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重症脑血管病亚低温治疗的分析 余孔谋 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 525000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重症脑血管病 ( Sever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SCD) 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 2010 年 04 月至 2015 年 04 月本院收治的 30 例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组, 应用 SDLV 型双控局部颅脑降温仪 实施 亚低温治疗;同期选取 30 例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 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 研究组恢复良好率为 46.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23.33%;死亡率为 20.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包括:常规药物、抗生素、脱水降颅压、促进脑细胞代谢等。观察组实施亚低温治疗 , 应用 SDLV 型双控局部颅脑降温仪 ( FX-2000,北京康宇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于患者头部装置导冷枕的降温头盔佩,温度为 -2 4 ,脑部温度控制为33 35 ,疗程 7 d。同时,选取红外耳式温度计进行测量脑温 , 对于降温效果不良者,于颈部大动脉外敷冰袋,同时对患者心电、血压、呼吸、脉搏、心率、瞳孔等生命体征作出全方位的监测。 1. 3 预后评估标准 随访 6 个月,取国际通用的 GOS 评估系统作预后评估 3: 痊愈
3、或轻残:为 5 分,生活基本可自理; 中残:为 4 分,残留一侧肢体功能障碍; 重残:为 3 分,残留双侧肢体功能障碍; 植物生存状态:为 2 分 ; 死亡:为 1 分。 1.4 观察指标 治疗 前及 治疗 30d后 , 抽取空腹静脉血, 采用 ELISA法 , 检测 L-选择素( L-selectin)、细胞间黏附分子 -1( sICAM-1)等。 治疗后 30d后 , 清晨 空腹卧位抽静脉血 8 mL, 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检测 ET、 AVP,用黄嘌呤酶法监测 MDA,用 Green s 法检测 NO。 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ESS)、日常生活能力 Bathel 指数 (B
4、I)、运动功能评分( FMA)等 。取 肿瘤病人生活质量评分 (QOL)调查 4,评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ESS:根据欧洲脑卒中量表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 神经功能评分 ,以判定临床效果及预后。 BI: 0-20分 功能严重障碍,日常生活完全依赖; 21-40分 生活需要很大帮助,属重度依赖 ; 41-60分 生活需要中等程度帮助 ; 60分 生活大部分 ; 100分 基本生活独立自理,不需他人照顾 。 FMA:采用 Fugl-Meyer动功能积分法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状况进行评定 1.5 统计学处理 取 SPSS18.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计数资料取 t、 X2 检验, P 0.05
5、,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 GOS 预后评估 比 较 研究组恢复良好率为 46.67%, 明显高 于对照组的 23.33%;死亡率为 20.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 ET、 AVP、 MDA、 NO 等指标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1.4514.56 75.6616.45 5.782 0.05 8.782.84 14.021.57 4.227 0.05 4.831.23 7.941.73 3.557 0.05 59.4312.44 40.3310.28 5.678 0.05)。治疗后,研
6、究组血清 L-selectin、 ICAM-1 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1.450.55 3.570.55 3.567 0.05 854.43204.66 1034.33209.66 55.687 0.05)。治疗后,研究组 ESS 评分、 BI 评分、 FMA 评分、 QOL 评分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19.546.44 28.058.22 4.222 0.05 68.284.84 58.430.12 11.857 0.05 64.937.34 49.869.03 10.57 0.05 86.9412.47 64.8311.57 1
7、2.576 0.05 3 讨论 正 常的生理情况下,血浆中 NO 、 ET 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 通过 局部血管舒张功能 起 到调节血管外周阻力 的 作用 。 文献报道 5,急性重症脑出血时, NO 水平降低,将会升高 ET 水平,造成血管舒缩失调 , 增强收缩反应。大脑局部缺血缺氧,将会加剧内皮细胞损害,进而降低 NO 合成和释放。 此外 , 颅内压升高时 ,将会增加 中枢神经系 AVP释放 ,促进 CSF 回流 6-7。治疗后, 研究组 ET、 AVP、 MDA、 NO等指标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其 可能 的 作用机制如下 8: 亚低温 促进 脑细胞的代谢及耗氧 降低,减少 自由基 及对
8、 NO 的破坏 ,且有效减少了 ET 合成与释放。 通过 亚低温治疗 ,可降低 AVP,减轻 脑水肿 及 脑损伤 程度 9。 脑血管病病理及生理学机制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各生理性变化将会加剧血脑组织的损伤程度,造成神经细胞衰亡 10。脑血管病脑组织损伤的重要步骤为脑血管再灌注损伤 11,其明显特征为炎症反应,在发病后的 2d内,缺血部位伴随大量破坏性的因子浸润。于上述过程中,血清 L-selectin、 ICAM-1起到了重要的参与作用 12,可作为脑组织损伤标志物。亚低温治疗基于阻断以上脑组织损伤炎症级联反应的重要治疗方法 13。 本研究 表明, 研 究组治疗后, 血清 L-selectin、
9、 ICAM-1 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症脑血管病 ,可有效抑制发病 48 h 脑组织损伤,对炎症级联反应产生一定程度的 抑制 。 亚低温脑保护机制 如下: ,降低 脑代谢率 及 乳酸 含量,促进 细胞能量代谢 改善,促进组织葡萄糖 水平提高,增加 ATP 及 磷酸肌酸含量 ; ,促进 颅内压 降低,参与 脑血流量 的调节, 减轻脑水肿 程度; ,维持 细胞膜 的稳定性,修复 脑组织功能 及 缺血后蛋白合成 等; ,促进 神经元泛素合成 量,减少 细胞内钙离子内流 、 自由基的产生 、 神经元毒性 及 细胞内钙超载 等 14; , 对 有害物质释放 产生抑制作用,减轻 脑细胞的
10、损害程度,降低 病灶周围水肿、缺血区脑代谢 等 ,加强对 血脑屏障 的保护 15; ,彻底清除自由基,对脑损伤后内源性有害因子的增加产生抑制作用,促进脑循环恢复,改善脑组织营养代谢功能; ,加强对缺血、缺氧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保护,对脑卒中后的炎症反应产生抑制作用; ,降低颅内压,改善高血糖、高乳酸血症等症状,减少脑梗死面积,对星型细胞反应增生产生抑制作用等 16。 研究组治疗后, ESS评分、 BI评分、 FMA评分、 QOL评分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 明,亚低温治疗重症脑出血, 有利于改善重症脑出血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强其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但亚低温操作对设备和 技术人
11、员要求较高,容易引发心率异常、血压异常、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17。 综上所述,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可确保较高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致残率及死亡率,增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宋向奇 ,陈通 ,付爱军 ,等 .长期亚低温对比短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系统评价 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4,11(18):1184-1187. 2吴长鸿 ,刘斌 . 第四届 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J.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1996,06:4. 3曾博 , 鲁祥和 , 李则群 ,等 . 影响高分级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J. 医学研究杂志 , 20
12、12, 41(7):45-48. 4 洪玉娥 ,唐世发 ,郭茜 , 等 . 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J. 中华全科医学 ,2014,2(10):223-224. 5马国胜 ,张东 ,彭彩丽 ,等 .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 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15(11):38-41. 6赵军苍 ,刘晓红 ,苏钰清 ,等 . 全身及局部亚低温治疗对脑出血所致脑水肿的影响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16(22):1733-1735. 7李占茜 . 脑血管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机制的研究进展 J. 中国中医急症 , 2014,
13、 23(5):897-899. 8 王学义 , 马承君 , 王莹 莹 , 等 . 亚低温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 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2,21(7):741-745. 9陈志华 . 重症脑血管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2014, 37(2):21-23. 10甘富东 .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38例临床分析 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 2010, 18(4):434-435. 11 汤轶波 , 孔冉 , 白雪 ,等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16, 14(10):1100-1103. 12郭
14、晓红 .急性重症脑血管病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 J.中国医药指南 ,2013,2(4):192-193. 13缪小莉 ,张劲松 ,叶纪录 ,等 .急性脑出血后应用局部亚低 温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J.浙江临床医学 ,2013,(11):1735-1736. 14蔡英 ,郑君毅 ,王冠 ,等 .冷诱导 RNA结合蛋白在亚低温下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16(7):754-757. 15李兰凤 , 姜福丽 , 顾晓辉 ,等 . 局部亚低温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脑屏障的影响 J. 医学综述 , 2014(24):4436-4437. 16 邢刚 , 史载祥 .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对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 J. 中国临床研究 , 2016(9):1182-1184. 17胡晓明 . 亚低温脑保护作用机制及临床决策的研究 J. 中国社区医师 ,2014,30(4):5-6. 余孔某,男, 1989.9.29,神经外二科,主治医师,本科,广东茂名人,茂名市人民医院, 525000, E-mail: M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