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下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和默契。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但在实际中却是行不通的。2、德尔菲法是一个直觉预测技术。它是 1948 年由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道德发明的,以古希腊神话中的神谕之地、可预卜未来的阿波罗神庙原址“德尔菲” (Delphi)命名。这种技术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预测而设计的。后来初步为政府部门和工商业部门所采用,并扩展到教育、科技、运输、开发研究、太空探测、住宅、预算和生活品质等领域。3.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
2、时期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做制定的行为准侧3.公共政策主体: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4.调控功能: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为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物质利益关系。5.公共政策回路:指以决断系统为中心,由其他系统相互配合和制约、互相作用而构成的功能传输(输入转换输出)的回归过程。6.决策权力:是一种法律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作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失去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在组织中,决策权力的基础主要是正式的职权和非正式权力或二者的结合。7.因果理论:包括两类内容
3、:一是把决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二把政策中潜在下因果假设合成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技术能力。 8 系统方法: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 9 扁平式组织:组织中自个职位的权力、责任都有明显规定,按照固定程序办事,组织内的所有职位都按权力等的进行安排,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等的严密的指挥体系。 10 公共文化:从本质上说,公共文化是以公共性为特征的,主要体现在: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认识,对公共道德的认识,对公共责任必要性的认识。 11 元政策:是价值标准与程序方法的统一体。国家公共法权主体:是居于法律规定的法权地位、获得法律授权、享有公共权威以制定、执行和评估公
4、共政策的机构与职位。12 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时期和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核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13 基本政策:是用以指导方面政策的主导性政策.构成基本政策的主要因素.(1)在层次上,制定和发布政策机关的规格或级别(2)在范围上,政策的适用面是否广泛.(3)在时间长度上,政策是否具有相当的稳定性.(4)在权威性上,政策是否构成相关政策的依据.14 系统议程:又称为公众议程,主要是指社会政治系统成员普遍认为值得公众注意,同时又与现存政府的法定职权内的事务直接相关的一切问题.15 政策议程:指公共问题引起社会注意,进而被政府机关接纳,列入处理议程的过程。16 政府
5、议程:又称为正式议程,是指那些引起了政府官员的深切关注并在政府议程过程中被提起的政策问题;政府议程包括界定问题议程,规划议程,议价议程和循环议程。17 国家公共法权主体:是指居于法律规定的法权地位,获得法律授权,享有公共权威以制定公共政策的机关和职位(个人);通常,他们被称之为官方的决策者。18 政策执行环境:是指除政策执行机构自身之外的诸多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总和。19 政策诉求:是指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非官方的社会行为主体或者公共权力主体,就上述某一面临的问题向政府提出来的,要求政府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的要求。20 政策的合法性:主要指既定政策的两种属性:即是否符合法律、是否符合传统。21 政
6、策执行:是政策方案被采纳之后,把政策所规定的内容转变为现实的过程。22 政策可行性:是指既定的政策具备执行所需要的基本的客观条件,经过政策执行者的主观认同和努力,可以属性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即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23 政策选择:是指在政策分析者所提出的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的基础上,政策决定者根据自己的价值偏好,人生态度、谋略思想判断客观情势,权衡利弊,确定价值,择优选择自认为最佳的政策方案。24 政策问题:是指由于客观情势发生了变化,特定的主体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并由于自觉价值标准,经济利益,自我意识等受到伤害而发生困惑、不满、愤怒等,于是向政府提起有关政府公共政策的既定诉求。25 监控系统:政策系
7、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26 公共决策体制:担负着公共决策任务的机构和人员所组成的组织体系以及制定政策的基础程序和制度。27 社会问题: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28 公共问题:是那些有广泛影响,包括受到交互过程的间接影响,以及所有这些影响都达到了必须认真对待程序的问题。29 决策目标:是指一定环境和条件下决策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期望达到的结果,选择好的决策目标是公共决策的主要内容。(名)30 偶然失效:是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执行过程进入正常状态时的失效。31 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方案所做的分析,对政策效果所做的判断。32 浴盆模
8、型:是人们把描述政策执行过程中失效现象的曲线。33 公共政策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34 非正式评价: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没有严格的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作出评价。35 正式评价:指导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价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价者进行评价。36 剧烈变革思维:主要运用于重新设计,或者是终止和替换现有系统的决策类型;剧烈变革思维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性,要求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规
9、模下改变系统的运行情况。37 无为思维:指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方式,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其变的做法。38 头脑风暴法:它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40 系统:指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41 公共利益:是公众共享的资源和条件。42 管理理论: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语。43 分权制:指各级决策
10、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44 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是指辅助决策工作的一种计算机系统,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米切尔 S斯科特提出的。它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模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计算机系统。二单项选择题)1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说应当强调“(A) ”。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A.公事公办 B.积极介入 C.不闻不问 D.退避三舍2 (B)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A克朗
11、 B史密斯 C西蒙 D拉斯韦尔3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 D) 。A响应 B深入 C反映 D内化4.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C)判断。A.利益 B.事实 C.价值 D.可行性5.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C) 。A.形象思维 B.立体思维 C.灵感思维 D.直觉思维6政策评估是对政策(D )所做的分析。A.问题 B.结论 C.方案 D.目标7.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C) 。A反映 B深入 C内化 D响应8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A)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A四 B三 C二 D五9
12、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B)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A自觉性、客观性与直接性 B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C自觉性、概括性与直接性 D概括性、间接性与主观性10、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D)A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B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C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D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
13、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11.公共政策是(A)管理社会事物所制定的政策,A。政府1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B)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B.惩罚性13.政策的调控功能表现出特有的(C)即鲜明的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C.系统性.1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有美国政治学家(D)最早提出的.D.史密斯三多项选择题1从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分析,政策执行方面的问题有如下几种类型(ABCDE) 。P120A抵触型 B折扣型 C滞后型 D僵化型 E结构型2(C D )的评价标准是在各类人员协商、平衡利益关系的过程中产生的。A.有效 B.适度 C.客观 D.全面3从不同角度进行分
14、类,公共政策评价可以分为(ABC)。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C.事前评价、执行评价和事后评价 D.整体评价和局部评价4立体思维的内在特征表现为层次性、多维性、联系性、系统性和(AD)。A、整体性 B、普遍性 C、灵活性 D、动态性5头脑风暴法的优点是(ABCD) 。P178A它能够发挥一组专家的共同智慧,产生专家智能互补效应;B它使专家交流信息、相互启发,产生“思维共振”作用,爆发出更多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C专家团体所拥有及提供的知识和信息量,比单个专家所拥有的知识和信息量要大得多;D专家会议所考虑的问题的各方面以及所提供的备选方案,比单个成员单独思考及提供的备选方案更
15、多、更全面和更合理。6 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社会公共利益进行(ABCD)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A.选择 B.综合 C.分配 D.落实7.政策的导向是(BD)B.观念 D.行为8.公共政策的功能能包括(ABC)A 分配 B 导向 C 调控9、政策的导向是 B、观念;D 、行为的导向。10、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 A、分配功能;B 、导向功能;C、调控功能。11、公共政策核心主体包括 A、立法机关;B 、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D、执政党。12、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 B、准公共政策主体;C、社会公众;D、核心主体。1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主要包括 A、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B、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
16、力;C、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D、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E、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14、公共决策体系包含着 A、监控;B 、智囊;C、决断;D、信息。15、外部监控体系是由 B、人民群众;C、新闻舆论;D、社会团体等组成。16、决断系统在公共政策及其运行中的作用有 A、界定政策问题;B、确定政策目标;C、设计政策方案;D、选择政策方案。17、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是 A、目标与手段的统一;B 、目标有效协调;C、目标具有可操作性;D、目标具体明确。18、拟定公共政策方案的原则有 A、多要素原则;B 、多方案原则;C、可操作性原则;D、排斥性原则。19、追踪决策的特征 A、双重优化;
17、B、非零起点;C、回溯分析;D 、心理效应20、史密斯认为,A、环境因素;B 、执行机构;C、目标群体;D、理想化的政策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因素。21、从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分析策执行问题有如下几种 A、折旧型;B、结构型;C、滞后型;D、抵触型;E 、僵化型22、政策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有 A、交叉性;B 、动态性;C、突发性;D、多样性。23、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组成内容有 A、建议;B 、信息;C、分析;D、规范。24、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公共政策评价可以分为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C、事前评价、执行评价和事后评价;D、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25、A、客观;C、全面的评价标
18、准需要在各类人员通过协商、平衡利益关系中产生26、处于不同地位的人们,对政策效果评价的态度会 B、支持;D、反对。27、公共政策效果的类型有 A、潜在效果;B 、直接效果;C、附带效果;D、象征性效果。28、立体思维的内在特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B、系统性、整体性、动态性;D、层次性、多维性、联系性。29、创造性思维的各种基本形式包括 A、顿悟;B 、灵感;C、判断;D、直觉。30、头脑风暴法的优点是 A、专家团体所拥有及提供的知识和信息量,比单个专家所有的知识和信息量要大得多;B、它使专家交流信息、相互启发,产生“思维共振” 作用,爆发出更多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C、它能够发挥一组专家的共同智
19、慧,产生专家智能互补效应;D、专家会议所考虑的问题的各方面以及所提供的备选方案,比单个成员单独思考及提供方案更多、更全面和更合理。31、按照人们决策时对自然状态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通常可将公共决策分为 B、风险型决策;C、确定型决策;D、非确定型决策。c32、按照性质,可以将公共政策划分为 A、程序化决策;C、非程序化决策。33、决策支持系统由 B、斯科特; D、基恩。34、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B、社会组织扁平化;C、社会组织公开化;D、民主参与大众化;E 、社会主体知识化。35、下列关于知识经济与公共政策的关系的论述中,正确的有 C、知识经济的兴起要求实现政策创
20、新;D、知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公共政策的扶植;E、知识经济的发展影响公共政策的执行。 36、发展型公共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包括 B、科学民主观念;C、公平优位观念;D、创新超前观念;E 、人本观念。37、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 A、多者博奕决策体制;B 、民主参与决策体制;E、网络化决策体制的公共决策体制。38、为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政府需要调整的公共政策包括 A.产业政策;B.教育政策;D.财政政策;E.金融政策。39、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呈现出的新特点包括 A、信息化;B、民主化;C、高效化;D、科学化。32、公共政策案例的特点有 C、公共性;D、管理性。40、根据公共政策案例记录的过
21、程,可以把公共政策案例分为 A、完全公共政策案例;B、未来公共政策案例;C、实时公共政策案例。41、公共文化的内容包括 A、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认识;B、对公共道德观念的认识;C、对公共责任必要性的认识。42、以下选项属于公共问题横向性质维度的内容包括 C、管制性公共问题;D、服务性公共问题。43、以下哪些说法体现了公共政策的未来基本走向?B 、公共政策应当是讲究公平的;C、公共政策应当追求民主化;D、公共政策应当实践科学化。四、简答题1、简述浴盆模型。答: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与政策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每一项政策都有其失效过程。要保证政策执行的可靠性,就要控制它的失效性。依据
22、可靠性理论分析,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失效“表现于早期失效、偶然失效和耗损失效三个阶段。这种政策失效率的变化,类似于浴盆状。人们把这种曲线也称为“浴盆模型“。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的出台、实行及调整。2简述追踪决策的特点。答:追踪决策的特点有回溯分析,即对原有决策的产生机制与产生环境进行客观分析,找出失误的环节和原因,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决策;非零起点,即决策不是以零为起点,而是对过去已有决策的改善;双重优化,即既要优于原方案,又要是多种改善方案中最优的;心理效应,即要充分考虑决策对象内部和外部各种关系。3公共政策评价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与一般的评价活动有什么区别?答
23、:公共政策是政府有选择的管理行为。由于公共政策对利益的分配是一个动态过程,那么公共政策的实践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并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因势而动。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对其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到社会公共利益是否得到了科学有效地分配和落实。4、简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答:所谓公共政策的功能,就是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它通过政策的地位、结构、影响力与结果表现出来。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导向功能。公共政策是针对社会利益关系中的矛盾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
24、性。公共政策所具有的导向功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调控功能。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尤为是物质利益关系。分配功能。公共政策应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每一项具体政策,都有一个“谁受益” 的问题,即把利益分配给谁?这既是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严肃的实践问题。5.、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答:整体性。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尽管某一政策是针对特定问题提出的,但这些问题总是与其它问题网结为一整体,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超前性。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
25、但它们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必须具有预见性。层次性。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具有不同规格。多样性。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导源于政策的“公共” 特征。合法性。政府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法人行为” 。体现政府行为的政策,本身就具有一定法律性质。它的规范作用,与道德规范不同。6、试分析哪些人群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答:公共政策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利益究竟分配给谁,在通常情况下,有三种利益群体和个体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政府是政策制定的主体,自然也是公共利益分配的主体。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政策的好与坏、正确与错误,首先看
26、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其行为体现生产力发展趋势者,必然会从政策中获益。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一项政策的实际效果,取决于该政策是否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因为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利益得到满足或基本满足的各种利益群体与个体,会自觉不自觉地拥护和执行政策,促使政策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一致。7、简述公共政策分析要素的基本内容。答: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要素有: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模型、政策资源、政策评价标准、政策效果、政策环境和政策信息。政策问题。某一公共政策能否顺利地完好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是否对政策问题取得共识。)政策目标。政策分析的中心任务,是要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或者明确地说
27、,确定目标是分析前提。政策方案。为实现某一目标,可采用多种手段或措施,它们统称为备选方案。拟定可供选择的各种备选方案,也是政策分析的基础。政策模型。按照系统分析的理解,模型是对研究对象和过程某一方面的本质属性所进行的一种抽象描述。政策资源。在政策制定与实际执行中,都会消耗各种资源,尤其在执行中。政策评价标准。整个政策过程,无论是从系统评估、投资评估、推测评估、方案评估,还是执行评价或总评价等,都有待于建立合适的评价标准。政策效果。效果是达到目的时所取得的成果。衡量政策效果的尺度往往用效益和有效性表示。政策环境。公共政策系统不仅包括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等多种要素,而且还包括外在环境。政策信息。公共
28、政策活动实际上是对政策信息进行搜集、传递、加工、使用、反馈的过程。8、简述公共政策主体体系。答: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和个人。它应该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9、简述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内容。答: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作为特殊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在规范人们行为时,指出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能够做的,什么是不能够做的。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公共政策主体将哪些问题列入公共政策议程,直接决定了对公众观念和行为将产生什么样的引导。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公共政策是公共政策主体为了实现有效管理选择一种主观最满意
29、的方案的动态过程。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公共政策的本质决定了公共政策必须立足于解决对社会资源公平分配的问题。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除了政府这个核心公共政策主体外,执政党、利益团体、社会团体、第三部门等准公共政策主体以及公众、新闻媒体等共同构成一个公共政策系统。一般来说,互动的范围越大、频率越多,越有利于公共政策的10、简述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答:从实践来看,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不足。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从实践来看,由于与政策相关的利益、素质和信息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明显不足。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公众需求。公共政策主体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30、进而提升引导公众观念行为、调控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和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和多样化的需求。入世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入世”使我国经济与整个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入世后,我国公共政策主体能否应对新环境的挑战直接决定了公共政策质量的优劣,进而影响到公共管理的进程。知识经济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人类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赖于以智力资源的占有与分配为特征的知识经济的兴盛与发达。11、简述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途径。答:(1)公共政策主体转变政策理念。政策理念是指政策主体进行公共政策时所秉持的价值观。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公共政策主体必须转变公
31、共政策理念。这些理念包括: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而不是对立者;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应是解决公共问题、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支持、鼓励准政策主体的发展;要具有前瞻性,注重“预防”而非“ 治疗” ,掌握政策主动权。 (2 )改善和优化政策的外部环境。公共问题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意味着公共政策的层次性和复杂性,要求公共政策主体的多元化,同时也要求政策环境的优化和改善。主要包括:提倡公共道德,强调公共责任,使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公共文化氛围;加强公共政策程序化、公开化的法制建设;最大限度地吸纳公民参与,推进公共管理的社会化。12、简述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答:公共政策系统由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决断系统及监控系统构成
32、。是否及时得到准确而有用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及时处理,是进行有效公共政策活动的必要前提。智囊系统在公共政策中的作用在于填补当代领导职责与其能力之间的差距,为领导服务。决断系统是由拥有公共政策权力的领导者集体所组成的中枢机构,是公共政策活动的组织者,领导政策的全过程。公共政策的决断系统是整个公共政策体制的核心和中枢系统。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决断系统不仅拥有决定权,而且还统帅其它子系统的活动,为信息系统指明收集信息的方向,为智囊系统确立拟定备选方案的目标,指导政策方案的实施活动;但信息、智囊等其它系统或机构却不能取代决断系统的地位。对政策过程的监控,既有助于公共政策的合法化,也有助于政策方案的贯彻实施
33、与评估,是实现既定目标的有力保障。这四个系统各有分工、相互独立,又密切配合、协同一致,促进公共政策大系统的运行得以顺利展开。13、简述公共政策体制的类型。答:层级结构中的集权制与分权制。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机制。个人决策模式和集体决策模式。个人决策模式指决策权力属于单个决策主体所有,它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制两种具体形式;集体决策模式指决策机构的全部成员拥有同等决策权力,共同决策和共同负责。14、简述信息系统的职责。答:信息系统的职
34、责主要包括:有计划、有规律、经常性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贮存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实的情况与数据,以保证公共政策能够及时获得适用、准确和充足的情报信息资料;有意识地收集、整理政策实施过程及结果等方面的情况、数据,并及时向决策者反馈;研究分析政策执行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政策的偏差或失误,并及时向决策者所馈。15、试论述西方国家政府在公共政策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答:政府作为国家的行政管理机关,是国家各项重要职能的直接体现者和执行者。现代政府活动的主要方式就是制定和实施一定的政策。在各个国家中,政府的政策数量最多,政策活动的制度化程度最高,是政策系统的核心主体,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具有基础
35、性的地位和作用。 (1)西方国家中央政府在公共政策体制中的地位。西方国家的政府主要采取总统制和议会内阁制两种形式,在这两种不同的形式中,中央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也不一样。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在实行总统制的国家中,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权力很大;许多重要的政策都直接出自总统之手。实行议会制的国家,议会内阁制的政府也掌握了巨大权力,特别是国家行政管理方面的权力,但政府首脑的地位不如总统制下的政府首脑的地位突出。 (2)西方国家的地位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实行联邦制的国家,作为联邦制国家,美国的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中享有很大的权力。在立法权上,美国采取二元结构。实行单一制的国家,英国是实行单一
36、制的国家,英国的中央政府拥有着全国的立法、行政、军事、财政等决策权力,各郡、区地方政府的权力来自中央政府,国会以法律规定各地方政府的权力。16、试论述中国政府在公共政策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答:政府作为国家的行政管理机关,是国家各项重要职能的直接体现者和执行者。现代政府活动的主要方式就是制定和实施一定的政策。在各个国家中,政府的政策数量很多,政策活动的制度化程度最高,是政策系统的核心主体,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的中央人民政府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同时是国家最高的行政管理机关。我国中央政府在公共政策体制中的地位,我国国务院作为中央政府,享有宪法赋予的各种行政管理权力,
37、统一领导全国行政事务。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体制中的地位,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结构中处于一种特殊地位。它一方面要为贯彻中央政府的政策制定具体措施,另一方面还要根据自己的权限对所辖地域内的事务进行决策,因而在地方一级政府的政策制定活动中拥有相当的实17、试论述西方国家政党在公共政策中的作用。答:现代国家的政治统治大都通过政党政治的途径来实现。可以说,现代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在各个国家公共决策的过程中,都发挥了核心和主导作用。多数西方国家都实行多党制,只有英、美等国家实行两党制。西方国家的政党执掌政权,是通过选举争夺议会多数席位和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方式来实现的。西方国家政党活动的主要范围是选举
38、和议会。党的权力集中在少数领导人和议会党团手中。党的地方组织大多只参与组织选举活动,没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和组织活动。经过选举上台成为执政党之后,党的领袖作为国家和政府的领导人,基本上不再以党的名义活动。18、试论述我国政党在公共政策中的作用。答:现代国家的政治统治大都通过政党政治的途径来实现。可以说,现代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在各个国家公共政策的过程中,都发挥了核心和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在公共政策中的人用,首先体现在它对国家的政治领导上。凡是涉及有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则、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各个领域的重要决策,都是首先由党制定和提出的。为了保证党的领导作用的实现,党还自上而下地建立了统一、严密的组
39、织体系。党的组织体系包括中央、地方和基层三个层次。党的地方各级组织是与各级地方国家机构基本配套设置的,它们大致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 、市、县的各级党委。我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个制度中,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领导,同共产党合作,共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参政党,它们以参与者的地位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试论述西方国家利益团体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答:通过对竞选的政党提供支持或撤销支持等手段对其政策纲领施加影响;通过院外活动对议员施加压力,使议会通过对其有利的政策法案,阻挠通过对其不利的法案;密切与政府重要行政机关的联系,影响政府
40、有关社会福利、军事、援外等方面的具体政策,为自己的经济利益服务;通过资助等方式支持各种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的工作,以影响政府的政策。20、试论述我国各种群众组织和人民团体公共政策的影响。答:结合中国的实际,可将公共决策的参与团体划分如下:职业团体;群众团体;工作团体。我国的群众团体,除了要维护它们所代表的那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以外,它们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以外,它们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党和国家的政策必须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呼声,获取他们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党和政府在制定有关的政策时,总要征求有关群众组织的意见。
41、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群众组织的活动是党和政府政策制定和执行活动的某种延伸。由于传统的全能政治的影响,中国社会组织的发育是不太成熟的。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多元化利益格局的出现,各种利益团体也将进一步形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并将对公共政策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21、大众传播媒介对决策问题提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缩短了公众议程的时间。如果公民个人之间相互议论的某个社会问题一经大众传播,几分钟时间就可以让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立即形成了某种社会舆论,从而使公众议程更容易形成。缩短了正式议程的时间。某个社会问题经大众传媒传播后,社会公众很快了解了这个问题,同时也使决策
42、者了解这个问题。扩大了决策问题提出的数量。决策问题实际存在的数量是很多的,但如果渠道不通畅,最终能提出的数量是有限的。而现代大众传媒的信息容量大传输速度快,形式丰富多样,使大量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能够充分反映出来。22、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答:方案执行的必要说明。即指出要将所设计的方案付诸实施,首先应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保证方案执行效果与预期效果的一致;解决决策问题的基本措施。这是方案的核心内容,要尽量做到明确、具体,并给决策方案的执行者一定的机动性;明确决策方案对应的阶段。公共政策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其解决也呈现出长期性与阶段性。因此,在方案中必须明确决策阶段,以使得决策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划分和
43、决策;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即明确决策方案的适用对象,运用期限以及该方案着重解决的问题等;方案所需的各种条件的要求。如实施该方案所需相应机构的调整或重新设置,人员的配备状况,以及资金等其它资源量的要求等。23、决策方案评估在标准是什么?答:效益标准。效益标准是根据投入产出关系评估决策方案质量的标准。成本越低,收益越大,效益也就越好。方案协调性标准。方案协调性标准用以评估方案涉及的各种人力、财力、物力、时间、信息等资源要素,以及各种主客观条件之间的有机整合程度。方案的适应性标准。方案的适应性标准主要评估既定方案是否适应环境的变化。决策方案力度标准。决策方案力度不够,解决问题就会“力所不及” ;力度
44、太大,可能会因矫枉过正而导致社会正常秩序的破坏,或导致事物发展动态平衡格局的崩溃。24、简述史密斯模型。答:史密斯认为,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都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因素。理想化的政策是政策制定者试图追求的相互作用形式;目标群体是受政策最直接影响的,必须对政策采取适当反应的符合政策要求的群体或个体;执行机构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组织;环境因素是那些影响政策执行和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要素。史密斯模型与以往的政策执行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强调了执行中理想化的政策,而且也强调了执行中的其他三个因素。人们习惯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理想化政策的制定上,似乎政策执行是简单
45、地照章办事,不太注意目标群体,更少考虑到执行机构与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实 25、简述接受政策的三个层答: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层次:服从、认同与内化。服从是接受政策的最低层次反应。因政府政策具有法律规范性,凡拒不接受政策的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某些人为了避免惩罚,会从总体或形式上服从政策。在强大的政策压力下,他们也会被动地执行政策。政策主体靠这种力量去推动政策,其运行过程是不能长久维持的。认同是接受政策反应的中间层次。在通常情况下,政策对象对政府颁布的政策,总是认可的,这是由于对社会公共权威的遵从习惯造成的。由于各自不同的价值偏好,使得人们对政策的理解产生差异,虽然都建立于认
46、同基础之上,也愿意力求从行动上认真执行,但执行的行为结果却大不一样,偏离政策目标,或走极端的现象也会经常发生。内化是接受政策反应的最高层次,它表现为对政策内容及其意义准确而深刻理解,并积极地自觉行动。政策所确定的行为规范与价值体系,已成为这一部分对象的行为指南。26、简述接受政策的基本原因。答:作为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通过多年来的各种教育,已逐步形成一种政治行为模式,即对权威的尊重,包括对政府所作的各种决定的服从。不论是道义还是感情上,多数人相信政策、服从政策、支持政策,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自我利益的保护与发展,经常是部分政策对象服从政策的重要原因。通过比较、衡量,人们会认识到执行政策有什么好
47、处,不执行政策会带来什么麻烦。人们遵守一项政策,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政策合法性的认同。生活于法制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对政府经过合法程序制定的政策,理所应当要遵守。不少人是因为害怕惩罚才服从政策。政策的效力在很大程度上应取决于人们自觉自愿而非被迫遵守。对任何一个政策对象来说,都有个对政策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了解不多到了解较多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对政策的认识逐步加深,执行的自觉性也会不断提高。27、影响我国政策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答:影响我国政策的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科学技术因素;文化因素;教育因素;人口因素;自然资源因素;生态因素;心理因素。28、简述
48、政策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答:多样性。任何一个政策(或政策系统)从制定到实施的全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环境因素都会对其施加影响。动态性。所有的环境因素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一切变化都说明,任何一项政策不可能一劳永逸。政府要随着国情的变化,不断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新政策或调整已有的政策。交叉性。多个环境因素对政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共同作用上,而且还突出地表现在交叉作用上。这种交叉作用常常会引起预料不及的连锁反应,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突发性。环境因素的这种特征大量地表现在自然因素的突发事件上。当今世界,生态危机是人类面临的共同危机,国际上的突发事件以及国内局部地区不断发生的突发事件,都会对政策产生不可
49、忽视的影响。所以,我们的政策,既表现出它的刚性,又表现出它的弹性。8 答:(1)抵触型。政策执行者采取多种手段拒绝执行政策,其招术大致有硬顶与软拖两种,后一种更为常见,其结果是政策执行落空。 (2 )僵化型。政策执行者对政策内容不加分析,盲目机械照搬,搞不清楚政策的实施范围和对象,因执行方法过于简单同样使政策不落实。 (3)滞后型。政策执行者因观念、思想上的落伍,在一项政策执行中犹豫不决,从而使政策落不到实处。 (4)折扣型。政策执行者根据政策内容和局部利益对政策进行取舍,有利就执行,无利的不执行, “政策不到位”。 (5)结构型。因政策执行机关与各部门之间,以及执行人员在分工合作中发生误会、矛盾及不协调而导致政策执行失败或中断现象。政策执行者如何对待上级政策,实际中有三种态度:求神似,去形似,抓住政策的精神实质,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执行;不求神似,只求形似,机械地照搬照抄照传,执行中“上下一般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