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胡 臻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教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的第 3 课。从专题内部来看,本课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故有总结提升的作用;从模块间关系来看,与必修教材()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尤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脉络有密切联系。可以说在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秦始皇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创立者,唐太宗是其奠基者、开拓者,而康熙帝则是其捍卫者。本课可以围绕“康熙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线,从“少年皇帝” 、“巩固统一国家” 、 “维护国家主权”三大方面,逐层展示康熙帝为中国历史发展所做的
2、杰出贡献。二、学情分析学习对象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二文科班学生,文理分科后,他们对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学习自觉性增强并希望教师提供应试技能指导与训练的机会。另外,较高一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水平也有所提高,故可以采用自学-指导的教学模式,并开展适当的探究学习活动。知识背景分析:(1)高二学生已对中国和世界历史有了整体认识,掌握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分析问题的能力。(2)初中相关知识学生已经学习,但是知识掌握不够扎实,遗忘较多,而且知识零散,缺乏系统性,故需要建立结构化的知识系统。(3)学生通过小说、影视剧等对康熙有较多感性认识,但也因此存在许多误解,故
3、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和相关史料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上真实的康熙。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和学生的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相关资料,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学会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三、目标导引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指出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增强学生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特别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关注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1、课程标准: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2、高考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康熙帝。3、目标
4、分解:研读归纳探讨康熙初年清朝形势图、课本资料康熙初年面临的主要形势如果我是康熙帝,如何解决?康熙初年面临的主要形势列举归纳比较概述阅读 康熙帝措施的课本资料、展示图片康熙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康熙帝统一台湾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异同,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意识康熙帝采取措施的具体作用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及其作用分析概述归纳、区别体会探讨复述 康熙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康熙帝的历史贡献归纳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共性,区别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个性康熙帝成功秘诀康熙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贡献探讨4、目标叙写:(1)学生能从文本、图片等材料(或真题训练)中获取有效信息,概述出康熙
5、帝即位之初面临的各种严峻形势。(2)学生通过赏析视频,在预设问题的引导下能熟练说出康熙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3)在关于台湾的学习环节里,通过材料阅读,比较“康熙帝统一台湾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异同” ,从而强化学生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意识。(4)学生以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究“康熙帝措施效果如何” , ,面对生成性问题能作出理性辩驳并形成自己的立论,认识到康熙帝采取措施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是顺应历史的必然选择。(5)学生能反思历史,感悟并积淀康熙帝以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为核心的爱国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突破采用感性与理性结合手段,以带着梳理线索的意识赏析康熙王朝相关视频,并
6、以即兴抢答形式使其既掌握基本史实又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达到有效记忆、高效学习的目的;对于康熙帝历史贡献评价这一重难点,主要以问题研读形式解决,在提高审题与概述能力基础上无形中演绎“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习真谛。对于康熙帝精神品质的品味,可通过小论文形式进行,在理性思考和感性中启发思维、积淀精神。1、重点: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康熙帝历史贡献的评价。2、难点:康熙帝历史贡献的评价;感悟康熙帝的精神品质。五.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导入 设计意图 评价反馈。余 秋 雨 一 个 王 朝 的 背 影 图片:少年康熙智擒鳌拜图文字:“十六岁干脆利落地除了鳌拜集团,二十岁向吴三桂开战他等于把
7、到手的江山重新打理了一遍,使自己从一个继承者变成了开创者。 ”(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 ) 师:结合上述材料以及你以往见闻,说说你心目中的康熙帝是怎样一个人?生 1:聪明睿智,小小年纪就能智擒鳌拜。生 2: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勇于挑战,鳌拜、吴三桂这些人生路上的难关他都一一闯过。生 3:我还知道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有六十一年之长。生 4:读书很勤奋。他五岁开始读书,十七八岁时读书读到咳血,还是不肯休息。所以他学问很好,学贯中西。处理国事也很勤奋。师:通过大家的描述,我们看到了一个血肉丰满的感性康熙帝。那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余秋雨先生用“重新打理江山的开创者”一语来称赞康熙帝?这个
8、评价是否中肯呢?我们就通过今天的学习来寻找答案。针对目标 5其一,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学生认知由感性开始加深,加上以往小说、影视剧作品对康熙帝描述较多,多少会有接触。再利用图片的直观冲击激发学生的回忆,文化大师的评论来引发与学生思维的碰撞,所以他们必然能对康熙帝气其人作出初步评价。通过建立生活化的“历史人物小档案” ,拉近学生与历史人物之间的距离,亦可借此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为下一环节教学做准备。其二,尊重教材设计理念:本课对康熙这一人物的介绍属于“以人带事”的类型,故先以导入的形式概述人物的基本情况,初步分析人物的个性品质,这有利于深入对人物“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作为的分析。若学生能够
9、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和直观的资料体验说出“聪明” 、“果敢”等表现康熙帝作为政治家优秀品质的语词,他便抓住了进一步探究的关键。教学环节(二):为什么要捍卫?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少 年 康 熙 的 忧 患 : 如 何 统 一 全 国 、 保 卫 边 疆 呢 ?郑 氏 割 据郑 氏 割 据“三 藩三 藩 ”割 据割 据漠 西 漠 北 蒙 古 各 部 叛 乱漠 西 漠 北 蒙 古 各 部 叛 乱 沙 俄 侵 入 黑 龙 江 流 域沙 俄 侵 入 黑 龙 江 流 域满 汉 矛 盾满 汉 矛 盾师:仔细观察康熙初年清朝形势图,并通过课本查阅相关资料,按方位概述出康熙初年面临的严峻形势?生:东有郑氏割据南有
10、三藩叛乱西有漠西漠北蒙古叛乱,尤其是准噶尔部的叛乱北有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还有遍布全国的满汉民族矛盾师:你们看,满汉之间是民族矛盾,那么其他问题都属于什么矛盾呢?生:漠西漠北蒙古叛乱也是民族矛盾;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是国家间的矛盾,是外族侵略。师:三藩割据、郑氏割据是不是民族矛盾的体现呢?(生思考片刻,根据其思考结果老师做出引导)生:都是阶级矛盾体现。师:所以说擒了鳌拜不是万事 OK 呀,初夺大权的的康熙还有很多困难要解决呢。同学们,当年的康熙和你们正好年纪差不多,都说同龄人有共同的语言。不妨假装自己就是少年康熙,你会用哪些方法来解决这些棘手问题呢?生:两手抓。一方面加官进爵,迷惑人心;另一方面暗
11、中做好准备,不放弃武力解决的可能。师:你很有谋略嘛。生:政治联姻。美女加上亲戚关系,想造反就要想想清楚才行了。师:这位同学将唐太宗的民族政策里学以致用了。康熙确实利用了这一招,看来他的历史学的也不错。针对目标 11、历史课很重要的一个教学任务是能是利用地图、图片等感性资料,让学生通过一定的锻炼和思考,掌握图文结合、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环节地图运用的意图在于:一,让学生置身其中,随着对地图区域的一一排查思考,找到问题的所在;二,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图文结合的深入考虑问题,养成多方面综合利用信息的习惯。让学生在图文结合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寻找康熙初年形势严峻的具体表现,并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
12、来概括、表述。2、通过引导和组织好课堂穿插的问题,一方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连贯性,深化学生认识;另一方面则间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1、大部分学生应该能够根据学生从“图”观察,读“料”分析,用“言”解释,明确说出康熙初年的严峻形势,并给出地图上具体的方位。2、神入历史以康熙帝的身份将自己的思维置于历史人物的情境之中来思考,加上前面导言的铺垫,学生一般都能避免思维的弯路,说出一至两条解决策略。对于不能准确想出策略的同学,应在课堂上及时关注引导,充分肯定其参与讨论探究的积极性。教学环节(三):如何捍卫?(武功篇) 设计意图 评价反馈(1) 南方:平定三藩之乱。【材料】1、 “朕(康熙)听政以来,以三藩及
13、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廑念,曾书之宫中柱上。 ”岳麓版历史选修四2、臣源曰:恭读平定三逆方略,而知期战胜与朝庙者数端:一则不蹈汉诛晁错之辙,归咎于首议撤藩之人;二则不重达赖喇嘛裂土罢兵苟且息事之请,力申天讨;三则不宽王贝勒老帅养寇之罪,罚先行于亲贵;四则论录绿旗诸将等,以从古汉人叛乱,至用汉兵剿平,岂有满兵助战?故一时张勇、赵良栋、王进宝,孙克让奋于陕 魏源圣武记卷二康熙勘定三藩记上3、三藩局势图(见下)【阅读材料,结合课本回答】 “三藩”的含义?为什么要平“三藩”?平叛的意义? 【 平 三 藩 之 乱 】 扫 割 据 , 定 南 疆 , 固 统 一 , 安 民 生平 西 王吴 三 桂靖 南
14、 王耿 精 忠平 南 王尚 可 喜(设计意图:1、借鉴岳麓版教材编写内容和课外史料,补充人物在历史事件中心理品质方面的细节,进一步丰富人物形象,赋予历史以生命。2、呈现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思维意识。 )(2)东南:统一台湾,设台湾府。师:我们常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有历史依据的。公元 230 年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 1 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换言之,中国大陆军民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至距今 1700 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 ,管辖澎湖、台湾民政,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也就是今天的厦门。(帮助学生确认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的认识。 )针
15、对目标 2、41、将教学重点“巩固统一”和“维护主权”的活动重新整合为 “武功”和“文治”,则教学内容的条理性更为清晰,从而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教材着墨较多,故通过PPT板书梳理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及相关时事评析。期间适当增加一些历史事件的细节描述,以免枯燥。2、在探寻答案的过程中,老师不断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及时对其表现作出评价,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重要的不是评价结果是对还是错,而是评价讨论(回答)过程中学生的思考是对还是不对,思考是符合常理还是不符合常理。老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表达,引导他们分析,并给予暗示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
16、的学习习惯,通过各种不同形让学生体验历史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1、大部分学生都能明确老师的设问意图,跟上课堂的思维节奏,积极参与学习。能根据有关材料提炼信息,基本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措施内容,对其作出评价。2、存在不足:学生的语言表述与历史用语还有出入;关键意思的表述不到位;材料信息的提炼还不能够做到条理化、简明化;部分学生又跟不上“大部队”的现象,学习的意识和技能度有待弥补。教学环节(三):如何捍卫?(武功篇) 设计意图 评价反馈材料一:“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郑成功材料二: 郑成功及其子郑经在收复台湾后,仍然用南明永历年号,以明朝遗臣身份继续与清廷对抗。中国通
17、史全编下 材料三:康熙二十一年(1682 年) ,郑氏集团派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 。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 ,拒绝了郑氏的请求。 台湾外纪材料四: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臣奉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土膏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此地原为红毛聚处,无时不在贪,亦必趁势以图断不可乎弃。 施琅题为恭陈台湾弃留事本【结合材料和课本探讨】(1)如何客观看待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一事件?(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维护了中国主权,是民族英雄。但与清政府对抗,割据台湾,阻挠了国家的统一。) (2)结合材料试分析康熙帝决心收复台湾的原因。(3)康熙帝收复台湾有何影响? 【 统
18、 一 台 湾 , 设 台 湾 府 】 归 中 央 , 促 联 系 , 促 开 发 , 固 海 防施 琅(设计意图:1、这部分内容与时政联系紧密,我认为学生应形成较清晰的认识,故用材料题形式补充教材所缺乏的关键背景知识。并能顺理成章的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有效地提炼材料和课本信息。2、通过两次“收复”的情景对比,帮助学生有效突破难点,理解顺应历史潮流的作为值得肯定的评价标准。 )3、通过“三字”要求,帮助学生学会抓关键语词,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述,并以此形式形成固定的记忆思维以加强记忆效果。4、文字或图片形式的材料在这一教学环节大量引用,一来帮助学生理解事件做出准确评价;二来增加历史事件的翔实性和趣味
19、性;三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并能及时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环节(三):如何捍卫?(武功篇) 设计意图 评价反馈(3)西北:平叛噶尔丹【根据课本和 PPT,梳理平叛过程】准噶尔叛乱乌兰布通之战获胜,但放走噶尔丹昭莫多大捷噶尔丹死于亡途,不战而班师。噶 尔 丹 : “圣 上 君 南 方 , 我 长 北 方 ” 康 熙 : “朕 必 噬 雪 穷 追 , 断 不 回 师 ”乌 兰 布 通 古 战 场【 平 叛 噶 尔 丹 】 消 分 裂 , 定 西 北 , 促 团 结 , 固 统 一(设计意图:鉴于课时有限,此部分内容尽可能简明扼要,学生只需知道时间、重大战役等基本史实,并体会康熙的人格魅力,评价
20、平叛意义即可)(4)东北:抗击沙俄侵略【阅读教材完成】1、归纳分析两次雅克萨之战的目的(巩固边境,维护国家主权)、准备、性质(反侵略)、结果(沙俄战败,被迫接受中国谈判建议)。2、结合教材中条约内容、边界图及必修一所学列强侵华史对该条约进行简要评价:性质与进步性见教材;局限性:边界未完全确定而留隐患。【提升思考】 【 抗 击 沙 俄 侵 略 】定 边 界 , 获 稳 定称 中 国 , 护 主 权【 问 题 】 康 熙 抗 击 沙 俄 侵 略 , 体 现 了 清 初 在 巩 固 统 一 多 民族 国 家 方 面 的 什 么 新 特 点 ?生:新特点指以抗击侵略、维护主权的形式巩固国家统一。(设计
21、意图:此部分内容教材介绍较详细,为节约课堂时间,仅补充部分关键内容,以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为主。)教学环节(三):如何捍卫?(文治篇) 设计意图 评价反馈【阅读自学环节,思考】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是何含义?康熙帝运用效果如何? 【 学 习 与 创 新 , 尊 重 各 民 族 文 化 传 统 】对 汉 族 : 缓 矛 盾 , 加 快 满 族 文 化 发 展对 蒙 藏 : 护 宗 教 , 控 蒙 藏 ; 促 团 结 , 固 统 一( 藏 ) 达 赖 ( 藏 ) 班 禅 ( 蒙 ) 哲 布 尊 丹 巴 ( 蒙 ) 章 嘉毛 泽 东 : “第 二 个 伟 大 贡 献 是 他 ( 康 熙 ) 的 统 一 战
22、 线统 一 战 线 政 策 ”。( 汉 ) 尊 崇 儒 学 , 恢 复 科 举 ( 蒙 ) 多 伦 会 盟(设计意图:课标对这一部分内容要求相次要些,通过学生自学,让学生有大致印象,老师不展开介绍。主要学习目的在于开拓学生视野,对康熙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形成更全面的认识,故作此处理。)教学环节(四):评价康熙帝 设计意图 评价反馈师:回顾小结一下,康熙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了哪些举措?奠 定 我 国 的 辽 阔 版 图“康 熙 皇 帝 的 头 一 个 伟 大 贡 献 是 打 下 了 今 天 我 们 国 家 所 拥有 的 这 块 领 土 , 我 们 今 天 继 承 的 这 大 块 版
23、图 基 本 上 是 康 熙皇 帝 时 牢 固 地 确 定 了 的 。 ” 毛 泽 东生: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设台湾府;平定准噶尔叛乱;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维护国家主权崇尚儒家文化、恢复科举;加强蒙藏民族的团结。针对目标 4、51、紧扣课标具体要求同时反映课改理念:将评价康熙单独作为一个环节讲授,有利于让学生更系统、深入地掌握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1、对于刚刚学过的内容,绝大部分学生能加入到回应行列,表明当堂学习效果是有效的。也能够根据措施对康熙帝做出准确评价,掌握了就事论人的评价方法。教学环节(四):评价康熙帝 设计意图 评价反馈师:强调一下,除了用武功、文治来归纳这些措施,还可以从内维
24、护统一、外维护主权的角度来归纳。师:那么,我们如何全面认识康熙帝,给他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呢?生:少年即位、诛杀权臣、稳定朝政、显示出果敢和成熟的政治智慧。平三藩、收复台湾、平定准噶尔、崇尚儒家文化、恢复科举、加强与蒙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维护国家主权。康熙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捍卫者,开创出康乾盛世。师:说到统一多民族国家,我们不得不提秦始皇和唐太宗,他们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上又有何贡献?生:秦始皇是开创者;唐太宗是推动者;康熙帝是捍卫者。师:下面的不同评价是对这三位政治家的个性概括。A知人善用,开明开放B巩固统一,维护主权C创立新制,缔造统一请分别将之与三位政治家对号入座,并请说明相应的理由。生 1:“创立新制,缔造统一”是指秦始皇,理由是2、引入一段改编自材料解析题的设问,要求学生明确认识到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上都有推动作用,同时又各有千秋。通过这一串提问层层推进,既对课堂前一阶段学习效果作评价测试,又能2、但是对于运用到前面部分所学时,明显有接近 1/3 的人有回答迟滞现象,说明知识需要反复的提点和运用,以帮助加强理解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