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浮力教学设计理念以新课标理念“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生活”为指导,将所学德尔知识运用于生产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引导学生注重科学方法的探究,提倡多种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运用自己设计、谈论、思考、实验等方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正在成为课堂的主人。教材分析浮力这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节内容的学习是在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等知识来了解浮力的产生而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其中探究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能为后面学习物体的浮沉,浮力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而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
2、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教材,是中学生走向社会的必备知识。学情分析从学生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现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思维方式正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从学习障碍上来看,一方面由于前概念会干扰学生的认识,另一方面,本节内容较为抽象,不便于理解,所以要在教学中通过实验和多媒体,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习理解和掌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说出浮力的概念和方向。学生能说出浮力产生的原因。能力与方法学生能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学生能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学生能通过
3、实验培养实验操作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实验能意识到科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科学技术与社会学生通过对阿基米德发现浮力的过程意识到科学来源于生活。教学重点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过程教学准备 弹簧测力计、钩码、烧杯、脸盆、乒乓球、可乐瓶、量筒、溢水杯多媒体课件教法与学法 教法设疑,引导充分利用生活中例子和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边动手边思考。学法观察、小组讨论、实验探究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认识浮力的实验,参加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
4、学习,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提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活动意义引入浮力本堂课以脑筋急转弯的形式引入新课。将一兵乓球放入塑料瓶中,让学生在不接触塑料瓶的情况下把乒乓球拿出。用一个趣味问题引入一堂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增加学习兴趣。体验浮力观察乒乓球、可乐罐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将乒乓球压入水中,有什么感觉?再把可乐罐慢慢地压入水中,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液面的变化。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浮力,能浮力下一初步定义,知道浮力的方向,且为猜想出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后排开的液体的多少有关做好铺垫测量浮力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挂一个铝块,实验发现当铝块浸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
5、的示数变小了。引导学生对铝块进行受力分析,总结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F 浮=G-F 拉 通过这环节让学生知道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并且学会测量、计算浮力的大小。探究浮力,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老师让学生猜想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能够回答出多种因素。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由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实验,利用控制变量法来验证其中的某一个猜想,在探究实验过程中,由各个小组讨论之后,简明扼要地写出实验步骤,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确定实验方案,并进行探究实验。这里是学生能够想到的比较好的实验方案。最后得出的结论即为:浮力与排开水的体积和浸入液体的密度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利用控制变量
6、法探究了多个因素对浮力大小的影响,使学生真正抓住阿基米德原理的实质,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通过探究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一门学科。随堂练习通过随堂练习检验学生在本堂课的学习成果, 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小结课堂小结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布置作业考虑到个体差异,我分别设置了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有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而选做题则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体现从“科学走向生活”和STS 的教学理念,同时也为下节课做准备。板书设计: 浮力一、浮力: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做浮力。2.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3.方向:竖直向上。F 浮= G-F 拉二、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或气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2.公式:F 浮=G 排= 液 gV 排液3适用范围:液体和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