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第七单元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课 型: 新授课授课人: 滕州市级索中学 周 超授课时间: 2013 年 3月 1日,星期五,第五节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及判断方法。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科学精神。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相关知识:1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又交换,价不
2、变) 。2反应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3溶液 p的测定方法:pH 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测量方法,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相比,得出溶液的 pH。方法技巧:1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H+OH-H 2O,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不是中和反应的方法: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2理解中和反应的原理,注意在实际中的应用,将中和反应的原理应用于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思维误区:中和反应的判断往往忽略了反应物,认为有水生成的反应即为中和反应。 (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及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也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对中和反应的实质理解不深,
3、中和反应伴随溶液酸碱性的改变,在改变过程中往往引起溶液密度的改变,这是易错点。重点: 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意图激情导入操作: 课件展示。漫画:胃痛病人看医生。胃舒平的说明书。问:胃酸的主要成份是什么?读胃舒平标签,说胃舒平的主要成份是什么? 为什么胃舒平能治疗这种胃病? 揭题: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单元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之间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又会有什么特点?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观察漫画、阅读胃舒平的说明书,描述获取的信息、回答问题。(氢氧化铝与胃酸反应,使胃液的酸性降低,减少对
4、胃壁的刺激。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为课题的引入作铺垫。1、设计探究方案1、引:“从老师提供的药品中选择适当的物质,设计探究实验方案”提供药品是:NaOH 溶液、Ba(OH) 2溶液、Mg(OH)2 、Cu(OH) 2 、 盐酸、稀硫酸、酚酞试液。注意思路提示:中和反应很多是没有明显现象的,我们要把这些现象表现出来,有什么办法,需要什么药品入仪器来实现?2、实验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化学反应问题:你的猜想是什么?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提示活动顺序:猜想各自设计实验方案交流实验方案选择最佳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1、小组讨论,形成初步设计思路。2、自主选择
5、两组或两组以上药品,设计探究方案。3、交流。1、学会问题的解决方法。2、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解决同一问题可能会有多种方法,找一个更简便的来解决问题。实验探究1、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例 1:用 NaOH溶液,酚酞试液,盐酸步骤:1、取 10mlNaOH溶液于烧杯中;2、滴加两滴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3、逐渐滴入盐酸溶液并用玻璃棒搅拌至溶液忽然变成无色提示:滴管及玻璃棒的使用方法。讨论:溶液显无色时,说明还显碱性吗?NaOH 还存在吗?为什么?例 2:用 NaOH溶液,石蕊试液,盐酸(步骤同上,现象不同)例 3:用 PH试纸,NaOH 溶液,盐酸例 4、测溶液温
6、度的变化(中和反应放热)2、要求学生同步填写表格。1、实施探究活动;2、认真观察实验,如实填写表格。(表见附 1)讨论回答:1、酚酞呈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2、酚酞呈无色,说明溶液不再是碱性;3、溶液不再是碱性,说明NaOH已不存在,而是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1、培养相互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2、形成再一次认知冲突,为进一步探究作铺垫。交流与发现1:组织小组代表交流各自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对应结论;有明显现象。例(略)2、教师总结,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并演示有明显现象的组别。1、交流各自体验,形成初步认知。 2、感受成功。1、培养学生学习交流的能力;2、激发新一轮思
7、维碰撞;3、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愉悦感和自信心。3、交流与发现 再设计,再探究引:1: NaOH+HCl,2: NaOH+H2SO4,3: Ba(OH)2+HCl均无明显现象,怎样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反应呢?组织学生具体针对“NaOH+HCl”这一组再设计、再探究。组织学生交流设计与新一轮探究(略)组织学生探究生成物实验探究:硫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化学反应现象是: 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与上一个反应的共同点:_; 结论: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_。 1、学生思考、讨论、设计新一轮探究。2、学生探究:取 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干,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并讨论玻璃片上的物质
8、是NaOH吗?为什么?1、通过认知与现象的碰撞,产生新的学习需求和方向。2、形成对中和反应的初步认知。总结与反思1:边分析边书写化学方程式。2、引导学生书写自己在探究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3、揭示中和反应:酸和碱能进行反应,生成盐和水。4、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说明:NH 4+是原子团,它不是金属离子,但可把它看作金属离子。达标练习:判断下列化合物属于盐的是:A、Na 2O B、Mg(OH) 2 C、H 2SO4 D、NH 4Cl E、Na 2CO5、课件展示: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变化。中各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的过程。1、书写化学方程式。2、理解盐、中和反应
9、;3、了解盐的概念。4、做练习题。1、提高运用基本化学用语的能力。2、明确基本概念;3、通过多媒体形象、直观地感受中和反应中的微观变化。1、组织小组讨论:“胃舒平”为什么能治疗胃酸过多的病人?(也有的含氢氧化铝) 课件展示:改良土壤的酸碱性。 处理工厂的废水。1、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生活离不开化学。2、进一步理解中和反应。3、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1、巩固所学的知识。2、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化学与生活课堂练习:见附 2. 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完成练习 达成教学目标反馈学生达成度作业:课后探究清除茶瓶水垢。1、介绍茶瓶的水垢。2、提出要求:利用厨房内物质清除水垢。在家做实验 课后延
10、伸教法说明:本节课采用学生自主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开放式教学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节课教学有如下特征:1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者与合作者。2 以教材为平台,突破教材的局限,将知识恰当拓展延伸。3 以实验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4 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 恰当运用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附 1、 与实验同步填写下表:组别 药品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12附 2、达标练习1._称为盐;_叫做中和反应。2.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3.人的胃液呈_性。污水中的含酸量超标时,可以利用_进行中和处理。4.做酸碱中和实验时,取一支试管,倒入 10 mL 氢氧化钠稀溶液,再滴入 12 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然后用_逐渐滴入稀盐酸,同时不停地_,直至溶液恰好变成_色为止。此时试管内溶液的_比滴加稀盐酸前一定_。5.(2010 山东邹城中考模拟)在实验室 用 15 mL 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完成该实验必须使用的仪器是:_。(2)要判 断氢氧化钠恰好被盐酸中和,需要加入_试剂,观察到的现象是_。(3)要从中和后的溶液中获取氯化钠晶体,应进行的操作是: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