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华师大版第6册第22课《伟大的历史转折》word教案.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4036779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华师大版第6册第22课《伟大的历史转折》word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3华师大版第6册第22课《伟大的历史转折》word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3华师大版第6册第22课《伟大的历史转折》word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3华师大版第6册第22课《伟大的历史转折》word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22 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探索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背景: 1)文化大革命后,广大干部和群众急切盼望能拨乱反正、开创历史发展新局面 2) “两个凡是” 指导方针的提出,使党和国家的工作出现徘徊局面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3)邓小平意识到解决思想路线问题的重要性,最早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提出必须用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4)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导火线:1978 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文章内容:文章阐明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

2、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文章意义:1)从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 。2)随即,全国展开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纠正“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左”倾错误。 3.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结果: 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否定了“两个凡是” 的错误观点;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4.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意义: (1) 对于打破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对于党的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的拨乱反正,产生了巨大影响。 (2)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作了思想准备。 5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性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 61977 年秋天,恢复高考制度,全国高校通过统一考试招收新生。 (看图)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 背景: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 时间、地点:1978 年底,北京 3内容: 1)思想路线:(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 )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口号、工作重心转移: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做出把工作重

4、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首先是农业) 3) 改革开放: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4)组织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使党的工作结束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4意义: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点。 冲破了左倾错误的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改革开放的决策,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 是改革开放的开始,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5党的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转移 (1)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逐步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发动土地革命,

5、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1949 年,中共逐步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城市领导农村,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3)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提出的背景:改革开放;总结建国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小字: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外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6、,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来的基本结论。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的场合:1982 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强调走自己的路,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的作用(地位):新时期改革、建设的指导思想。 背景拓展: 历史上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A 经济建设的失误、教训,如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失误, “文革”的教训; B 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如中共八大, 1960 年八字方针, “文革”中邓小平全面整顿 思想解放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作用,重新确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了思想。 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党的

7、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改革开放 解放发展了生产力,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杰出人物的贡献 邓小平等同志的作用 中国的基本国情 经济基础薄弱,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世界其他国家的建设经验和教训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十二大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 ,全面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作用具体: 政治上,指导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路; 经济上,为改革开放指明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方向; 国家统一方面, “一国两制”理论成为解决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

8、的统一问题的根本指导; 国际地位上,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提高了国际地位,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的重大事务。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提出场合和基础:在改革开放实践的基础上,1987 年中共十三大,确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指出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1956今天) 2)含义: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意义: 这一理论是对建国以来关于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进行再认识的成果和

9、总结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复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总路线) (1)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基本路线制定的依据(影响中共提出这一路线的因素): 综述:中共科学总结国内国际的历史经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江泽民为核心

10、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指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共十四大,我国国民经济所经历的几个阶段、特点,形成原因和地位 (1)1949 年1952 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特点: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原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调整工商业,进行土地改革。 地位(结果):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到 1952 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2)1953 年1956 年,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 特点: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原因: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一五计

11、划,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3)1956 年1966 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特点: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经济建设上片面追求高速度及公有化程度。 原因:中共借鉴苏联的经济模式,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急于求成。提出总路线,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地位: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同时也取得巨大成就。 (4)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特点: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改革开放。 原因: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2、,实行改革开放;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地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正向小康水平过渡。 4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内涵) (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上作的重大突破) (按时间顺序把大事记录下来即可)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突破两个凡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之后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沿海兴办经济特区。突破阶级斗争中心论的束缚 中共十二大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突破社会主义建设的单一模式 中共十三大提出一个中心两

13、个基本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上分三步走。突破社会主义建设一步到位的思想 1992 年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突破姓社姓资,计划与市场的争论 十五大,邓小平理论汇成系统,写入党章,成为全党指导思想。 突破社会主义经典理论 妥善处理祖国统一和外交关系,提出一国两制。突破单纯意识形态束缚 5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次飞跃: 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开始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 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指引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胜利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