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教学对象适用于机电工程系电气技术专业学生。二、建议课时及学分建议课时:52 学时 学分:3.5三、先修和后续课程先修课程: 应用数学 电工基础与电气测量 后续课程: 工程制图 机电设备电气维修技术 电机维修技术四、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电气技术专业的一门支撑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一般零件强度校核能力;机构、传动运动分析能力;识读图纸、检测、验收零件能力;分析液压传动系统工作的能力;是电气技术类专业必修课程。五、教学目标1一般零件强度校核能力通过对常用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学习,知道铁的同素异构现象,会分析铁碳合金相同,知道钢热处理的目的和方法。通过对构件的静力分析基础内
2、容的学习能正确使用静力学公理和推论,能分析物系内每个物体受力情况 。通过对构件的基本变形内容的学习,知道构件基本变形有四种:拉压变形、剪切变形、扭转变形和弯曲变形,能对构件进行拉伸与压缩变形分析及强度计算,具有对构件进行强度校核的能力。2机构、传动运动分析能力通过对常用机构及传动装置内容的学习,会画出平面机构运动简图,能进行自由度的计算,掌握平面四杆机构三种基本类型及演化形式的运动特点,能掌握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的特点、应用,能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各项尺寸进行计算,计算定轴轮系传动比,知道轴的定位方式,能解释滚动轴承代号的意义。3 识读图纸、检测、验收零件能力通过对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3、内容的尺寸, 能掌握互换性与标准化的作用和意义,能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知识,能熟练查用相关国家标准等有关资料,能懂得游标类量具、螺纹测微量具、百分表等常用量具和量仪的刻线原理,能识读图样上的尺寸公差、几何公差及表面粗糙度, 具有识读图纸、检测、验收零件能力。4 分析液压传动系统工作的能力通过对液压传动内容的学习,知道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认识各种液压元件的职能符号,能看懂基本液压回路。六、能力要求1一般零件强度校核能力知道常用零件所用的材料,知道铁和钢的区别,碳素钢和合金钢的区别,认识各种钢的牌号,知道各种钢的性能;能把零件简化为力学模型进行受力分析,能分清各种约束及约束反力,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
4、则和解析法对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进行平衡计算;能对拉压杆进行强度校核。2. 机构、传动运动分析能力- 2 -正确绘制减速器运动简图及计算传动比;分析减速器各轴的轴向、径向定位方式;能解释滚动轴承代号的含义;能绘制和分析颚式破碎机、缝纫机踏板机构、手压泵、起重机、天平、汽车的雨刮器、翻斗车等机构简图及运动特点;能掌握齿轮传动的特点,知道齿轮传动的啮合条件。3. 识读图纸、检测、验收零件能力能识读一般机械零件的零件图,用游标尺和外径千分尺对一般零件的尺寸进行正确的量测,能用百分表对一般平面进行平面度误差的测量。4 分析液压传动系统工作的能力能分析液压剪板机(MODEL)的工作原理
5、,能认识各种液压泵、液压马达、液压缸和各种液压阀。七、教学内容项目 任务 学时(52)任务一 齿轮材料的选择任务二 齿轮受力分析项目一 减速器齿轮的强度校核任务三 齿轮的强度校核12任务一 缝纫机踏板机构运动分析任务二 JZQ250 二级减速器运动及结构分析项目二 常用机构及传动装置任务三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分析22任务一 识读减速器输出轴零件图项目三 零件精度分析任务二 检测减速器输出轴 14项目四 液压传动 任务一 液压千斤顶运动分析 4八、教学要求1本课程的内容较多,注意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学和课上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讲解应用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
6、知识面。 2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多样化,除了常规课堂授课外,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加强实践操作练习。3根据机械制造业最新发展情况,在平时授课中介绍一些相关案例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4. 每次授课前做好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做好相关实训设备的准备工作。5. 利用多媒体教室、金工数控实训中心完成教学过程。九、考核方式1.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项目考核。每个项目学习结束后即对学生进行考核,项目中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每阶段结束后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职业素养考核贯穿在每个项目的考核中,项目一占总成绩的 20%,项目二占总成绩的 50%,项目三占总成绩的 30%,项目四不考核。2.考核组织 (1)建立和完善考核要求和标准。
7、(2)考核过程施行三方评价形式,即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形成每个项目的考核成绩。(3)学生必须严格按照考核标准要求完成。十、教学评价通过学生评价、同行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及企业、行业评价等方式对课程进行教学评价,- 3 -主要包括:1.对课程内容设计与组织安排进行评价,是否符合教学目标。2.对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评价,是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对课程教师教学风范、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进行评价,是否能够胜任课程教学。4.对课程的实践教学条件进行评价,是否能够充分满足教学要求。5.对课程效果进行评价,是否使学生达到岗位能力要求十一、教学组织1.跟据课程标准,制定详细的学期授课计划,合理设计、计算机辅助模拟等教学、实训环节,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2.根据反馈的各种教学信息,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十二 、说明开设本课程的各专业,可以根据本专业的要求,在本标准的基础上课作内容和课时分配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