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十三套在虚拟页式系统中进行页面置换时,置换以后不再需要的、或者在最长时间以后才会用到的页面,这一策略称为 (D)A) 先进先出页面置换算法(FIFO)B) 最近最少使用页面置换算法(LRU)C) 最近最不常用页面置换算法(LFU)D) 理想页面置换算法(OPT)假设某计算机系统的内存大小为 256K,在某一时刻内存的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起始地址0K 20K50K90K100K105K135K160K175K195K状态 已用未用已用已用未用已用未用已用已用未用容量 20K30K40K10K5K 30K25K15K20K25K此时,若进程顺序请求 20K 和 5K 的存储空间,系统采用某种算
2、法为进程分配内存,分配后的内存情况如下表所示。起始地址0K 20K50K90K100K105K135K155K160K175K195K状态 已用未用已用已用未用已用已用已用已用已用未用容量 20K30K40K10K5K 30K20K5K 15K20K25K那么系统采用的是什么分配算法? (D)A) 最佳适配B) 最差适配C) 首次适配D) 下次适配(有空缺空间却选择下次符合两者之和的空间)【解析】若系统采用的最佳适配算法则应该是第 1 次分配使用地址为 135K 的空间,然后在地址为 155K 处剩余 5K 空间,第 2 次分配使用的是地址为 100K 的空间,与分配后情况不一致,排除 A;若
3、系统采用最差适配算法则首先是从地址为 20K 处开始分配最大的一块空间,然后在 40K 处剩余 10K 空间,第 2 次分配则从地址 135K处再次分配 5K,剩余 20K 空间,与分配后情况不一致,排除 B;若系统采用首次适配算法则第 1 次从地址为 20K 处分配 20K,然后地址为 40K 处剩余 10K,第 2 次分配则从地址 40K 处分配 5K,地址为 45K 处剩余 5K,与分配后情况不一致,排除C;若系统采用下次适配算法,则假设上次是分配后的下个地址为 135K 处,现接该分配第 1 次分配 20K,在地址 155K 处剩余 5K,第 2 次分配又接此处分配 5K,最后分配结果
4、与上表一致,选 D 选项。假设某计算机系统的内存大小为 256K,在某一时刻内存的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起始地址0K 10K25K45K95K100K130K155K190K200K状态 已用未用已用已用未用已用未用已用已用未用容量 10K15K20K50K5K 30K25K35K10K56K此时,若进程顺序请求 20K、10K 和 30K 的存储空间,系统采用某种算法为进程分配内存,分配后的内存情况如下表所示。起始地址0K 10K20K25K45K95K100K130K150K155K190K200K230K状态 已用已用未用已用已用未用已用已用未用已用已用已用未用容量 10K10K5K 20
5、K50K5K 30K20K5K 35K10K30K26K那么,系统采用的是什么分配算法?(C)A) 最佳适配B) 最差适配C) 首次适配(首先选择空缺的 如果合适 就用如果不合适就不用选择下一个)D) 下次适配若系统采用最佳适配算法,则分配如下:第 1 次分配在起始地址为 130K 处分配20K,在起始地址 150K 处剩余 5K,第 2 次分配在起始地址 10K 处分配 10K,在起始地址 20K 处剩余 5K,第 3 次在起始地址 200K 处分配 30K,起始地址 230K 处剩余26K,与分配后情况不一致,排除 A 选项;若系统采用最差适配算法,则分配如下:第 1 次从起始地址为 20
6、0K 处开始分配最大的一块空间,分配 20K,在起始地址220K 处剩余 36K 空间,第 2 次分配从起始地址 220K 处再次分配 10K,在起始地址230K 处剩余 26K 空间,第 3 次分配找不到适合的空间,分配失败,与分配后情况不一致,排除 B;若系统采用下次适配算法,并假设上次分配后的下个地址为 130K处,现接着上次分配,第 1 次在起始地址 130K 处分配 20K,在起始地址 150K 处剩余 5K,第 2 次分配在起始地址 200K 处分配 10K,在起始地址 210K 处剩于 46K,第3 次又接在起始地址 210K 处分配 30K,在起始地址 240K 处剩于 16K
7、,与分配后情况不一致,排除 D;若系统采用首次适配算法,则分配如下:第 1 次从起始地址为130K 处分配 20K,然后在起始地址为 150K 处剩余 5K,第 2 次分配则从起始地址10K 处分配 10K,在起始地址为 20K 处剩余 5K 空间,第 3 次分配从起始地址 200K处分配 30K 空间,在起始地址为 230K 处剩于 26K,与题目分配后情况一致,所以选 C 选项。假设某计算机系统的内存大小为 256K,在某一时刻内存的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起始地址0K 20K50K90K100K105K135K160K175K195K状态 已用未用已用已用未用已用未用已用已用未用容量 20K
8、30K40K10K5K 30K25K15K20K25K此时,若进程顺序请求 10K、15K 和 5K 的存储空间,系统采用某种算法为进程分配内存,分配后的内存情况如下表所示。起始地址0K 20K50K90K100K105K135K145K160K175K195K状态 已用未用已用已用已用已用已用已用已用已用未用容量 20K30K40K10K5K 30K10K15K15K20K25K那么系统采用的是什么分配算法?(A)A) 最佳适配(先用最小的空出最大的)B) 最差适配C) 首次适配D) 下次适配假设某计算机系统的内存大小为 256K,在某一时刻内存的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起始地址0K 20K50
9、K90K100K105K135K160K175K195K状态 已用未用已用已用未用已用未用已用已用未用容量 20K30K40K10K5K 30K25K15K20K25K此时,若进程顺序请求 20K 和 5K 的存储空间,系统采用某种算法为进程分配内存,分配后的内存情况如下表所示。起始地址0K 20K40K50 K90K100K105K135K140K160K175K195K状态 已用已用未用已用已用未用已用已用未用已用已用未用容量 20K20K10K40K10K5K 30K5K 20K15K20K25K那么系统采用的是什么分配算法?(B)A) 最佳适配B) 最差适配(选用最大的空间存放,留下很
10、多空闲的空间 )C) 首次适配D) 下次适配B【解析】最差适配,从全部空闲区中找出能满足作业要求的、且大小最大的空闲分区,从而使链表中的结点大小趋于均匀,适用于请求分配的内存大小范围较窄的系统。为适应此算法,空闲分区表(空闲区链)中的空闲分区要按大小从大到小进行排序,自表头开始查找到第一个满足要求的自由分区分配。该算法保留小的空闲区,尽量减少小的碎片产生。故选择 B 选项。操作系统中,文件的逻辑块号到磁盘块号的转换是由下列哪一项决定的?A) 逻辑结构B) 物理结构C) 目录结构D) 调度算法B【解析】物理结构是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称为数据的物理结构。它包括数据元素的表示和逻辑块与磁盘块的关
11、系表示。故选择 B 选项。假设磁头当前位于第 105 道,正在向磁道序号增加的方向移动。现有一个磁道访问请求序列为 35,45,12,68,110,180,170,195,采用 SCAN 调度(电梯调度)算法得到的磁道访问序列是A) 110,170,180,195,68,45,35,12B) 110,68,45,35,12,170,180,195C) 110,170,180,195,12,35,45,68D) 12,35,45,68,110,170,180,195A【解析】磁头当前位于第 105 道,正在向磁道序号增加的方向移动。对于访问请求序列为35,45,12,68,110,180,170
12、,195;将依次升序访问比 105 大的道;然后降序序访问比 105 小的道。故选择 A 选项。计算机操作系统中,设置设备管理功能的主要目的是A) 方便用户使用B) 加速数据传输C) 预防死锁发生D) 提高设备效率A【解析】操作系统设置设备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方便用户管理设备,如果要求每个用户亲自对连接到计算机系统的各种不同的外部设备进行控制操作,是行不通的。由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功能负责对设备的分配、启动、故障处理,用户不必了解细节,就可以方便使用各种设备。故选择 A 选项。1、用户进程在等待键盘输入命令时,不断检测状态寄存器的完成位是否为 1,该I/O 设备控制方式称为 (A)A) 程序直接控
13、制方式B) 中断控制方式C) DMA 方式D) 通道控制方式/2、系统引入一个不同于 CPU 的特殊功能处理单元,它有自己的指令和程序,可以实现对外围设备的统一管理和外围设备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送,该 I/O 设备控制方式称为(D)A) 程序直接控制方式B) 中断控制方式C) DMA方式D) 通道控制方式3、CPU 与外设在大部分时间内并行工作。当 CPU 启动外设后,不需要去查询其工作状态,可继续执行主程序,该 I/O 设备控制方式称为(B)A) 程序直接控制方式B) 中断控制方式C) DMA 方式D) 通道控制方式B【解析】CPU 向 I/O 部件发出命令后,继续去做其他有用的工作。当 I/
14、O 部件准备好与 CPU交换数据时,I/O 部件中断 CPU,要求服务。CPU 被中断后,执行与 I/O 部件之间的数据传输,然后恢复被中断的工作。中断机构引入后,外围设备有了反映其状态的能力,仅当操作正常或异常结束时才中断中央处理器。实现了主机和外围设备一定程度的并行操作,这叫程序中断方式。故选择 B 选项。/4、控制器从 CPU 完全接管对总线的控制,数据交换不经过 CPU,而直接在内存和I/O 设备之间进行,这种 I/O 设备控制方式称为(C)A) 程序直接控制方式B) 中断控制方式C) DMA 方式D) 通道控制方式C【解析】在 DMA 方式中,I/O 控制器有更强的功能。它除了具有上
15、述的中断功能外,还有一个DMA 控制机构。在 DMA 控制器的控制下,它采用“偷窃“总线控制权的方法,让设备和内存之间可成批地进行数据交换,而不用 CPU 干预。关于数据报交换与虚电路交换的描述中,正确的是(B)A) 数据报交换需要在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建立一条物理连接B) 虚电路交换需要在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建立一条逻辑连接C) 数据报交换的数据单元中不需要包含源节点与目的节点地址D) 虚电路交换的数据单元中需要包含源节点与目的节点地址B【解析】在数据报方式中,分组传输前不需要在源主机与目的主机之间预先建立“线路连接“,数据分组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带有目的源地址与目的地址。虚电路方式在发送分组
16、之前,发送方和接收方需要建立一条逻辑连接的虚电路。在每次传输分组之前,在源结点与目的结点之间建立一条逻辑连接,而不是需要去建立一条真实的物理连接,一次通信分组中不必携带目的地址、源地址等信息。根据解析,选项 B 符合题意,故选择 B 选项。IEEE 802.11b 标准定义的最大传输速率是A) 1MbpsB) 11MbpsC) 54MbpsD) 100MbpsB【解析】IEEE 802.11b 无线局域网的带宽最高可达 11Mbps,比两年前刚批准的 IEEE 802.11 标准快 5 倍,扩大了无线局域网的应用领域。另外,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5.5Mbps、2 Mbps 和 1 Mbps 带
17、宽,实际的工作速度在 5Mbit/s 左右,与普通的 10Base-T规格有线局域网几乎是处于同一水平。根据解析,选项 B 符合题意,故选择 B 选项。关于共享介质以太网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核心设备可以是集线器B) 传输的数据单元是 IP 分组C) 数据传输不会发生冲突D) 无需实现介质访问控制A【解析】共享介质局域网中所有结点共享一条公共通信传输介质,典型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是 CSMA/CD、Token Ring、Token Bus。介质访问控制方式用来保证每个结点都能够“公平“的使用公共传输介质。共享介质局域网可支持全双工通信模式,并只使用点-点信道传输数据。共享局域网主要的设备为集线
18、器。根据解析,选项 A 符合题意,故选择 A 选项。关于千兆以太网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协议标准是 IEEE 802.3zB) 定义了千兆介质专用接口C) 支持双绞线与光纤作为传输介质D) 采用与传统以太网不同的帧结构D【解析】IEEE 802 委员会规定的千兆以太网的标准是 IEEE 802.3z。该标准定义了单模光纤与非屏蔽双绞线的千兆以太网物理层标准。千兆以太网也保留了传统 Ethernet 帧的基本特征,它们具有相同的帧格式与类似的组网方法。千兆以太网使用的传输介质有四种:非屏蔽双绞线、屏蔽双绞线、单模光纤、多模光纤。根据解析,选项 D 符合题意,故选择 D 项。关于局域网交换机的描
19、述中,正确的是A) 总线型局域网的中心连接设备B) 仅支持单模光纤作为传输介质C) 核心技术之一是端口/MAC 地址映射D) 可在网络层提供流量控制功能C【解析】交换式局域网所有站点都连接到一个交换式集线器或局域网交换机上。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无法提供网络层的流量控制功能。此外,局域网交换机可以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二层交换机执行桥接功能,是根据 MAC 地址转发数据,交换速度快,但控制功能弱,没有路由选择功能。根据解析,选项 C 符合题意,故选择 C 选项。如果一个 IP 数据报的报头长度为 256b,那么该数据报报头长度字段的值为A) 5B) 6 256/32C) 7D) 8D【解析
20、】头部的 IHL 域指明了该头部有多长(以 32 位字的长度为单位) ,所以256/32=8。根据解析,选项 D 符合题意,故选择 D 选项。关于 IP 组播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C)A) 可使用 D 类 IP 地址标识组播组B) 组播组的成员是动态的C) 非组播组成员不能向组播组发送信息D) 成员可在任意时间退出组播组C【解析】IP 组播通过使用 D 类 IP 地址作为组播地址,按照最大投递的原则,将 IP 数据包传输到一个组播群组的主机集合。组播组的成员是动态的,成员可以不需要和组成员以及发送方协商,可以任意加入和退出组播组。组播数据包可以发送到标识目的主机的组地址,发送方不必知道有哪些成
21、员,它自己不必是组成员,对组成员中的主机的数目和位置也没有限制。根据解析,选项 C 符合题意,故选择 C 选项。关于对等计算的描述中,错误的是(B)A) 可通过直接交换方式共享主机资源B) 成员分为客户机和服务器C) BT 是其典型应用之一D) 在应用层形成的网络称为对等网络B【解析】对等计算(Peer to Peer,P2P)可通过直接交换方式共享主机资源,在应用层形成的网络称为对等网络,在对等计算中所有的节点都是平等的,没有客户机和服务器之分,整个网络一般来说不依赖于专用的集中服务器。BT(BitTorrent,比特洪流) Skype 、eDonkey、PPLive、Napster 等是其
22、典型应用。故选择 B 选项。在 Internet 使用的层次型命名机制中,名字空间按照哪种结构进行组织?(D)A) 星型结构B) 扁平结构C) 环型结构D) 树状结构D【解析】所谓的层次命名机制就是在名字中加入结构,而这种结构是层次模型的。层次型命名机制将名字空间划分成一个树状结构,树中的每一个结点都有一个相应的标识符,主机的名字就是从树叶到树根(或从树根到树叶)路径上各个结点标识符的有序序列。根据解析,选项 D 符合题意,故选择 D 选项。面哪一选项能够比较全面地概括浏览器的组成?A) 控制单元、发送单元、接收单元B) 控制单元、客户单元、解释单元C) 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客户单元D) 发送
23、单元、解释单元、接收单元B【解析】浏览器主要由控制单元、客户单元、解释单元组成。根据解析,选项 B 符合题意,故选择 B 选项。关于 NFS 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由 IBM 公司开发B) mount 将本地文件挂载到远程C) 客户机自动复制挂接的文件到本地D) 支持多操作系统平台D【解析】网络文件系统是 FreeBSD 支持的文件系统中的一种,也被称为 NFS。NFS 允许一个系统在网络上与他人共享目录和文件。通过使用 NFS,用户和程序可以像访问本地文件一样访问远端系统上的文件,并屏蔽了不同操作系统的异构性。NFS 使用 mount 将远程文件挂载在本地。在 Windows 平台下,同样
24、可以支持 NFS 协议,并且有多个公司的 NFS 软件可以实现 NFS 方式的文件共享应用。根据解析,选项 D 符合题意,故选择 D 选项。基于 CIFS 协议的文件共享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支持文件和记录的锁定B) 支持 Unicode 文件名C) 只支持 Windows 平台D) 支持通用的文件操作C【解析】CIFS (Common Internet File System,网络文件共享系统) 又称服务器消息区块,是一种应用层网络传输协议,由微软开发,主要用在装有 Microsoft Windows 的机器上。经过 Unix 服务器厂商重新开发后,它可以用于连接 Unix 服务器和 Wi
25、ndows 客户机,执行打印和文件共享等任务。CIFS 协议与相应的网络文件共享服务有如下特点:文件访问的完整性机制、文件访问的安全性、高性能和可扩展性、支持 Unicode 文件名、全局文件名。文件名可以使用任何字符集、不限于英文或西欧语言字符集。根据解析,选项 C 符合题意,故选择 C 选项。关于 BitTorrent 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源于 MIT 的开源系统B) 最初的 BitTorrent 采用 DHT 技术C) 不需要中心服务器D) 不需要种子文件A【解析】比特洪流(BitTorrent)是基于 MIT 授权的开源系统。种子文件中包含了Tracker 服务器的相关信息和发布者共享的文件的信息。制作种子文件的软件会将目标文件分解为若干个文件块,对每一个部分根据协议的编码方式计算其 Hash,并将索引信息和Hash 信息保存在种子文件中。下载者通过发布者提供的种子文件来连接到 Tracker 服务器获取其他下载者(包括发布者自己)的 IP 地址,然后连接到其他下载者。在 BT 协议的后续版本中,加入了 DHT 的支持,以实现无 Tracker 服务器的文件传输。根据解析,选项 A 符合题意,故选择 A 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