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XX年 11 月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20XX年 11 月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2 0XX一在隆重庆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 周年之际,今年8 月中下旬,我有幸加入了中国教育电视台百万青少年网上重走长征路活动的一段报道行程,这是我记者生涯中第二次走上这段光辉的征程,十年前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 周年之时,我和同事王东也曾经参加过一次长征路上看教育的报道活动,历时20 余天,爬雪 山、过草地,主要对红军长征路四川境内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详细的报道,这次长征路我主要集中在贵州境内的赤水境内,尽管两次所走的地点不同,时间长短也不一,但感受却是相同的。由于是中途参加,需要自行赶到赤
2、水县与大部队会合,我选择了从北京飞到四川境内的宜宾,据别人介绍,从宜宾到赤水距离最近。我是晚上到的宜宾,正值四川近百年不遇的高温干旱, 一下飞机,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每一个毛孔骤然张开,汗水汩汩地往外冒,此时我真的恨不得把衣服脱光钻进冰箱,而据当地的人说,夜晚已经要比白天好多了,在北京看报道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高温干旱难受,可亲临其境才知它的狰狞与恐怖,而我们来月的日子了,真不知他们是怎么走过来的。与天气恶劣情况成 正 比 的 还 有 道 路 , 虽 然 公 路 已 与 十 年 前 的 泥 泞 土 路 不 可 同 日 而 语 , 如今大多数都是水泥或柏油路,但蜿蜒曲折却没有丝毫改变,我 自认为是
3、很喜欢乘坐汽车的,可是在那弯弯曲曲的山间公路上, 急转弯成了司机的惯常操作,我好几次胃里翻江倒海,肚子里的 东西涌到了嘴里,硬是被我又吞了回去,而我乘坐的大巴沿路只 要有人招手都停,乘车的大多是当地沿线的农民,一会儿上来一个背篓里装着鸡鸭鹅的,一会儿上来一个带着小猪的,. ,高温下 的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混合的臭味,据我们的记者说过去的十多天来,他们的旅途大多是这么进行的,对他们采访的艰辛与不易我已有了直接的体会。在 赤 水 的 采 访 活 动 进 行 得 很 顺 利 , 虽 然 是 假 期 , 但 为 了 配 合我们网上重走长征路开关仪式活动的举办,赤水市教育局给与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当地的学校也
4、是热情很高,借场地,通知组织学生,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当地老百姓的热情与豪爽给我留下了 深刻印象,电教馆的刘主任就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每天他亲自驾车协助安排我们的采访活动,许多的采访线索都是从他那里得到 的 , 其 中 我 们 做 了 一 个 有 关 四 渡 赤 水 城 市 雕 刻 的 报 道 , 当 时 缺乏 背 景 资 料 , 为 了 搞 清 楚 真 实 情 况 , 刘 主 任 费 劲 了 周 折 , 一 个 部门 一 个 部 门 地 打 听 并 核 实 情 况 , 最 后 终 于 给 我 们 找 到 了 最 真 实 的情况资料,使我们的报道顺利完成 ; 还有一个情况让我觉得不得不做了精
5、心安排,让我们尝遍了当地有特色的美食。大家都说,虽然采访辛苦,但看到这么质朴善良的人们,那点辛苦也就算不上什么了。两 次 参 加 重 走 长 征 路 的 采 访 , 让 我 对 长 征 精 神 有 了 深 深 地 认识和感悟。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胜利,要纪念什么,红军的那些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纪念的目的又是什么? 十年前的那次采 访,我更多关注的是当地贫困的生活状况以及亟待发展的落后教育局面,因为十年前长征路上许多地区的经济状况还相当艰难, 我们重走长征路的记者做得最多的采访报道就是把当地面临困境的经济和教育现状进行客观展示,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不要忘记长征路上的人们,给与他们帮助和支持,促进
6、经济的发展,让当地贫困家庭的孩子有学上、有书读。十年后再走踏上长征路,我也在思索我们重走长征路的目的。尽管长征沿路各地的经济与其他地区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但纵向来看,无论是经济还是教育,其现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虽然谈不上富足,但已经不再为温饱发愁,这些地区已经率先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孩子们也不再怕家里交不起学费没有书读而担心了,学校已经成为了当地最好的建筑,看到这些宽敞明亮的教室,我的心思漂回到了十年前在四川小金县内看到的一个情形,那是由一座山里的寺庙变成的学校,破破烂烂的土墙已经摇摇欲坠,由茅草搭成的屋顶显然不再起作用,学和凳子都是石头做成的,而这里气温经常是几度甚至零下,就
7、是在这样四面透风的地方却有着二十几位孩子读书,他们的老师也只有一个。在 那 里 , 我 们 记 者 们 的 心 情 都 很 沉 重 , 那 时 我 对 长 征 精 神 的感悟就是要让孩子上好学。正如我采访当地的一位负责人时他说的一句话,我们对长征精神的领悟就是无论如何要通过努力改变我们落后的经济面貌,让我们的孩子在像样的教室里读书,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对长征精神真谛的领悟,这也让十年前初出茅庐的我感到了一种责任。这 次 采 访 , 我 不 再 把 主 要 目 标 放 在 呼 吁 上 , 而 是 更 加 关 注 人们对长征精神的认识和行动上,应该说,在赤水这片当年红军战斗过的红色土地上,许多当地的
8、老百姓对红军精神都有着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当地政府为此也进行了许多努力。不过,我们在大街上进行的一次随机调查却让我们感到有些失落,竟然在我们调查的二十来个青少年中,有一半左右的不知道红军曾经经过赤水,四渡赤水之战就更是知之甚少了。看来,弘扬红军精神的宣传依然任重道远。十 年 间 , 两 次 踏 上 长 征 的 征 程 , 我 深 深 领 略 到 了 弘 扬 长 征 精神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将把传播长征精神作为自己的一项长期使命。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20XX二在隆重庆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 周年之际,今年8 月中 下旬,我有幸加入了中国教育电视台百万青少年网上重走长征路活动
9、的一段报道行程,这是我记者生涯中第二次走上这段光辉的征程,十年前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60 周年之时,我和同事王东也曾经参加过一次长征路上看教育的报道活动,历时20 余天,爬雪 山、过草地,主要对红军长征路四川境内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详细的报道,这次长征路我主要集中在贵州境内的赤水境内,尽管两次所走的地点不同,时间长短也不一,但感受却是相同的。由于是中途参加,需要自行赶到赤水县与大部队会合,我选择了从北京飞到四川境内的宜宾,据别人介绍,从宜宾到赤水距 离最近。我是晚上到的宜宾,正值四川近百年不遇的高温干旱, 一下飞机,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每一个毛孔骤然张开,汗水汩汩 地往外冒,此时我真的恨不得
10、把衣服脱光钻进冰箱,而据当地的 人说,夜晚已经要比白天好多了,在北京看报道从视觉和听觉上 感受到高温干旱难受,可亲临其境才知它的狰狞与恐怖,而我们 参加网上重走长征路报道的记者已经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了半个 来月的日子了,真不知他们是怎么走过来的。与天气恶劣情况成 正 比 的 还 有 道 路 , 虽 然 公 路 已 与 十 年 前 的 泥 泞 土 路 不 可 同 日 而 语 , 如今大多数都是水泥或柏油路,但蜿蜒曲折却没有丝毫改变,我 自认为是很喜欢乘坐汽车的,可是在那弯弯曲曲的山间公路上, 急转弯成了司机的惯常操作,我好几次胃里翻江倒海,肚子里的东西涌到了嘴里,硬是被我又吞了回去,而我乘坐的大
11、巴沿路只要有人招手都停,乘车的大多是当地沿线的农民,一会儿上来一个背篓里装着鸡鸭鹅的,一会儿上来一个带着小猪的,. ,高温下的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混合的臭味,据我们的记者说过去的十多天来,他们的旅途大多是这么进行的,对他们采访的艰辛与不易我已有了直接的体会。在 赤 水 的 采 访 活 动 进 行 得 很 顺 利 , 虽 然 是 假 期 , 但 为 了 配 合我们网上重走长征路开关仪式活动的举办,赤水市教育局给与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当地的学校也是热情很高,借场地,通知组织学 生 , 活 动 开 展 得 有 声 有 色 ; 当 地 老 百 姓 的 热 情 与 豪 爽 给 我 留 下了 深刻印象,电教馆的
12、刘主任就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每天他亲自驾 车 协 助 安 排 我 们 的 采 访 活 动 , 许 多 的 采 访 线 索 都 是 从 他 那 里 得到 的 , 其 中 我 们 做 了 一 个 有 关 四 渡 赤 水 城 市 雕 刻 的 报 道 , 当 时 缺乏 背 景 资 料 , 为 了 搞 清 楚 真 实 情 况 , 刘 主 任 费 劲 了 周 折 , 一 个 部门 一 个 部 门 地 打 听 并 核 实 情 况 , 最 后 终 于 给 我 们 找 到 了 最 真 实 的情况资料,使我们的报道顺利完成; 还有一个情况让我觉得不得不 提,那就是他不仅把每天的采访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连吃饭也做了
13、精心安排,让我们尝遍了当地有特色的美食。大家都说,虽然采访辛苦,但看到这么质朴善良的人们,那点辛苦也就算不上什么了。两次参加重走长征路的采访,让我对长征精神有了深深地认识和感悟。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胜利,要纪念什么,红军的那些访,我更多关注的是当地贫困的生活状况以及亟待发展的落后教育局面,因为十年前长征路上许多地区的经济状况还相当艰难, 我们重走长征路的记者做得最多的采访报道就是把当地面临困境的经济和教育现状进行客观展示,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不要忘记长征路上的人们,给与他们帮助和支持,促进经济的发展,让当地贫困家庭的孩子有学上、有书读。十年后再走踏上长征路,我也在思索我们重走长征路的目的。尽管长征
14、沿路各地的经济与其他地区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但纵向来看,无论是经济还是教育,其现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虽然谈不上富足,但已经不再为温饱发愁,这些地区已经率先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孩子们也不再怕家里交不起学费没有书读而担心了,学校已经成为了当地最好的建筑,看到这些宽敞明亮的教室,我的心思漂回到了十年前在四川小金县内看到的一个情形,那是由一座山里的寺庙变成的学校,破破烂烂的土墙已经摇摇欲坠,由茅草搭成的屋顶显然不再起作用,学生说下雨时屋子里泥泞不堪,不下雨时就尘土飞扬,学生的桌子和凳子都是石头做成的,而这里气温经常是几度甚至零下,就是在这样四面透风的地方却有着二十几位孩子读书,他们的老
15、师也只有一个。在那里,我们记者们的心情都很沉重,那时我对长征精神的感悟就是要让孩子上好学。正如我采访当地的一位负责人时他说我 们 落 后 的 经 济 面 貌 , 让 我 们 的 孩 子 在 像 样 的 教 室 里 读 书 , 朴 实的 话 语 道 出 了 他 对 长 征 精 神 真 谛 的 领 悟 , 这 也 让 十 年 前 初 出 茅 庐的我感到了一种责任。这 次 采 访 , 我 不 再 把 主 要 目 标 放 在 呼 吁 上 , 而 是 更 加 关 注 人们对长征精神的认识和行动上,应该说,在赤水这片当年红军战斗过的红色土地上,许多当地的老百姓对红军精神都有着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当地政
16、府为此也进行了许多努力。不过,我们在大街上进行的一次随机调查却让我们感到有些失落,竟然在我们调查的二十来个青少年中,有一半左右的不知道红军曾经经过赤水,四渡赤水之战就更是知之甚少了。看来,弘扬红军精神的宣传依然任重道远。十 年 间 , 两 次 踏 上 长 征 的 征 程 , 我 深 深 领 略 到 了 弘 扬 长 征 精神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将把传播长征精神作为自己的一项长期使命。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20XX三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中的词 句,描述了长征的艰难,抒发了决心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引导中国革命
17、走向新胜利的豪情壮志。80 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它是红军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伟大史诗,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空前这是一场激动人心的远征,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然会 引 起 世 界 各 国 人 民 的 钦 佩 和 激 情 。 它 将 成 为 人 类 坚 定 无 畏 的 丰 碑 , 永远流传于世。不管你对长征的描述是悲壮的还是伟大的、是艰 险的还是苦难的,也不管你从理论上对长征理解得多么深刻、对 长征路线有多么的熟悉,如果你没有实地走一走,亲身去感受、 去体验,那你的理解总是不全面的,你的认识总是肤浅的,你永 远感受不到红军长征的艰险与苦难。重走长征路,红色圣地游,吃一
18、碗红米饭,喝一碗南瓜汤, 成为近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参观旅游的一大热点。其间我也先后赴陕、渝、黔、赣等地区参观学习,走了部分长征路,实地感受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艰难困苦。透过长征路线上的遗址、标牌、陵墓、纪念馆,我看到了革命先辈们留下的长征印痕。苍莽险峻的娄山关、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瑟瑟萧寒的泸定桥、荒无人烟的沼泽地、白雪皑皑的大雪山每个难关,都是一座丰碑,铭刻着红军先辈们金戈铁马、气壮山河的光辉业绩。在这些红色丰碑中,更有令我留连忘返的赤水河。四渡赤水,是毛泽东驾驭战争、指挥作战的神来之笔,他满腹韬略,沉着镇静,指挥红军时而北渡,时而南涉,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在国民党数十万大军重重包围之中,穿插迂回
19、,犹入无人之境。令军事专家叹为观止的四渡赤水之战就神奇地发生在这里。当我来到山,我仿佛听见了马达声、马蹄声、脚步声、吼叫声和隆隆的炮 声在山谷回荡; 俯视河面,又仿佛看到了波涛汹涌的江水冲击着红军的竹筏、木船、浮桥,凛冽的寒风吹打着湿透衣衫的红军战士。我仿佛看见红军先烈殷切的目光,那目光里充满着期待和勉励, 仿佛在告诉我们:打江山难,守江山难,建设江山更难。战争年代的长征永远地完结了,但建设现代化军队和建设伟大祖国的新的长征已展现在我们面前。在高科技条件下,面对着信息化、太空战、数字链、一体化等深奥而又陌生的名词,我深深地感悟到: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要走好新长征之路,打赢未来战争,必须像先辈们一样付出更多的艰苦和努力。我们要很好地学习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在新长征路上记载下我们创业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