、解决方案中脱颖而出,并迅速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和关注。当前,CRM作为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所关注的是吸引、满足和保留高价值客户的运作和管理,使客户关系能够处于最佳状态。在实施大规模定制生产过程中,建立具有MC特定的客户关系
3、管理系统,发挥客户关系管理的作用,将极大地推动大规模定制生产的实施,MC和CRM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实践“客户为中心”的理念。2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21研究的基本内容分析一般的客户关系管理与大规模定制的客户关系管理的异同;目前大规模定制的客户关系管理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针对大规模定制实施客户关系管理面临的问题提出对策研究;建立大规模定制下客户关系管理的业务流程,并对该流程进行说明。2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何在大规模定制的条件下,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更好的解决大规模定制中提供给客户及时、个性化的服务,以正确的价格,在正确的时间,通过正确的途径,提供给客户正确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有效地满
4、足客户的需求和愿望。基于开发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结合大批量定制模式对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要求,建立面向大批量定制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功能模型。3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31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和定性分析法来研究课题。查阅国内外关于大规模定制和客户关系管理方面的资料,了解当前的研究方向和成果,并分析现有客户关系管理在大规模定制中所存在的问题。综合现有的成果,建立起较全面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32技术路线在完成本可以研究任务时,将按以下步骤进行研究现有的关于本课题的资料,了解本课题的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本课题的发展的趋势。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当前学者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本课题所
5、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理解大规模定制下客户关系管理建立所需的相关技术。了解相关技术的应用条件和局限性。对以大规模定制为背景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进行分析,了解其基本的情况,搜集必要的资料。针对大规模定制下建立客户关系管理提出问题。对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4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第14周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第56周撰写论文提纲;第711周完成论文初稿;第1213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提交毕业设计全部资料。参考文献1祁国宁,杨青海大批量定制模式综述J中国机械工程,2001,15(14)124012452齐佳音,李怀祖客户关系管理的体系框架分析J工业工程,2001,5142
6、453肖刚,张元鸿,单继宏,等面向大规模定制生产的客户关系管理研究J计算机集机制造系统,2004,10(8)9249284祁国宁,顾新建,谭建荣大批量定制技术及其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05王广宇客户关系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66周晓东,邹国胜,谢杰飞,张双杰大规模定制研究综述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J200,9(12)104510567张成江,彭加亮,润朝升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研究N信息技术,2007(1)8黄彬,高成辉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下客户关系管理的研究DB福州大学9KOTLERPFROMMASSMARKETINGTOMASSCUSTOMIZATIONJPLANNINGREVIEW1989,175101310HALALWE,THETOP10EMERGINGTECHNOLOGIESJ,THETUTURIST,2000,344293811马玉芳,汤兵勇大规模定制生产中的客户关系管理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6,23(5)72472812王永兴,徐俊,张元鸣基于定制产品的客户聚类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9,37(4)40641013张希伦,杨光熏,朱建军结合大规模定制生产实施客户关系管理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01,18(3)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