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读片 王亮亮 2014.10.27,CT号:642864,于永菁 ,女,64岁反复上腹部,病程中患者精神食欲可,睡眠可,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当地医院查彩超示主胰管扩张;予2014-2-7至我院门诊就诊,查上腹部CT示:胰颈部囊性低密度影伴远端胰管扩张,考虑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可能,病例-2CT号:1613249,盛传兵 男,56岁。 反复左上腹痛一月余患者一月余前出现左上腹疼痛,在我院检查上腹部CT提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IPMN)。,病例3 CT号 1602729,朱道成 男 65体检发现胰头肿物一月余查上腹部增强CT提示:胰头囊性占位,与扩张胰管相通,考虑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
2、液瘤可能。病程中,患者食纳可,睡眠可,大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增减。,胰腺导管内乳头粘液性肿瘤,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mucinou8 neoplasm,IPMN)是起源于主胰管或其分支导管的一种分泌黏液的乳头状肿瘤,是一种潜在恶性的肿瘤。,分型,根据肿瘤的起源不同,将IPMN分为主胰管型、分支型、混合型;,细胞学分类,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腺瘤(良性);胰腺交界性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潜在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癌(恶性)。,临床症状(1),一般认为,男性发病多见,IPMN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可出现上腹部不适(腹痛、腰背部疼痛)和消化不良等表现(消瘦、黄疸、
3、腹泻)等。,临床症状(2),586的病人曾有胰腺炎发作病史,这可能是由于胰管内大量粘液积聚,导致胰管内高压,使小腺泡破裂,胰液外溢造成胰酶激活,从而引起了胰腺炎反复发作。,有人将术前各种辅助检查和术后诊断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B超和CT或MRI,故可作为金标准。-有创检查 (部分提出MRCP可替代ERCP成为诊断IPMN的金标准),CT - 平扫征象,肿瘤表现:肿瘤由单个或多个小圆形低密度影组成,和(或)见等密度的条状间隔。有时可见囊状病变与胰管相同,囊壁可见结节样突起。典型的CT表现为主胰管扩张伴壁结节或胰腺囊性灶与主胰管相沟通。,胰管扩张,
4、早期是因为肿瘤组织过度分泌黏液所致、中后期瘤灶对主胰管的梗阻加剧了主胰管的扩张,增强扫描征象,增强后囊性区域未见强化,分隔强化程度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密度相似。囊壁结节样突起,平扫与胰腺实质密度相等,增强后呈轻至中等程度强化。(小的壁结节很难显示),主胰管型(1),主胰管型在CT上表现为主胰管扩张。主胰管明显扩张(1.0cm)、管内壁结节(直径1.0cm)常提示恶性.,主胰管型(2),分支胰管型(2-1),分支胰管型:位于胰头和钩突部最多,位于胰体尾部较少;多数由多个类圆形小囊性病变组成,呈分叶或葡萄样,囊性病变与胰腺实质分界清楚,囊性病灶与主胰管相交通是分支胰管型的特征性表现,分支胰管型(2-
5、2),混合型(3-1),混合型:胰头和钩突分支胰管扩张合并主胰管扩张。,混合型(3-2),MRl肿瘤信号,MRI平扫囊性病变T1wI为低信号,T2WI为明显高信号,胰管与囊性病变有交通,部分可有融合,中心可见等信号分隔,可见小乳头状突起壁结节形成,呈等或略高信号,小于3mm的乳头状突起难以显示,如肿瘤内出现大于10 mm的实性结节、主胰管扩张大于10 mm,提示为恶性IPMN。增强扫描见囊性区无强化,分隔强化程度与周围胰腺实质相仿,壁结节轻到中度强化;MRCP多方位重建,可更形象显示囊性病变的特征。,MRI 1434398,良恶性鉴别(1) 参考,主胰管型IPMN大多为恶性,而分支胰管型相对恶
6、性率较低;病变的大小:根据IPMN大小鉴别良恶性还没有统一的意见,一般认为IPMN病灶5cm为判断标准。但是小病灶也不能完全排除恶性的可能。主胰管的宽度:恶性IPMN通常合并主胰管显著扩张(1.0cm),良恶性鉴别(2),囊内有无合并结节或肿块:IPMN的囊内出现较大的结节或实质性肿块常常提示恶性的可能,十二指肠乳头的大小:IPMN由于肿瘤分泌大量黏液,可导致胰管显著扩张,十二指肠乳头部扩大、突出。(无特异性)病变内囊的数目:胰腺内直径3 cm,影像学检查发现明显的附壁结节,主胰管扩张l cm或CAl99升高者,应尽早手术;对于无症状且没有上述征象的病例,可选择手术或密切观察。主张应积极手术者认为,IPMN存在一定的恶变概率,特别是主胰管型IPMN恶变概率更高;一旦恶变,患者预后急剧下降,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非手术手段可以准确判别病变性质,IPMN最好及早手术。,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