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工学院本科专业.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4048001 上传时间:2019-09-1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海工学院本科专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淮海工学院本科专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淮海工学院本科专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淮海工学院本科专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淮海工学院本科专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淮海工学院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学 院 名 称 : 海 洋 学 院 专 业 名 称 : 水 产 养 殖 学 专 业 负 责 人 : 阎 斌 伦 联 系 电 话 : 13961399096 2014 年 7 月专业概况淮海工学院水产养殖学专业为前身为 1958 年江苏省新海连水产专科学校,目前已有 56 年的办学历史,为我省渔业战线培养了近 6000 名专业人才。水产养殖学专业是省内唯一拥有海水养殖方向的本科专业,2006 年获批江苏省特色专业,2009 年被确定为教育部“第四批特色专业建设点” ,2012 年被教育部列为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同年获批江苏省高等学校本科重点专业类建

2、设项目。本专业现有海洋科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1 个,渔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1 个。拥有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水产养殖学专业实验室、江苏省甲壳类种质资源中心、江苏省海洋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等多个教学研究平台。本专业现在专职教师 24 人,其中硕士生导师 5 名;45 岁以下教师中博士学位比例达 60%,教授和副教授比例达 83.3%。1、规划与实施1.1专业定位与发展目标水产养殖学专业定位:巩固水产养殖学专业在江苏省内的优势和特色,以水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人才需求为导向,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突出区域优势,注重实践应用性人才培养,满足当前

3、对水产养殖业人才“就业渠道多元化、知识结构复合化、人才类型多样化、素质能力实践化”的社会需求。发展目标: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利用 3 年左右的时间将本专业建设成为省内专业特色鲜明、综合实力优势突出,在全国有较高影响力专业。1.2 专业建设规划利用 3 年时间的建设,使水产养殖学专业特色和优势更加突出,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并取得一批标志性的成果。具体建设规划包括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和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式改革、实践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改革等(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规划:积极推进按“大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共享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大

4、类培养”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人才培养体系。为本校其他专业提供示范,带动相关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2) 教学团队建设规划: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3 年内使本专业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 90%以上,培养或引进教授 2-3 人,新增硕士研究生导师 5 人,入选江苏省“333”工程和“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 5 人,聘请校外兼职教授3 人。依托江苏省海洋生物学重点学科,积极参与江苏省沿海大开发,在海洋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水生生物病害防治、水产健康养殖等领域努力形成特色的研究方向,培养一支科研实力较强的学科队伍,以科学研究提高教师业务能

5、力,以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3 年内争取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 12 项,省级课题 35 项,市级课题 6-8 项以上。获省、市级二等奖以上 12 项,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 80 篇以上,其中被 SCI 或 EI 收录 1012 篇。(3)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规划:优化与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设“大类培养”多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平台,加强核心课程群建设,建设精品课程共享平台,3 年内 56 门课程网络资源共享。加强教材建设,组织编写与实践教学体系相适应的系列特色教材 58 本。(4)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目标:加强本专业类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特色研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成网络化考试课程

6、 1-2 门;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设立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 2030 项,力争 80%的学生在校期间有自己的科研项目或参与教师的科研团队;积极参加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研究,申报各级教学研究课题 6 项,发表系列教研教改论文 69 篇。(5)实践教学建设规划:实践教学体系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实用化、专业实习生产化、综合实习服务化、毕业论文科研化”的实践教学“四化”模式;积极组织师生参与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产业人才;加强与大型养殖企业合作,稳定现有实习基地,适当建设新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总数达 15 个以上,满足大类内各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加强

7、实验室建设,3 年仪器设备投入达到 300 万元以上。同时,充分利用中央与地方共建海洋生物学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水产养殖专业实验室以及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实验教学平台,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和学生创新实验比例,保证 100%的实验开出率,新开出综合性大实验 2 门。(6)教学管理建设规划:更新教学管理理念,通过导师制的实施,帮助学生正确规划职业生涯,使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保持在 95%以上,研究生录取率达到 15%以上。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践创新训练和比赛,学生 3 年内获省级以上奖励 35 项,成为本行业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7)专

8、业特色建设规划:紧密结合国家及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需要、结合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利用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省海水养殖甲壳类种资源研究中心、省海水养殖动物病害重点实验室等专业平台。构建与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培养能从事水产健康养殖、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环境评估与保护的应用型人才,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毕业生扎根基层,能适应艰苦的工作环境,具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和创业能力,成为江苏省主要的海洋生物类人才培养基地。1.3 专业建设实施举措为实现上述专业建设规划,我们将根据江苏沿海开发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要,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9、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丰富专业建设内涵,拓展专业发展空间。具体采用如下专业建设实施方案:(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据社会对大类内专业人才的需求,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实行以“大类培养”为特征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大类内打通相邻专业基础课程,开放专业选修课程自由修读,充分利用学校的学科教育资源优势,构建“大类培养”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人才培养体系。逐步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2) 教学团队建设:结合我校与沿海市县开展的“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完善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和挂职锻炼、相关产业和领域的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的制度和机制,3

10、 年内委派 58 名教师进入相关部门担任技术顾问;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培训机制,通过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资助访问学者计划等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围绕水产健康养殖、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环境评估与保护三大核心课程群,构建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科研素质过硬的“双师型”教学团队。(3)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加强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研究,聘请校外专家、企业、行业以及用人单位共同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完善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形成水产健康养殖、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环境评估与保护三大核心课程群,专业课教材全部采用面向21 世纪精品教材或

11、国家规划教材。探索网络课程建设,在专业基础课上开展网络化考试试点工作。(4) 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不断探索和完善实践教学模式,结合生产实习,将部分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如鱼虾蟹育苗)安排在生产单位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通过开放实验室、设立大学生创新项目,以及吸引本科生进入教师科研团队等措施,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和团队意识。(5)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学生到养殖生产一线顶岗实习的有效运作机制,实施 3+0.5+0.5 教学模式,保证有 2 个学期的完整生产实习时间;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人才质量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并

12、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执业兽医资格(水生动物类)考试;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对小于 24 学时的实验课程按照性质进行归类合并,开设水产健康养殖、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环境评估与保护等综合性大实验;同时,组织编写并出版能够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系列特色教材,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平台。(6) 教学管理改革:更新教学管理理念,从 2012 级开始进行本科生导师制探索,引领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正确规划职业生涯;举办各种与职业生涯有关的参访及研习活动,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通过改革和建设,构建与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并集成取得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效果

13、,形成专业类建设的相关参考规范,引领示范本校其他专业或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的改革建设。1.4 实施效果经过近 2 年的建设,水产养殖学专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成果如下:(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优化课程体系,探索以“大类培养”为特征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行“大类培养,志愿分流,学制弹性,专业准出” ,逐步扩大学生自主选择权,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培养方案课程结构基本框架由通识教育平台、大类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三个平台构成,每个平台均由两个课程模块组成,其中通识教育平台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全校必修) 、素质拓展与第二课堂(全校选修) ;大类教育平台包括

14、大类基础必修课程和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大类必修) ;专业教育平台包括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为了保证大类内专业调整顺利完成,淮海工学院又制定了“学生大类内专业调整工作相关原则意见” (淮工院发201447 号) 。(2)教学团队建设成果:选派 5 名教师参与“挂县强农富民”工程。7 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其中 2 人已获得博士学位。4 人出国交流学习。2 位教师被列为江苏省“333 新世纪工程”培养对象,2 位教师被列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2 位教师被评为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 位教师被列为连云港市 521 工程培养对象,师资队伍教学、科研能力较强,为本专业教

15、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持国家级课题 4 项,省级课题 2项,市级课题 2 项,在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85 篇以上,其中被 SCI 收录30 篇。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成果:编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系列实践教学指导书 4 本;建成校外产学研基地 13 个以上。(3)教学管理改革成果: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学生年终就业率达 97.2%;考研录取率达 33.3%;获批国家级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 4 项,省级 3项。(4)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成果:申报校级教学研究课题 4 项,发表系列教研教改论文 4 篇。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实验创新项目 3 项。2、师资队伍建设2.1 结构与素质(1) 专业

16、负责人 : 水产养殖学专业负责人:阎斌伦(教授、硕导) ,主要研究方向: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学。江苏省 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连云港市“521 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任现职以来主持和参加包括国家自然基金、科技支撑重大项目在内的国家、省、市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30 余项,多项成果通过省市科技部门组织的鉴定,研究水平分别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国家海洋局创新成果二等奖2 项、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 项、连云港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6 项;成果推广 2 项,创造经济效益超亿元。在国内相关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 余篇,制定渔业

17、行业国家标准 1 个,河蟹育苗地方产业标准 1 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 3 个,编著出版各类著作 8 部。鉴于在水产教育、科研、生产领域所做出的突出业绩,先后受到江苏省、农业部和连云港市各级政府的表彰和奖励,获得的主要荣誉有江苏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省委扶贫先进工作者,农业部优秀教师,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先进工作者,省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江苏省万名专家兴业富民工程优秀科技专家,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先进工作者,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先进个人,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市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科技贡献一等奖,感动港城十大典型人物,连云港市十佳科技工作者等

18、。现担任海域使用论证评审国家级专家、全国水产技术推广专家咨询组专家、中国水产学会理事、全国海水养殖分会理事、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洋生物技术分会理事、江苏省水产种苗审定委员会委员、省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网络委员会专家、省海洋湖沼学会常务理事、省水产学会常务理事、市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市水产学会副理事长等十多个学术团体的职务,担任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硕士生导师。主讲课程:甲壳动物增养殖学,学时:64。(2) 师资队伍结构: 水产养殖学专业现有专职教师 24 人,教授 7 人(硕导5 人) ,副教授 13 人。学科内专任教师中 45 岁以下教师 10 人。专业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

19、的教师比例达 75%,其中 45 岁以下教师中博士学位比例达 60%,师资职称构成和年龄比例年龄结构基本合理(表 1)。水产养殖学专业有兼职实践教学师资 10 人,专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有 4 人(高级实验师 2 人、实验师 2人) 。专业的实验教学师资配备齐全,结构合理,安心岗位,完全满足实践教学需要。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现有在校生 151 人(2013 级 46 人、2012 级 45 人、2011 级 24 人、2010 级 36 人) ,专业专职教师 24 人;生师比为 6.3:1。表 1 水产养殖学专业教师结构分类状况表正教授 7 人专职教师人数 24副教授 13 人讲师 4 人高级职称

20、比例 83.3% 其中助教 人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 75.0%具有博士学位 11 人 具有硕士学位 7 人博士 6 人 6045 岁以下教师 10 人 其中 硕士 4 人占 45 岁以下教师比例 40承担本专科教学任务的高级职称教师 20 人高级职称教师中承担本专科教学任务比例 83.3%省、部级重点培养教师 3 人 校级重点培养教师 8 人省、部级先进教师 2 人 厅局级及校级先进教师数 4 人2.2 教师授课情况(1) 教授、副教授上课: 水产养殖学专业有专职主讲教师 24 人,符合岗位资格教师要求的为 100%;其中,本专业(水产养殖学、水生生物学、海洋生物学)毕业教师 19 人,

21、占专职主讲教师总数的 79.1%.专职教师中,本专业的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 100%为本科生上课(见表 2)。表 2 水产养殖系副高以上专任教师课程承担状况统计表序号 姓名性别年龄 学历 学位 职称 任教课程1 阎斌伦 男 52 本科 学士 教授 甲壳动物增养殖学2 王淑军 女 49 研究生 博士 教授 微生物学3 程汉良 男 50 研究生 博士 教授 鱼类增养殖学,鱼类增养殖 学实验4 张晓君 女 45 研究生 博士 教授 水产动物疾病学,水产动物 疾病学实验5 许星鸿 女 44 研究生 硕士 教授 组织胚胎学6 孟学平 男 59 研究生 硕士 教授 细胞生物学7 马桂珍 女 51 研究生 博

22、士 教授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8 张林维 男 56 研究生 硕士 副教授 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9 朱明 男 47 研究生 硕士 副教授 海洋生物学(双语)10 吴建新 男 52 本科 学士 副教授 动物学,动物学实验11 王兴强 男 39 研究生 博士 副教授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12 许建和 男 38 研究生 博士 副教授 水产动物育种学,专业英语13 彭永兴 男 50 本科 学士 副教授 动物生理学14 徐国成 男 41 研究生 硕士 副教授 贝类养殖学15 高焕 男 38 研究生 博士 副教授 渔业经济管理16 时冬晴 男 49 本科 学士 副教授 特种水产养殖学内陆水域增养殖学17

23、李信书 男 46 研究生 博士 副教授 水生生物学,水生生物学实 验18 滕亚娟 女 49 本科 学士 副教授 海藻栽培学19 丁成曙 男 56 本科 学士 副教授 鱼类养殖学,水产动物疾病 学20 易乐飞 男 39 研究生 硕士 副教授 分子生物学(双语)(2) 外聘教师授课情况: 水产养殖学专业聘请来自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赣榆县佳信水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校外兼职教师 13 人(见表 3),承担部分本科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合作指导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技能培养。表 3 水产养殖系外聘教师授课情况一览表序号 姓名 年龄 职称 工作单位 讲授课程1 陆勤勤 48 研

24、究员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海藻栽培学2 姚国兴 49 研究员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水产动物育种学3 陈爱华 48 研究员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贝类增养殖学4 张志伟 36 副研究员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水产动物育种学5 钟非 32 副研究员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水产养殖生态学6 夏爱军 47 研究员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鱼类增养殖学7 张永江 50 研究员 江苏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鱼类育苗生产实习8 陈辉 54 研究员 江苏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水产动物疾病学9 俞菊华 47 研究员 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饵料生物学10 潘茜 49 研究员 浙江淡水水产研究所 甲壳类增养殖学11 陈百尧 4

25、7 研究员 连云港市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所甲壳类增养殖学12 陆波 42 高级工程师 连云港市渔业技术指导站。 海水育苗生产实习13 张庆起 50 高级工程师 赣榆县佳信水产开发有限公司 海水育苗生产实习2.3 教师教学投入情况本专业特别重视师德和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各位教师均严格履行岗位责任,严谨治学、从严治教、教书育人;教学质量高,教学效果好,学生反映好;无教学事故。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改革、获得校级教改课题 4 项,发表教改论文 4篇。2.4 教师发展与服务水产养殖学专业在海洋学院政策及经费支持下,积极关心本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发展,及时规划本专业师资发展计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促进教育、教学

26、质量的提高,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专业教师服务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结合我校与沿海市县开展的“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完善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和挂职锻炼、相关产业和领域的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的制度和机制,3 年内委派 58 名教师进入相关部门担任技术顾问;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培训机制,通过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资助访问学者计划等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围绕水产健康养殖发展需求,构建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科研素质过硬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效果:选派 5 名教师参与“挂县强农富民”工程。7 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其中 2 人已获得博士学位。4 人出国交

27、流学习。2 位教师被列为江苏省“333 新世纪工程”培养对象,2 位教师被列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2 位教师被评为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 位教师被列为连云港市 521 工程培养对象,师资队伍教学、科研能力较强,为本专业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专业教师近三年获得包括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各级奖励 7 项(表 4);主持国家级课题 5 项,省级课题 5 项,市级课题 8 项(见表 5);在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85 篇以上,其中被 SCI 收录 8 篇。表 4 近三年以来水产系教师获得学术研究表彰/ 奖励情况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完成人 获奖名称、等级、时间1 海水池塘高效清洁养殖关键技术研究 阎斌伦(4)淮海工学院(2)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2 海水重要养殖动物池塘养殖结构优化 阎斌伦(4)淮海工学院(2) 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3 浒苔生长发育及其应用研究 阎斌伦(1) 国家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20114 日本蟳工厂化育苗生产技术研究 许星鸿(1) 国家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20125 梭子蟹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 阎斌伦(1) 连云港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6 半滑舌鳎弧菌病及其检测与免疫技术研究 张晓君(1) 连云港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