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天一商圈发展研究【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40310 上传时间:2018-05-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天一商圈发展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宁波天一商圈发展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宁波天一商圈发展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宁波天一商圈发展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工商管理宁波天一商圈发展研究城市商圈作为一种特殊的商业企业集群模式,是实现宽松、舒适、和谐消费环境的基础,是城市现代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保障,是城市的形象和标志,更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经济发展。同时,商圈也是一个城市的文明读本与生活读本,世界知名的国际性大都市,无不有着傲立于世的知名商圈。比如法国的香榭丽舍大街、东京的星宿大街,上海的徐家汇等等,无不以它鲜明的特色、独一无二的经营模式、景观风格标示他的存在,并促进这个城市乃至这个国家商业、旅游、文明的发展和传播。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商圈的建设也越来越多,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商圈进行了研究与探讨。1国外关于

2、商圈的理论研究商圈理论是关于某一商业区域或商业设施对周围顾客辐射范围的理论。最早的商圈理论是德国经济学家克里斯特勒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即商品和服务中心地理论。他认为,中心地是周围地域的中心,向周围地域提供商品和服务,其中有许多商贸网点的商业中心,可以是一个村庄、一个城镇或城市。克里斯特勒正式提出了商圈和开设点的概念,后者是指在某个区域设立商贸点所必须的最低顾客购买力数量,这为以后的商圈模型打下了理论基础。许多国内外学者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商圈下过定义。总结概括后不外乎两种一种是从企业微观角度下的,认为商圈一般是指单个零售商业企业吸引顾客的所及的空间范围或一定的商业地域,实际上是距离不等的

3、消费者与顾客的一个需求圈。国外学者大多倾向于此种微观定义。哈夫DLHUFF,1964正式以大型商贸企业而不是城市为研究对象作了详细调查,认为消费者会选择在多个商贸点进行购买,我们只能估计出消费者去某一特定商店购买的概率。他认为在数个商店集中于一地时,顾客到哪个商店购物的概率是由商店的规模和顾客到该商店的距离决定的,即商店对顾客的吸引力取决于两个因素规模和距离。但是随着现代零售业的发展,我们发现,决定一个零售商店吸引力大小的因素可能还会包括商品的价格、商品种类的丰富程度、服务水平,甚至可能还包括店内的环境和商店周围的环境,所以零售商店吸引力因素若仅有营业面积和距离两个因素,显得有其局限性了。阿普

4、波姆和伽萨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都市销售场地面积、店铺数等新的变数,使雷利的引力模型的应用从都市商圈转向商贸企业商圈。布莱克BLACK,1987对商圈模型作了进一步扩展,提出多因素作用模型吸引顾客来店购物的因素除了商店规模外,还包括商店的形象、商誉、购物气氛、服务等,阻碍顾客来店购物的因素包括交通时间、交通成本、机会成本及其他费用。日本学者井铁卫(1971)指出,所谓商圈就是现代市场中,企业市场活动的空间范围,并且是一种直接或间接地与消费者空间范围相重迭的空间范围。另一种则是从城市宏观角度下的,认为商圈的概念不但可以延伸到地区,甚至整个城市,与城市的商业辐射力等概念相近。国外早期的研究如雷

5、利WJREILLY,1929和堪维斯PAULCONVERSE,1948就是主要从都市角度进行分析的。雷利法则,亦称零售吸引力法则,是美国学者威廉雷利WILLIANJREILLY对150个城市调查分析后于1929年提出的理论,具体内容为具有零售中心地机能的两个城镇,对位于其中间城镇的零售交易的吸引力与相应两城镇的人口成正比,与两城镇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后来,美国经济学家康维斯CONVERSE进一步修正了雷利模型,以确定在A、B两城市之间的顾客到任何一个城市购物的分界点。位于分界点至A城之间顾客更愿意到A城购物,位于分界点至B城之间的顾客更愿意到B城购物。康威斯模型是雷利模型的延伸,它明确了商圈划分

6、分界点的位置,因此这个模型更加实用,也可以说是雷利模型更一般化的表达形式。2国内学者对商圈的研究国外的学者基本上都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对商圈进行了分析与研究,而国内的学者则在国外商圈理论的基础上,选择了一个角度进行了理论的创新。如胡新、赵颖2003在宏观都市圈的理念下提出了城市副中心商圈的概念。而徐从才2003则认为,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市场化的互动促进了都市商圈的产生,并以南京都市商圈为例进行了分析。而柳思维、唐红涛和王娟(2007)则认为不管是在微观还是宏观角度下,这两种定义都不能很好地满足现实经济分析的需要,前一种失之过窄,在现实生活中商业企业往往不是单个独立存在的,而是按照一定的

7、空间分布集聚在一起,因此研究单个零售企业的商圈既很困难也无必要。而从城市角度下的定义则有些延伸过广,而且容易与区域经济的一些指标重合,也会使单纯的商圈问题中掺杂了许多其他因素,反而不容易准确把握商圈的内涵。他们提出商圈是在城市中某些特定区域内,由商业企业网点集聚所形成而对周围企业、消费者所产生交互作用包括辐射、吸引双向活动的一定空间范围,这些商贸网点集聚的特定空间区域既可能在一个城市的中心,也可能在城市的次中心或边缘地带。洪涛(2002)则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提出商圈类型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商圈,但是没有就微观一层进行展开。此外,尹元元、陈柳钦(2007)认为商圈并不是一经形成就始终不变的,恰恰

8、相反,它往往会随着城市发展、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呈现出动态的态势。他们将影响某个商圈发展的因素归纳为外部环境、内部因素及时间三大因素。而唐红涛(2009)认为互联网环境给传统的HUFF模型带来了全新的冲击,对传统HUFF模型进行修正提出了虚拟商圈模型,并通过淘宝网和拍拍网的网店数据对虚拟HUFF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用6家网店的理论值与实际状态的对比验证了该虚拟商圈模型的可行性。与此同时,他在城市商圈结构的聚类分析以湖南省为例中,采集调研数据,通过聚类分析,将城市分为三大类,每一类的城市商圈发展模式有各自的侧重点。3总结从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国内外关于商圈的研究方向大体分为宏观和微观。结合

9、本课题的实际情况,我更倾向于从微观层面来分析宁波天一商圈发展研究。五、主要参考文献1吴小丁哈夫模型与城市商圈结构分析方法J财贸经济2001(3)2侯丽敏,郭毅连锁便利店商圈特性的实证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6)3史哲元浅议连锁店的选址问题J经济问题1998(6)4孙元欣,黄培清竞争型连锁经营网点选址模型与遗传算法解J商贸经济2002(1)5何强跨国零售集团进军中国市场的战略分析和对我国商业启示J商贸经济2002(8)6曹晓春试论商势圈研究J暨南学报1997(1)7王晶零售商业体系的新亮点便利店之竞争力分析J社科纵横2003(6)8曾锵零售商圈吸引力基于雷利法则和赫夫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贸

10、经济2010(4)9柳思维,唐红涛,王娟城市商圈的时空动态性述评与分析J财贸经济2007(3)10胡新、赵颖城市副中心商圈定位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3(6)11唐红涛基于HUFF模型的虚拟商圈实证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2009(9)12尹元元,陈柳钦现代城市商圈布局的技术方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7(8)13郑文才商圈建设是发展现代商业的重要思路上海商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上海商业2001(3)14唐红涛城市商圈结构的聚类分析以湖南省为例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J2009(2)15BABIN,BARRYJ,JAMESS,BOLESANDLAURIEBABINTHEDEVELOPMENTOFSPATIALTHEORYINRETAILINGANDITSCONTRIBUTIONTOMARKETINGTHOUGHTANDMARKETINGSCIENCEJJOURNALOFMARKETINGRESEARCH,199216JESSSBORONICO,ALEXANDROSPANAYIDESTHEJOINTDETERMINATIONOFPRICE,QUALITY,ANDCAPACITYANAPPLICATIONTOSUPERMARKETSOPERATIONSJJOURNALOFAPPLIEDMATHEMATICSANDDECISIONSCIENCE,200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