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请表.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4046703 上传时间:2019-09-16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请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3年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请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3年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请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3年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请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3年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请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3 年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请表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工程领域): 护理学 申报单位名称: 南京中医药大学 国 务 院 学 位 委 员 会 办 公 室 制 表2013 年 12 月 25 日 填2一、申请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论证报告内容要求:参照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基本条件,从人才需求和招生计划、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方案和培养方式、质量保障条件以及自身的优势与特色等方面就增列本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同时还须就与行(企)业合作的状况做出说明。论证报告限 5000 字以内。(一)人才需求1.全球护理学科专业化发展趋势日益显著近年来,随着医学专科领域知识的大量积累,以及

2、诊治技术的不断增加和复杂化,普通护士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医学分科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社会更需要专家型的护理人才,来履行健康照护者、 预防保健者、健康促进者以及健康教育者的职责。自上世纪以来,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纷纷兴起护士的专业化教育及培训,美国 护士协会将专科 护士界定为接受高等教育(硕士或博士),在某一医学专科领域具有专家能力的注册护士,包括执业护士、临床护理专家、助 产士、麻醉护士等。我国护士专业化培养起步较晚, 2000 年,浙江邵逸夫医院率先在国内设立了糖尿病专科护士和伤口(造口)专科护士;此后,各地医院和学术组织相继开展了专科护士培训,至 2009 年底专科护士培养已扩大到血

3、液净化、医院感染控制、静脉输液安全、急危重症护理、心血管病 护理、 妇产科护理、肿瘤护理等十几个领域。但尚存在准入学 历不一、培养模式不定、 认证机构混乱等诸多问题,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将成为护理专业化发展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2. 科学学位护理硕士的培养制约了护理学科专业化发展自 1992 年国内开展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开始,我国的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均按照医学科学学位模式培养,并对合格毕业生颁发医学硕士学位。这种培养模式一度为我国护理事业输送了一大批高层次的教学、科研护理人才,促进了我3国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临床上对更高层次、 应用型、专业型高级护理人才的需求,原有

4、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医院对护理应用型高级人才的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护理学科专业化发展和临床护理的整体提升。3. 国家高度重视护理专科人才的培养卫生部在 2005 年,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 “根据临床专科护理领域的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培养临床专科化护理骨干,建立和发展临床专业护士。”同时颁布专 科护理领域 护士培训大纲,提出了在重症监护(ICU)、手术室、急诊、器官移植、 肿瘤 5 个专科护理领域规范开展专科 护理领域培训工作,将 发展专科护理提到了发展我国护理事业之关键的高度;2010 年 1 月,为适应我国医学事业发展对护理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

5、会批准设置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直接从事 临床护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 专科护理人才;2011年 2 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修订学科目录,新增护理学(1011)成为一级学科,意味着我国的护理专业研究领域将逐渐细化,为专业学位的发展在组织条件和学科架构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需要敏锐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借势 而上,加快发展步伐。4.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生源充足一方面,我国护理队伍不断壮大,根据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数据,截至 2012年底,全国注册护士的总数 为 258 万人;另一方面,我国护理教育长期以来以中专层次教育为主,在职护理人 员的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需求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专

6、业 学位护理硕士的培养目标旨在培养更适应临床工作的专科性高级护理人才,尽管各地已陆续开展 专科护士培训和认证计划,但由于法律保障缺乏、 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的权威机构不完善等因素严重制约了专科护理的发展,导致各医院人才供需缺口巨大,而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专科护士的培养形成良好对接,有利于进一步规范专 科护士的培养机制,且 较 之现有专科护士培训的学历准入更高,这对于护理的专 科发展和研究有更好的促进作用。(二)招生计划近十年来,报考我校护理硕士的人数在成倍增长, 2013 年报考人数达 165 人;我校护理硕士每年的招生数量也逐年递增,从一开始的 1-2 人到现在的 20 多人。4未来三年,计划

7、每年招收护理硕士 30 人左右,并不断增加专业学位护理硕士比例,从 30%逐渐增加到 50%,直至 70%。(三)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 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 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高 层 次应用型和专科型专门护理人才。(四)培养方案与培养方式我院坚持“学生是主体,临床实践是核心,导师责任制是基础”的指导思想,遵循“市场需求 为导向,学生就业为中心”的基本思路,围绕培养目标,结合教育部及相关部门管理规定,以及学院自身实际,广泛 调 研、反复 论证,努力探索高效的专业学位护理硕

8、士培养机制。1.实行双导师负责制即研究生由校内导师和临床导师共同负责,学院和医院共同培养和管理研究生,充分发挥学校和医院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提高研究生的实战 能力和综合素质,校内导师主要负责指导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论文写作,临床 导师主要负责指导研究生进行临床实际问题的研究和临床专业实践。2.构建“两个平台、三个模块”的课程体系从培养研究生岗位实际应用能力角度出发,以理论知识与专科护理技能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科研能力、教育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护理伦理、专业发展和英语能力为核心能力指标,形成“两个平台”(学校、学院)、 “三个模块”(公共必修课、专业 基础课、专

9、业课、公共选修课),构建适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3.实行“先普通、后专科”临床实践培养模式临床轮转实行先普通护理实践、后专科护理实践的模式,前者主要要求研究生掌握临床一线基本状况,能 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后者根据研究生的培养方向重点培养研究生临床专科护理能力、提供咨询能力、教育能力、临床 专业领导能力、研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54.形成“前、中、后三阶段”临床实践考核体系在临床实践前、中、后三个阶段分别进行临床实践技能考核,确立各阶段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和组织形式,形成专业学位护理硕 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考核体系。(五)质量保障条件1.学科基础南京中医药大学于 1986

10、 年创建护理学科,是全国第一批创建护理学专业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十多年来,在学位点建设方面 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02 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备案在中西医结合博士学位点下设中西医结合护理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 年在全国率先招收中西医 结合护理硕士研究生,2005 年护理学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09 年在全国首次招收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向博士研究生。近十年来,护理学科 发展势头迅猛,在学科建设、课程建 设、教材建设、 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批 标志性的成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国家级护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

11、苏省优势学科;有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 1门、江苏 省精品课程 1 门、江苏省精品教材 2 本、江 苏省社区护理实践教育中心1 个;获得江苏省“ 青蓝工程 ”科技创新团队 1 个、校 级科技创新团队 2 个;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江 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实践类三等奖 1 项;主编“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 3 本。 “十二五” 规划教材主编 5 本、副主编 12 本、编委 20 本。2011 年,在全国护理学一级学科评估中,成为全国 23 所中医院校唯一参加评估的学校,取得了与浙江大学、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南方医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护理学科并列第八

12、方阵的成绩。2.师资队伍护理学科拥有一支理论基础扎实、科研能力较强、教学经验丰富、 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专职 教师 37 人,兼 职师资 12 人,其中教授、副教授以上 23 人,具有博士学位(含在 读)13 人。 硕士生导师 13 名,博士生 导师 1 名,其中 70%的硕导 来自临床,主要从事糖尿病护理、 伤 口造口护理、危急重症 护理、肿瘤护理等专科领域。近年来,学科队伍人才辈出, 获得江苏省教学名师奖 1 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 对象 1 名,江 苏省“ 青蓝工程” 中青年学术带头人62 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教师 2 人、江 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

13、1 个,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 ”培养 对象 1 人、江 苏省“ 三八” 红旗手 1 名,全国首届百名优秀中医护理标兵、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 2 名,先声优秀教师 6 人, 优秀主讲教师 3 名,施祖谷奖教金 2 名。兼任教育部 护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中医药护理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护理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护理分会副理事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护理职称考试的出卷和主审专家,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副总编辑, 中华护理教育副主编,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3.教学条件通过二十年多的办学,护

14、理学科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培养目标明确,教学理念新颖,教学条件优越,办学特色鲜明。 拥有国家级护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所。目前,共开 设 6 门护 理硕士专业课程, 中医护理研究、 护理学理论、 护理新进展、 护理学研究方法 、护理专业英语、 循证护理理论与实践。与同类 院校相比,我校 护理学科开 设专业课程能够紧扣护理专业的特点,专业课程针对 性强,使学生能 够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拓 宽视野,教学效果得到学生高度评价。4.实践条件本学科有稳定的供研究生临床实习的基地共 10 家,全部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有国家重点专科、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如江苏省中医院、江苏省人

15、民医院、南京市中医院、南京市鼓楼医院。医院护理部成立各临床教研室以及专科护理科研小组,按研究方向,结合专科护士培训,成立若干个学术小组,有学术组长负责开展临床护理研究,与学校护理学院相关教研室,学术小组相互兼职,经常交流,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5.科研条件目前,护理学科形成了稳定的三个研究方向,即护理基础理论研究、 专科专病护理研究和社区慢病管理研究。学科根据研究方向,在新建的唐仲英科技楼建设高水平护理科学研究的实验平台,融入学校科研大平台,借助相关学科优势,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科研平台 紧紧围绕护 理学科特点以及三个研究7方向的需要,下设护理理论研究中心, 护理技术规范化研究中心

16、和社区慢病护理研究中心,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第一个独立的护理科研中心,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在护理理论研究方面,有“中医护理古代文献数据整理与挖掘”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对中医护理学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重新界定,使得中医护理学的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加广阔;初步建立中医护理古代文献数据库,填补了国内空白;在专科专病护理研究方面,有“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研究 ”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对痹症“证”的蛋白组学研究取得新的突破,对刮痧治疗腰椎间盘大鼠作用机理的研究有新收获,初步形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自我管理模式、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药灌肠规范;在社区慢病护理研究方面,有“社区慢病管理研究 ”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对归芪猪

17、蹄汤对大鼠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影响的研究取得较好结果, “扶正消脂方”成分研究有了 较大发现 。目前,学科成员共承担国家级项目 2 项,部省级科研项目 28 项,厅局级科研项目 20 项,校 级科研项目 86 项。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130 余篇,被 SCI 收录 5 篇。6.人才培养我校护理学科现为护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十多年来,在学位点建设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02 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备案在中西医结合博士学位点下设中西医结合护理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 年在全国率先招收中西医结合护理硕士研究生,2005 年护理学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 20

18、09 年在全国首次招收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向博士研究生。目前已培养护理硕士研究生(含在读)102 人,在读博士研究生 5 人(境外 1 人)。学科重视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管理,抓好三关:即入口关、培养关、出口关,严格抓好入学考试、中期考核、开题论证、论文盲审、毕业答辩、 论文审核等全过程,创新性开展研究生读书报告会。研究生培养 质量逐年提高,中 标省研究生创新训练项目 6 项,校优秀硕士论文 3 篇,发表 SCI 论文 1 篇,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3 名。研究生每年就业率为 100%,就 业面涉及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高等中医药院校等,学生普遍受8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五)自身的优势与特色1.办学历史悠

19、久,基地条件优越我校是全国第一批创建护理学专业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从 1986 年至今,已有二十七年的历史。从 2002 年招收护理硕士研究生起,形成了稳定的供研究生实习实践的临床基地,临 床实践基地全部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其中部分为国家重点专科、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基地 设备先 进,条件 优越。2.导师队伍完备,培养经验丰富现有硕士生导师 13 名,博士生导师 1 名,其中 70%的硕导来自临床,校内 导师和临床导师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研究生理论学习、科学研究、 临床实践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实现优势互 补、 资源共享。每位 导师 培养研究生尽职尽力,经验丰富,形成了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

20、3. 学科基础扎实,学术底蕴浓厚经过二十七年的发展,护理学科建设硕果累累,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为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学科带头人带领 全院老师励精图治、 积极进取,学院学术氛围浓郁,科学研究方向稳定,成效显著。4.中西医结合护理特色突出,满足养老和社区慢病护理需求。本学科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和优势,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理论研究、中西医护理技术规范化研究、社区养老护理研究、养生康复护理研究,特色鲜 明,效果明 显,充分发挥 了中西医结合护理在家庭、社区及养生和保健康复等方面发挥其独特的功效。(六)与行(企)业合作状况目前我校已与多家医院签订了联合培养

21、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协议,并通过政府、学会、医院、学院的“ 六位一体”模式,打造 护理 专科队伍,进行专科护士培训。9二、申请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培养方案内容要求:请根据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性培养方案,结合本单位办学特色制定培养方案(专业学位类别中分设领域的,需按申报领域分别制定)。培养方案内容应包括培养目标及规格、专业领域、学制和培养方式(全日制、非全日制)、课程 设置及学分、实习实践、学位论文、学位授予、就业去向等内容。结合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还须说明培养方案在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等方面的主要特色和创新。专业学位护理硕士

22、研究生培养方案为适应我国医学卫生事业发展对护理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护理人才培养 质量,切 实做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特制定本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 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 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高 层 次应用型和专科型专门护理人才。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操守,德才兼备 ,身心健康。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护理学专业知识,具有合格的临床专10科护

23、理工作能力。3.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掌握 临床护理教学技能,能对下级护士进行业务 指导,达到 专科领域的临床工作水平。4.能结合临床护理实践,针对临床实践中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对策。5.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二、专业领域1. 糖尿病护理2. 心血管疾病护理3. 伤口造口护理4. 急危重症护理5. 肿瘤护理6. 中西医结合护理三、学制和培养方式1.学制学习年限为三年。实行全日制学习形式。 课程学习主要安排在校内第一学期,在学校完成。临床实践主要安排在第二至第六学期,在实践基地完成。 论文答辩在第六学期末完成。2.培养方式实行双导师负责制,即校内导师和临床导师共同负责制,校内导师主要负责指导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论文写作,临床导师主要负责指导研究生进行临床实际问题的研究和临床专业实践。成立研究生导师小组,由 35 名本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的专家组成。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制定个性化的硕士生培养计划(硕士生入学后 3 个月内完成),并督促检查其实施; 对硕士生进行政治思想、学风 、品德等方面的教育; 全面指导和检查硕 士生的课程学习、临床实践和学位论文工作。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