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真题部分答案汇集优秀.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4001292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与教学论真题部分答案汇集优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课程与教学论真题部分答案汇集优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课程与教学论真题部分答案汇集优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课程与教学论真题部分答案汇集优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课程与教学论真题部分答案汇集优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 31课程与教案论历年真题及大部分答案汇集一、全国2018年7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案论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被认为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是( A.博比特 B.麦克尼尔 C. 查特斯 D.波特2.学术中心课程主张课程的( A.相关化 B.专门化 C.融合化 D.广域化3.“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 A. 技术兴趣 B.实践兴趣 C.解放兴趣 D.建构兴趣4.维果茨基在其“文化历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 A.“基础教养论” B.“中间语言” C.“最近发展区” D.“居室教育学”5.旨在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经

2、典教育著作是( A.教案的艺术 B. 大教案论 C.实验教案论 D.教育学讲授纲要6.在赫尔巴特四个教案“形式阶段”中,“把业已形成的知识系统通过应用于各种情境而使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属于( A.明了阶段 B.联合阶段 C.系统阶段 D.方法阶段7.首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案总原则的基础的是( A.福禄贝尔B.奥苏贝尔C.裴斯泰洛齐D.拉特克8.提出“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的是( A.赞科夫 B.皮亚杰 C.瓦根舍因 D.布鲁纳9.范例教案的特殊之点在于“范例”,范例的基本特征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具体性、学术性、范例

3、性C. 具体性、精确性、范例性 D.基本性、专门性、范例性10.“给学生一篇文章,学生在五分钟内不靠帮助或参考书,能够识别出它的风格”这个教案目标的取向属于( A.生成性目标取向 B.普遍性目标取向 C.表现性目标取向 D.行为目标取向11.在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上,认为“教育为社会生活作准备,学校课程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这种观点是( A.主动适应论 B.被动适应论 C.相互作用论 D.超越论12.共同解决问题型教案方法对应的学习方式是( A. 探究性学习 B.自主性学习 C.社会性学习D.接受性学习13.罗杰斯关于学习的分类,是将学习分为( A.无意义联结的学习、有意

4、义的经验学习 B.有意学习、机械学习C.发现学习、接受学习D.上位学习、下位学习14.在非指导性教案中,教师的角色变成了( A. 引领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15.教师向学生作出一定的活动、行动、态度以供学生仿效的教案方法,被称为( A呈示 B示范C展示D口述16.课程的垂直组织有两个基本标准,即( A.学术性和逻辑性 B.顺序性与重复性 C.连续性与顺序性 D.逻辑性与一致性17.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 使人成为“自然人”B.个体经验和社会整体的持续生长C.使人之个性完全获得自由与独立,使人获得解放,使社会日臻公正D.使人获得全面发展18.“人本主义经验课程”

5、内容的基本来源是( A. 儿童、自然、知识、社会 B.儿童、学科知识、社会C.自我、自然、知识、社会 D.学生经验、历史文化、自然19.布拉梅尔德在“未来中心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 A.微型课程 B.STS课程C.轮形课程 D.国际理解教育课程20.最早在中学开设选修课程的国家是( A. 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21.“隐性课程是指那些包含着特殊信息的班级社会关系,这些特殊信息使维持资本主义逻辑和合理性的特殊的价值观、社会规则观、权威观和劳动观得以合法化”。这一观点属于( A.抵制性的隐性课程观B.结构功能主义的隐性课程观C. 再生产性的隐性课程观 D.经验自然主义的隐性课

6、程观22.隐性课程的首倡者是( A.杜威 B.克伯屈 C.鲍尔斯和金蒂斯 D.杰克逊23.在课程创生取向看来,课程知识是( A. 由课程专家为教师的实施而创造的B.广大的、复杂的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方面C. 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一种人格的建构 D.课程变革计划的内容2 / 3124.在下列几种评价类型中,最关注过程的是( A. 总结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效果评价 D.内在评价25.在古巴和林肯对课程与教案评价的历史分期中,第四代评价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 A.描述 B.心理建构 C.测验或测量 D.判断26.“以所有与方案有利害关系或切身利益的人所关心的问题为中心的一种评价”,这种评价模式是

7、( A.差别模式 B.目标达成模式 C.回应模式 D.外貌模式27.在课程研究领域,“课程理解范式”把课程视为( A.学校材料 B.学校文化 C.师生的经验 D.符号表征28.在教育公平的问题上,当前我们应该秉持的理念是( A.以提高质量为主,以平等为辅 B.以平等为主,以提高质量为辅C. 平等与高质量兼得D. 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29.“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国家与学校课程变革中的( A.利益关系问题 B.权利关系问题 C.文化关系问题 D.法律关系问题30.建构主义支架式教案的基本特征是( A.学习者中心、情境中心、问题中心B.学习者为中心、元认知为中心、意义

8、建构为中心 C.重视社会交互作用和文化在知识理解和意义建构中的作用,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不仅是一个个体的过程,还是一个社会和文化的过程。D.在不同情境、从不同角度建构知识的意义和理解,由此获得可广泛而灵活迁移的、高级的、非结构性的知识。二、简答题(每题6分31 简述布鲁姆等人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典型特征。32简述教案方法的含义及其本质。33简述课程实施与教案的关系。34简述班级授课组织存在的缺陷。35简述课程与教案目标取向评价的本质、价值与局限。三、论述题(每题12分 37论述我国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方向。36请分别谈谈对于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的理解,并分析过程模式对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

9、。四、材料分析题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案。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

10、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从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互关系的角度分析说明上述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设置方案的理由。二、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案论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提出“教育主要是为了成人生活,而非为了儿童生活。教育的基本责任是在准备50年的成人生活,而不是为了20年的童年及青年生活。”的教育家是( A. 博比特B. 泰勒 C.查特斯D.哈普罗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圣经”的课程着作是( A

11、.儿童与课程B.怎样编制课程 C.课程与教案的基本原理D.课程3.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布鲁纳B.麦克尼尔C.施瓦布D.派纳4.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案论确立的教育着作是( A.教案的艺术B.大教案论 C.实验教案论D.教育学讲授纲要5.第一次提出“教育教案的心理学化”思想的教育家是( A.福禄贝尔B.奥苏贝尔 C.斯金纳D.裴斯泰洛齐6.“发展性教案论” 、“ 发现教案论 ”、“范例教案论”这三大新教案论流派的共同理论基础是 ( A.认知理论B.建构主义理论 C.情感理论D.行为主义理论7.学习根据类别对各种事物作出反应,学习对事物分门别类的一种能力,这种学习属于( 3

12、/ 31A.辨别学习B.问题解决学习 C.规则学习D.概念学习8.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 的概念和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与面积计算,这种学习类型是(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概念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9.课程与教案目标的“普遍性目标”取向的特点是( A.普遍性、规范性、模糊性B.学术性、专门性、规范性C.学术性、普遍性、基本性D.基本性、专门性、理解性10.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取向属于( A.表现性目标取向B.普遍性目标取向 C.行为目标取向D.生成性目标取向11.在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上,认为“教育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

13、生活,而且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这种观点是( A. 被动适应论B. 主动适应论 C.调和论D.超越论12.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 在教案方法类型上属于( A. 提示型B. 复合型 C.自主型D.共同解决问题型13.赫尔巴特提出的关于教案的四个“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 A. 复习B. 训练 C.探究D.方法14.罗杰斯“非指导性教案” 相应的学习观是( A.有意义发现学习B.有意义接受学习 C.有意义经验学习D.有意义机械学习15.课程与教案目标的“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 A. 普遍主义B. 实践理性 C.唯科学主义D.解放理性16.课程的水平组织的基本标准是( A. 顺序性

14、B.整合性 C.连续性D.逻辑性17.经验自然主义的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使人成为“ 自然人” B. 个人经验与社会整体的持续生长C.使人之个性完全获得自由与独立,使人获得解放,使社会日臻公正 D.使人获得全面发展18.克伯屈“设计教案法” 中,“ 设计”的核心是( A.个体已有的经验B.做中学 C. 自愿的活动D. 交互作用19.20世纪倡导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课程哲学是( A.实用主义B.自然主义 C.人本主义D.改造主义20.提出“附带学习” 概念的学者是( A. 杜威B. 克伯屈 C.杰克逊D.阿普尔21.“隐性课程是学校暗默地、高效地灌输给学生的被合法化了的 文化、价值和规范

15、,它是发挥着霸权功能的日常意义体系” 。这一观点属于( A.经验自然主义的隐性课程观B.结构功能主义的隐性课程观 C.再生产性的隐性课程观D.抵制性的隐性课程观22.人们为了弥补班级授课组织不能充分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缺陷,对班级授课组织提出了一系列补充措施。其中,比较有效的是( A.留级制度 B. 降低学力水准C.能力分组 D.“班级授课组织内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案组织23.从课程计划到课程实施之间有一个过渡环节,这个环节通常称为( A.课程评价B.课程标准 C.教案活动D.课程采用24.在下列几种评价类型中,最关注结果的是( A.形成性评价B.质的评价 C.效果评价D.内在评价25.在古巴

16、和林肯对课程与教案评价的历史分期中,第三代评价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 ( A.测验或测量B.判断 C.心理建构D.描述26.我们通常所称的“传统评价模式”是指( A. 差别模式 B.目标达成模式 C.回应模式D.外貌模式27.在课程研究领域,“课程开发范式”把课程视为( A. 师生经验B. 符号表征 C.学校材料D.学校文化28.中国当前深化课程改革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教育热点问题(如“重点中学” 存废之争、择校问题、民办教育与私立学校问题等 大都反映了( A. 人们对教育公平的渴望B.人们对提高教育地位的渴望C.人们对提高教育质量的渴望D.人们对受教育权利的追求29.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个要

17、素是( A. 学习材料、教师与学生、合作、意义B.文本材料、情境、交往、意义 C. 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 D.教案主体、情境、合作、意义建构30.建构主义随机访问教案的基本特征是( A. 学习者中心、情境中心、问题中心B.学习者为中心、元认知为中心、意义建构为中心C.重视社会交互作用和文化在知识理解和意义建构中的作用,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不仅是一个个体的过程,还是一个社会和文化的过程D.在不同情境、从不同角度建构知识的意义和理解,由此获得可广泛而灵活迁移的、高级的、非结构性的知识二、简答题(每题6分31. 简述程序教案的基本原则。32简述课程选择的含义及其基本取向。33.在今天的学校教

18、育实践中综合课程的理想范例并不多,为什么?34.简述课程与教案过程取向评价的本质、价值与局限。35.“计算机为媒体的交往”对教案领域会产生哪些影响?三、论述题(每题12分36“教案是科学,还是艺术?”谈谈你的看法。37.从课程实施三种取向之关系分析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4 / 31四、材料分析题1.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博比特在1918年出版的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这种课程类型称为31. 主体教育观的内涵是什么?32.试述赞科夫发展性教案理论的教案原则。33.试述学术中心课程的内涵与基

19、本特征。34.简述隐性课程的特点。35.建构主义认识论的内涵是什么?三、论述题(每题12分36. 试分析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及其特征。37.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各有哪些特征?两者关系如何?谈谈当前我国教育实践中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方面的现状。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6分 38.一位教师在讲授植物的果实一课时,课前曾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是果实的带到教室里来。学生带来的有梨、苹果、香蕉、花生、核桃、葵花子、胡萝卜等。上课一开始,学生就对胡萝卜是不是果实,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气氛异常活跃。教师因势利导地指出:“当你对一个事物拿不准的时候,你就拿一个和它类似的东西和它比较,看它们有哪

20、些相同?哪些不同?答案就很容易找出了。”他拿起一个苹果和一个梨,问道:“它们有哪些东西相同?为什么它们是果实呢?“都能吃。”一个学生回答。“能吃。对,但不一定所有果实都能吃。”教师说。“都是树上长的。”又有一个同学说。“苹果和梨都是树上长的,但不是所有的果实都长在树上,花草也有果实。”教师说。“都是开完花结的果。”又有一个同学说,教师立即加以肯定。“都有核儿”一个学生猛然想起,脱口而出。“是吗?那就要观察它们的构造了。”教师说:“好,切开来研究研究。”切开后,教师问:“那核儿是什么?知道吗?”“是种子。”同学们回答。教师:“它的内部构造都有种子,种子是繁殖后代的,那么种子以外这一大部分叫什么呢

21、?”“叫果肉。”一个同学答。这时,教师总结:“对,平常我们叫它果肉,最外面一层叫皮,但科学的叫法,把种子以外的都叫果皮。”我们都知道开花结果,果实都有两部分,那就是果皮和种子。是不是果实,主要看里面有没有种子。又问:“胡萝卜里面有没有种子呀?”“没有种子,不是果实。”学生回答。试阐述以上这个案例运用了什么样的教案方法?这种教案方法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这种教案方法有何价值?运用这种教案方法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四、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案论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提出课程开发的“工作分析”方法的教育家是( .查特斯 B.奥利沃C. 博比特

22、 D.施瓦布2.1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学科结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即( A. 进步主义课程 B.要素主义课程C. 永恒主义课程 D.学术中心课程6 / 313.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案论的教育家是( A. 拉特克 B.赫尔巴特C. 夸美纽斯 D.斯太克4.赫尔巴特提出的教案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 A.复习 B.呈现C. 拓展 D.方法5.杜威在其1902年出版的著作中曾针对传统教案割裂儿童与学科而使儿童完整的经验被肢解的问题,提出在经验的基础上真正使儿童与学科统一起来。这本不朽名著是( A.儿童与课程

23、B. 民主主义与教育C. 我的教育信条 D.明日之学校6.现代课程之父泰勒在20世纪初所创立的课程开发模式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其课程开发模式被称为( A.目标模式 B.过程模式 C.表现模式 D.普遍模式7.斯藤豪斯认为,课程开发的任务就是要选择活动内容,建立关于学科的过程、概念与标准等知识形式的课程,并提供实施的( A.目标原则 B.过程原则C. 评价原则 D.组织原则8.奥苏贝尔学习理论最根本的特点是关注课堂教案中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提出了(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C.有意义学习 D.解决问题学习9.“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指的是奥苏贝

24、尔所说的( A.好奇心 B.认知驱力C.附属驱力 D.自我驱力10.维果茨基在其“文化历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假设理论是( A.潜在发展区 B.实际发展区 C.最近发展区 D.现有发展区11.奥苏贝尔讲解式教案的设计原则是( A. 高速度原则 B.高难度原则C. 小步子原则 D.逐渐分化原则12.“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这指的是( A.行为目标 B.生成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体验性目标13.在课程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关系问题存在三种典型观点,它们是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和( A.统一论 B.平行论C.超越论 D

25、.独立论14.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内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课程开始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 A.课程目标 B.课程计划C.学习者的经验 D.学习过程的价值15.赫尔巴特主义课程论是属于( A. 综合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C. 科目本位课程 D.学术中心课程16.课程要素即课程的基本构成,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概念、方法、技能、价值观与( A.原理 B.过程C.学生 D.教师17.把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分成各部分,在不同的学习时间安排不同的课程类型,由此形成一个课程类型的组织体系。这种课程类型的组织体系称为( A. 课程要素 B.课程组织C. 课程结构 D.课程目标18.最先在理论上将班级

26、授课组织确立起来的是捷克著名教育家( A.裴斯泰洛齐 B.福禄贝尔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19.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可称为( A.直线式课程 B.螺旋式课程C. 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20.学生之间不交换信息,每一个人自主展开问题解决的学习,这种学习形式称为( A.分组学习 B.个别学习C.同步学习 D.交差学习21.从课程计划到课程实施之间还有一个过渡环节,这个环节通常称为( A.课程计划 B.课程变革C.课程实施 D.课程采用22.以一定的方法对课程或教案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

27、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为( A.课程与教案的评价 B.课程与教案的实施 C.课程与教案的目标 D.课程与教案的内容23.要求脱离预定目标,以课程计划或活动的全部实际结果为评价对象,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展示这些结果,这种评价称为( A.目标本位评价 B.目标游离评价C. 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24.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这种评价称为( A.效果评价 B.内在评价C.质的评价 D.量的评价25.主要受艺术、人文学科、社会理论的影响而产生,揭示了“量的研究”之“客观性”假设的虚假性甚至欺骗性,确立了研究者价值参与的合理性,尊重研究对

28、象之个别性与独特性,摧毁了“多数”对“实在”的专断。这种课程研究的方法称为( A.量的研究方法 B.质的研究方法C. 纵向研究方法 D.横向研究方法26.建立在日常交往基础上的、由主体与主体之间所结成的丰富而生动的日常生活构成的世界,称为( A.科学世界 B.儿童世界C.生活世界 D.成人世界27.认为人的心灵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处于绝对支配地位而外部世界则没有任何独立性,那么这种建构主义就是( A.激进建构主义 B.社会建构主义 C.信息加工建构主义 D.社会文化认知观28.从研究内容看,正在超越课程开发研究,趋向课程开发研究与课程理解研究的整合;从研究方法看,正在超越7 / 31量的研究,趋向

29、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整合。这是( A.教案研究的发展趋势 B.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C.课程研究的发展趋势 D.社会研究的发展趋势29.在理念层面,建构主义认识论正在取代客观主义认识论而成为教案领域的基本观念;在技术层面,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引起教案领域的深刻变革;在基础层面,教案论已不再只是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学科,其研究开始置于多学科的基础之上。这是( A.教案研究的发展趋势 B.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C.课程研究的发展趋势 D.社会研究的发展趋势30.“泛智课程说”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其创立者为( A.赫尔巴特 B.斯宾塞C. 夸美纽斯 D.卢梭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 分31. 简述卢

30、梭发现教案论的基本内涵。32.试述非指导性教案的基本特征。33.在对评价领域的发展历史进行四阶段划分时,古巴和林肯认为第一、二、三代评价的缺陷是什么?34.简述学科课程的局限。35.客观主义认识论的内涵是什么?三、论述题(每小题12分36. 试分析生成性目标的价值取向及它的优势与局限。37.论述建构主义教案观。四、材料分析题1.出版于1918年,标志着课程成为独立研究领域的著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 怎样编制课程 D.课程与教案的基本原理2.为“泰勒原理”奠定心理学基础和方法论基础的教育思想家是( A.斯金纳、博比特 B.贾德、桑代克 C.加涅、查特斯 D.布鲁纳、波特3.学术中心

31、课程的基本特征是( A. 学术性、创造性、结构性 B.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10 / 31C.学术性、主动性、基本性 D.科学性、专门性、理解性4.被认为是现代教案研究的奠基之作的教案论著作是( A.教育学讲授纲要 B. 实验教案论C. 大教案论 D.教案的艺术5.提出“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的教育家是( A.卢梭 B.夸美纽斯 C.裴斯泰洛齐 D.拉特克6.第一次把教案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的是( A. 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案”理论 B.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C.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案理论 D.裴斯泰洛齐的“基础教养论”7

32、.“实验教案论”的代表人物是( A. 克伯屈、斯腾豪斯 B.布鲁纳、冯特C. 拉伊、梅伊曼D. 普莱西、斯金纳8.儿童在熟悉了“萝卜”、“菠菜”、“西红柿”等概念之后,再来掌握“蔬菜”这一概念,这种学习类型是( A.并列结合学习 B.归属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9.“教案不仅应当以儿童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这一观点所符合的教案理论是( A.赞可夫的发展性教案理论 B.瓦根舍因的范例教案理论C.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D.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案理论10.“考察与欣赏老人与海的重要意义”这样的教案目标属于( A.生成性目标取向 B.行为目标取向 C.表现性目标取向 D.普遍

33、性目标取向11.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包括( A.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B.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C. 智力技能、态度、动作技能 D.认知领域、态度、言语信息12.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素主义教育学者、永恒主义教育学者、结构主义课程论者都主张( A.课程内容即教科书知识 B.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C. 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D. 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13.在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上,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的观点属于( A.被动适应论 B.主动适应论 C.调和论 D.超越论14.课程与教案目标的行为目标取向所追求的价值是( A.普遍主义 B.解放理性 C.实践理性 D.唯

34、科学主义15.斯金纳根据操作条件反应的学习理论,借助教案机器,使学生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教案模式称为( A.合作教案 B.编程教案 C.个别教案 D.程序教案16.在课程发展史上,最早论述课程组织问题的学者是( A.麦克尼尔 B.博比特与查特斯C.拉格D.拉尔夫泰勒17.“泛智课程”属于( A.科目本位课程 B.学术中心课程 C.综合学科课程 D.儿童中心课程18.卢梭的“浪漫自然主义课程”,经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等人的发展,后来又融入了德国的“有机整体观”,从而发展为“乡土教育论”,进而发展为( A.“发现教案”B “合科教案”C. “问题解决教案”D. “国际理解教育”19.“合成

35、教育”的主要理论基础是( A. 人本主义哲学 B.人本主义心理学C. 结构心理学D. 有机发生学原理20.“环境教育课程”有两种典型的组织模式,即( A.情境中心模式和问题中心模式B.班级教案模式和小组活动模式C. 单学科模式和多学科模式 D.多学科模式和学科际模式21.提出“副学习”概念的学者是( A. 杜威 B.克伯屈 C.鲍尔斯和金蒂斯 D.阿普尔22.帕克赫斯特为道尔顿计划确立了两条基本原则,即( A.“自由原则”和“合作原则”B.“个性化原则”和“小组合作原则 ”C.“创新原则”和 “活动原则” D.“活动原则”和“个性化原则”23.在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教师的角色是( A.课程变革计划的忠实执行者 B.课程变革方案的主动的、积极的“消费者”C.课程开发者 D.课程计划制定者24.教案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 A. 中心与边缘的关系 B.主导与主体的关系C.主体与特殊客体的关系 D.交互主体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