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认知与学习期末考试论述题.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950416 上传时间:2019-08-3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认知与学习期末考试论述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学生认知与学习期末考试论述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学生认知与学习期末考试论述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学生认知与学习期末考试论述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学生认知与学习期末考试论述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心理学论述题目录一、 条件反射 .1二、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三、 维果斯基的历史发展理论和最近发展区 .3四、 感知规律的应用 .4五、 记忆 .4六、 注意规律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6七、 动机 .8八、 建构主义(学习与学习理论 PPT) .13一 、 条 件 反 射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一、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一)无条件反射1、定义:无条件反射亦称非条件反射,是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与生俱来的固定神经联系。或在出生后发挥作用,或随着有机体的生长发育而出现。非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flex ) ,是不需要大脑记忆中枢参与的先天性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物在长时

2、间的进化中形成的本能反射。2、种类:缩手反射、吮吸反射、膝跳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等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脊髓和脑干等)的各个中枢即可完成。3、特点:快速、不随意(二)条件反射1、定义: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后天形成,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形式。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2、条件反射分类 根据信号系统的性质来划分,条件反射又可分为第一信号系统的反射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反射。 两种信号系统: 第

3、一信号系统以具体事物为条件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人与动物共同具有的,依靠它只能对事物直接反映。 “望梅止渴” 第二信号系统以词语为条件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人所特有。是人脑高级神经活动的重要特征。 “谈虎色变”21、经典条件反射建立的基本条件:无关刺激和天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经典条件反射特征(实验:巴普洛夫的狗)获得:将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呈现,可以获得条件反应和加强条件反应。如将声音刺激与喂食结合呈现给狗,狗便会获得对声音的唾液分泌反应。消退:对条件刺激反应不再重复呈现无条件刺激,即不予强化,反复多次后,已习惯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如学会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的狗,在一段

4、时间听到铃声而不喂食之后,可能对铃声不再产生唾液分泌反应。恢复:消退了的条件反应,即使不再给予强化训练,也可能重新被激发,再次出现,这被称为自然恢复作用。泛化:指某种特定条件刺激反应形成后,与之类似的刺激也能激发相同的条件反应,如狗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反应后,对近似铃声的声音也会产生反应。“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便是获得与泛化的最好例证。2、操作条件反射(实验:老鼠吃食物)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命名,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不同,操作条件反射与自愿行为有关,而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与非自愿行为有关。实验举例:在一个木箱内装有一个操作用的按键或杠杆,还有一个提供食物强化的食

5、盒。动物一触按键或按压杠杆,食物盒就出现一粒食物,对动物的操作行为给予强化,从而使动物按压杠杆的动作反应概率增加。斯金纳认为,这种先由动物做出一种操作反应,然后再受到强化,从而使受强化的操作反应的概率增加的现象是一种操作性的条件反射。斯金纳的实验与巴甫洛夫的实验的不同在于:(1)经典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十分明确,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不明确,一般认为是机体自身的一些因素促使机体操作动作的。(2)经典条件反射中动物往往是被动接受刺激,而在形成操作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来达到目的。(3)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刺激引起非条件反应,而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非条件反

6、应不是由强化刺激引起的,相反非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相同在于:同属于条件反射,需要通过大脑皮层。二 、 皮 亚 杰 的 认 知 发 展 阶 段 理 论问题:1、过早的教育,提前的教学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你如何看待按照原步调前进还是超速发展(在上一个阶段完成下一个阶段该完成的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32、不同年龄段的不同表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依据儿童有无运算以及运算的水平,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感觉运动阶段(02 岁,婴儿期)2、前运算阶段(26、7 岁,学前期)3、具体运算阶段(6、711、12 岁,小学)4、形式运算阶段(11、

7、1214、15 岁,中学)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教学的启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他的理论中我们也可以获得对教学的启示。在教学的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重视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不断去打破学生已有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注重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皮亚杰了认知发展的实质和过程,他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实质,就是机体在和环境不断发生的交互作用中,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也就是不断打破旧平衡,建立新平衡的过程认知发展就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循环往复、逐渐发展的过程。此外,皮亚

8、杰还把儿童认识的发展过程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四个阶段,认为儿童的认知是逐渐发展和建构起来的。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学的启示(一)教学内容应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了四个阶段,认为每个阶段都有其认知的特点,后一阶段的发展要以前一阶段的发展为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的设计。我们不应该给学生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人为地加速学生的发展。教学的内容与难度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二)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阐释了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通过身与外部环境的相

9、互作用,认知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这说明了学生认知的发展是一个主动的过程的过程,我们要做的不断地对它们进行外部的刺激。在现今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在各方面的能力。(三)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生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班的认知发展水平都有很大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进行因材施教。三 、 维 果 斯 基 的 历 史 发 展 理 论 和 最 近 发 展 区问题:1、能否通过训练使学生的能力达到真正理解讲授内容的高度,而不是浮于表面的记忆?42、由低级向高级转化(最近发展区)四 、 感 知 规 律 的 应

10、 用问题:1、 如何把感觉、知觉规律在教学和学习活动中进行应用?(具体结合教育教学环节、设计找出哪些能够体现感知规律的过程)2、 感觉、知觉基本内容,特点,特征书 P77 感知规律的应用一、 明确活动的目的二、 增强对象的鲜明性、突出性三、 增加活动的差异性四、 增强理解的概括性五、 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1、 采用直观教学,帮助学生获取感性知识。(1) 实物直观(2) 模像直观(3) 语言直观2、 训练提升学生的观察力。(1) 掌握恰当的观察规律(2) 掌握常用的观察技巧(3) 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3、 应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学习。(1) 教学内容要新颖、丰富、难易适中(2) 注意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性(

11、3) 减小教学环境分散注意的因素4、 应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 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2) 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3) 科学组织课堂教学(4) 培养学生学习的意志力5、 善于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运用感知规律,促进知识的有效获取知识,特别是感性知识的获取,必须遵循感知规律。感知的规律主要有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对比律等。五 、 记 忆问题:如何改变学生机械记忆,达到真正的理解性深入记忆?记忆的特征(特点) ,不同的记忆类型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5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识记,是指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具有选择性的特点;按照不

12、同的条件,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根据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得出:(1) 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有意识记是指有明确的识记目的,运用一定有助于识记的方法,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记忆。人要获得完整的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主要靠有意识记。(2) 意义识记是指通过理解材料的意义,把握材料内容的识记,其基本条件是识记者能理解识记材料并进行思维加工,也可以称作理解记忆。小学生以机械记忆为主,但到了中学阶段,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记忆方法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 巧妙呈现、吸引注意、化瞬时记忆为短时记忆1、采用直观教具呈现、引起注意。不但帮学生把知识与实物间建立起了联系,而且在无意识当中吸引了学生

13、的注意力,从而使信息自然而然地由瞬时记忆进入短时记忆。2、利用猜测式呈现、诱发注意。灵活多变的猜测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时,呈现新语言,使新语言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记忆。二、灵活巩固,化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1、 “滚雪球”式复现,个性化作业,阶段复习。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不均衡,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必须在每教授完新课后,就进行滚动式的复习,使学生的知识像雪球一样,越积越大。2、游戏活动式巩固。游戏活动则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记忆。3、运用多种方法整合知识,运用比较法、分类归纳法,在语

14、境中巩固。影响记忆的因素有哪些? 记忆的目的。 记忆时态度和情绪状态。 活动任务性质。 材料的数量、性质。 记忆的策略、方法。提高中学生的记忆效果有哪些方法?复习要及时。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与内容。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交替进行。动员多种感官进行多样化的复习。 运用恰当的记忆方法。 补充合适的学习操作活动。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学习?(一)运用识记规律提高识记效果61. 让学生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2. 加强学生对识记内容的理解3. 引导学生选用适当的识记方法(二)根据遗忘规律有效组织复习1.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1)及时和系统的复习(2)合理分配时间2. 恰当安排复习内容3. 尝试回忆法的应用4. 复习方

15、法多样化(三)利用记忆线索提高记忆效果几种常见的记忆线索:1. 层次组织2. 学习情境3. 主体的姿势六 、 注 意 规 律 在 学 校 教 育 中 的 应 用问题1、 如何吸引、培养、维持注意力?2、 如何集中有意注意?3、 注意的基本特征中学生注意的特点:(1)注意的稳定性不断增强(2)注意的广度不断扩大(3)注意分配能力逐步提高(4)注意转移能力趋于灵活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注意的特点,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的注意力?)1、 客观刺激物的特点(主要原因)(1) 刺激物的强度(2)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3) 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4) 刺激物的新异性2、人的主观状态(1)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2

16、)情绪状态(3)精神状态一、注意的种类在教学中的应用(如何将注意力一直维持在课堂上?)(一) 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 控制引起注意分散的因素要保持教学环境的安静,排除与教学无关的刺激物对教学活动的干扰,防止这些无关刺激物分散学生的注意。例如,安排的教室要与嘈杂声,如街道、工厂、操场等,至少保持一定距离;7要求学校附近的建筑施工单位在学校上课时间限制噪音的产生。教室内外的环境要简朴,教室内不需要有过多的装饰张贴;同时,空气要清新,光线要适度,温度与湿度要适宜。防止来自教师方面的因素:教师的服装和发型要端庄大方,不要穿奇装异服,也不要穿过分艳丽、时髦的服装;教师的言谈举止要得体,没有过

17、多的口头禅,表情得当。2、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不断地提供新的、形象生动的有趣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讲课要抑扬顿挫,速度快慢适当。发现个别学生有不守秩序的行为,可以突然停止讲课,或有意降低声音,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对重要的内容可以加重语气,或者提高音量,或者作必要的重复。(二) 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将学生的注意力及时调整到有意注意上)1、 集中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方面的考虑利用刺激物的特点来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教师帮助学生加深对学习的目的人物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学习的间接兴趣,要维持好良好的学习秩序,培养学生的抗干扰能力,都有利于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有意注意。2、

18、 备课方面的考虑教师要充分备课,认真组织好每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数量和难易程度都要得当,数量过多的内容或者数量过少的内容,过分难的内容或者过分容易的内容,都会使学生分心。3、 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悬念” 。例如,在讲解某些知识或原理之前,先提出问题,在讲解物理、化学、生物知识时可以先做实验,然后提出问题。教师向学生提出的有些问题,学生一下子没有能回答出来,这样就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了思维,引起了学生的期待心理,有利于他们对后续教学内容的注意。(三) 善于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相互转换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于无意注意,很难保证教学系统地、有计划地进

19、行;过分依赖于有意注意,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转化和交替使用,使两种注意的优势都得到发挥,使两种注意的缺点都得到克服。例如:在刚上课的时候,有些学生的注意还停留在上一节课的内容上,也有些学生的注意还停留在课间休息时所发生的有趣的事情上,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动员”检查提问等方式,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生动的实例、幽默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教学艺术,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的注意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消除疲劳。在讲到重点和难点时,需要及时地提醒学生,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一) 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注意与兴趣有着

20、密切的联系,兴趣水平越高,注意力水平也越高。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水平,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培养直接兴趣之外,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间接兴趣。8(二) 加强学生意志力的锻炼有意注意与意志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注意力是一个人的意志力,特别是自制力的具体表现。在有些情况下,一个人必须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实现对某些事物的注意。同时,注意的稳定和注意的转移也离不开意志的作用。只有成为意志坚强的人才能成功为自己意志力的主人。所以要培养注意力,还必须加强意志的锻炼,特别是要加强意志力的培养。(三) 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严肃认真,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

21、果。有的人从小对学习的态度就是马马虎虎,心不在焉,即使环境非常安静,也不能专心致志地学习。在注意的习惯方面,端正的姿势是很重要的。在学习的时候,仰卧斜倚都是不适宜的,因为这些都是休息的姿势。卧读尤其是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养成自我提醒、自我提问的习惯。如果能够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由于“习惯成自然”,我们就能够毫不费力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工作和学习上来。(四) 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培养注意力和注意品质的意义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教育训练和神经过程不同,他们的注意也存在着个别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配四个方面。教师要了解学生注意品质上的

22、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注意进行培养,做到因材施教。七 、 动 机问题:如何激发和维持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一个人的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主要是学生在学习上的自觉性和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使其行为朝一定的学习目标正常发展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确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动机必须有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只有存在某种需要,并有诱因的条件下,人才会产生从事活动的动机。内在条件是需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人的需要达到一定水平,并有满足需要的对象存在时,就会引起人的动机。外部条件是诱因,是驱使人产生一定行为的外

23、部条件,他是引起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学习动机的培养(一) 、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于需要,需要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学习动机的培养,是使学生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很少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是使学生把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的客观要求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把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因而反映在学生头脑中的学习需要也不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应当重视研究学生的需要,尤其是学生的心理需要,分析学生需要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需要是否得到应有的满足,并通过采取一些强化和训练手段使学生掌握一系列认知和行为策略

24、,使之内化成心理需要,形成自觉性、坚定性、自制力、有恒性等学习品质。因此,教育在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时,要考虑选择有效的强化物即选择学生9喜欢、想得到的物品或活动来强化其学习动机。如对希望得到获得获奖证书的学生,教师仅给予奖学金未必能有效强化其行为。所以,教师要善于选择适当的强化物来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矫正其不合理需要,促使他们学习动机的产生。(二) 、注重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动力持久化成就动机是学生学习毅力的源泉,使学生的学习动力永不枯竭。成就动机强的人,对成功感到骄傲,对失败却不那么沮丧。他们的情绪积极健康,对未来成功希望的估计比较高。而成就动机弱的人则相反,他们对成功没有多大的

25、追求,却非常害怕失败,思想负担重,焦虑程度高,心情压抑,对未来成功的希望估计偏低。虽然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都能促进人去学习,但在心理上的作用却不同。追求成功使人振奋,积极进取,乐学好学,学习效果也好;回避失败使人焦虑压抑,消极被动,怕学厌学。同时,成就动机也是刻苦和自觉学习的动力。因此,应教育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成就动机。(三) 、培养学生因努力而成功的归因观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成败归因,对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当学生完成更某一项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引导学生找出成败的真正原因。当学生关注自己努力时,他成功了将归因于自己付出的努力,失败了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这种归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内在

26、动机,形成认识失败,面对失败不会受环境影响的正确态度及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有着重要作用。(四) 、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认识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一般认识兴趣或求知欲强烈的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忘记疲劳,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当学生对某事物具有兴趣时,这种兴趣就会驱使他积极地从事这方面的学习活动,从而获得比别人更多的知识,能力也更强。这时,可以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 ”最大、最持久的动机则是学生对学科的内在兴趣,其方法主要有:1、讲活教材内容。在思想上、情感上,使学生

27、能够引起共鸣,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提出的问题要切合实际,深浅适度,难易得当,变苦学、厌学、死学、不会学为乐学、好学、活学、会学,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情趣;2、补充新鲜知识。特别注意选取那些当前发生的时间性较强、空间性较近的新知识、新信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心悦诚服,而且更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3、丰富感情材料。如:让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教育自己,不断培养和强化自己的学习兴趣,并由此产生新的学习需要。培养是激发的前提。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把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也就是说要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通过激发学习动机可以进一步培养和加强

28、已有的学习动机。二、学习动机的激发(一) 、帮助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奋斗的方向。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显得尤为重要:不仅使学习目标具体化,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做,而且学习目标的难度也适合学生的能力,通过其自身的努力是可以达到的,更能够激励学生10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要注意确立特殊的学习目标:即目标的近期性和缩小化。因为一个长期性的学习需要通过特殊目标的实现而得以落实。(二) 、创设问情境,采取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启发式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己概括出结论,而启发的关键在于创设一种问题情境。

29、所谓“问题情境”就是创设一种使学生产生疑问,并渴望得到答案,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得到解决的学习情境。在这种情境中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三) 、采取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新颖的东西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习者的兴趣,所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变化,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另外,在保证教学内容新颖的前提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根据课堂内容的难易程度,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以及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讨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新颖丰富,让学生成为一种乐趣,把学习变成一种愉悦的需求,机器学生的求知欲。(四

30、) 、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鼓励学生的进取精神竞争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争活动,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学习毅力也会有所增加。学生都有进取心。这种进取心往往在学习竞争中表现得更为强烈。(五)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韦纳的归因理论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时给学生的反馈(尤其是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信息会给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无论教师的反馈是正面的或是反面的都会成为学生对自己成败归因的根据。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的反馈应及时。这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及时调节学习程序,加强其自身进一步努力学习的

31、动机。值得注意的是:反馈的内容应包括学生对教师课堂提问的回答、课外作业和各种考试结果,并且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得到反馈结果后的正确反映,随时让学生了解距离自己顶的学习标准有多远;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不能单纯看其其分数的高低,还应从各个学习环节上发现其可取之处,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自信心和上进心。什么是外部动机?什么是内部动机?如何利用动机的综合理论激励学生的学习?外部动机:学习活动的外部结果所引发的动机。内部动机:学习者的内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学生动机激发与培养的一般方法:1、学生需要的满足。教师以满足学生需要为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2、学生期望与价值的维持。维持学生学习所需要成就期待和对于学习价值的充分估计与认识对于激发学习动机非常有益。3、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性,增加学生成功的机会,这有利于维持学生成就期待和培养学生成就动机。4、学生归因信念的训练。第一步,让学生暴露其原有归因风格;第二步,进行活动,获得新的成败体验;第三步,要求学生进行成败归因;第四步,引导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