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和中学历史课程整合中应避免的几个倾向.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961724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和中学历史课程整合中应避免的几个倾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信息技术和中学历史课程整合中应避免的几个倾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信息技术和中学历史课程整合中应避免的几个倾向成学江 现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进入课堂,并逐渐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人们把这一现象叫做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叫多媒体教学。它具体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各种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象、影象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整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 。信息技术具有生动性、信息化、大容量等特点,信息技术和历史课程的整合,使中学历史学科的直观生动的学科特点能得到较好的体现,使学生在

2、较短的时间内既能掌握历史理论又能接触到大量史实,应该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是有巨大推动作用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足够注意的倾向,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势必给中学历史教学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本文拟就此谈几点看法。一、应避免在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片面追求手段和信息技术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倾向。多媒体历史课件的画面形象鲜明、图文并茂、声音生动,能对学生的感官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能够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因此,很多老师在上课时重用多媒体,而忘记了自己还有粉笔和一张嘴,也忘记了教师自身的力量,尤其是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身体语言,这些能够对学生起到非常

3、重要的人文力量。这样便在课堂上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老师和学生努力睁着眼睛瞪着前面的屏幕,老师只须动动嘴皮动动手。动嘴皮,一般只是把屏幕上的内容再说一遍就可以了。稍微好一点的呢,再把有关的内容说一遍,最差的就是那种由于大屏幕的存在而显得教师的存在成为多余的了。动手呢,也不过是点点鼠标,除此以外这一双手好象也成了多余的了!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没有了。教学过程不是由教师主导,而是由机器主宰了。这种教学是否具有实效呢?在实践中我们曾经运用过北京市某重点中学一位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他的课件的特点是内容非常丰富,将一节课的时间排的很满,内容的科学性也较高。但是我们发现起初学生还很感兴趣,过了一段

4、时间,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和兴趣明显下降。为什么?师生之间的交流减太少了,直观的刺激太多了,不光历史课上用,语文、政治、地理等等课堂都用大量课件,对于学生来讲是大量的重复感受,他们对于多媒体的感觉就麻木了,原来教学过程中的优势随着过多使用多媒体而丧失,多媒体本身的刺激又已经麻木,自然学习效果要大打折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认为: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教师,多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能起一种辅助作用,它的存在是为增强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而不是削弱或代替教师的主导地位。二、应避免在历史课件制作和网络化教学中存在单纯追求形象直观、动感和色彩而忽视学科内容特点的倾向。历史课件和网络化教学的直观、生动是其优点,

5、但很多教师在制作课件和建设历史网站的过程中,片面追求课件的形象性、生动性,而没有考虑到这个形象性、生动性对课堂教学起些什么样的作用。实际上片面追求形象性、生动性,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堂中心转移到画面的生动形象、声音的千奇百怪等方面,从而达不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课堂教学目的,更谈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有的老师制作的课件和网站,色彩艳丽、动感十足,四通八达,确实能够吸引学生,但是喧宾夺主,历史课程本身的教学目的,知识体系和规律并没有充分体现。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和魅力没没有体现2出来,学生并没有从中体会到历史思维的乐趣和感受到历史情感的熏陶。用一句俗语就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

6、门道” , 热闹之后学生记得多少,理解多少呢?恐怕教师本身都没有把握。所以任何脱离教学实际,片面追求课件的生动性、形象性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古人所说“文质彬彬” , “文”是指形式, “质”是指内容,绝不能盲目追求形式而忽略内容。我们认为,在目前的中学历史课程和信息技术整合中,确实存在一些盲点和误区,比如,网络上有大量的课件和历史知识网页,教师也大量运用这些信息资源。但是比较实用、内容充实的历史题库和学生能够自学、评价方面的软件却非常缺乏,也许是孤陋寡闻,到目前我们还没有在周围和网络中找到几套学生可以用来自学自评、操作性强、内容充实、有时效性的历史软件。而大量内容类似、技术运用复杂、以演示为主的

7、历史课件倒好象洋洋大观,成为主流。三、应避免在运用信息技术和中学历史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向学生收集罗列知识过多而忽视信息质量反馈的倾向。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方便快捷地提供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正是这种传授知识的快速性使在历史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盲目加大知识的容量,而不管学生理解还是不理解,也不管学生能力的培养情况,结果学生接受信息过多,造成“胃胀” 、 “消化不良” ,这些情况应该尽量避免。因为从历史学科本身而言,它是一门严肃的社会学科,具有内在的规律和理论,学生通过学习,应当掌握基本史实、形成一定的理论认识和思维能力;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一个正常人在 45 分钟的时间内能够接触了理解的知识和要培养的

8、能力都有一个限度,我们既要最大可能的利用这个限度,又不能超越这个限度。很多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上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提供给学生,大量素材性的资源罗列在一起,对于无关信息的过滤工作没有做到位,对于与学习主题的相关的资源分类的工作也没有进行。放手让学生到因特网上学习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获得的都是无层次、不系统、针对性差的素材性资源。另外有些教师也要求学生阅读网络资料,指导思想就是先有观点,再让学生在网上找到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信息就完事,并认为这样就是完成了对资源的学习过程。实际上这样的资源就是披着计算机外套的厚本教科书,与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既无法达到学科

9、教学目的,也不符合现代教育的新理念。尤其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基础知识的掌握固然是基础,但是对史实的把握和理解认识,形成一定的理论认识和思维能力才是我们的主要目标。大量的垃圾信息和知识,缺乏筛选,只能让学生坠入十里云雾之中,即使是实用性很强的历史知识,如果没有水平较高的教师的点拨,大多数学生也很难形成系统认识和思维结果。因此,盲目追求大容量的知识和形式,让学生的“ 自学” 是弊大于利的。当前,信息技术和中学历史课程的整合会越来越普及,尽管存在上述一些问题,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而是应该在看到其存在的问题的同时,积极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和中学历史课程的整合的健康发展。(作者单位:王 辉 北京市苹果园中学, 成学江 北京市石景山区教研室。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