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docx

上传人:bo****9 文档编号:4003450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在教师群体中, 总有这样一批出类拔萃者, 他们的课堂风趣幽默,深受学生喜爱;他们的教学质量优异,受到各方赞誉;他们充满着人格魅力,影响着身边众多的人;他们不停地跋涉探索,找寻着教育的真谛。人们通常称他们为“名师”, 他们是教师身边的榜样,是大家学习和追赶的目标。张贵勇的读书成就名师: 12 位杰出教师的故事一书,向我们展现了于永正、吴正宪、李镇西、吴非等十二位教师成长的历 程, 已经从教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事件。 虽然每位教师的经历各不相同, 性格特征也有很大的差异, 但我们总能找到这些名师成长旅程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而这, 正是广大教师可以学习和借鉴之处。一、成长无捷径,读

2、书很重要几乎所有的名师, 都在持之以恒地做一件非常普通但又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读书,大量的、范围广泛的阅读。坚持不懈地阅读,就是教师成长为名师的“秘诀”,这是公开的秘密。每个人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都可能成为名师。闫学说,“总结自己的成长经历,没有什么捷径,无非就是阅读。 ”吴正宪说: “本领不是天生的, 只能不懈努力, 拜书本为师。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无捷径。”本书的作者张贵勇也说:“其实,名师的成长没有捷径,无非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直提倡并践行的阅读、反思、实践。”业成长的历程实际上是两个转化的过程, 即“读书底蕴教学”,第一个转化是从读书到底蕴的转化,这是一个积淀的过程;第二个转化是从底蕴到教学

3、的转化, 这是一个创生的过程。 教师的底蕴是靠书堆起来的。书读的多,不一定底蕴就深厚。但是,不读书、少读书,是一定没有底蕴的。于永正对此也有很深的感触,他说: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我的课内容很丰富, 其实是我平时注意积累, 注意从读书中获得更多知识, 从读书中找到迅速提取信息的方法。”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 尽管有些规划可能是下意识的,自己并不一定非常明晰。有了规划,就会投入,就会运作,也就因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 但很多人在规划中, 并未将读书放入其中,可能觉得读书这件事情比较虚, 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不少人觉得读书很重要, 但又总是抱怨太忙而抽不出时 间来阅读,或许就

4、与此有关。对此,薛瑞萍有自己的见解:“恋爱的人总有时间拥抱,想读 书的人永远都有时间。 ” 闫学说: “当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时,就不愁没有阅读的时间。 阅读, 像呼吸一样自然。 ” 张云鹰也说:“读书是人生最合算的投资,是不可缺失的生活方式。”看来,教 师应当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中, 将读书这件事情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并让其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这既是自身成长的内在动力,也是成为一位名师的必由之路。一种额外的劳役。 对有人提出的教师读书要坚守的观点, 吴非就很不赞同。他说:读书竟然需要“坚守”,这种局面很可悲,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坚守“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对痛苦的忍受, 如果到了这样的

5、地步, 何乐之有?读书对于我, 像吃饭一样是一种需要, 一种精神的需要。程红兵认为: “现在语文教育最大的问题, 就是语文教师的功底太差,不看书,只看教参,没有人文积淀,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 够 , 与 学 生 没 有 知 识 落 差 。 ”其 实 , 这 何 尝 仅 仅 是 语 文 教 师 的 问题 呢 ? 多 数 教 师 除 了 教 材 、 教 参 、 教 辅 这 三 类 书 籍 之 外 , 基 本 上 不读其他书籍, 对自己本学科的前沿不了解, 对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不知晓,这大大制约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吴非借助哲学家的话说: 一个人就是他吃下去的东西。 一个人的未来取决于他读不读书,读什

6、么样的书。华应龙认为:“有的人读书能读出很多东西,有的人却收获很少,其间的差距,主要在于阅读的厚度上。”二、阅读有方法,成效见课堂爱看书的教师和不爱看书的教师, 在课堂上的表现是有很大差异的。 华应龙对此有过认真的分析: “爱看书的人在课堂上充满激情,有信心,有底气;而不爱看书的教师大多习惯于照本宣科,有 些木讷,缺少那么一点自信,不敢偏离教学计划,更不敢敞开心扉 应对学生的挑战。”而读书是解决这些问题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 华应龙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事例: 给四年级的小学生上“游戏公平”一课, 做了一个抛硬币的游戏, 想以此来说明正反两面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但在课堂中,常常会遇到尴尬。抛十次硬币

7、,有的小组是 2 正 8 反,有的小组抛出了 9 正 1 反, 小概率事件变成了大概率事件。 问题出在哪里? 华老师从书中去寻找智慧,后来在王健先生的创新启示录:超越性思维一书中得到了启发:把硬币抛 1 米高和抛 1 厘米高,结果当然不一样!问题迎刃而解。相信喜欢读书的每一位教师,都会讲出一些类似的故事来。不读书教师的课堂, 教学常常局限于知识的传授。 对此闫学说:“不 读 书 的 教 师 生 涯 , 是 一 种 无 休 止 的 重 复 和 受 难 。 ”吴 正 宪 也 说 : “如 果 教 师 只 是 一 架 传 授 知 识 的 机 器 , 那 么 学 生 就 会 远 离 你 , 师 生 之

8、间的情感就是一片空白,课堂必然失去活力。”吴正宪注意到,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是与他们的学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她认真学习儿童心理学, 阅读了大量这方面的专著, 并将这些心理学的理论与自己的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使自己的数学课堂充满了浓浓的 人文情怀。程红兵也认为:“教育不能被简化为科学。我们选择什么教给学生以及如何去教,某种程度上也是道德问题。”吴非强调:“一名教师能走多远,取决于他能否独立思考。有了思考能力, 就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东西。”而读书是培养教师独立思考的重要途径。在这本书中,周益民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皮亚多人对此信任不疑, 并依据他的这套理论来实施教育。 周益民通过读书意识到, 儿童

9、的智力和情感并非如皮亚杰所说的如此, 一个人的情感、灵性在童年时代达到最高峰,如果不加以呵护, 越来越退化。 这不仅是对教育理论的一种反思 和批判,更是践行自己教育主张的基础。 周益民提醒广大教师: “儿童往往湮没在成人的思维、 成人的需要、 成人的权利与成人的虚荣 中。 ”我们对此应该有清晰的认识, 要怀着尊重的心态去真正地理 解儿童。程红兵说: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而守护教育的根基在课堂。 ” 读书对课堂教学如此重要, 那该如何去读呢?李镇西说:“读书的 秘诀无非是联想与思考。联想是读出自己的共鸣,与生活、经历、情怀、时代接通。思考是读出问题,思考、质疑,不轻易相信。”闫学则强调:“爱阅

10、读的教师会对学生的精神层面产生重要的影 响 。 ”教 师 仅 仅 喜 欢 阅 读 还 是 不 够 的 , “无 明 确 的 阅 读 规 划 , 是 一种 低 价 值 的 重 复 , 是 在 浪 费 时 间 。 ”她 在 教 育 阅 读 的 爱 与 怕 一书中提出了“有坡度的阅读”、 “阅读重在完善知识结构”等概念, 直至教师阅读的软处和痛处。 闫学强调, 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应有完善的知识结构、 精深的专业知识、 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开阔的人文视野。这三个板块的知识缺一不可。钟志农是一个“奇人”,五十岁那年放弃了教育局长的位置,开始从事心理学方面的研究, 并成为一代名家。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紧密相关

11、的。他总结的读书的七个字:勤、通、用、新、严、久、精,很值得广大教师借鉴,他对阅读的渴求,更值得每一个教师学习。王崧舟认为: 阅读最重要的是达到融会贯通。 就像季羡林先生对年轻人讲的,“你们做学问,要达到三个贯通:第一个是中西贯通, 第二个是古今贯通, 第三个是文理贯通。 你做到了这三个贯通, 那么你的文化底蕴就像金字塔的底座那样变得宽厚、坚实。”三、读出真自我,奠定多元色读书的过程,实际上是在两个方面不断探索的过程。一个方向是向内, 不断探索自己的内心, 尝试正确地认识自己。王崧舟说:“我们不断地向外求,心灵变得四分五裂,对自己内心的需求关注的越来越少。实际上,阅读是唯一能让人找回自我、感知

12、自我存在的方式。 ”窦桂梅强调在阅读中要对文字保持高度敏感, “凭借文学的力量, 一位语文教师把心中积蓄的情感散发出来, 并将之弥散到课堂中去,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另一个方向是向外,不断地探索与自己生活工作相关的领域, 建构起自己对世界的认识。 李镇西说, 古今中外教育家所面临的主 题是共同而永恒的,这就是“人的解放”以及由此而来的对人性、 个性、创造性以及师生关系、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等一系列根 本问题的思考与探索。这就是他对这个教育世界的认识。的悲伤。”张云鹰的这句话,或许很能代表众多阅读者的心声。钟志农说的也很有意思:“人生很短暂,好书跟人一样,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我不想带着遗憾离开

13、。”教 师 爱 上 阅 读 , 会 对 学 生 阅 读 产 生 重 要 的 影 响 。 于 永 正 说 : “学生时代啊,一定要多读一些经典著作,这是为人生奠定底色的。”吴非更是强调:“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思考,通过广泛的阅读,培养一种批判意识,这样才会更好地看清各种历史和社会现象。”“一个人,如果到了十七八岁,还不能认识到人文精神的重要,还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指望进了大学再修炼,性情心灵和教养已经有很多补不了的空洞了。”今 天 的 师 生 , 身 处 信 息 化 社 会 的 洪 流 之 中 , 在 阅 读 习 惯 的 培 养方面又多了一些障碍。信息传播手段的快捷化、碎片式,浅阅读的流行,对阅读

14、的冲击很大。 为此, 华应龙特别提醒大家: “少上网,上网会不经意地流失我们的读书时间。”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的作者卡尔也说:“从纸面转到屏幕,改变的不仅是我们的阅读方式, 它还影响了我们投入阅读的专注程度和沉浸在阅读之中的深入程度。”医学家经研究,得出一个可靠的结论:神情专注的人更长寿。比如书法家,一般都比平常人寿命更长。因为在练习书法时,必须专心一志, 摒除杂念, 聚精会神, 气沉丹田, 心手合一, 神至笔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分心。悦的情绪中, 全力以赴地去做, 尽心尽力地去做, 心平气和地去做。在 他 全 情 投 入 的 过 程 中 , 很 自 然 地 处 在 一 种 宁 静 致 远 、 物 我 两 忘的 至 高 境 界 。 这 种 境 界 可 以 使 人 乐 以 忘 忧 , 可 以 增 强 人 体 的 免 疫 功 能 。阅 读 , 不 就 可 以 为 我 们 带 来 这 样 的 境 界 吗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计划总结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