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 膳 讲 座(总论)河南中医学院教授段振离什么是药膳 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 “寓医于食 ”,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因此,药膳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方剂,又有别于普通的饮食,是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体得到滋补,疾病得到治疗。因而,中国传统药膳的制作和应用,不但是一门科学,更可以说是一门艺术。 药膳简易叙述 药膳是药物与食物结合,经过烹调加工而成的美味佳肴。
2、它具有保健健身、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作用。药 膳 药膳在中国源远流长,历来有 “药补不如食补 ”之说,其取材广泛,用料考究,制作严谨,品种丰富,风味独特。药膳选取入食的药材一般以植物性原料居多,经过前期加工,去除异味而后方可使用。 在配料时一般因人而异,根据就餐者各人不同的生理状况配以不同的药材,以达到健身强体,治病疗伤的功用。 中药与食物相配,使药借食味,食助药性,变 “良药苦口 ”为 “良药可口 ”。所以说药膳是充分发挥中药效能的美味佳肴,特别能满足人们 “厌于药,喜于食 ”的天性,且易于普及,取材广泛,可在家庭自制,是中药的一种特殊的、深受百姓喜爱的剂型,有助于防病治病及疾病康复。 药膳
3、的起源与演变原始社会 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的需要,不得不在自然界到处觅食;久而久之,也就发现了某些动物、植物不但可以作为食物充饥,而且具有某种药用价值。 在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人们还没有能力把食物与药物分开。这种把食物与药物合二而一的现象就形成了药膳的源头和雏形。也许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情况,中国的传统医学才说 “药食同源 ”。 药膳的起源 我国甲骨文和金文中就已经有了药字和膳字,而将这两个字连起来使用,形成药膳这个词,则最早见于 后汉书 烈女传 。其中有 “母亲调药膳思情笃密 ”的文字。这证明至少在 1000多年前,我国已经出现药膳之名。 而在药膳一词出现之前,我国古代典籍中已出现了药膳制作和应用
4、的记载。 周礼 记载了 “食医 ”;疾医则主张用 “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这已经是很成熟的食疗原则。 黄帝内经 曰: “药以祛之,食以随之。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养精益气。 ” 内经 共有 13首方剂,其中 8首属于药食并用的方剂。药膳的发展( 1) 神农本草经 (东汉末年成书)集前人的研究,载药365种,其中大枣、人参、枸杞、五味子、地黄、薏苡仁、茯苓、沙参、生姜、葱白、当归、杏仁、乌梅、核桃、莲子、桂圆、百合的,都是具有药性的食物。 隋唐时期是药膳食疗学的形成阶段,药膳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专门著作。如北魏崔洁的 食经 ,唐代孙思邈的 备急千金要方 。后者设有 “食治 ”专篇,其中收藏 164种药用食物。认为 “若能用食平疴,适性遣疫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 ”他的弟子孟铣编著了 食疗本草 ,是我国第一部食疗学专著。药膳的发展( 2) 宋元时期是食疗药膳学全面发展时期。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编著的 饮膳正要 是我国最早的营养学专著。收藏食物 203种。 明清时期,中医食疗药膳进入更加完善的阶段。明代 本草纲目 ,仅谷、菜、果三部就收集了药用食物 3000多种。 据统计,从汉初到明末,有关药膳的著作已有3000多部,目前应用则更加广泛。 药膳是中国传统饮食和传统医学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