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年企业科研工作总结范文1、项目管理成果突出1.1 加强申报初期的指导积极指导,把握政策,畅通信息,为帮助广大教师成功申报科研项目,安排了很多种类型的辅导报告会,积极邀请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科技部基础司、教育部综合处、省社科基金、省科技厅、市科技局等单位的领导、专家(计 17 次 31 人) 来学校考,给老师们指导,内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973 预研、省社科基金、省科技计划社发、宁波市软科学、农业与社发、工业攻关、科技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等多类项目进行专题辅导或座谈交流,让学院各领导、项目申报者与专家展开面对面座谈、指导和咨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科研成果申报率
2、大大提高。1.2 申报数量增加明显国家级项目。今年共计组织申报 15 批次 232 项,其中国家基金 108 项,国家社科基金 87 项,全国教育规划项目 15 项,均比 2017 年有明显增加或拓展。省部级项目。组织申报 19 批次 405 项,类别中新增教育部人文社科 21 项及其他农业部等新项目,其中组织申报省基金项目 140 项,省社科基金项目 142 项,省科技厅项目52 项。 省厅级项目。组织申报 10 批次,407 项,其中组织申报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169 项,通过专家分组评审和处内讨论,共推荐上报 80 项,其中 60 项获资助;受理 24 项重点项目,推荐上报 9 项;上报
3、省教育厅专项 24 项,重点项目和专项项目现还处待批阶段; 受理二批 20 项省留学回国基金项目的申报,第一批 8 项获资助,第二批 12 项;完成了 7 项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项目申请工作。申报省社联重点项目 70 项和科普项目 19 项。受理 59 项省教育规划项目的申报,通过专家评审推荐上报 18 项,现处待批阶段。受理申报省体育局3 项;省卫生厅 8 项,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省厅级项目 4 项。市级项目。组织申报 9 批次,453 项。其中宁波市科学技术局各类项目受理申报 144项,市哲社规划课题受理申报 90 项,市经济发展重点研究课题、人才研究课题受理申报30 项,市海洋与渔业局项
4、目受理申报 11 项,市教育规划项目受理申报 120 项,经校专家评审,推荐申报 15 项,市建委项目受理申报 2 项,市体育局项目受理申报 9 项,市科协软科学项目受理申报 37 项,市统计局经济普查项目受理申报 10 项,现正在审批中。校科研基金项目和校学科项目。我处认真组织做好的组织申报工作,共受理校科研基金项目 160 项。横向项目。共受理 160 项,办理技术合同认定 25 项。校人才项目。随时受理完成 95 项的立项工作,其中 21 项为教授博士基金,44 项青年硕士基金和 30 项为引进人才基金项目,完成了人才引进项目二次拨款等工作。对国家基金、省科技厅项目、省教育厅、全国及省教
5、育规划等高级别项目采取了管理员初审,校内专家预审,申请者修改推荐等方式提高计划项目的申报数量、质量。1.3 项目中后期加强管理。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中后期检查工作。按相关项目管理规定组织完成各类项目的年度(中期) 检查。通过总结十五期间课题的执行情况, 2017 年共做好结题项目分类如下:国家级 22 项(其中 8 项鉴定,2 项评为优) 、省部级 71(其中 15 项鉴定)、省厅级 43(其中 2 项评审)、校青年硕士 28 项、市哲社规划项目和市经研中心的 13 项、市教育规划的 8 项(并申报了市教育科研成果奖 )。为加强对校级项目的过程管理,对逾期不结题的 2017 年前的 70 项校科
6、研基金项目进行了督促和清理,同时规范了横向科研项目的合同签订和立项工作流程,加强对合同订立过程的指导,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 撰写提交了宁波大学“十五” 期间省社科规划课题检查总结、省“ 十五 ”农业科技项目实施、省“ 十五”科技兴海工作总结等报告、省基金管理交流材料、省留学回国基金工作总结等报告。对 863 计划等重大重点项目的实施进行了跟踪和协调。协助本校专家按时完成了 37项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通信评审工作。完成国家科技部国家级项目调查、软科学研究机构调查、科普基地调查、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教师国际期刊任职情况调查、省科技厅科技项目调查以及教育厅、海洋与渔业局、市
7、科技局等其他上级部门的科技统计,调查等活动 9 次;征集省哲社规划办历史文化工程专家征集 18 人,国家司法部立项评审专家征集 6 人,教育部专家征集 253 人,市科技局科技专家征集 95 人,市教育局高校师训专家征集 230 人,市社科规划办社科专家征集 50人等,合计推荐专家信息 652 人次。2、科研经费总数大幅增长。预计 2017 年科研总经费达 10850 万元左右,纵向科研经费将达到 5500 万元,比 2017 年净增 2400 万元。这是学校通过加强学科、科研基地和队伍建设,不断拓展项目申报渠道,增强科研竞争力的成果。3、立项资助数快速增长。3.1 国家级项目取得突破。目前以
8、第一承担单位获得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已达到 24 项(全国教育规划课题、中-意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等正在评审中 ),总批准经费 487.8 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首次超过二位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5 项(面上项目13 项、国际交流合作项目 1 项、主任基金 1 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3 项( 其中包括首次获得的国家艺术项目 1 项),科技部项目 4 项(973 预研 1 项、软科学 2 项、国际合作 1 项),此外还有多项与外单位联合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2017 年新批国家基金项目将获得宁波市级经费配套 164 万元。3.2 省部级项目喜获丰收。广泛参与各类重大重点项目的能力有
9、所增强,如组织申报了教育部创新团队、科技创新工程重大培育等项目,省社科规划区域发展、重大文化工程、重大招标等项目。全年新立各类省部级项目达到 79 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司法部项目尚在评审中),较 2017 年的 64 项增长了 23.4%,总批准经费 345.8 万元。项目类别有所拓展,首次获得农业部软科学项目和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项目;重点项目数有所增加,如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人才项目和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等均取得新进展。继续获得了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立项资助。此外还有 127 个项目获得各省厅部门的资助,资助经费 63 万元。其中省教育厅一般项目 60 项;获 20 项省留学回
10、国基金项目资助 (第一批 8 项、第二批 12 项);获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项目资助 3 项;获省社联重点项目 30 项资助,科普项目资助 4 项; 省教育规划项目推荐上报的 18 项现处待批阶段;获省体育局资助 1 项; 获省卫生厅资助 1 项和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省厅级项目 3 项。3.3 市级项目继续增长。获批宁波市科学技术局各类项目 53 项,经费 458 万元;市哲社规划项目 23 项,比去年有明显增长(2017 年 13 项) ,经费 15 万元; 市经济发展重点研究课题、人才研究项目 23 项,比去年有明显增长(2017 年 7 项) ,经费 13.9 万元; 市海洋渔业局项目
11、5 项,经费 30 万;市教育规划项目 15 项; 市其它各局项目 20 项,经费 36.9 万元。同时积极争取市政府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配套支持,2017 年获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配套补助经费 200 万元;共计获市科技局支持经费 658 万元(不含国家项目配套经费);其他市级各类项目经费 95.8 万元。总计比 2017 年增加立项数 52 项,经费数 195 万元。3.4 校级和横向项目进一步发展。2017 年经组织专家评审,新立校科研基金项目 102项,经费 28.6 万元;征集各学科的招标项目 93 项,通过组织全校范围内招标,新立学科项目 90 项,经费 103.7 万
12、元。横向项目到校经费共计 786 万元。其中 20 万以上大型横向项目数 13 项,比去年有了明显提高。同时协助校团委做好 2017 年学生科研项目的专家评审工作。4、科研成果成绩斐然4.1 高级别科研成果奖喜获突破2017 年我校申报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 234 项,其中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 2 项,这是我校建校以来首次冲击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实现申报国家级奖项零的突破。为提高高级别科研成果奖的申报质量和数量,我处一方面积极向上接主管部门联系与沟通,邀请 4 批专家来校指导和培训;另一方面加强校内的组织发动,使今年学校各级各类的科研成果奖申报数和获奖数都比往年有明显提高,2017 年我校申报省科技
13、奖 7 项,省哲社奖 35 项,市科技奖 12 项,均比 2017 年我校申报的省科技奖 4 项、省哲社奖 18 项、市科技奖 5 项有显著增加。截止今年 11 月底学校共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 69 项(另有省哲社奖和市科技奖正在评审中),其中省科技奖 4 项,市哲社奖 50 项,有一项成果进入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答辩。这时我校获省科技奖数最多的一年,也是我校申报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数最多的一年。2017 年,我处还组织各学院认真制订了 2017-2017 年高级别奖申报规划,为后续申报做准备。同时组织做好了 2017 年校科研成果奖的评审工作,共受理成果 28 项,经组织专家评审,12 项科
14、研成果榜上有名。同时协助校团委做好 2017 年学生科研成果的专家评审工作。4.2 专利受理和授权数持续增加自 2017 年 12 月学校出台宁波大学专利工作管理办法以来,大大调动了教师申报专利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师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专利申报和授权数持续增加。2017 年以宁波大学为专利申请人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职务专利数达 90 件,其中发明专利38 件,实用新型专利 5 件项,外观设计专利 47 件,比去年增加 23 件;2017 年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职务专利共 84 件,其中发明专利 2 件,实用新型专利 4 件,外观设计专利78 件,比去年增加 76 件,专利授权数获得了很大的
15、突破。4.3 学术著作出版资助再创新高2017 年学校组织申请省、市学术著作出版资助项目 19 项,共获省、市资助 4 项,同时组织做好校学术著作出版资助的申报、评审工作,共受理项目 16 项,经组织校内外专家评审,12 项著作获校学术著作出版资助,受资助金额 23.5 万,资助数和资助金额均创历史新高。三、学位点建设工作学位点建设成效显著。在学科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全面开展了我校的学位点申报工作,学校成立了作为组织申报博士单位、博士点、硕士点的 “申博办” ,今年共组织申报了宁波大学博士单位,应用经济学、理论物理、无机化学、工程力学、通信与信息系统、水产养殖等 6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应用经济学
16、、法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水产等 9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金融学、产业经济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传播学、中国近现代史、计算数学、应用数学、凝聚态物理、光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人文地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固体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信号与信息处理、结构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渔业资源管理、内科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会计学、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等 31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经过全国专家通信评审,同意率达到 70 分以上的有 22 个,占 71%,浙江师范大学为
17、53%,浙江工业大学为 44%,工商大学为 6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为 63%,浙江理工大学为 63%,绝对数列全省第一;与第九批相比 (共申报 27 个二级学科点,其中 70 分以上的有 16 个,占 59%),高出 12 个百分点。经省学位办评审,我校今年获得信息与通信工程和水产 2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金融学、产业经济学、经济法学、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体育人文社会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近现代史、日语语言文学、应用数学、凝聚态物理、物理化学、固体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人文地理学、结构工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内科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信号与信息处理、
18、渔业资源学和捕捞学等 24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迄今为止,我校共有一级学科硕士点 2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数51 个,为扩大我校研究生培养规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了解省内外学科、学位点建设情况,我们收集了省属高校今年申报硕士点的材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网上搜索全国高校有关学位点申报的数据,整理了省外 400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1000 多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材料,为学校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此项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所花费时间多,还离不开认真细致的工作。经过科研处的前期组织与申报工作,学校今年获批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培养单位,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其中农业推广硕士已于今年实现首次招
19、生,从报名情况看,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有 29 人。四、学科基地建设与服务地方工作1、学科基地建设跃上新台阶2017 年 1 月,科技部正式下文批准“宁波市新型功能材料及其制备科学实验室”为省部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为加强培育基地的建设,2017 年 5 月配合宁波市科技局组织通过了”宁波市新型功能材料及其制备科学实验室”为省部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计划任务书的论证,正式启动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计划。今年 4月,我处认真组织做好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的申报工作;7 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应用海洋生物技术” 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 月,配合省教育厅组织通
20、过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并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科研处拟定了网页提纲,组织生命学院制作了省部共建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网页,已于近期上网,向校内外开放。目前,两重点实验室正按照批准的建设计划任务书进行建设中。科技部和教育部两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使我校学科基地建设跃上了新台阶。在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加强人文社科基地的建设。2017 年 4 月,组织申报了第三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宁波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并于 9 月通过了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专家组实地考察,目前申报进展顺利。为筹备申报省级人文社基地,今年上半年,对商学院、文学院、法学院、外语学院、传播学院
21、等相关学院进行了资源整合,提出了“浙江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建设方案,为 10 月组织申报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打下了一定基础,目前该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为培养学科基地建设的后续力量,今年 2 月组织申报的“宁波市压电器件技术重点实验室”被宁波市科技局确认为 7 家市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之一,6 月向市科技局组织申报了 5 个宁波市公共科技条件平台项目,目前已有 2 个项目入围,进入最后评审,为我校服务地方进一步创造条件。组织上报了 6 个宁波市公共实验室建设方案。同时做好“宁波市纳米材料重点实验室”完成建设期的项目验收工作。2、服务地方工作更上一层楼2.1 组织参加各类展会,推介我校
22、科研成果为宣传宁大,积极推介我校各类成果,2017 年在全校广泛征集和更新 30 多项教师最新科研成果和产学研资源,认真制作了各种展板,编写了2017-2017 年宁波大学产学研资源与科研成果汇编等宣传资料。组织参加了深圳“第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第三届浙江(宁波)科技成果交易会”等各级各类展会 10 场,参展科研成果达 526 项次,组织我校教师 34 人次作为专家参展。通过一系列展会,宣传了我校学科、科研、教学的发展情况,提高了我校在地方政府及企业中的知名度,促进我校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为校地、校企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开辟了新的渠道,打下扎实的基础。会后,有不少企业来校、来电、来
23、函向我校专家咨询、洽谈。共接待校外人士来访 21 次,积极为教师牵线搭桥,使宁波世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衢州市水产养殖户等多家单位与我校教师达成了合作意向。2.2 启动第二批“百名教授博士进企业(社区)”行动计划,搭建教师与企业沟通平台 在总结首批“百名教授博士进企业”行动计划的基础上,为遴选出有实际需求的企业,于2017 年 4 月,通过发放技术需求征集表、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征集到 78 家企业 94 个岗位的需求。经教师与企业双向洽谈选择,第二批“百名教授博士进企业(社区)” 行动计划共有 84 位教师与 78 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并于今年 7 月,组织召开了宁波大学第二批“百名教授博士
24、进企业”行动计划动员大会,各县市区科技局和 30 家企业来我校参加了大会。通过此项行动,在校园内逐步营造起一种积极为地方企业服务、通过服务争取更多横向资源的良好氛围,原先“重纵向、轻横向”的风气正在逐步发生变化,各学院领导和广大教师与地方企业合作的意识日益增强,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呈现良好势头。2.3 创建科技合作专项基金,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为加强与各县(市、区 )的联系和沟通,建立专项科技合作基金,推进服务地方工作,在分管校领导的带领下,我处于上半年开始到北仑区、慈溪市、余姚市、鄞州区等各县(市) 、区展开调研,了解各地产业发展情况及与我校开展科技合作的结合点,经多方联系
25、,最后各县(市、) 区与我校建立了 2050 万/ 年的科技合作专项资金;同时,积极做好近年来我校服务地方的成果总结工作,设计“宁波大学服务地方突出贡献奖”评审方案,并组织做好 2017年“宁波大学服务地方突出贡献奖”的评审工作,为 11 月市委、市政府在我校园满召开“宁波大学全面服务宁波经济和社会发展专题汇报会”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专项科技合作基金”和“服务地方突出贡献奖”的设立,为教师服务地方提供了激励和创造了条件。2.4 组建中小企业服务专家组,为企业申报各级创新基金服务为提高我市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申报质量和申报率,加强对宁波市中小企业的申报服务。根据宁波市科技局的提议,我校组建了
26、 33 位各学科的专家组成中小企业服务专家组,邀请了行家对专家组成员进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申报有关知识的培训;同时与江北区、镇海区、慈溪市、鄞州区等建立了联系,为推动教师与企业的联系,开辟了一个新的渠道。2.5 建立产学研信息网站,为产学研信息交流提供新渠道为充分利用因特网,提供校内外信息沟通交流的便捷渠道,经过近两个月的开发设计,2017 年 9 月宁波大学产学研信息网站开通试运行。该网站可提供我校教师科研成果发布、校外企业技术难题需求发布、教师与企业互相沟通、交流等功能,也为宣传和展示我校产学研工作、学科建设、实验室开放、专家情况等提供了新的网上平台。为了加大我校产学研成果的宣传力度,让
27、企业与地方加深对我校产学研工作的了解,扩大学校服务地方的影响力,我处积极收集教师服务地方新动态,报道了 20 余篇产学研(服务地方) 亮点,撰写了“ 创新在宁大,服务在宁波 ”等宣传文章,并被学校新闻网、宁波晚报、东南商报等媒体采用,为更好地宣传我校的产学研工作,扩大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影响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五、学术交流和科研管理工作1、学术交流活动频繁开展国内学术交流和出国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充分发挥校内学术交流基金和出国学术交流基金的作用。今年共受理了 13 位教师出国基金的申请,其中审批通过的 9 人次,经费达 9 万元;受理重要学术会议基金申请 8 次,批准资助承办全国第五届孤立子与可
28、积系统学术研讨会、中国压铸、挤压铸造、半固态加工学术年会、第三届全国心理学学刊研讨会等重要学术会议共 5 次,经费逾 13 万。资助计划的实施,是学校“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开放意识的进一步实践。另外,为加强学术交流,组织学院教师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社科项目申报培训,组织推荐了宁波市社联第五界理事及代表,组织了宁波市社联二十年成果展宁波大学科研成果部分,学校展板制作,并收集 100 余本著作和 50 篇论文实物参展,组织了 30 余名师生参加了开幕式,并将全市社科成果组织在宁波大学展出。组织教师参加省基金学科学术交流 4 次;参加了省基金年度工作会议,在会上交流经验体会,期间我校基金管理员被评
29、为省基金管理个人先进。总计今年共组织师生 200 余人次参加了各种形式的报告会、讲师团及论坛。另外,还协助人事处做好第三批科技特派员人员的选派,组织将 5 人送到派驻乡镇,平时做好特派员经费、保险、项目申请指导等业务指导工作。2、管理文件逐步完善为适应科研管理工作新情况,对宁波大学科研工作经费奖励与资助办法 、 宁波大学关于科研经费管理的规定 、 宁波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三个科研管理文件进行了修订,同时新制定了宁波大学“十一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 宁波大学科研机构管理办法 、 宁波大学国家级项目培育基金管理办法 、 宁波大学社会服务突出贡献奖励基金实施办法四个文件,目前宁波大学关于科研经费
30、管理的规定 、 宁波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 宁波大学国家级项目培育基金管理办法 、 宁波大学社会服务突出贡献奖励基金实施办法4 个文件已处于征求意见阶段。3、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积极做好科研信息服务工作,加强对外宣传。组织召开了科研工作新闻发布会,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研究对策。编辑发布了2017 年宁波大学科研发展报告 ,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向省内有关刊物投稿,比如在浙江高校科研信息简报今年发行的三期上发表简讯 5 篇;及时将反映本地区和学校的科研动态在学校的“每周简讯”、 “宁大信息”、 “宁波大学校报”及政府信息动态中报道,在一周简讯的各部门信息工作量统计排名中名列前茅。4、信息服务日趋完善
31、科研处管理信息网络系统日趋完善,科研处网页得到及时的更新,确保了对外信息传递的畅通,提高了服务效率。上半年完成了学校论著管理系统的修改与完善工作,并在2017 年 7 月起向全校教师开放,有效避免了年终工作量统计时,因教师集中登录数据而造成的服务器瘫痪;参与了学校科研管理系统开发的前期调研与系统分析工作; 参与了省教育厅委托杭州普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科研管理系统(人文社科版) 的系统分析工作,现该系统已经开发完毕,并在学校网络中心安装调试成功,可在学校内试用。5、保先教育圆满完成在党总支的领导下,本支部自 7 月份开始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经过动员准备、学习培训、分析评议和整改提高
32、等阶段的工作,完成了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各项任务,取得了教育活动的预定成效。在边学边改、边议边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评议阶段认真找准存在问题,从建立健全党员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出发,根据广泛征求到的党内外群众、科研秘书、相关机关工作人员、科研院长、各类教师、科研处相关人员等的意见,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突出学校的学科特色与优势,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和服务地方能力、完善科研工作量计算、考核标准、核心期刊等政策,加强高级别项目、成果奖的组织力度,完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等整改措施以及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等。6、制度建设更加完备科研处在网上和墙报上公布了每位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并及时公布科研处的每周工作安排。在项目申报和成果评审中,积极指导,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工作原则和工作程序,及时处理学院报告,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企业科协工作总结供电企业科技进步工作年终总结企业科技创新总结计划财务处企业科出纳工作总结全省乡镇企业科博会参展总结市发改局中小企业科 2009 年半年工作总结市发改局中小企业科 2009 年工作总结企业科工作总结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