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乳腺癌诊断及规范化治疗 概述乳腺癌为女性主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多发生于 40 60岁绝经期前后妇女。雌激素的作用、遗传因素、生育、哺乳等因素可能参与乳腺癌的发生。仅约 1-2%的乳腺患者是男性。目前认为乳腺癌是一全身性疾病,需综合治疗。乳腺癌病理类型 1.非浸润性癌 包括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 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此型
2、仍属早期,预后较好。 3.浸润性特殊癌 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4.浸润性非特殊癌 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且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 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乳腺癌的转移途径 1.局部扩展: 癌细胞沿导管或筋膜间隙蔓延,继而侵及Cooper韧带和皮肤。 2.淋巴转移: ( 1)癌细胞经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侵入同侧腋窝淋巴结,进而侵入锁骨下淋巴结以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3、至锁骨上淋巴结的癌细胞,又可经胸导管(左)或右侧淋巴导管侵入静脉血流而向远处转移。 ( 2)癌细胞向内侧侵入胸骨旁淋巴结,继而达到锁骨上淋巴结,之后可经同样途径血行转移。一般说来,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原发灶大多( 80%)在乳房的外侧象限;有胸骨旁淋巴结转移者,原发灶则大多( 70%)在乳房内侧象限。 3.血液转移: 乳癌细胞经血液向远处转移者多发生在晚期,乳癌的血行转移可能在早期即已发生,其以微小癌灶的形式隐藏在体内。癌细胞除可经淋巴途径进入静脉,也可直接侵入血液循环。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依次为肺、骨、肝。所以乳腺癌不单纯是乳房的局部病变,也应视为全身性疾病。 临床表现1、早期表现是患侧乳房出现
4、无痛、单发的小肿块,常是病人无意中发现而就医的主要症状。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在乳房内不易被推动。2、乳腺外形改变:若癌肿累及 CooPer韧带,可使其缩短而致肿瘤表面皮肤凹陷,即所谓 “ 酒窝 ” 。临近乳头或乳晕的癌肿因侵入乳管使之缩短,可把乳头牵向癌肿一侧,使乳头扁平、回缩、凹陷。如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引起淋巴管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皮肤呈 “ 橘皮样 ” 改变。临床表现 3、乳头溢液:对溢液呈血性、浆液血性时应特别注意作进一步检查。乳头状瘤可能性大,属于癌前病变。 4、特殊类型乳腺癌临床表现: 乳头湿疹样乳腺癌,恶性程度低,发展慢,乳头有瘙痒烧灼感,以后出现
5、乳头和乳晕的皮肤粗糙、糜烂如湿疹样,形成溃疡,有时覆盖黄褐色鳞屑样痂皮。 炎性乳腺癌,发展迅速,预后差,皮肤呈炎症样表现,皮肤发红、水肿、增厚,表面温度升高。酒窝征橘皮征乳腺癌特殊检查 一 .X线检查 : 常用方法是钼靶 X线摄片,优点是对钙化点的分辨率高,乳腺癌的 X线表现为密度增高肿块影,边界不规则,或呈毛刺征,可见钙化点,呈沙粒样钙化。乳头溢液行乳管造影检查。 二 .乳腺超声检查 :鉴别肿块是囊性还是实性,进行血供情况观察,可进行 BI-RADS分级( 5级) 1级:未见异常,常规体检。 2级:良性病变。 6个月 -1年复查。 3级:良性可能性大(恶性率 95%恶性可能。 三 .活组织病理检查 : 1.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 2.细针穿刺组织学检查。 3.切取组织活检。 4.术中冰冻。 四 .CT检查 :优势是对淋巴结增大及术后复发监测意义大。 五 .核磁共振检查 :可发现 0.3cm左右细小病变,对于评估乳腺癌保乳手术有重大意义。高密度肿块、毛刺、分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