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ttention独家关注/特稿做好教育“缩差共富”大文章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任 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摄影 :陈湖升 )编者按2011 年 7 月 20 日至 21 日,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三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决定12 条措施中有 4 条直接点到教育,其余 8 条都与教育密切相关。教育是民生之基。在缩小城乡、区域、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中,教育既是要实现的重要目标,又是基础性动力。在重庆“缩差共富”这篇大文章中,重庆教育将面临哪些新要求和新挑战?市教委有哪些新思路和新举措?本期,今日教育发表市教委主任、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周
2、旭同志署名文章,就此进行专门论述,以飨读者。8201109“ ”“ “Attention特稿 /独家关注7 月 20 日至 21 日,市委召开了三届九次全委会,并审议通过了 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委会将“缩差共富”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提出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全社会热议。决定是近年来民生导向发展的 “升级版 ”,虽然只有 4000 多字,但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思想性、理论性、操作性、创新性都很强。全委会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要求我们教育系统必须拿出新思路、采取重大举措贯彻落实全委会精神。一、缩差共富”中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挑
3、战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的召开,既给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又给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政策、新机遇,对我们来说,既要有压力,更要增动力。(一 )“缩差共富 ”对教育的新要求 决定 12 条措施中 有 4 条直接点到教育 ,其余 8 条都与教育密切相关 。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精神任务分工的通知中,市教委作为责任单位之一的有 4 条 ,一是积极稳妥地实施户籍制度改革 ,实现农民工等转户进城 500 万人 ,户籍城镇 化 率 达 到 50% ,加 快缩 小 城乡 差 距 ;二 是 实 施 两 大 “关爱 行 动 ”,使 130 万 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00 万空巢老人老有所养 ;三是
4、建成 4000 万平方米公租房 , 改善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条件 ,大幅 减 少住 房 支 出 ;四 是 5 年 投 入 3000 亿元 ,促 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 。这些内容概括起来讲,就是“五个新要求 ”:第一 ,“确立一个基础地位 ”,即教育在“缩差共富”中处于基础地位。缩小贫富差距的理论体系包含国民收入的一次分配、国民经济二次分配、财政性转移支付、创业和就业、教育等五个层次。教育是其中的重要板块,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对个人来说,知识改变个人命运,教育承载家庭期盼。据万事达卡国际组织 2007 年调查,中国内地富裕人群大都具备较高学历,50的人拥有本科学历,33拥有硕
5、士以上学历, 11拥有大专学历,高中毕业和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分别占 5和 1。失去受教育的机会 ,几乎就意味着丧失社会竞争力 ,丧失获得发展 、改变命运的可能 。对一个地区来说,教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力量。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教育兴邦,强国必先强教。决定多处涉及教育,把教育作为“缩差共富 的重要基础来抓。第二 ,“突破一个社会难题 ”,即留守儿童照顾培养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的照顾培养成为一个社会难题。决定明确要求培养照顾好农村留守儿童,一是新建和改造提升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 ;二是探索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模式 ;三是扎实推进 “爱心午餐 ”“蛋奶工程 ”; 四是完善
6、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 ;五是引导社会资源参与留守儿童培养 ,推行 “代理家长 ”,确保重庆 130 万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第三 ,“做到三个保障 ”,即教育公平保障、教育均衡保障、教育投入保障。据调查,全国名牌大学的农村学生从改革开放初的 30%下降到现在的 10%,这虽然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也不可回避,农村教育薄弱是其重要原因。决定要求一是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子女 、转户进城人员子女的就学 ,体现教育公平;二是合理布局教育校点 ,体现教育均衡;三是保持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 4%的比例 , 保障投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第四 ,“发挥三个作用 ”, 即发挥教育在人才支撑、教育移民、智
7、力支持上的作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一是可以为 “缩差共富 ”提供技能人才和专门人才 ;二是可以推动贫困地区人口进城就业 ,教育移民 ;三是可以参与 “缩差共富 ”研究 ,为“缩差共富”提供智力支持。第五 ,“建成一个高地 ”, 即建立西部教育高地。决定要求“建立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 ”,提高教育整体水平,有利于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确立的在 2015 年基本建成西部教育高地的目标。(二 )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对照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和决定的要求,系统分析教育的“三个差距”,我们不得不承认,教育面临的挑战很大,发展的任务很重,有一种坐不住的感觉。第一 ,城乡教育差距还很大 。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村
8、学前教育 、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分布少 。学前教育普及差距大,全市有幼儿园 4105 所,其中民办园 3111所,占幼儿园总数的 75.79%,大多分布在城镇,农村幼儿园数量少,目前还有 300 多个乡镇没有幼儿园,即使有幼儿园的乡镇,也往往“散”小”差”。全市农村普通高中仅9September2011件较差 。 农村生均占地面积 17.18m ,低于城市 2.04m ,低于全市平均数 1.47m ;生均校舍面积 6.71m ,低于城市3.26m ,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1.67m ;生均图书 6.29 册,低“ ”教 ,Attention独家关注/特稿有 13 所,占全市普通高中数的 4.85%。二
9、是农村办学条2 22 22 2于城市 4.92 册,低于全市平均数 4.46 册;生均教学仪器值 491.34 元,低于城市 287.33 元,低于全市平均数143.67 元。三是农村生均教育经费较低 。农村生均教育事业经费,小学 4520.2 元,低于城市 5116.26 元,低于全市平均数 848.37 元;初中 5070.49 元,低于城市 7713.5 元,低于全市平均数 1248.95 元;普通高中 5882.23 元,低于城市 7436.65 元,低于全市平均数 1668.54 元。 四是农村教师整体水平较低 。 虽然农村生师比为 16.09,低于城市的 21.99,低于全市的平均
10、数 19.04,在数量上相对城市充足,但是音体美教师缺乏,结构性缺编严重,并且整体素质不及城市教师。第二 ,圈翼教育发展还不平衡 。差距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两翼优质教育资源分布少 。“一小时经济圈”市级重点中学占 70%,两翼”占 30%。二是两翼师资队伍水平相对落后 。 在数量上缺编严重,两翼生师比 20.83,高于一圈 3.58,高于全市平均数 1.79。在水平上,总体低于城市教师队伍水平。三是办学条件相对较差 。两翼生均占地面积 17.07m2,低于一圈 3.15m2,低 于 全 市平 均 数1.58m2;两翼生均校舍面积 7.44m2,低于全市平均数0.94m2;两翼生均图书 9.
11、20 册,低于一圈 3.02 册,低于全市平均数 1.55 册;两翼生均教学仪器值 554.7 元,低于一圈 160.62 元,低于全市平均数 80.31 元。 四是两翼教育投入相对较低 。 两翼生均教育事业经费,小学 3771.07 元,低于一圈 3099.16 元,低于全市平均数 1597.5 元;初中4142.48 元 ,低 于 一 圈 4132.41 元 ,低 于 全市 平 均 数2176.96 元;普通高中 5049.81 元,低于一圈 4431.57 元,低于全市平均数 2500.96 元。第三 ,教育民生保障水平还不高 。农村中小学民生改善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学校食
12、堂问题 。截止今年 3 月,全市无食堂(厨房)的学校 1054 所, 17.5万在校生中午无法在学校吃午饭。二是学生寄宿问题 。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在校生 328.2 万人,按照寄宿生小学平均 30%,初中 60%计算,全市寄宿学生总人数约为 137万,已基本解决住宿 101 万人,还有约 36 万中小学生需要住宿,但没有条件解决。三是非寄宿贫困学生生活补助10201109问题 。 全市义务教育非寄宿学生 227 万人,其中贫困生56 万人,2010 年底已补助 30 万人,还有 26 万非寄宿贫困学生需要生活补助。四是 “蛋奶 ”问题 。 2010 年,全市投入资金 3.5 亿元实施 “蛋奶”工
13、程,惠及 247.57 万人。截止2010 年底还有 3 个区县尚未启动“蛋奶”工程。二、缩差共富 中教育的新思路按照市委决定的总体要求,对照教育存在的现实差距,全市教育系统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重点处理好“五种关系 ”:第一 ,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 就教育而言,“公平 ”就是要保证人人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 保障宪法所赋予的公民受教育的权利 ,就是解决平民教育的问题 。“效率 ” 就是要让优质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率 ,促进人人成才 ,培养优秀人才 。目前中国人民事实上可以分为“富裕者”和“待富者”两类,两类人对教育的希望是不同的。“富裕者 ”追求教育效率 ,“待富者 ”渴望教
14、育公平 。 一方面 ,要促进教育公平 ,因为教育的不平等造成就业的不平等 ,就业的不平等造成生活的不平等 ,生活的不平等造成下一代的不平等 。决定站在政治的高度,关注弱势群体,要求照顾培养好 130 万留守儿童。另一方面 ,要提高教育效率 ,做大做强优质教育,既要最大限度地促进人人成才,也要尽最大可能培养优秀人才、创新人才,回答“钱学森之问”。第二 ,教育布局与结构的关系 。 教育布局与结构 ,不仅直接影响教育发展的水平 , 也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子女接受教育的层次和选择 。 只有正确处理了布局与结构的关系,才能确保教育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未来重庆将建成 1000 万人的特大城市、 6
15、个中心城市和若干卫星城市。我们要抓住城市化的契机,一方面 ,合理布局校点 ,适应主城进入“二环”时代、区县城城市化加快发展的趋势,满足人民群众子女便利就学的需要。另一方面 ,合理调整教育结构 ,加大教育薄弱环节和类别的扶持力度,提高教育科学化水平。第三 ,教育规模和质量的关系 。扩大办学规模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但并非规模越大,质量就会越高。数量与质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扩大规模是发展 ,提高质量也是发展 ,缺一不可 ,但必须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从全市层面来讲, 育规模的发展 “向两头延伸 ”“一头”“ ”Attention特稿 /独家关注是普及学前教育,另一头 是普及高等教育;教育质
16、量在“内涵发展 ”中提升 ,要进一步遵循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学校层面来讲,就是要把握好发展的节奏 ,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建立起教育质量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外部控制机制,办出特色和品质。第四 ,教育均衡与优质的关系 。教育均衡发展不是简单的“平均主义”,教育均衡发展并不是排斥优质。均衡发展与优质发展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 , 个别的优质为更高水平的均衡提供了目标 , 而整体的均衡又为个别学校的优质发展提供了基础 。处理好教育均衡与优质的关系,一要 “补短 ”,加大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二要 “做特 ”,推动特色学校建设,薄
17、弱学校可以“另辟蹊径”来缩小与优质教育之间的差距;三要 “搞活 ”,“独花不是春” ,优质教育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将自己的品牌扩散开去;四要 “帮扶 ”,继续开展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牵手的活动,要真扶,要互动,要见成效,最终缩小差距,实现共同进步。第五 ,教育发展与服务的关系 。教育在 “缩差共富 ”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既是共富的内容板块 ,需要大力发展 ,又是共富的基石和推进器 ,需要提高服务的水平 。重庆 60%的科技成果是高校创造的, 70%的重点实验室在高校。我们一方面 ,要加强教育事业自身发展 ,切实完成教育规划纲要所确定的各项指标任务,另一方面 ,要提高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
18、务的水平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积极开展再就业培训,加强科技研究与应用转化。三、教育系统贯彻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缩差共富”精神的重大举措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未来五年,全市教育系统“缩差共富 ”的总体目标是 “四 个基 本 ” :基 本 建 立 公 共 教 育服 务 体 系 ,普 及 15 年 基 础 教 育 和 34 年 高 等 教 育 ;基本 实 现教 育 现 代 化 ,教 育 民 生 全 面 改 善 ,教 育 质 量 全 面提高 ;基 本 完 成 城 乡 教 育 均衡 发 展 、圈 翼 教 育 协 调 发 展
19、任 务 ;基 本 建 成 长 江 上 游教 育 中 心 和 西 部 教 育 高地 。 围绕这“四个基本”,全市教育系统要着力实施 “六 大 行 动计 划 ”。(一 )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推进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是缩小三大差距 、 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 。 重点要抓好“四个加快 ”:第一 ,加快发展学前教育 。要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一要改扩建一批 ,利用闲置教育资源改扩建一批城乡幼儿园;二要附设一批 ,依托小学附设一批幼儿园(班);三要新建一批 ,抓住新建居民小区的契机,适当新建一批城乡幼儿园,逐步构建起“广覆盖、保基本、多形式、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到 2013 年
20、,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有 1 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或中心校附设幼儿园 ,城镇普 惠 性 社 区 幼 儿 园达 到 60% ,民 办 幼 儿 园 占 学前教育总数的 70%, 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 78%。到 2015 年 , 基 本 普 及 学 前 三 年 教 育 , 毛 入 园 率 达 到80%。第二 ,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一要推进标准化 ,大力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到 2015 年 ,力争标准化率从 2010 年的 60%提高到 85%。 二要改善薄弱 , 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逐步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差距。三要评估验收 ,切实开展义务教育均衡
21、发展合格区县评估工作,今年完 成 15 个 区 县 的 评 估 认 定 ,2012 年 完 成 40 个 区 县 的评 估认 定 ,确 保 2015 年 前 基 本 实 现区 (县 )域 内 义 务 教育在教育投入 、办学条件 、师资队伍 、管理水平 、教育质量等方面均衡发展 , 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第三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 一是普及化 ,今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要完成 38 万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 20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 18 万人,确保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 92%。到 2015 年,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 98%,在西部率先实现全
22、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二要多样化 ,要全面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内涵发展。三要优质化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深化中职教育改革创新,强化基础能力建设。第四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一要 “建网络 ”,加快教育信息网络建设,全面推进“数字校园”建设,逐步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全覆盖。二要 “建资源 ”,打个比方说,有了 “路 ”,还必须有 “车 ”,有 “车库 ”,信息化建设要特11September2011“ “ “ “Attention独家关注/特稿别注重开发和建设教育优质资源库。三要 “使用好 ”,2004年至 2007
23、年,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重庆共投入 111 亿元,基本实现了校校通,还有不少学校实现了“ 班班通”,现在关键是要用好,“宁可使用坏 ,也不要束之高阁 ”,要借助网络平台,把教育优质资源输送到农村学校,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二 )圈翼教育协调共进行动计划推进 “一圈两翼 ”教育协调共进是缩小区域差距 、促进共同富裕的根本措施 。 要重点抓好“三个建设 ”:第一 ,要把 “一圈 ”地区建设成为西部地区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地区教育中心的 “核心区 ”。“一圈”地区要着力建设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先行区,以主城和区域中心城市为依托,以专业集群为特色的职业教育基地和适
24、应大都市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园区。通过 6 到 8 年努力,力争“一圈”地区实现“四个率先 ”,即率先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 、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率先实现教育国际化 、率先实现建成学习型社会 , 成为西部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的重要支撑。发挥“一个功能 ”,即辐射功能 ,在长江上游地区、西部地区发挥好带动和示范作用。第二 ,把 “两翼 ”建设成为长江上游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的 “特色区 ”。一要建设好中心 ,加快以万州为中心的渝东北地区、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地区的教育发展,努力提高教育发展水平。二要打造特色 ,支持“两翼”地区适当发展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
25、要的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加快 “三峡库区职业教育试验区 ”和 “渝东南职业教育民族特色园区 ”建设 ,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培养区域发展和市场急需的人才 。三 要 整 体 拉 动 ,到2015 年 ,“两翼 ”基本实现 “三化 ” “一建成 ” “一缩小 ”,即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国际化,建成学习型社会,明显缩小与“一圈”地区的区域差距。第三 ,建设 “一圈两翼 ”协调互动平台 。主要建立健全“三个长效机制 ”, 一要建立健全城市带动农村的教育发展机制 ,主城区对口帮扶边远区县教育,城镇对口帮扶农村教育,推动城乡教育协同并进。二要建立健全市级扶贫集团带动扶贫开发重点县教育发
26、展机制 。 三要建立健全“强校 ”带动 “弱校 ”发展机制 ,推行和完善城乡学校“百校牵手”结对帮扶”捆绑发展”名校集团”领雁工程”等12201109模式,探索区域和城乡教育共同发展新途径。(三 )教育民生改善行动计划改善教育民生 ,促进教育公平 ,是缩小三大差距 、促进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 要重点解决好“五个问题 ”:第一 ,解决好留守儿童培养照顾问题 。一要认真落实“关爱行动 ”, 保障 130 万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二要推广“4+1”教育模式 , 完善社会共育机制,努力实现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的目标。三要改善生活环境 ,加快改善农村寄宿制
27、学校住宿、食堂、饮水、厕所等基本条件,着力解决学生生活用房不够、设备设施配备不齐、生活管理和卫生保健人员不足等问题,让农村留守儿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第二 ,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 。 目前,我市进城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由 2008 年的 406 所增加到今年的640 所,接收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由 19.8 万人增加到今年的 26 万人。目前,重庆城市开发区每年新增就业人口10 万人,有大量子女进城就读。我们一要进一步完善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保障机制 , 保障转户进城市民子女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初中毕业后参加升学考试享有与城市学生同等的权利。二要加快落实市委三届七次全
28、委会关于新建 115 所中小学的决定 ,今年要完成 50%以上,明年要全面完成建设任务,解决好城镇学校“大班额”和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第三 ,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问题 。我市已经建立从小学到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去年落实资助资金 45 亿元,惠及各类学生 431 万人次。今年要在继续完善的基础上,着重抓好两个重点:一个重点是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的财政补助机制 ,从今年起,每年投入 5000 万元对在园的城乡低保家庭幼儿、孤儿和残疾幼儿给予生活补助,惠及在园幼儿将达到 7 万多人。另一个重点是推进中职教育全免费 。 按未来几年中职学校在校生保持 55 万人、每生每年资助 25
29、00 元计算,每年需资金 14 亿元 。今年免费中职教育覆盖面争取达到65%。力争 2012 年,全面实现免费中职教育。第四 ,解决好农村中小学生生活问题 。一要解决营养问题 ,针对一些农村学生上学路程远,吃不上午餐、营养不足的问题,去年我市推行了农村中小学学生营养促进工程,市级落实奖补专项资金 1 亿元,各区县投入资金Attention特稿 /独家关注6.98 亿元,实施学生饮用奶(鸡蛋)计划,为非寄宿制贫困学生提供“爱心午餐”。今年,全市 40 个区县规划投入资金 10.7 亿元,全面实施 “奶蛋” 工程,让“爱心午餐”全覆盖。二要解决生活补助问题 ,要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
30、生活费补助标准,确保小学生达到每生每年 750 元,初中生达到每生每年 1000 元。第五 ,解决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 。一要继续提高就业率 。 去年,我市高校毕业生总数 13.5 万人,年底就业率达到 90%以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 16.5 万多人,就业率达到 96%。今年高校毕业生 14.3 万人,比上年净增 8000 人,离校前就业率已达到 86.5%。明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超过 15 万人,毕业生就业压力依然较大。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办法,确保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 95%、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 80%。 二要继续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做好与笔记本电脑基地等企业的对接工作,实施好重庆
31、市农村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建立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机制,鼓励支持大学生用好微型企业政策自主创业,完成 500 个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四 )教师队伍优化行动计划城乡 、区域 、校际之间教师队伍的差距是教育最根本的差距 ,直接影响教育公平和质量 ,也是目前所存在的最大差距,缩小起来很有难度。要重点抓好“三件事情 ”:第一 ,补充 10 万教师 。 统一全市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根据规划分年度逐步配齐缺编学校教师,到2015 年,全市教职工总量由 2010 年的 36.2 万增加到 53万,专任教师由 29.6 增加到 40.5 万,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需求。第
32、二 ,优化教师结构 。 一要补充紧缺学科教师 ,加大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科学、综合实践等紧缺学科教师的配备力度,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科教师配齐率达到 80%。二要增加双师型教师 , 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比例达到 75%。三要改善教师职称结构 ,使教师高级、中级和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达到由 2009年的 93556,转化为 103555。第三 ,培训 30 万教师 。 培训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实施高素质师范生培养 、幼教师资全员培训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中职教师素质提升 、巴渝名师名家培养等 “五大计划 ”。今年市级层面落实培训经费 1 个亿,区县将按照教育公用
33、经费的 1.5%3%拨付教师培训经费,启动“ 十二五”教师培训。一要 “抓薄弱 ”,今后五年在全员培训 30 万教师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农村幼教师资,免费培训农村教师 6 万名。 二要 “抓骨干 ”,培训中小学和中职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6000 名,骨干校长 600 名,培训中职“ 双师型”教师 1000 名。三要 “抓名师 ”,选派 500 名中青年教师参加国内研修培训,400 名中青年教师参加海外研修培训,建成重庆名师工作室 10 个,职教师资企业实践教育基地 20 个。(五 )教育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教育服务是缩小三大差距 、 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 ,能力强弱关乎作用发挥的大小 。
34、要重点采取 “三个措施 ”:第一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 。一要适度扩大职教规模 ,到 2015 年,中职学校年招生数达到 18 万人以上,在校生从 2010 年的 53 万人增加到 57 万人以上;高职专科招生人数按不低于 7%逐年递增。二要服务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面向三峡库区移民、农村劳动力、城镇就业人员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开展职业培训,累计完成700 万人次培训任务。三要加强继续教育 ,2015 年,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由 2010 年的 260 万人提高到 350 万人,比“十一五”提高 35%。第二 , 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 。 一要提高毛入学率 ,到 2015 年高等教育在校生
35、数从 2010 年的 80 万人增加到 105 万人,毛入学率达到 40%,增幅 10%。二要增加接受高等教育人口数 , 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口数从 2010 年的 234 万人增加到 410 万人。三要提高劳动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 ,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人口比例从 2010 年的 11.8%增加到 21%,增幅9.2%。第三 ,加大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力度 。一要促进校企合作 ,建成 40 个校企合作、教学生产一体的实训基地,建设16 个“园校互动体”,推动笔记本生产基地和离岸数据产业基地,通讯设备、集成电路、轨道交通设备、新能源汽车、环保装备、风电装备、光源设备、新材料、仪
36、器仪表、生物医药等“2+10”产业链集群和“1+2+4+N”特色工业园区建设。二要推动科技创新 ,建成国家级重点二级学科 4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8 个,部市级重点实验室 120 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0 个、部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13September2011Attention独家关注/特稿心 40 个,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4 个,服务重庆经济和社会发展。(六 )教育经费投入保障行动计划教育经费投入既是改变教育结构 、缩小教育差距的有 力 手 段 ,也 是 缩 小 三 个差 距 、促 进 共 同 富 裕 的 重要杠杆 。 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第 一 , 建 立 财 政
37、教 育 投 入 增 长 机 制 。 重点确保“六 个 数 字 ”的落实: 一 是 “4% ” , 积极争取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市委、市政府的决定,无论 GDP 增长到多大规模,今后十年,财政性教育投入保持 4%比例不变, GDP1.5 万亿,财政性教育投入就是 600 亿,估计“十二五”期间财政投入教育 2000 亿。在改善硬件、解决教育负债的同时,要更多地投入软件,比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资源开发等。 2020 年如果 GDP达到 3 万亿,财政性教育投入就是 1200 亿,估计未来十年有望投入教育 1 万亿,教育发展具有十分美好的前景。二是 “25% ” ,财政教育支出占全市财政支出达到
38、25%以上。 三 是 “1% ” , 市级教育经费占市级经常性财政收入的比例每年提高 1 个百分点。四 是“20% ” , 从 2011 年起,要落实好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切块 20%用于教育 。 五 是 “2% ” , 按增值税 、消费税、营业税的 2%开征地方教育费附加。 六是 “10% ” ,土地出让收益的 10%用于教育的三项新政策,扩大财政教育经费来源。第二 ,调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 。 一要保农村和贫困 地区 ,完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农村地区,特别是国家和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三峡库区、少数民族地区经费投入力度,新增教育经费70%用于农村教育。二要保重大项目 ,要切实保证
39、教育重大项目的资金投入,按照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从 2011 年起,全面实施学前教 育 推 进 、中 小 学 标 准 化建 设 、职 业 教 育 基 础 能 力建设 、 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与质量提升等八大工程 ,总投入将达到 1000 亿元 。第三 ,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 。 有了 “钱 ”还要使用好 “钱 ”,充分发挥 “钱 ”的作用 。 一要完善制度 。 改革教育经费管理模式,探索建立责权一致,事权、财权相统一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大额资金使用集体决策和报批备案,以及学校财务信息公开制度,减14201109少腐败。二要建立机构 。 设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
40、,增强项目经费分配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三要加强管理 。 尤其要加强负债调控,现在大专院校 200 多亿投资,总资产近 300 亿,欠债 70 亿,负债率 23%,不到30%,总体是安全的。但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有的学校债务占总资产 50%,要严格控制。中职、普通高中负债控制在 20%以下。义务教育学校,不管公办还是民办,都不能负债。四要强化审计 。 强化重大建设项目和经费使用全过程审计,确保教育经费使用有利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关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大政方针已定,教育的任务和思路也已经明确,希望全市教育系统积极行动起来,按照市委“坚决、务实、创新、持续”的工
41、作要求,走“民生路”,念“共富经”,把“ 缩差共富”这件大事抓紧抓好,确保真正取得实效。这里提四点要求:第一 ,深刻领会吃透精神 。组织所在单位干部和职工利用开学前的时间,集中认真学习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的决定和领导讲话,深刻理解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提出的新论述、新观念、新任务、新要求,准确把握“缩差共富 12 条”政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第二 ,细化任务落实责任 。 今天会后,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将研究出台贯彻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的实施意见和考评细则,请各单位务必结合本区域、本单位的实际,制定专项行动计划,进一步细化任务,落实责任。第三 ,用足用活相关政策 。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的决定,为教育发展搭建了新的发展平台,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认真研究相关政策,最大限度地利用政策促进本地区、本单位教育发展。第四 ,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缩差共富”既是一个大课题,也是一个开创性的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有着广阔的探索空间。请大家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用智慧来推动,为重庆“共建、共享、共富”摸索出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发展教育、促进共同富裕是三届九次全委会赋予我们的光荣责任。新学年即将开始,我们要抓紧谋划,早安排、早行动,为“缩差共富”作出教育应有的贡献,共同做好教育“缩差共富”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